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左传》使用复合假设连词较为普遍,如“若犹”“若又”“若其”“若苟”“若使”“若果”“若将”“若必”等。其中有些词义容易产生误解。如“若犹”之“犹”与“尚”“还”之义;“若使”之“使”与“使得”之义;“若果”之“果”与“果真”之义;“若将”之“将”与“将要”之义,易于相混。再如“若又”之“又”、“若其”之“其”表示假设,后世罕见;“将”“必”二字单用表示假设,已不习见,二字连文更属罕见。此类用法,更容易引起误解。

  • 标签: 左传 假设连词 复合假设连词
  • 简介:“则”是古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虚词,然关于其词性、始见时间、具体用法等都还存在着下同程度的分歧。过去或认为连词“则”甲骨文中已见,但今天多数人已不同意这一看法。作为连词“则”应始见于两周金文中,其在两周金文中的用法代表了它早期的应用情况,对汉语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两周金文中的虚词“则”均当视为承接连词,具体则有出现干具有顺承语义关系的语句中帮助表示时间上的承接、出现于假设复句中帮助表示事理上的承接、出现于具有对比关系的复句中帮助表示对待关系三种不同用法。

  • 标签: 金文 承接连词 假设复句
  • 简介:本文以汉堡特"内蕴语言形式"观作为理论背景,从英语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空间性特质的角度简析了中学生英语写作误用连词的成因。英语注重形合,句子中需要连词。汉语重视意合,连词可有可无。这使中国学生在满足了英语句意的完整性后却忽略了英语句子对形式的要求。本文认为,中学老师应从理论上告知学生英汉思维存在差异,思维决定语言。老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造句、写作练习,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连词对于英语句子形式的重要性,在写作中能够正确使用连词

  • 标签: 内蕴语言形式 连词 英语写作
  • 简介:陆贽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他博古通今,明于治乱,具有远见卓识。北宋苏轼称赞他“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宜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唐德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时号“内相”,陆贽为人忠诚耿真,“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 标签: 中唐时期 远见卓识 翰林学士 政治家 唐德宗 陆贽
  • 简介:"苍蝇蚊虫传疾病,老鼠麻雀偷食粮,六万万人民齐上阵(嗯),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光!"老一辈的人至今对此可能还记忆犹新,"鼠雀蚊蝇,害人妖精,除尽四害……"的顺口溜依然朗朗上口。当时

  • 标签: 麻雀 除四害 毛泽东 苍蝇 爱国卫生运动 消灭
  • 简介:一提到啄木鸟,人们便会想起“嘴长数寸劲如铁,丁丁乱凿乾枯查”(宋·王禹偁《啄木歌》)的那个长着长而坚硬的嘴,每天围绕树干旋转攀援而上,不停地敲击树干。行动麻利自如的灵巧形象。这个以在树皮中探寻昆虫和在枯木中凿洞为巢而著称的野生鸟类——啄木鸟,仅从这称谓,就可以形象地看出它们的行为特征。

  • 标签: 驱虫 野生鸟类 行为特征 王禹偁 形象
  • 简介:杂诗最早出现于建安诗人笔下,是魏晋诗歌的一个特有现象。然而,它究竟算不算一个特殊的诗歌种类,则有待辨析。现代有论者从直感的角度说:'魏晋诗人好用此题以抒写其感触,因不受限制,故往往成为杰作。'~①也有论者说得较明确:'杂诗在魏晋时期是一个独立的诗歌种类,魏晋诗人凡是创作杂诗者对此都有明确的意识。并且,如从艺术特点来看,杂诗正是魏晋文人抒情诗的代表性作品,它比较充分地实现了自觉的抒情;所以若从艺术精神来看,‘杂诗’虽名为‘杂’,却是体现了纯诗的精神。'~②以今人的眼光来看,用抒情诗来比它,差可拟之,而这又牵涉到魏晋诗歌的总体风貌及相关问题。

  • 标签: 杂诗 魏晋文学 《文选》 诗歌形式 建安诗 特有现象
  • 简介:大纲编写是陈列筹备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历史陈列必须符合历史事实,因此在编写历史陈列大纲之前,要根据陈列主题,充分搜集相关史料、图片、实物等资料,并留心资料的真实性,对相关资料进行细致考证。在预备工作完成后,着手陈列大纲的编写。陈列大纲内容的排列要符合历史的逻辑顺序,大纲文字应当简练、准确、传神,此外,大纲在设置雕塑、油画、场景等辅助艺术展示时,应当讲究历史细节,真实生动地还原历史。

  • 标签: 陈列展览 大纲编写 历史陈列
  • 简介:编纂志书如考试,可分为语言文字、资料选择、数据使用、记述事物变化、志末附文五,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做到遣词造句准确、贴切;选择资料要考证、精当;计算数据精确、规范;记述事物的变化要揭示规律,彰明因果;补充附文要完整、深化、延伸正文。

  • 标签: 编纂志书 五类题型 分析研究
  • 简介:诗法初津三卷叶弘勋辑,仪汐轩刊本。前有顺治十五年(1658)八月叶子循序、陆枢序、自撰绪论。叶弘勋字仪汝,一字有大,自号震泽棘人。江南吴江人。处士。与金圣叹善,《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前载有金圣叹与其论诗书。辑有《唐音盛事》、《唐诗选平》。陆序称叶氏少宗钟惺《诗归》,后出入李贺、李商隐之间,弃举业专意于诗学。游南方归,旅泊吴门,问诗者众,遂辑此编。其题词自称'兹集遍搜古人所论诗学,参以新说,证以名作,颇便入门,用敢□之宇内'。卷一规式部,卷二意匠部,卷三结构部、申说部、指摘部。所取书大体为钟嵘《诗品》、严羽《沧浪诗话》及宋元诗格,分类编排,纯为初学启蒙而作,是现存清代最早之蒙学诗法。此书尚有康熙间德荣堂刊本。又有钱思敏等增订本四卷,乾隆三

  • 标签: 法著作 著作录 诗法
  • 简介:清代以“事宜”作地方资料汇编书名,这是一种创新。据《辞海》解释“事宜”一词指关于事情的安排与处理,《塔尔巴哈台事宜·叙》对此有更进一步的发挥。作者云“夫事宜者,事务之所宜也……因时致宜,变通有道,斯治之所以成也。”因收地方资料,分门别,汇编成册,检查应办事宜,举手可得,于是名之曰“事宜”。与“事宜”类似的还有“汇览”、“辑略”、“志略”多种名称。

  • 标签: 塔尔巴哈台事宜 辑略 乾隆时期 志略 喀喇沙尔 乌鲁木齐都统
  • 简介:湖北枝江万福垴遗址今年出土十一件件西周时期楚国甬钟,这是一次颇为重要的发现。在明确为西周时期楚国的青铜器中,当代在楚地出土还是首次。出土地在枝江更有特别的意义,众所周知,枝江可能是西周时期楚国都城丹阳所在之地。虽然在传世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枝江说只是淅川说、秭归说等诸多说法中的一个,但这一看法契合于楚文化与江汉地区传统文化密切的关联,至今仍然为不少

  • 标签: 公钟 吉金系 楚公
  • 简介:新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新闻材料的压缩始终是语段压缩的热点。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概括新闻主要信息,2.拟导语;3.拟一句话新闻;4.拟新闻标题。新闻语段压缩主要考查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核心能力是筛选信息和概括表达),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 标签: 语段 主要信息 主题 开发计划 春季高考 语言表达能力
  • 简介:土族原是叱咤风云于马背上的陆牧民族,先民曾在甘青地区建立过一个长达350余年的吐谷浑王国。公元7世纪中叶,吐谷浑亡国后,留居于河湟一带,与蒙古、汉、藏等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土族。

  • 标签: 土族语 词汇 民族融合 甘青地区 吐谷浑
  • 简介:地方文献古籍,大而言之,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著作者着眼,即凡乡人著作,不论其内容是否涉及乡土史地,不论其为经史子集,均属于地方文献之列;另一大部分从著作内容着眼,即内容涉及本地方的古籍,如旧志、史载、诗文、疏奏、家谱(以及碑版、题刻等虽不以书籍形式传流者)等等,均为地方文献之类,此类内容极为宽泛。

  • 标签: 地方文献 古籍收集 整理 著作者 书籍形式 乡土史
  • 简介:《明实录》一直被认为是可信程度较高的史料,备受明史研究者的重视。笔者目前从事《明神宗实录》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发现其中亦有不少错误之处。兹以人名记载之误为例,分类略举之,简要分析其致误之由,并求诸位方家指正。

  • 标签: 人名纠误 《明神宗实录》 讹脱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