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十五世纪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15世纪初期,实行朱元璋制定的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开垦、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赋役、实行军屯、严禁官吏贪污、政治比较清明。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人口逾六千万,耕地面积达七亿多亩。国家富强、疆域辽阔、领土跨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大国和强国。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农业交流 中外 明代 农业发展水平 休养生息政策
  • 简介:作为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叫斯朗·丹增曲培(以下简称丹增),藏族人,1971年2月出生在拉萨。我的少年时期在雪域高原长大,初中之后在内地的西藏中学读书,已扎根湖北三十余年。我的一家是一个'团结族',我是藏族,我妻子陈娟娟是汉族。我们家也有'团结族'的传统,我爸是汉族,我妈是藏族。

  • 标签: 武汉市 西藏山南 民族团结
  • 简介: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能比植物更可爱、更重要了。没有它们人类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氧气和食物。植物的每一片绿叶都在为我们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新鲜氧气。我们的食物大都来自植物,只有一小部分才是取之于动物。其实,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也是多亏有了植物。早在18世纪,著名的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就指出,植物与人和动物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运动相对缓慢。德国诗圣歌德也曾说过,植物不同于人类,它朝两个

  • 标签: 植物神秘 神秘交流
  • 简介:2005年6月17日,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学研究所与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汉学研究:海外与中国"学术座谈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会议厅召开.北京语言大学黄卓越教授主持了会议,韩经太教授做了中心发言.此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联络在京的学者,研讨汉学研究近期在国内外发展的有关态势,及如何加强汉学研究界学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以共同推进汉学研究的进展.会间,被邀专家与北京语言大学的学者们在汉学研究这一学术领域内,展开了广泛与深入的交流.

  • 标签: 中国文化研究 学术座谈会 汉学研究 海外 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
  • 简介:陈寅恪认为,中国的"国粹"多含外来成分。不过"流传既久,浑亡其外来之性质",遂"认输入较早之舶来品,或以外国材料之改装品,为真正之国产土货"了。不仅音乐、建筑、中医等皆如此,就是道教和宋代理学,也都是这类"国粹"的典型代表。

  • 标签: 文化自信 陈寅恪 宋代理学 舶来品 国粹 文化交流
  • 简介:中国的实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派和社会思潮,发生于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的三百年间。实学是在矫正明代理学空疏弊病的背景下出现的。本来,在理学的理论体系中,就已存在着重视修身养性而轻视社会现实的学术倾向。在理学家们看来,"内圣即可外王","修身即可以治国平天下"。到明代中期,社会危机日益

  • 标签: 实学思想 实学思潮 朝鲜李朝 考据学 社会思潮 清朝
  • 简介:<正>早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已同海外国家开始了文化方面的接触和交往.本书以史话的形式,描写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50则饶有趣味的小故事,诸如西方人心目中的“赛利斯”、风靡长安的骠国乐舞、中国的饮茶与日本的茶道、享誉海外的中国内画鼻烟壶、折扇与中日文化交流、席卷西欧的“罗科科旋

  • 标签: 中外文化交流 史话 海外国家 鼻烟壶 中日文化交流 内画
  • 简介:“茶马古道”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现任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中心主任木霁弘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保亚等6人,于1990年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撰写了《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

  • 标签: 茶马古道 民族交流 文化中心 90年代 北京大学 云南大学
  • 简介:我离开武汉三十多年了,走南闯北,打拼事业,但对家乡从未忘却。现在公司的经营已由儿子接班.近几年,我经常带儿子回到家乡。如果有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愿意多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为家乡出力,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 标签: 螺丝钉 交流 家乡 儿子 事业
  • 简介:2009年4月16日南京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南京下关区成立。有关负责人表示,成立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既是为了推动、引导南京妈祖文化民俗活动的开展,又利于加强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和合作。

  • 标签: 文化交流 妈祖文化 南京 协会 东南亚地区 民俗活动
  • 简介:藏“汉”经济交流的形成、发展、演进是一个历史过程,这里所说的“藏”是指西藏以及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藏区,“汉”的内涵也是一个历史演变过程,除了汉民族以外,还有其他与“藏”经济往来的民族;除了历史不断演进过程中各个时期的中原地区以外,还包括其它地区,为了便于论述而以“藏汉”一词代之。

  • 标签: 经济交流 民国时期 历史演变过程 演进过程 云南藏区 经济往来
  • 简介:2012年11月1日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西北民族研究》(以下简称《西民研》)荣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成为受到国家资助的“学术水平高,专业、地域特色突出”的人文社科期刊。长期以来,期刊一直秉承“学者自己办刊物”的理念,在学界颇有影响力,是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专业的一块学术领地。

  • 标签: 《西北民族研究》 文明交流 国家社科基金 展会 学刊 中华
  • 简介:为庆祝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并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法国、奥地利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简称对外友协)牵头,中国钱币学会、外交部集币协会、中国民俗钱币学会组织,北京市钱币学会、货币文化信息学会(澳门)参加的.以对外友协欧洲部副主任张若宁为团长的“中国钱币文化访欧交流团”一行18人.于9月23日至29日对法国巴黎及奥地利维也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交流团访欧期间与巴黎、维也纳两地的有关钱币学术组织及专家开展了广泛的钱币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

  • 标签: 中国钱币学会 民间文化交流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散记 法国巴黎 学术交流活动
  • 简介:今天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是在五、六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进程.第一次是自公元一世纪以来印度文化的传入;如果不算唐朝传入的景教和在元朝曾发生过一定影响的也里可温教,因为这两次都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了.第二次外来文化的大量传入应该说是自十六世纪末、特别是自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两次重大外来文化的传入大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罗素曾在他的一文中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①上述两次外来文化的传入,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每一次都使得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 标签: 传人 外来文化 文化交流 实际 重大 中国文化
  • 简介:千余年来,处于中印文化汇流与冲突中的藏族文学,在本民族文化的基土上接受、消解了外来文化的营养,再生出新的、独具特色的新文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一枝奇葩。这完全符合东方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发展

  • 标签: 中国 印度 文化交流 藏族文学 诗论 《诗镜》
  • 简介:2014年12月15日-23日,以省文史研究馆专职副馆长魏新民为团长的文化交流团,赴巴西、秘鲁开展文化交流,在巴西圣保罗成功举办了“丹青国色——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书画作品展”,与依瓜苏美协举行交流笔会,并就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题,分别与巴西圣保罗州政府文化厅,秘鲁文化部人类历史、文物考古博物馆举行了座谈研讨。

  • 标签: 书画作品展 文化交流 巴西 秘鲁 文史研究馆 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