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如果要问,什么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最突出的学术特征,我想,应该是它一直坚定推动的"实验建筑"教学改革运动;如果要问,这个教学探索的根本特点是不是它所强调的批判性的地方性,我想,当然是,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批判面对现实的实验性、开放性和彻底性,归根结底,是思想的独立性,没有实验性和彻底性,这种批判就豪无意义.

  • 标签: 建筑教育 学术特征 改革运动 中国美术学院 建筑艺术 开放性
  • 简介:<正>邮票之于战争,有着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影响。这方寸之间既可燃起一片硝烟,也可鼓舞一国士气,但最重要的是,不能遗忘战争!1995年9月3日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全套八张邮票,都为抗战时期的图案,这张邮票是其中一张。纪念抗日50周年

  • 标签: 国家邮政局 方寸之间 敌后根据地 斗争史 石少华 摄影作品
  • 简介:艺术与娱乐未抵意大利前,意方在签定合同时便告诉我们,此行在游乐园演出,因此部分节目在剧场演出,部分节目则要在广场上演出,所以个别节目要根据游乐园的要求重新进行编排。我想,以往演出主要在舞台上进行,偶尔在广场演出就将其原封不动地照搬就是了,因此未加考虑就爽朗地答应了。没想到道具刚运抵维罗纳,游乐园艺术指导江弗朗科·博里尼就把我请到他的办公室,手舞足蹈地向我描述了一个仿佛就将要发生在跟前的动人的故事。"那是在一个炎炎夏日的晚上,乌云密布,星月黯淡。在浩翰无垠的地中海中,有一艘西班牙商船载着金银珠宝正风驰电擎地驶往维罗纳。远远望去,商船上不时地出现几个虎背熊腰,身穿大红戌装,脚登高筒皮

  • 标签: 游乐园 演出 商船 节目 意大利 广场
  • 简介:继2017年成功的世界巡演之后,音乐剧《芝加哥》又将于2018年3月重返伦敦西区的舞台,为英国观众带来经典的盛宴。《芝加哥》故事素材源自芝加哥的真实犯罪事件。1926年,芝加哥发生了一起重大谋杀案,嫌疑犯在律师高超的法庭手段帮助下被判无罪,逍遥法外,并因此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记者穆玲一达拉斯华金斯深入调查案件始末,出色地完成了新闻报道,并以此为蓝本创作了话剧《芝加哥》,取得巨大轰动。《芝加哥》的复排版本面世于1996年.由约翰·坎德尔作曲.

  • 标签: 《芝加哥》 西区 伦敦 犯罪事件 风云人物 新闻报道
  • 简介:当一部电影被精心地赋予剪辑的节奏感、视觉的丰富性,甚至听觉的层次感,但其内核仍然空洞时,这些看似多彩的影像表达就不过是一种炫技和装饰罢了。八十年代黑暗再现在角逐金狮的长跑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掉了队的竞争者,他们大多是电影节的熟人,在令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征程中,悠闲散漫地东张西望,帕布罗·查比罗就是其中一员。他的新作《犯罪家族》根据上世纪80年代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桩耸人听闻的社会事件改编,讲述冷血残忍的帕琪奥一家是如何策划了多起富人绑架案,并在收到赎金后撕票的故事。

  • 标签: 家族 犯罪 布宜诺斯艾利斯 现场 罪恶 影像表达
  • 简介:我还记得首次与法国作曲家帕斯卡·杜沙品(PascalDusapin)见面的情景。那是在2007年的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适逢他的歌剧作品《浮士德》在斯波莱托艺术节上作美国首演。那也是大多数的美国乐评人首次接触他那绝不妥协的思维风格,当听说作曲家举行座谈会,众人便一窝蜂地出席。在研讨会上杜沙品提出,为什么众多的英美乐评人认为歌德的德语版《浮士德》才是故事的权威版本,而忽略了比歌德创作得更早的英语话剧版《浮士德》,他对此表示惊讶。

  • 标签: 《浮士德》 歌剧作品 法国作曲家 乐评人 查尔斯顿 PASCAL
  • 简介:一、遵循法则,以观赏期待为指向组织创作《重返20岁》原剧本由韩国最大的娱乐媒体公司希杰娱乐株式会社(CJEntertainment&Media)开发,并首次尝试"一本两拍",在中韩两地分别启动电影项目,以扩大观众群、提高影片的市场认同度,获取更高的票房效益。

  • 标签: 市场认同 中韩 媒体公司 观众群 希杰 陈正道
  • 简介:徐若碹近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盛大记者会,正式宣告重返日本艺能界!日本及亚洲地区驻日近百家媒体大阵仗迎接。记者会上除了播放Vivian这几年来有目共睹的影艺成绩,还有影坛大哥成龙特别录制的祝福画面。

  • 标签: 日本东京 演艺圈 亚洲地区 记者 成龙
  • 简介:由于缺乏中国本土的艺术流通体系和有深度的学术写作,进入90年代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经逐渐被西方的艺术流通系统和评价系统年操控,一部份中国当代艺术家甚至刻意地迎合西方的意识形态偏见,购卖各式各样的政治和民俗符号而缺乏和中国社会的内在联系。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展览策划 艺术体制 艺术流通系统
  • 简介:2014年7月4日至6日,旧金山芭蕾舞团将亮相斯波莱托艺术节。每年夏季在意大利举办的斯波莱托艺术节为音乐会、歌剧、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都提供了平台。旧金山芭蕾舞团在阔别斯波莱托三十多年后,此次将带着四部作品通过三场演出来展示舞团的多样性、艺术性和运动技术,它们分别是美国芭蕾舞剧院驻团编导阿列克谢·罗曼斯基的《来自异域》、荷兰国家芭蕾舞团驻团编导汉斯·范·曼恩的《两对夫妇的变奏》、舞蹈大师弗雷德里克·艾什顿的《春之声》以及旧金山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兼首席编导海吉·托马森的《7forEight》。

  • 标签: 芭蕾舞团 旧金山 《春之声》 视觉艺术 运动技术 艺术总监
  • 简介:现年66岁的台湾艺术家谢德岗TehchingHsieh)是马拉松式行为艺术的创始者.也被阿布拉莫维奇称为她的“个人英雄“和。教父”。谢德庆自70年代末期.创作了五件“一年行为表演”.其中包括在木箱中生活一年,不看书、不说话.不写字.不听音乐.不看电视.甚至不使用卫生间.只用一只水盆和一个小桶.他的一个朋友会每天更换并给他送食物。

  • 标签: 威尼斯双年展 台湾地区 德庆 艺术界 阿布拉莫维奇 行为艺术
  • 简介:本文从短篇小说的审美规范入手,在分析了短篇小说与中长篇小说之间的重要区别之后,对短篇小说应有的艺术特征和文体要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突出强调了短篇小说必须具备的智性特征。然后以此作为审度依据,对2002年的短篇小说创作实绩进行了艺术评估。其中既分析了某些名家名作的不足,如理念操纵过于明显、内涵发掘不深、叙事手法过于简单等,同时也肯定了一些优秀短篇在审美上的某些独到发现,包括对成长记忆的智性表达、对生存苦难的诗性再现以及对现代生活的鲜活展示等。

  • 标签: 2002年 中国 短篇小说 智性 叙事理念 成长记忆
  • 简介:第6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对俄罗斯电影来说是最大的丰收节。俄罗斯参赛的三部影片全部获奖。参加短片竞赛的影片《石油》(导演穆拉德·伊勃拉基姆别科夫)获得银狮;参加处女作竞赛的影片——小阿列克谢·格尔曼的影片《最后一列火车》获评委会特别提及奖。导演安德列·日瓦金采夫的处女作——参赛大片《归来》一下获得两个奖:主要奖——金狮和最佳处女作奖——金狮加10万欧元和2万米胶片。这是俄罗斯影片第三次获得金狮。前两次分别是塔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1962年);和米哈尔科夫的《乌尔加》(1991年)。《归来》的双丰收既使俄罗斯电影的

  • 标签: 俄罗斯 影片 处女作 电影新作 回归 国际电影节
  • 简介:作为一部中韩之间以全新的方式合作的电影,《重返20岁》如果没有展示新的类型可能性的话,那么它至少也应该提示了一种新的文化可能性:在"青春"和"怀旧"成为热门文化消费潮流的当下中国电影中,《重返20岁》在表面上看起来只是这个潮流的又一部产品,甚至为了融入这一潮流,该片在宣传营销上强调的仍然是"暖男"、"小鲜肉"之类的迎合当下文化价值取向的概念,并且片名中的"重返"二字所引发的想象,指向的也很大程度上是当前弥漫的"怀旧"倾向,(1)但由于剧本故事来源于韩国,《重返20岁》仍然应当显示出它的不同,这种不同也应当是根本性的。

  • 标签: 消费潮流 中国电影 文化力量 中韩 文化工业 文化价值取向
  • 简介:吴山明教授驰誉中国画坛50年,于2014年5月3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盛大个展“重返单纯--吴山明执教50年、从艺60年中国画艺术展”,再一次把时代对他的公共记忆推向了笔笔生辉、通篇结实鲜活的中国人物画宿墨审美的新时刻。

  • 标签: 吴山明 中国画 艺术展 执教 中国美术馆 中国人物画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国新电影"的概念,相比长期以来使用的"第五代",更能准确地指代同一时期的电影艺术运动。重拾并反思"中国新电影"的命名方式与历史价值,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当下对这一运动的批评话语缺失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对电影本体的再认识、对自我主体性的再审视过程,进而能够有效地将"中国新电影"的艺术实践纳入到中国电影学派的历史建构之中。

  • 标签: 中国新电影 第五代 中国电影学派
  • 简介:近年来,华语电影圈出现了。一批都市情感电影,其中以反映女性情感的爱情题材电影为主,这类爱情电影集文艺片、轻喜剧等为一炉,整体基调明亮欢快,深受广大青年观众的追捧。

  • 标签: 女性情感 叙述视角 未成年 悖论 人生 华语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