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有些讲授应用写作的人可能会有一种印象:这门课程除了枯燥的应用文写作程式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可讲了。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如何激起学生对于应用写作课程的兴趣,成了许多人的一块心病。

  • 标签: 应用文写作 应用写作 授课 程式 讲授 兴趣
  • 简介:“好说”在近代汉语中是个高频会话程式语,可以用作请求、恭维、致谢、致歉话语的回应语。它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请求回应语。本文考察了“好说”从非词向各种会话程式语的语用化。发现:请求回应语“好说”来源于“好说话”义短语“好说”。在其形成过程中,“好说”经历了如下语义演变:“好说话”〉“好沟通”〉“好商量”〉“没问题,好的”。其它回应语“好说”来源于“说得好”义短语“好说”。“说得好”义“好说”在元代因常用于反讽语境而获得“说得倒好,胡说”义,继而在明代经历了如下语义演变:“说得倒好,胡说”〉“说哪里的话”〉“哪里”。恭维回应语、致谢回应语和致歉回应语“好说”是“哪里”义“好说”向恭维、致谢、致歉语境扩散并固化的结果。

  • 标签: “好说”会话程式语 语用化
  • 简介:汉语中的音节,最少一个音素,最多四个音素,没有复辅音,音节间界限清晰,每个音节的发音时间大致相等,匀称整齐。而汉字,是一种方块形的表意文字,在意义方面,它记录的是汉语中的一个词或是语素,在语音方面,它记录的是汉语中的一个音节。无疑,汉字与汉语之间,是互相适应的,那种认为

  • 标签: 汉语汉字 修辞方法 音节 表意文字 复辅音 发音时间
  • 简介:“去、多”作述程式结构的程度补语源于它们的高层语义和程度意义的一致性,即[+变化]。由于受述程式结构表示程度高的语法意义及述程式内部成分语义关系的制约,只有“a多了”“-a多了”“a(了)去了”“-a(了)去了”成立。“a(了)去了”和“a多了”在表达功能和表述功能上都存在对立。通过比较“a(了)去了”和“a多了”,发现述程式“程度高”的语法意义须下分为程度绝对高和程度相对高两种。

  • 标签: 述程式 语法意义 表达功能 表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