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汉代经学盛行,名士大儒多推崇经学,文辞研究评判也多因经立义。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即提出文之枢纽'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并将'宗经'和''置于其目录的前五篇。本文通过研究刘勰《》篇之''——过去评论之是非、《楚辞》与儒家经典之异同、后人追纪屈、宋之得失,来具体分析《文心雕龙·》中依经的思想。

  • 标签: 汉代经学 《文心雕龙·辨骚》 依经辨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5
  • 简介:不能在同一文章中即有这种风格,所以作文章在物色篇中说设情位体,  他在<<原道>>篇中说文章应察人文

  • 标签: 文心雕龙初探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07
  • 简介:不能在同一文章中即有这种风格,所以作文章在物色篇中说设情位体,  他在<<原道>>篇中说文章应察人文

  • 标签: 文心雕龙初探
  • 简介:文心雕龙》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与玉密切相关的意象。其中有以玉色泽之润喻文辞之优美;以雕玉的工艺喻文章的文采;以珠玉之声比喻文章的精妙;以玉的价值比喻经典文章的珍贵。与玉相关的词在《文心雕龙》中也出现了很多次。玉的出现频率比部分文学术语还要频繁,并且有着特殊的内涵,因此玉可以尝试着作为一个文学术语进行研究。

  • 标签: 文心雕龙 文学术语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2-01
  • 简介: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篇所论,刘勰在《练字》篇中,刘勰在《练字》篇的

  • 标签: 文心雕龙练字 练字阐释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4
  • 简介:刘勰的文体思想主要涉及文体的情理本质、篇章结构、声律结构、章句结构及丽辞结构等五个方面,【关键词】文体构成情采熔裁声律章句丽辞,五、文体的丽辞结构

  • 标签: 文体构成 文心雕龙文体 构成思想
  • 简介:刘勰应是对左思作品进行较全面批评的第一人,他高度肯定并赞扬了左思的文学才能,不仅指出了其诗歌、辞赋创作的总体风貌,而且察觉出了其独特风格特征。总体看来,刘勰的批评还是深刻全面的。

  • 标签: 《文心雕龙》左思 批评
  • 简介:书牍文的日益繁荣留存了大量的作品,却在晋代之前未有系统的理论提升。《文心雕龙·书记篇》在挚虞、李充的理论基础上,对书牍文的文体特征、写作要求、尊卑有别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选取代表作予以评论,可谓书牍文体理论集大成。却也存在文学观念保守,论学论文书牍与帖未加关注,书启未加区分的不足。

  • 标签: 书牍文 文体观念 《文心雕龙》 功绩 不足
  • 简介:《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是创作论的总论。“神思”在《文心雕龙》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此篇中,刘勰深入地论述了以艺术想像为中心的创作思维观,是中国古代美学文论中最为系统的艺术想像论。一、“神思”释意

  • 标签: 文心雕龙神思 神思艺术 艺术想像
  • 简介:<正>"感物"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诗歌生成的最重要的理论,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将文学创作中的"感物"现象作为一种文艺理论进行探讨,始于先秦时期的《乐记》,之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文论家的发展,到钟嵘《诗品》最后完成。"感物"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很大突破,对自然万物的关注,对"情"的高扬以及对诗人主体意识的强调成为新的元素被纳入到了"感物"说之

  • 标签: 感物 钟嵘《诗品》 中国古代文论 南北朝文 南北朝时期 论家
  • 简介:叶长青(1899—1946?),本名俊生,字长青(又作长清、长卿),以字行,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付梓印行于1933年的《文心雕龙杂记》,是他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教期间完成的一部著作。全书对《文心雕龙》逐篇加以校注(仅《议对》《才略》两篇未曾论及),内容包括主旨阐发、文字校勘以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征引和驳正。尽管其内容稍显单薄,分析尚欠周详,但依然是现代龙学史上一部颇具特色的著作。

  • 标签: 《文心雕龙》 杂记 述略 专修学校 研究成果 文字校勘
  • 简介:文心雕龙》是一部关于文章写作的理论专著,成书于我国南朝,为刘勰所著。其首篇《原道》提出了"文原于道"的观点,尾篇《序志》再一次强调:"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譹。由此可见,"道"字是刘勰论述文章创作问题的根本之所在,可谓《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核心。本文通过总结先贤的研究成果,研读《原道》篇,从而得出:"道"汲取儒家、道家之思想精华,以纠正当时文坛存在的弊端为旨归,涵义颇丰,随解读角度而异。

  • 标签: 《文心雕龙》 “道” 内涵 角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15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2
  • 简介:中国文化史上,好言形势是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重要传统。将形式、形势等观念引入文论领域之中,刘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刘勰的文学定势理论包括谋形、谋式、谋势等三个部分,这为文体创作、文体发展及文学风格理论的形成、发展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思想借鉴。

  • 标签: 定势 谋形 谋式 谋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01
  • 简介:刘勰则借虚静说明艺术构思的自然品格,也是刘勰借鉴道家虚静说的意义所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兼采儒道

  • 标签: 文心雕龙体用
  • 简介:文心雕龙》中关于赋体起源流变、类别品目、体制结构和历史发展的总结和论述,不仅具有梳理、归纳赋体发展情况的文学史意义,且与《文心雕龙》的整个文论系统构成关联紧密的一体,是史与论、微观与宏观等多重视角的纵横交叉,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体论的特点。

  • 标签: 文体 《文心雕龙》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11
  • 简介:刘勰在《物色》篇中一方面强调物色对于诗人心灵的感发作用,不仅论述了物对心(情)的感发作用,刘勰第一次完整地表达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

  • 标签: 文心雕龙物色 物色美学 美学价值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