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10月20-21日,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共同主办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这是一个关于诗歌与诗学的专题性会议,主要针对当下诗歌创作中存在的不注重形式和诗体建设等问题讨论了新诗的文体规范,倡导诗体重建.实验新诗格律,进一步完善格律体新诗

  • 标签: 新诗理论 新诗格律 格律体 常熟 中国现代 诗学研究
  • 简介:“五四”时期胡适作为新诗发韧者风云一时,其新诗主张“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1919年创作的《谈新诗》一文在当时“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但是,到了二十年代,他的理论就常常受到其他新诗倡导者的讥讽、批评,1926年,甚至有人将他刻为中国新诗运动“最大的罪人”。在不

  • 标签: 胡适之 中间物 中国新诗 诗体大解放 诗人情感 古典诗歌
  • 简介:现在,对朱多锦的新诗创作及其新诗理论的探索是应有个总结了。下面是我对他这两方面的一种总结性评析——(一)多年来,朱多锦一直不辍于新诗的创作与新诗理论的学术探索,应当说在新诗界既搞新诗创作又有新诗论研究且都成就斐然者是不多的。

  • 标签: 理论探索 诗论 新诗创作 中国现代诗 现代叙事诗 中国新诗
  • 简介:50年代的台湾文学,被紧紧捆绑在“反共复国”的政治战车上。从1949年起,蒋介石便不断总结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多次强调指出:在国共两党斗争中,“宣传不够主动而理论不够充实”,“不但不能胜过”、“赶上”共产党,反而被共产党占了上风,争取了青年和民众,“所以失败”。尤其是在文艺上,“全国文学艺术界一面倒反对政府”,是造成败退台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不再重蹈覆辙,国民党决心加强对文艺的“管制”,“以政工的态度对待文学”。

  • 标签: 台湾文学 理论批评 六十年代 新诗 50年代 文学艺术
  • 简介:<正>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大学亚洲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东亚系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诗理论国际研讨会”,2001年12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百年中国现代汉语诗歌理论演变与建构为研讨主题,意在总结百年新诗理论成就,为当代诗歌发展以及理论建设提供资源。

  • 标签: 中国新诗 历史感 当代诗歌 中国诗歌研究 汉语诗歌 东亚系
  • 简介:萤火虫给黑暗开出了罚单我仅凭罚出来的这点光线行走在一条山路上趁着光清理着故乡硬塞给我的在土窑烧制出的乡愁

  • 标签: 新诗 麦城 萤火虫 故乡 乡愁
  • 简介:1.隐喻、象征、通感这些都是修辞手法,说白了,只是语言的几根拐杖。如果一个有能力的人无需借助这些东西,可以走得更好、更稳、更轻松,不要这几根东西有什么不好呢?如果回到语言是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诗歌是对情感真相的揭露这个问题上来,我认为诗歌语言的直接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能会增加一些语言美感,但它同时会妨碍情感的直接性,在我看来,情感的优美大于字面的优美。

  • 标签: 诗歌语言 杂谈 新诗 修辞手法 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 简介:在百余年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浙江新诗人的“引领性”与“群体性”特征为世人瞩目。而这种“群体性”与“引领性”态势,先声夺人的气势和敏于世变的气质,源于一种深刻的传统根源,是浙江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一种“内源性自觉”。南宋以降,中国的文化中心迁到了江南,一时间,浙江成为“财赋地”、“人文薮”。

  • 标签: “浙江潮” 新诗现代化 中国新诗 诗人 文化传统 文化中心
  • 简介:喜树再次经过栖息于山坡下的庭园发现它已被冠名喜树挂上了小木牌像是革命时期的犯人就要送去枪决

  • 标签: 新诗 于坚 革命时期
  • 简介:闻一多对中国新诗发展的重大贡献之一在于:发现并探索实践中国新诗节奏理论。尽管到现在,新诗节奏理论,依然众说纷纭。但越来越多的中西方诗歌研究者意识到,节奏是诗歌音乐性的中心,也是所有自由诗和现代格律诗形式的核心,它是诗歌研究者绕不过的重要诗学命题。

  • 标签: 中国新诗 闻一多 节奏 短语 西方诗歌 律诗形式
  • 简介:新诗象喻理论是现代诗坛在对中国兴诗传统和西方象征诗学有机整合基础上形成的。在“取象”与“契合”、“隐”与“神秘”、“暗示”这些正向对应之处.他们找到了解决新诗直白有余、蕴藉不足的理论钥匙;而在“漫然成篇”与“注重人工”等中西诗学的矛盾之处,他们也探索了增强新诗艺术魅力的不同路径。这种对中国传统与外国诗学的“化合”原则及方法,不仅对新诗建设富有启迪意义,而且对整个新文学建设大有裨益.

  • 标签: 中国新诗 “兴” 象征 整合
  • 简介:《中国现代诗学丛书》的创意出自新诗研究所熊辉所长、向天渊副所长和他们的所务委员会团队,这是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30周年的一项纪念活动。《丛书》得以顺利问世,学校和人民出版社的全力支持也是必要前提,谨在此致谢。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中国梦 人民出版社 现代诗学 纪念活动 委员会
  • 简介:<正>白话文的语言艺术不等于日常口语五四运动,从今天看,在推动民主政体方面功不可没;在发展汉语文化方面,以今天的效果来看,我以为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主要的表现是五四的革新运动以文言文为落后封建阶级的语言,白话文为大众人民的

  • 标签: 中国新诗 语言艺术 汉语文化 日常口语 我手写我口 民主政体
  • 简介:中国是一个诗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更是一部伟大的诗史。山城重庆,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灵秀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新诗发展的一大重镇。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作为时代最强音的诗歌,更是丰富多彩,摇曳多姿。20世纪的重庆新诗,如吕进先生所言,“是一个丰富的存在”。从新诗初期到抗战时期,经十七年至新时期,重庆新诗的发展是“波浪无穷而光采有致”。

  • 标签: 新诗 诗史 国是 吕进 十七年 诗歌
  • 简介:我们的诗歌被平庸化、平面化和相似化,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一致性、公共性和趋同性造成的。比如,我们在消除城乡差别,力求迅速城市化和一体化,人口集聚,彼此靠拢,接受制度和规范,我们被城市乌托邦迷惑,人在公共生活中必须学会公关、学会妥协、屈从,化解中突,调整适应,因为个人要追求安全感和舒适度,必然要被再教育、再塑造,被融合,被"文化",个人的天性禀赋也同样如

  • 标签: 诗歌史 客观经验 诗歌文本 想像力 安全感 诗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