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作者: 李燕芳
  • 学科: 语言文字 > 英语
  • 创建时间:2010-11-21
  • 出处:《时代英语报》 2010年第11期
  • 机构: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学习过程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现时生成的新问题、新情况。它是教学活动的最为真实的体现,往往蕴涵着可贵的教学价值。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适时点拨、引导,整合预设、机智生成,为学生创设课堂上的“动感地带”,让无法预约的精彩款款而至,使英语课堂焕发出炫目的光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往事”是件小事,小事的中心,是“外公”一句这样的话:“人就好比天秤,利益那头重了,良心这边就自然轻。”

  • 标签: 外公 往事 感觉 中心 自然 良心
  • 作者: 李慧
  • 学科: 语言文字 > 英语
  • 创建时间:2010-07-17
  • 出处:《时代英语报》 2010年第7期
  • 机构:英语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快乐地进行英语交流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儿童善于模仿,乐于参加活动,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力争给孩子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让英语课堂成为“动感地带”,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这首小诗,有些新的感觉,“走近她/我们情怯/走进她/我们的心中/就落一层凉凉的霜”。诗行很短,但情感却复杂:思之,而又怯之。“就这样在月亮的前后区域/我们被她温柔的光打湿/沉甸甸的苍凉/使我们不敢想故乡”。

  • 标签: 诗行 打湿 月亮 小诗 评点 感觉
  • 简介:如果你能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就等于出色地完成了交际的初级心理过程,就等于向成功交际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标签: 感觉 心理过程 成功交际
  • 简介:何谓诗的感觉?诗的感觉即外界事物在诗人头脑中的一种反映。它关涉诗人感受世界的能力、诗的想像能力、捕捉诗的形象能力,乃至艺术构思能力。因此,一个诗人的感觉如何至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诗人的素质。正因为如此,朱自清先生才说:“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香气。一些味觉,一些触觉”,都可以有诗。

  • 标签: 诗人 感觉 想像能力 构思能力 人的素质 朱自清
  • 简介:<正>什么叫变异修辞?变异修辞也叫深层修辞。从语言组合和搭配上来看,变异修辞是对语言常规的超脱和违背,它辞面意义不合情理,而深层却藏着更丰富的含义,它的目的不是在于说理,而是在于描述心理的感受,进而抒发情感;所以,我们也把它叫做艺术化的语言。例如:

  • 标签: 变异修辞 审美主体 情感活动 艺术感觉 感觉世界 修辞语言
  • 简介:高中学生思维能力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写作立意方面却很难写出新意。在学生撰写新材料作文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合理联想、寻根觅因、'反弹琵琶'和合理辩证等方法,从材料中提炼出富有新意的观点,写出新感觉

  • 标签: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 立意指导
  • 简介:2014年8月初,笔者正琢磨《英语世界》第11期文稿该以哪位翻译家为对象的当儿,周克希先生停译《追寻逝去的时光》之报道倏地从各媒体蹿将而出,拙文主人公就此得来全不费功夫。周克希先生曾这样形容其此前的人生:“我的大半生,粗略地说,是‘30年数学,30年翻译’,中间交叠十年。略带夸张地说,我有两次人生:数学的人生和翻译的人生。”

  • 标签: 翻译家 “感觉” 印象 英语世界 人生 主人公
  • 简介:在后方法教育理念的启发下进行师生汉语课堂活动感知的对比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学生及教师对课堂活动有效性、趣味性的认识,以及课堂活动有效性和趣味性的关系。定量研究发现,学生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感知存在明显差异:学生认为语言要素的学习和信息输入型课堂活动有效、有趣,愿意参与具有合作性质的口语交际练习;教师则青睐自由型的口语交际类课堂活动。同时,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具有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结合师生访谈内容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教师的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后方法 课堂活动 有效性 趣味性 关系
  • 简介:<正>《古寺》一诗是诗人北岛的力作之一,极富深邃的历史意识和冷峻凝重的感情色彩,体现出一种真正的思之诗的品格。“古寺”这一整体象征意象,恰切地揭示了某种陈旧事物渐趋衰颓变化的哲理意蕴。而全诗在语言上达成的让人感觉生动的表现效果,使其语言艺术尤有可称道处。

  • 标签: 古寺 北岛 语言艺术 钟声 石头 大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小说《终结的感觉》中运用'不可靠叙述'的叙述技巧,将叙述者托尼懦弱自卑的性格展露无疑,但学界对不可靠叙述与叙述者性格塑造的内在关系缺乏深入探讨。该文将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不可靠叙述'理论,从叙述距离、叙事视角两个维度上对叙述者性格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探求'不可靠叙述'对叙述者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 标签: 不可靠叙述 叙事学 詹姆斯·费伦 朱利安·巴恩斯 《终结的感觉》
  • 简介:青春主要是心态问题.并不全凭生理年龄而定。一个老人可以感到年轻.而一个年轻人也可以感到衰老。这句格言最早见于1871年出版的《泰晤士杂志》(ThamesJournal)。在美国首见于J.S.弗莱彻(J.S.Fletcher)的《青春札记》(GreenInk,1926)。

  • 标签: 感觉 个人 生理年龄 心态问题 年轻人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