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1《语言科学》简介《语言科学》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刊物,2002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本刊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1—9484,中国标准刊号为CN32-1687/6,国内邮发代号为80.114,双月刊,大十六开本,每逢单月1日出刊,科学出版社出版,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

  • 标签: 《语言科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新闻出版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应用语言学 稿约
  • 简介: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作画.绘画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 标签: 科学艺术
  • 简介:2003年9月24日下午4时,北京语言文化学院队与第六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的A、B组联队交锋,正反双方的辩题为“夫妻之间应不应该有隐私”。

  • 标签: 国际大专辩论会 真实性 论据 论题 材料
  • 简介:1题目、提要与关键词1.1中文题目、提要与关键词来稿的中文题目限20字以内;提要限300字以内,应该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一般不使用“本人”、“作者”等字样;关键词一般不超过6个。

  • 标签: 《语言科学》 关键词 第三人称 提要 文题 撰写
  • 简介:十一月了,你从救护车里看见的最后一拨鲜亮的叶子也已掉落得所剩无几。夏日的暑气一直延续到了十月,给了我们一些谈论的话题。当时我们正站在你的坟地旁,惊讶不已,想必你在最后一晚也是如此,眼看着灯光愈加昏暗,身边的所有话音也在阴影之中变得沉寂。

  • 标签: 英语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正>三个月前,我收到广西柳州一位小读者的来信,谈及一件事:"一次语文考试,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用不同的字表示出虎、龙、马、猿、狗、猫、鸡、羊等十多种动物‘叫’的同义词。成绩公布时,全年级只有我一个人全对!那便是我从您的《神秘衣》中偷来的……"

  • 标签: 修辞浅见 文艺修辞 科学文艺
  • 简介:<正>文章由于内容和目的不同,表达方法自然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表达方法,一种是艺术的表达方法。前者是诉诸理智的逻辑思维的语言所用的表达方法,公文事务语体和知识性语体都使用科学的表达方法;后者是先诉诸感官而后作用于理智的形象思维的语言所用的表达方法,是文学作品都要运用的表达方法。相应的修辞方法也有两种:凡是使用科学表达方法的诉诸理智的逻辑思维的语言,必须使用科学修辞;凡是使用艺术表达方法的诉诸感官的形

  • 标签: 修辞艺术 科学修辞 艺术修辞
  • 简介:幽默的教学语言是指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以可笑的形式和谐趣的手段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教师的讲课变得生动诙谐,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气氛。下面介绍四种方法:

  • 标签: 教学语言 语言幽默 学生 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 引申揶揄
  • 简介:摘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现实与知识相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从而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实践,真正达到应用创新的目的。例如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时候,教师学生提供透镜,让学生放在太阳光底下,学生会清楚地看到透镜下面光亮的小点,然后在小点处放置一张纸,学生发现纸慢慢地燃烧了起来,学生讨论的话题自然生成,纷纷地对透镜的性质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了透镜的相关性质。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标签: 初中 物理 运用 生活常识 激发 科学 情怀
  • 简介:<正>1981年,美国范诺斯特兰德·莱因霍尔德公司出版由99位权威和专家编写的《行为科学词典》,全书共486页,收词20,000条。行为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领域很广泛。词典收录的条目涉及到心理学、神经病

  • 标签: 行为科学 词典 边缘学科 出版 心理学 收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语文建设》1992年第1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一文,企图从形式逻辑的角度驳斥那些主张汉字具有“科学性”的人们,我以为这篇文章犯了概念含混的毛病。文章说:“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把同音的语素写成

  • 标签: 《语文建设》 现代汉语 单音节 文字系统 表义 音节结构
  • 简介:李约瑟在其力著《中国科技史》一书中,以其聪明才智展现出文明古国——中国的基本特点和成就。同时他对于文化之间思想和实践传播现象所做的思考也是颇有见地的。他对中——印在天文学、数学、炼金术和其他科学领域的交流研究尤其引人注目。虽然李约瑟对印度科学的了解基本是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来进行,但是他封印度科学的看法还是令人耳目一新,由于他对古代印度科学的某些方面有独到见解,他的著作对印度科学史学者非常有价值。事实上,李约瑟严谨的系列著述,以其丰厚的学术内涵,已成为印度科学史学者的灵感源泉。

  • 标签: 李约瑟 《中国科技史》 印度 十进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