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吴组缃灵魂深处一直葆有对于诗虔诚呼唤。入清华前后几首新诗,在偏于直抒胸臆浪漫呼号里,留下了一代年轻觉醒者寻找自我生命希望和咀嚼时代疾苦愤激心声。组诗《嫩黄之忆》充满浓郁乡村气息,亲切生活情趣,给人一种农村记忆真实和温馨。这些诗打开了1930年代新诗“荒原”批判意识另一番视野,为新诗提供了“荒村”一角鲜活影像。它们有很强现代性,又把握艺术传达限度,既有模糊隐藏而又不失明朗清新。《游河》用象征怪诞意象传达了憎恨批判情绪。吴组缃以坚实沉执诗笔,实践了浪漫呼喊——意象呈现——荒诞象征多元抒情艺术探索之路。

  • 标签: 新诗 嫩黄之忆 荒村 批判意识 多元抒情艺术
  • 简介:<正>三十年代末,残酷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失望痛苦,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引起困惑思索,以及中国新诗传统内部形式内容变革动力共同酝酿着一股新现代诗潮。最先敏感地反映着这一新趋势是大学校园里一批青年诗人,他们年轻而稚嫩心对于人生价值和生活苦难极为敏感,同时有机会真切地了解西方现代派诗歌艺术发展到二、三十年代状况,于是感觉到现代派诗人相似的处境和心境,体验到现代人孤独感和价值失落感,认为只有现代派诗歌艺术才是以真实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心灵世界外部世界,因此自觉而热切地追求西方现代诗潮同步。他们在文艺界有识之士和致力于新诗现代化

  • 标签: 中国新诗 西方现代派 诗歌艺术 现代派诗歌 三十年代 新诗传统
  • 简介:马安信这个名字,喜爱军旅诗、长篇叙事诗、十四行情诗众多读者并不陌生。从1971年7月成都部队《战旗报》发表他军旅诗处女作迄今,30多个春秋里,马安信除出版《诗梦书斋夜话》、《马安信散文精品选》、《女神爱恋——关于诗随笔》、《诗美十二论》、《生命圣水》、《李忠纯山水画论》、《卜敬恒花鸟画论》、《生命追问——尹大德国画艺术论》、

  • 标签: 新诗 诗论 山水画论 长篇叙事诗 《战旗报》 军旅诗
  • 简介:现在,对朱多锦新诗创作及其新诗理论探索是应有个总结了。下面是我对他这两方面的一种总结性评析——(一)多年来,朱多锦一直不辍于新诗创作新诗理论学术探索,应当说在新诗界既搞新诗创作又有新诗论研究且都成就斐然者是不多

  • 标签: 理论探索 诗论 新诗创作 中国现代诗 现代叙事诗 中国新诗
  • 简介:在百余年中国新诗现代化进程中,浙江新诗“引领性”“群体性”特征为世人瞩目。而这种“群体性”“引领性”态势,先声夺人气势和敏于世变气质,源于一种深刻传统根源,是浙江文化传统影响下一种“内源性自觉”。南宋以降,中国文化中心迁到了江南,一时间,浙江成为“财赋地”、“人文薮”。

  • 标签: “浙江潮” 新诗现代化 中国新诗 诗人 文化传统 文化中心
  • 简介:<正>白话文语言艺术不等于日常口语五四运动,从今天看,在推动民主政体方面功不可没;在发展汉语文化方面,以今天效果来看,我以为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是五四革新运动以文言文为落后封建阶级语言,白话文为大众人民

  • 标签: 中国新诗 语言艺术 汉语文化 日常口语 我手写我口 民主政体
  • 简介:亚历山大·勃洛克是俄罗斯20世纪伟大抒情诗人、剧作家、政论家,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和"白银时代"文学中最光彩夺目的代表.他对象征主义一大诗学范畴--"音乐精神"理论阐释和创作体现,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他充满变化思想历程和别具一格诗歌风貌.本文从勃洛克如何走近音乐入手,论述其作为"世界乐队"鉴赏家,在各个创作阶段所捕捉到不同"音乐冲击".

  • 标签: 亚历山大·勃洛克 俄罗斯 诗歌创作 音乐艺术 文学评论 鉴赏能力
  • 简介:如今。逐渐被娱乐化诗歌界经常会有闹剧出现。诗歌不断地遭到误解,而诗歌批评位置此时或许比诗歌本身还让人迷惑。许多人远离了诗歌,更多的人远离了诗歌批评和研究,综合起来考量,从事诗歌批评研究应该是当下较为尴尬文学行为了。即便如此,出于对诗歌这种语言精华艺术热爱,仍然有一些执著的人在默默地从事着诗歌批评研究工作。罗振亚先生就是这些人当中非常虔诚执著一位学者型批评家。

  • 标签: 新诗批评 罗振亚 新诗研究 诗歌批评 伦理 娱乐化
  • 简介:<正>一"口语"是黄遵宪、胡适等现代诗歌先驱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一把利刃,这不但奠定了中国新诗现代化基础,而且为中国新诗发展呈现出较为宽广拓展空间。到了当下,由于"口语"自身"低难度",以及网络广泛普及,"口语写作"成为当下诗歌写作诸种诗歌形态中一种较为普遍形式。而问题在于,"口语"成为了

  • 标签: 中国新诗 中国现代新诗 新诗发展 诗歌写作 现代诗歌 当代新诗
  • 简介:萤火虫给黑暗开出了罚单我仅凭罚出来这点光线行走在一条山路上趁着光清理着故乡硬塞给我在土窑烧制出乡愁

  • 标签: 新诗 麦城 萤火虫 故乡 乡愁
  • 简介:1.隐喻、象征、通感这些都是修辞手法,说白了,只是语言几根拐杖。如果一个有能力的人无需借助这些东西,可以走得更好、更稳、更轻松,不要这几根东西有什么不好呢?如果回到语言是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诗歌是对情感真相揭露这个问题上来,我认为诗歌语言直接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些修辞手法运用可能会增加一些语言美感,但它同时会妨碍情感直接性,在我看来,情感优美大于字面的优美。

  • 标签: 诗歌语言 杂谈 新诗 修辞手法 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 简介:深圳是一个激情四溢移民城市,不仅热衷赚钱者众。从事“无用之用”文学写作者亦不知几几:有专业作家,也有自由文人;有打工作者,也有官员作家——比如黄海先生。就是活跃于这座城市一位有思考、有立场、有追求诗人,这个岭南人.嗓门粗犷宏亮,论起诗来滔滔不绝。白天,他忙碌于工作;夜晚,则要么青灯黄卷饱读诗书,要么在电脑键盘上敲打他诗文新作。

  • 标签: 新诗 黄海 律诗 “无用之用” 移民城市 专业作家
  • 简介:“五四”文学语言变革倡导白话代替文言,“活”语代替“死”语,而当时国语尚处于建设过程中,白话成分相当复杂。除了胡适所说应该多读“模范白话文学”如《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对来自不同区域作家来说,“活”语与其各自秉持方言因子难分难解。

  • 标签: “五四”时期 文体建构 方言 新诗 “五四”文学 《儒林外史》
  • 简介:新诗诞生之初就显示出四言、六言、五言、七言、古体、近体(格律诗)、词、曲等巨大差异。其中首先是现代白话彻底引入。人类思维语言必然经历由简单到繁富不断发展历程。汉语语汇3000余年间发生最大变化是双音化倾向,这是汉语增强自身活力十分重要机制:两个字组成新词可以在不增加新单字前提下迅速衍生大量新词汇。

  • 标签: 新诗 应变 文体 现代白话 人类思维 新词汇
  • 简介:《中国现代诗学丛书》创意出自新诗研究所熊辉所长、向天渊副所长和他们所务委员会团队,这是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30周年一项纪念活动。《丛书》得以顺利问世,学校和人民出版社全力支持也是必要前提,谨在此致谢。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中国梦 人民出版社 现代诗学 纪念活动 委员会
  • 简介:中国是一个诗民族,五千年历史,更是一部伟大诗史。山城重庆,因其悠久历史,丰厚文化积淀,灵秀自然环境,特殊地理位置,成为新诗发展一大重镇。20世纪中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时代,作为时代最强音诗歌,更是丰富多彩,摇曳多姿。20世纪重庆新诗,如吕进先生所言,“是一个丰富存在”。从新诗初期到抗战时期,经十七年至新时期,重庆新诗发展是“波浪无穷而光采有致”。

  • 标签: 新诗 诗史 国是 吕进 十七年 诗歌
  • 简介:喜树再次经过栖息于山坡下庭园发现它已被冠名喜树挂上了小木牌像是革命时期犯人就要送去枪决

  • 标签: 新诗 于坚 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