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印宗秦汉”思想自元明以来被树立后,“秦汉印”一直是明清篆刻流派乃至现代印人赖以取法的最高典范。但现今印学理论界有一种看法,认为缪篆是谬误的篆书。若以汉印文字为讹误之篆书的观点成立,势必会影响到人们对秦汉印章、篆刻艺术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的认识,对当今篆刻艺术的发展恐亦有影响。本文力求从缪篆产生的时代,缪篆的性质及与篆书的关系等方面,证明缪篆并非是讹误的篆书,以使我们更好地领悟秦汉印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 标签: 汉印 篆书 篆刻艺术 印学 讹误 艺术价值
  • 简介:关于《鸣凤记》的作者,不外有三种说法:一是王世贞;二是无名氏;三是王世贞门人。认为是无名氏的,多依据明代曲论家的记述,因为在他们的多种著述里,大都把《鸣凤记》归入无名氏作品之列。如吕天成《曲品》下卷,把剧作分为"旧传奇"、"新传奇"和"作者姓名有无可考"三类,《鸣凤记》就被列在第

  • 标签: 王世贞 鸣凤 无名氏 杨继盛 王骥德 中国文学史
  • 简介:清圣祖康熙不仅施政有方,善理朝纲,使天下太平,而且还是一位十分注重学习之皇帝。其万机余暇,怡情翰墨,无一日不读书,无一日不练字。他的书法结构严谨宽博,意态浑成,线条通劲有力,兼王羲之之秀,苏、米之犷,造诣极深,自成一家。

  • 标签: 康熙皇帝 书法结构 书法艺术 高士奇
  • 简介:一提及“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惯常地会想起王羲之的书法,这已成为了一种思维的定势,似自然而然无可非议。然而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飘若”句最初是形容王氏的容止.即仪表风度的,最早出于《世说新语·容止》,原句为:“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 标签: 考辨 仪表风度 世说新语 王羲之
  • 简介:日本是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中一个主要成员国.汉字一直在日本文字中发挥着假名文字所难以取代的作用。那么,汉字是何时、由何人传入日本的?关于这个问题,迄今为止,学界各家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 标签: 汉字文化圈 日本文字 考辨 东传 成员国 假名
  • 简介:本文在具體分析古今人對'隸書'解讀的基礎上,從字源的角度切入討論,認爲'隸書'本應該是'隶書',所謂'隸書'即'徒隸之書'的説法當是東漢時期人們將'隸'字取代'隶'字之後的一種誤解。'隶書'本就是'史書',也就是用筆寫的書,它是相對于銘刻之書的'篆書'而存在的一種簡便易用又有'輔佐'意味的書體。

  • 标签: 隸書 隶書 史書 佐書 名義 考辨
  • 简介:清代许多曲家,其生平事迹往往湮没不彰;其生卒年,在清人的戏曲书录中,也常常失载。而检索近人编纂的一些戏曲专著和工具书,如《古典戏曲存目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中华书局,1996年)、《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等,相关的记载又或

  • 标签: 清代 曲家 生平事迹 考辨 生卒年 石庞
  • 简介:鉴定专家陈佩秋先生和陈启伟在《名画说疑——陈佩秋谈古画真伪续编》一书中,质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踏歌图》的真伪,认为其是一幅冒马远之名的伪作。笔者通过对马远《踏歌图》之构图、人物、柳树、书法印章、古籍文献的使用进行析,以及比对马远《踏歌图》与戴进《临〈踏歌图〉》的异同,从而认证《踏歌图》并非伪作。

  • 标签: 《踏歌图》 真伪 《南阳名画表》 《临〈踏歌图〉》
  • 简介:<正>《味兰簃传奇》包括《侠女记》和《烈女记》两种。今国家图书馆藏有《侠女记》同治刊本和光绪七年刊本,《烈女记》有光绪七年刊本。《侠女记》卷前有作者写于同治辛未十一月望冬的《自序》、卷末有《主人杂记》和作者的题词。全剧共

  • 标签: 侠女记 《自序》 月望 进士第 云臣 国家图书馆
  • 简介:唐代李肇《国史补》载有一段王维"观图乐"的事情,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见最早的关于音乐图像学的记录。但三百多年后被北宋沈括所否定,并在其后的历史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实际上,王维"观图乐"并非虚妄;沈括所言也并非确论。这段久远的故事却说明了中国古代音乐图像学的历史及其道理。

  • 标签: 王维 观图辨乐 沈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明万历以后,曲坛上形成了两大流派——玉茗堂派和吴江派。两派展开了长期的论争,论争的焦点即在于如何处理剧本内容和戏曲格律的关系。作为吴江派的领袖人物沈璟,他感到戏曲格律的重要性,便在前人的基础上编纂了一部南曲谱——《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尽管沈谱有着较高的价值和积极意义,但它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沈璟在编写之时,往往不尊重原文随意改动,态度不够谨慎,致使失误之处颇多。从另一方面来讲,在当时的戏曲

  • 标签: 冯梦龙 词谱 曲谱 不足之处 戏曲 南词
  • 简介:古代书论经前人和当今一些学者为伪托者,至少已有以下一些篇目:

  • 标签: 考辨 书论 篇目 学者 古代
  • 简介:颜真卿《自书告身墨迹》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颜真卿唯一的大字楷书墨迹。如为真迹,则其书法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固不待言。但于此帖历来存在着颜氏后人、省吏所书及颜真卿自书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当代学者中又有启功先生及曹宝麟、朱关田等先生相继提出置疑。故笔者认为于此大有深入探究之必要。因为此事不仅关乎作为唐代历史文献的“告身”的时代特征问题,同时也关乎颜真卿楷书艺术成就的评价问题。

  • 标签: 颜真卿 楷书 真迹 书法艺术 书艺 艺术成就
  • 简介:郭尚先是清一代贯穿帖学的著名书法家之一。其八法曾得到嘉庆皇帝的赏识。由于其传世作品较少,鲜有研究者,加上各种史料中郭尚先的字号及生卒年说法不一,故本文对其代表作品稍加研究,并就郭尚先字号、生卒年加以

  • 标签: 郭尚先 书法艺术 字号考 人生观 文化传统
  • 简介:侯阳高腔是婺剧高腔中的一个分支腔种,但关于其命名的涵义问题众说纷纭。难成定论。本文从腔调衍进中的侯阳高腔、“侯阳”腔名既往释义疑、侯阳高腔真实内涵解意、“喉阳”腔名命义人文阐释等四个方面,将“侯阳高腔”置入腔调衍进史的背景之中,对其命名涵义给予概念讨论、学理辨识,进而提出个人新解。笔者认为,当下见诸地方戏文献的所谓“侯阳高腔”其实是“喉阳高腔”的通假,“喉阳高腔”称谓是综合采用“声歌演唱特性”和“艺术风格特征”两个艺术因素给予命名的,高度凝练了此高腔的腔调艺术特征。

  • 标签: 婺剧 侯阳高腔 喉阳高腔 命名意义 辨考
  • 简介:本文以辽塔遗存上的密教图像为研究对象,揭示出随着辽代密教的发展,八塔信仰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相结合,将代表佛祖胜迹的八塔以五方佛的观念集合到一塔之上,形成了对八大灵塔图像的最新诠释,而八塔信仰又对辽代佛塔形制、经幢以及墓葬形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辽人能够吸收接受汉地七佛信仰相关经典的翻译,并以视觉化的大日如来图像形式呈现转轮王的形象,从而与追求纯密且揉合了华严信仰的辽代密教结合发展出七佛造像的新形式。通过对上述图像和信仰的解读,从中可见辽代密教对辽塔图像义蕴和配置的影响。

  • 标签: 辽塔 辽代密教 八大灵塔 七佛 转轮王观念
  • 简介:西晋潘岳的《笙赋》中第10句提到了“熟簧”一词。关于潘岳所说"熟簧"的质料,文章的作者从文献记载、考古材料、《文选》注释版本、引文语法结构这四个方面对潘岳《笙赋》中所载"熟簧"进行初步,认为潘岳《笙赋》中所说的“熟簧’’为竹制这一结论。

  • 标签: 潘岳 《笙赋》 熟簧 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