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条件连词由介接性成分"除非"演化而来。由于"A不B"和"非A不B"两句式表示必要条件关系既接近又互补,促使兼具两句式特点的"除非A不B"产生。大约从晚唐五代开始,"除非"逐步变成连词。现代汉语中的"除非A不B"句式不是对古代用法的直接继承,而是"连词发展成熟后逐步演化出来的新句式。

  • 标签: “除”类连词 “除非”条件句 历时演化
  • 简介:转折连词“但(是)”“不过”“只是”均来源于限制副词,是现代汉语转折连词中的典型成员,三者在共时平面上存在着一系列差异。文章从句法条件、语义轻重、心理期待三个方面对三者的差异做了全面的描写,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探讨了差异的形成机制。

  • 标签: 转折连词 量级模型 “行 言”三域 语法化
  • 简介:"争奈"始见于唐诗中,属于跨层结构,是"争奈X何"的省略式。晚唐五代以后这种省略式扩展到了非韵文中,开始了词汇化,到元代彻底完成。省略和重新分析是"争奈"词汇化的重要机制。在词汇化过程中,"争奈"逐渐丧失了反诘语气,同时逐渐获得了转折连词的关联功能。

  • 标签: 争奈 跨层结构 省略式 词汇化 连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介词“以”在它所构成的介词结构中,其基本的核心用法是表示凭借的事物。以此为中心,为纲。可以把多种语法作用贯穿联系起来。联系的线索即引申的途径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现将“以”字结构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事物从具体到抽象分述如下:

  • 标签: 介词结构 “以”字 连词 语法作用 事物 抽象
  • 简介:<正>一副词转化为连词,语法学家们早已谈及,但都没有充分论证,请先看下面两段话:“根据这个说法,咱们可以知道:(一)连词的本质也是副词,所以够不上称为连词的更是副词;(二)连词的特别职务是以一个Clause做目的位,所以必须置于一个Clause的前面,否则不能算为连词。”“故连字界说,明分四宗:曰提起,曰承接,曰转捩,曰推展。四宗连字,其不为义而有当虚字之称者盖寡。盖皆假借动字、状字以为用。”上面的话告诉我们:1、连词和副词有一定的联系,有的原来本是副词,后来变成了连词,即“本质也是副词”。2、只有一部分连词是由副词转化来的,“皆假借动字、状字以为用”,在这里假借指转化,状字即副词,马氏提出能转化为连词的有动词、副词,当然远不止此,后

  • 标签: 副词 转化为 《词诠》 连字 助字辨略 时间副词
  • 简介:“然”字在古代汉语中可用作转折连词。“然”与转折连词“然而”的关系如何?怎样确定“然”为转折连词?“然”怎么由代词演变成转折连词的?本文试作探讨。

  • 标签: 转折连词 “然” 古代汉语
  • 简介:that在英语中是一个非常富有弹性的连词,它可以引导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在非正式语体中,尤其是日常口语语体中,that常可省略。一、在下列情况下that可以省略。1.引导主语从句It’strue(that)he’llbelate.我肯定他将会迟到。It’sapity(that)you’releaving.你要走,真是遗憾。

  • 标签: 省略省略 连词省略
  • 简介:<正>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观察到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现象,而任何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任何原因都会引起一定的结果。因此,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不仅复句可以表达客观世界诸种现象的因果联系,而且句群也可以表达任何现象的因果联系,章法更可以表达异常复杂的因果联系。使用某种语言形式决定于因果关系的内容。表达因果关系的语言形式所用的连词

  • 标签: 因果关系 “所以” 因果联系 主语 句群 因果复句
  • 简介:也谈连词und的意义西北农业大学陈少康und是德语中十分重要的最常用的连词之一。从表层结构上看,und连接的两部分是并列的,但从深层意义进行分析,两者并不都是并列的。相同的语法结构井非都具有相同的语法意义,这是在学习中应引起警觉的问题。樊菊琴在《德语...

  • 标签: 德语学习 陈少康 表层结构 西北农业大学 UND 让步从句
  • 简介:“打X”是非常特殊的方言连词,在明清北方方言背景的文献①及现代汉语方言中出现过“打仔”、“打哩”、“打着”、“打要”、“打”等形式。“打x”应来源于实词“打(打算、计划)”。相应地,与“打”语义相当的“待”等词语在近代汉语及现代汉语方言中也有连词化的发展。

  • 标签: 打X 打着 打仔 连词化
  • 简介:连词是汉语语法术语,接续词、接续助词是日语语法术语。为行文方便,特殊情况外,以下将日语接续词、接续助词写作“接续(助)词”。本文拟对连词与接续(助)词的定义、位置及变化、呼应方式等加以比较。1.0定义及本文比较范围1.1连词与接续(助)词的定义连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指那些把词或比词大的语言单位连接起来、表示一定逻辑关系的词。

  • 标签: 汉语连词 日语 分句 接续词 接续助词 句子
  • 简介:先秦连词“而”语法语义考察陈宝勤在先秦汉语中,连词“而”使用频率相当高。用法特别灵活。历代语言学者都对其进行研究,解说纷坛,释义众多。例如:清代袁仁林在《虚字说》中说:“‘而’字之声,腻滑圆溜,有承上起下之能,有蒙上辊下之情。惟其善辊,故不拘一处,无...

  • 标签: 语言单位 语义关系 语法功能 语法语义 中心语 谓词性
  • 简介:也谈连词“所以”产生的时代陈秀兰连词“所以”到底产生于何时?王力先生认为产生于唐代,以杜甫诗“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为证。刘冠群认为产生于南朝,以《文心雕龙·明诗》“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好见疑于后代也”为证。(《中国语文》1980年...

  • 标签: “所以” 《大方便佛报恩经》 《中国语文》 文心雕龙 《大正藏》 汉魏之际
  • 简介:英语从属连词意义的潜移是指从属连词在使用中发生了意义变化。请看下面句子:1tellyoubettergetoutofherebeforeIbreakyouinhalf.句中的“before”不表示“在……之前”,而表示“否则”之意。Theydidn’tattempttoreachtheNorthPolebeforeastrongbasehadbeenestablishedintheArctic.“before”表示“直到……才”。

  • 标签: 从属连词 潜移 ATTEMPT 意义变化 词汇搭配 BREAK
  • 简介:连词“与其”本是一个跨层结构,后来才被重新分析为一个连词。“与其”的词汇化可分为两个过程,即“与+(其+VP)”结构由“动宾结构”发展为“介宾结构”的过程和连词“与其”从介宾结构“与+(其+VP)”中产生的过程。“与”的虚化、“其”指代功能的弱化是“与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而韵律构词的规则是“与其”词汇化的直接动因。

  • 标签: 词汇化 虚化 指代功能 韵律
  • 简介:假如你碰到这样的选择题:Thereasonheis late isitrained.A.thatB.because正确答案是哪一个呢?也许这样的题你见得太多了,会说选A。是的,出题者正是这样想的;许许多多的试题也是这样设计的。当然,thereasonis后的表语从句用连词that引导是没有问题的,大量的例句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一些参考书和各种考试指导书一律把这一结构中用because判作错误。有的解释说“because引起的表语从句只能用在it(this,that)isbecause的结构里”,“thereason…that这种结构常常会误用成thereason...because”。有的把用because当成典型错误例析,说“名词reason不能与表示原因的because同用在一个句子里,以免犯重复的错误,例如不能说:Thereasonwhyhedidthejobpoorlyisbecausehelackedenthusiasm.这里应把because改为that”。有的在英文正误句举例说“中文是说‘……的原因是因为……’,但英语绝对不能说thereaso...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