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奉蒋命,力阻避港巨贾返沪1949年4月底,人民解放军大举渡江,南京、上海相继解放。沪上若干名商巨贾由于担心身受兵燹之祸,纷纷避难香港。因此,原本尽是粤人天下的香江,突然跑来一大群讲着吴依软语的江浙人士,个个腰缠万贯,出手阔绰,这批异乡客被当时香港报章谑称为“高等难民”。

  • 标签: 杜月笙 台湾地区 1949年 人民解放军 香港
  • 简介:张光年,笔名未然、华夫,1913年11月1日生于老河口市,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生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并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2年元月28日在京辞世。张光年少小离乡,四海为家,一曲黄河,传唱中华。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中,他一直用诗助威呐喊,以赤子报国之心,用诗锻造了一柄抗日杀敌之剑,用诗在讴歌不

  • 标签: 光未然黄河 黄河大合唱
  • 简介:焘主政云南之际,正是清政府实行清末新政的重要时期。针对云南偏远、落后之状,魏焘在任内采用设置课吏馆、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举措,大力推行云南新政。尽管未能挽救清王朝灭亡的命运,但或多或少地推动了云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 标签: 魏光焘 云南新政 课吏馆 新军 留学生 云南高等学堂
  • 简介:阿尔泰军台的张家口至乌里雅苏台段,在服役人员上有正台和帮台之分。帮台又分察克达和哈布素尔噶两种。正台与帮台性质、待遇不同,承担的差役也不均衡。同治以后,帮台差成为一种常态。针对帮台差之弊,清廷采取的应对措施收效甚微。光绪时期,喀尔喀蒙古王公试图打破实行百余年之久的帮台体制,但以失败告终。

  • 标签: 阿尔泰军台 帮台 蒙古 差役
  • 简介:定州开元寺塔一回廊的斗拱彩画绘于宋初,早于《营造法式》的编纂时期,是较为罕见的宋代彩画遗存,为研究北宋初期彩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章对这批斗拱彩画做了简要介绍。

  • 标签: 定州开元寺塔 塔内回廊 斗拱彩画 宋代初期
  • 简介:在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或强调物质文化的本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或强调物质文化背后的“语法规则”,或强调物质文化的传承……各有自己的学科追求和研究旨趣,各自展开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学发展出了以马塞尔·莫斯为代表的“总体呈现”理论,民俗学发展出了以迈克尔·欧文·琼斯为代表的“物质行为”理论。前者强调物的社会性,后者强调物的文化性、传承性和对人的关注。“物质关系”借鉴两理论的优长,视物为人类实践的中心环节,并将其置于由自然生态、物、人、社会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中讨论,以此展开人和文化的整体研究。而“物质文化的四结构”则是在“物质关系”理念下,提出的作为物或物学研究之基础一——物质文化民族(俗)志考察和撰写的基本框架。

  • 标签: 物质文化 物质行为 物质关系 物质文化的四层结构 物学
  • 简介:十二治华兄:我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三、四天便飞往新加坡,出席国际华人文艺营和国际华文金狮文学奖发奖仪式(1)。在新加坡住了一个星期,回来在香港又住了一个星期(2),于17日下午飞回北京。到家后接到中国作协对外联络部一位同志电话,说我建议邀请兄夫妇和德菲尔夫人访问中国事已有眉目,外联部领导同志的意见是希望您和德菲尔夫人自己表示访问的希望,作协还要知道中国驻法大使馆的意见。我自回国后急于处理一些时间性很紧的工作,所以今天凌晨才给您写信。我的意见如下:(一)您夫妇和德菲尔夫

  • 标签: 信札解读 姚雪垠李治 李治信札
  • 简介:七治华兄:接到元旦来信,十分欣慰。《长夜》的代序不是为外国读者写的,请你考虑,可以完全不用,由你另外写一篇译者序。我对于我国几十年来'左'的教条主义对学术、文学艺术的干扰和破坏,感触极深,而今天尚有'左'的思潮如魔影徘徊,所以遇机会便予以抨击。《长夜》的代序主要为此而写。很早想给你写信,总因忙得要命,拖了下来。去年十一月下旬参加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了将近二十天,随即

  • 标签: 信札解读 姚雪垠李治 李治信札
  • 简介:2014年3月26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参观里昂中法大学时,亲切接见了99岁高龄的著名旅法华人翻译家李治华。习近平主席弯下腰握着坐在轮椅中的老翻译家的手,热情称赞他的执着精神和学术才华,说他是里昂中法大学学子的杰出代表,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卓越榜样。李治华(1915-),中法文翻译家。1937年毕业于北

  • 标签: 信札解读 姚雪垠李治 李治信札
  • 简介:殷海的一生经历了从坚定地坚持逻辑经验论和自由主义到转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相关研究应该以殷海为中心,着重从其个性、道德情感、逻辑学家身份、病中文献资料以及林毓生、陈鼓应等人物进行考察。在其思想转变的原因中,殷海安身立命的中国传统和东方情调的赤子心灵是根本,逻辑经验论等西方文化的不尽人意既是刺激因素也是技术条件,其他人和事只是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以"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为问题讨论殷海的思想转变,其实是沿袭"非西即中"或"中西融合"的俗套。殷海思想的转变并不存在离开和"回归"的问题;也不能被意会为"回归",因为它无法"回归"为价值倾向;也不能说是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他只是从反传统主义者转变为非传统主义者。否定"回归"的观点,可以摆脱中西文化关系的俗套,跳出线性思想的格局。

  • 标签: 殷海光 思想转变 回归传统 线性思想
  • 简介: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周作人以汉奸罪被捕,初判死刑,后改为15年刑期。人被羁于南京老虎桥监狱,苦闷之中,写《儿童杂事诗》自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重获自由,为解生活困难,将诗稿卖给《亦报》。报社请丰子恺配漫画,1950年2月开始将《儿童杂事诗》署名'东郭生'刊载,轰动一时。周作人对丰子恺的漫画,早年曾撰专文称赞;丰子恺成名,也有赖于以周作人为骨干

  • 标签: 丰子恺楼上 作艺术 楼上作
  • 简介:著名法学家陈中,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和教学生涯中,孜孜以求,奉献卓识才智,为祖国的刑事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倾注了毕生的心血。1952年夏,陈中北大毕业时,因品学兼优留校任教。随后,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以及辅仁大学的法律系、

  • 标签: 陈光中 法学家 教育家 教授 师风 教学生涯
  • 简介:“尹方鼎”(旧称“逦方鼎”“乙亥父丁鼎”)与“听簋”(又名“逦簋”“京簋”)的定名素有较大争议,“逦”“唯各”“■”“享京”等字词的断句与解释是整篇铭文释读与确认器主的关键所在。“逦”是动词,佐匹、襄助之意。“”读为庭或廷。“各”与“享京”分别是两器的受赐对象与铸器者,故应定名为“各方鼎”(或“各鼎”)与“享京簋”。

  • 标签: 尹光方鼎 听簋 器名
  • 简介:人物研究是艺术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是艺术史研究中跨学科研究的重要体现。当人物兼具跨文化、跨领域的特质时,搭建一个艺术史人物研究网络,提炼其艺术精神,寻求艺术人物研究的独立语境与独特的学科范式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艺术史发展困境入手,主张多层面、跨学科的艺术史研究;以搭建多维艺术网络与提炼文化核心为路径,探索艺术史研究界域与研究方法;以近代社会活动家、音乐学家王祈作为人物研究个案,通过对其艺术史坐标的分析,挖掘中国艺术家的多重身份与中国文化核心,使艺术史研究更趋完整。

  • 标签: 艺术史人物研究 艺术史研究方法 王光祈
  • 简介:香港福建同乡会原理事长林诚,是一位爱国爱港爱乡知名人士。他生前为国家为同胞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善事,很值得缅怀。一林诚,1917年生于安溪县官桥镇赤岭村,曾就读于集美农林学校及商校,1936年前往印尼谋生,后移居新加坡。抗日战争爆发后,

  • 标签: 理事长 同乡会 福建 香港 情怀 知名人士
  • 简介:2008年12月,网工作需要我离开工作了17年的教育战线,从广西合浦廉州中学调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任馆长。2011年11月,合浦成立了广西第一个县级文物局,我渊任县文物局副局长兼博物馆馆长,之后一直从事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

  •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 合浦 海上丝路 散记 申报 北海
  • 简介:从昌邑王到被迎立为皇帝再到废黜为海昏侯,刘贺本人在西汉政治史上或许无足轻重,但元平元年围绕着他发生的帝位废立过程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别是在皇权更迭模式及其正当性论证方面的影响不宜低估。皇朝内部的权力传承或“内继”之正当性,取决于三项条件:大宗嫡系的继体血统,敬天崇祖的守文之德和反映在符瑞灾异中的天意验证。霍集团因政治利益的考量自下而上废黜刘贺,其正当性因刘贺本人的德行缺陷、灾异征兆而赢得较广泛的认可。废黜过程中的暗涌微澜也未对西汉皇朝的统治正当性构成重大威胁,这与宣帝和霍应付废立危机得当不无关系。西汉以后历代皇朝的顶层政治实践中,普遍视霍“尊孝宣而废昌邑”为皇权更迭的新典范。其“废昏立明”范式不仅为董卓、司马昭、桓温等政治野心家提供了抉天子以令天下的“正当”借口,也成为集权帝制时代防止社会政治极端恶化的制动器,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的同时尽可能地维持其统治的价值合理性和较广泛的认受性。

  • 标签: 霍光 刘贺 继体之君 正当性论证
  • 简介:夏鲁寺是西藏后藏地区唯一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11-14世纪佛寺遗迹,对于元代政教史、汉藏交流史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夏鲁寺一集会大殿转经回廊内壁中部为切入点,通过对千佛壁画的分布规律、墙体叠压打破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壁面千佛壁画题记文本的比对、考释,发现夏鲁寺一回廊中部、北部建筑部分墙体的修筑和其上壁画的绘制年代要早于现存的其他建筑结构。结合夏鲁寺建寺史,可以推测这一部分壁画的绘制年代为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当时的夏鲁寺存在一条围绕西翼、北翼建筑分布的不规则转经道,这条转经道在后期的扩建中被改造,结合新修建筑形成了如今的转经回廊,原来的壁画都被保留在早期墙体之上。这一研究补充和丰富了对夏鲁寺早期建筑形态的认知。

  • 标签: 夏鲁寺 建筑年代 千佛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