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宗白华新诗理论是在其生命诗学发轫期诞生的重要诗学成果。本文主要针对宗白华1920至1923年间发表的十余篇谈论新诗的文章进行梳理、考察,力求把研究置于宗白华诗学产生的历史语境中,重点揭示其诗学的缘起及其理论特点,并指出该理论的历史价值和作用。

  • 标签: 宗白华 新诗理论 发生论 特点 价值论
  • 简介:2007年10月20-21日,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共同主办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这是一个关于诗歌与诗学的专题性会议,主要针对当下诗歌创作中存在的不注重形式和诗体建设等问题讨论了新诗的文体规范,倡导诗体重建.实验新诗格律,进一步完善格律体新诗

  • 标签: 新诗理论 新诗格律 格律体 常熟 中国现代 诗学研究
  • 简介:胡适为了向大众传播"五四"启蒙思想,从大众接受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明白清楚"、"自然的音节"、"意境要平实".他的新诗论具有很强的"大众意识",也正因此,文学革命才深入人心,并对20世纪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明白 自然的音节 平实的意境
  • 简介:“五四”时期胡适作为新诗发韧者风云一时,其新诗主张“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1919年创作的《谈新诗》一文在当时“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但是,到了二十年代,他的理论就常常受到其他新诗倡导者的讥讽、批评,1926年,甚至有人将他刻为中国新诗运动“最大的罪人”。在不

  • 标签: 胡适之 中间物 中国新诗 诗体大解放 诗人情感 古典诗歌
  • 简介:闻一多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一直被研究界重视,但他在论述郭沫若《女神》的时代精神中提出的新诗“原质”概念和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提出的新诗“非诗化”思想却很少被人注意,而它们却是新诗理论中最重要的命题。只有充分认识闻一多的“非诗化”思想和格律化理论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全面理解和把握闻一多对新诗理论的贡献。

  • 标签: 闻一多 新诗 原质 非诗化 新诗理论
  • 简介:本文结合当前诗坛理论与批评的不正之风,对闻一多的新诗理论新诗批评进行了研究,指出闻一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批评上,都不随波逐流而采取实事求是态度.他注重新诗的艺术质量,力促新诗的艺术建设;他注重新诗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地方特色的建设;他提出新诗格律理论并领导新诗格律运动.所有这些,对于新诗艺术建设的功绩是不可估量的.他严肃认真的实事求是的理论与批评精神、态度、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学习与效仿.

  • 标签: 闻一多 新诗理论 批评 民族文化精神
  • 简介: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从诞生起,自始至终存在着两对最基本的矛盾:一是西方现代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矛盾,二是坚持启蒙救亡与坚持诗歌本体的矛盾。针对第一对矛盾,袁可嘉、唐湜等“九叶”派诗论家继承“五四”以来周作人、梁宗岱、朱自清、穆木天、闻一多、朱光潜等前辈新诗理论批评家融汇中西诗学的理论成果,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诗学;针对第二矛盾,胡适、象征派、现代派、七月诗派等诗论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此基础上,九叶诗派提出了“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平衡”的主张。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正是在不断地寻求妥善解决这两对基本矛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萌芽、滋长、发展、丰富、深化的。

  • 标签: 中国 现代新诗 理论批评
  • 简介:现在,对朱多锦的新诗创作及其新诗理论的探索是应有个总结了。下面是我对他这两方面的一种总结性评析——(一)多年来,朱多锦一直不辍于新诗的创作与新诗理论的学术探索,应当说在新诗界既搞新诗创作又有新诗论研究且都成就斐然者是不多的。

  • 标签: 理论探索 诗论 新诗创作 中国现代诗 现代叙事诗 中国新诗
  • 简介:50年代的台湾文学,被紧紧捆绑在“反共复国”的政治战车上。从1949年起,蒋介石便不断总结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多次强调指出:在国共两党斗争中,“宣传不够主动而理论不够充实”,“不但不能胜过”、“赶上”共产党,反而被共产党占了上风,争取了青年和民众,“所以失败”。尤其是在文艺上,“全国文学艺术界一面倒反对政府”,是造成败退台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不再重蹈覆辙,国民党决心加强对文艺的“管制”,“以政工的态度对待文学”。

  • 标签: 台湾文学 理论批评 六十年代 新诗 50年代 文学艺术
  • 简介:<正>“我们对于新文学运动的史绩不去稽考则已,假如对年青的爱好文艺者谈起新文学运动发端的史实的话,无论你是如何偏心的人,我想总落不了这位参加过几阵生死战的老将——刘半农.”这一评价虽出自纪念刘半农的文章,但却具有史家的眼光.刘半农是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台柱之一,是“在白话诗方面尽了开路先锋责任”的先驱者、在新文学史上留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其在新诗理论建树方面的贡献,大致可以从三方面去考察:提出诗歌的真实观念,推进诗歌的形式革新和研究诗歌的民族方向.

  • 标签: 刘半农 新诗理论 现实主义 民歌 文学改良 陈独秀
  • 简介:<正>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大学亚洲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东亚系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诗理论国际研讨会”,2001年12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百年中国现代汉语诗歌理论演变与建构为研讨主题,意在总结百年新诗理论成就,为当代诗歌发展以及理论建设提供资源。

  • 标签: 中国新诗 历史感 当代诗歌 中国诗歌研究 汉语诗歌 东亚系
  • 简介:萤火虫给黑暗开出了罚单我仅凭罚出来的这点光线行走在一条山路上趁着光清理着故乡硬塞给我的在土窑烧制出的乡愁

  • 标签: 新诗 麦城 萤火虫 故乡 乡愁
  • 简介:1.隐喻、象征、通感这些都是修辞手法,说白了,只是语言的几根拐杖。如果一个有能力的人无需借助这些东西,可以走得更好、更稳、更轻松,不要这几根东西有什么不好呢?如果回到语言是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诗歌是对情感真相的揭露这个问题上来,我认为诗歌语言的直接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能会增加一些语言美感,但它同时会妨碍情感的直接性,在我看来,情感的优美大于字面的优美。

  • 标签: 诗歌语言 杂谈 新诗 修辞手法 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 简介:在百余年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浙江新诗人的“引领性”与“群体性”特征为世人瞩目。而这种“群体性”与“引领性”态势,先声夺人的气势和敏于世变的气质,源于一种深刻的传统根源,是浙江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一种“内源性自觉”。南宋以降,中国的文化中心迁到了江南,一时间,浙江成为“财赋地”、“人文薮”。

  • 标签: “浙江潮” 新诗现代化 中国新诗 诗人 文化传统 文化中心
  • 简介:喜树再次经过栖息于山坡下的庭园发现它已被冠名喜树挂上了小木牌像是革命时期的犯人就要送去枪决

  • 标签: 新诗 于坚 革命时期
  • 简介:新诗是相对于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而言的“五四”以来的新体诗歌。它不受固定格律的束缚,用形式自由的白话写作,易学易懂,更有利于作者驰骋想象,抒发感情,更便于读者理解、接受。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鄙视、嫌厌新诗了。报刊上,新诗只是为活跃版面而充当补白和点缀的角色;书店里,新诗集少得可怜,羞涩地躲在一隅,问津者寥寥;“新诗朗诵”作为文艺形式,似乎已不再登大雅之堂了;中学生爱诗的倒也有一批,但几乎都是青睐古诗;新诗,他们可能不屑一顾,没有兴趣。这是可怕的偏见,必须摒弃!毋庸讳言,古诗资格实在老,古体诗从发端于西周的“诗三百”算起,已有3000年的历史,近体诗即格律诗从其成熟的唐代算起也有1000多年的高龄了。相比之下,新诗还太年轻,仅几十年的“春秋”。但唯其年轻,才最少包

  • 标签: 鉴赏 近体诗 古诗 古体诗 中学生 古代诗歌
  • 简介: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中国古典诗歌自四言而五言而七言,以至词、令、曲,像一条衍生不息的长河,一直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但是,到了明、清之际,它却逐渐进入回光返照的境地,甚至于走向末路,不但内容上陈陈相袭,而且在形式上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艺术方面的新的突破,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企望的幻影.

  • 标签: 新诗 格律 中学 语文 音乐美
  • 简介:朱自清先生是新诗早期的重要诗人和杰出的理论家,对新诗艺术上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本文从朱先生的创作实践、寻求新诗的艺术之路、力促新诗的现代化、多元的审美认同等几个方面对朱先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朱先生的杰出诗作和杰出的新诗理论,将永远在新诗坛烨烨生辉.

  • 标签: 朱自清 新诗 现代化 审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