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仅在国际领域对国家之间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成威胁,也是国家内部治理的新课题,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本研究从国家治理的角度重新审视气候变化对边疆的影响。研究梳理了自然科学和考古的研究成果,发现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变动不绝于耳。边疆不仅仅是中国的生态屏障所在,由于地理地貌的构成特点,也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的区域。未来气候持续变化的情况下,边疆地区在水安全、粮食和国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海岸线安全和重大工程安全方面都面临极大的挑战,这些都将成为边疆治理的新内容。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除了在工业化发达地区继续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减少资源消耗以外,在广大的边疆地区的生产活动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走生态发展之路。同时,建立边疆适应气候变化的长期机制是边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当今边疆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安全 边疆治理 气候适应
  • 简介:近年来,西藏的旅游事业发展很快,2004年西藏接待海内外游客约120多万,为了使气象工作更好地配合西藏旅游事业的发展,帮助海内外游客选择旅游地点和旅游时间。本文将对西藏地区各地不同的旅游气候特征作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

  • 标签: 旅游气候 旅游事业发展 2004年 气象工作 旅游时间 气候特征
  • 简介:今之气候变暖,冰山溶化,林草减少,沙漠扩大;沙尘暴严重,凝冻灾害,严重旱灾,特大洪涝,大风暴雪,连连发生。城市温室效应显著,低氧环境影响市民免疫力,亚健康人群增加。故有专家建议,关注气候,关注环境,用到医院治病去痛之钱,用买保健品护健康之费用,通过国家投入,为保护气候买单。

  • 标签: 气候变暖 买单 历史 环境影响 温室效应 专家建议
  • 简介:商代后期殷墟气候研究,是商代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历年来的研究,注意到有关气候波动的研究尚未深入。通过筛选殷墟文化各期与地下水位变化有关的发掘材料,制成简表,确认殷墟文化一至四期之间地下水位有剧烈波动的事实。据此推断殷墟气候干湿变化的轨迹。参考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气候干旱的材料,与地下水位变化简图对比,发现二者大体吻合。同期的甲骨文气象记录中,也发现了与干旱有关的现象,进一步确认了关于气候波动的推论。

  • 标签: 殷墟 地下水位
  • 简介:我幼年的父子关系,就好像《爸爸去哪儿》里我和Jasper的关系,放大了10倍以上吧。

  • 标签: 陈小春 父亲 父子关系
  • 简介: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显示,距今4000年~3500年期间全球气温有过明显下降,这一降温事件对当时人类的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建国前的商人正处于此次气候发生变异的时期,其活动地域的南迁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

  • 标签: 气候变迁 下七垣文化
  • 简介:<正>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使中国历史气候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气候的研究多局限于对中国北方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对中国西南一隅的气候变迁研究极其薄弱。笔者在承担了首

  • 标签: 气候变化 南亚热带 全新世中期 年降雨量 高原地区 川西山地
  • 简介:黄慎是一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职业画家,兼有文人画家和民间画家之长。他从十四岁学画,画龄长达七十余年。他又是画史上为数不多的全能画家之一,于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笔墨所及,形神飞动。他又具有很强的开创精神,率先突破传统描法、皴法的局限,以草书笔法入画,别开生面,自创新格。他的精湛画艺和革新精神,迥迈时流,超轶前古,对后世画苑影响巨大而深远。他在清代雍乾间名满天下,备受推崇。他集画艺之大成,在画史上的地位恰如诗史上的杜甫。一九八七年纪念黄慎诞辰三百周年时,陈大羽教授在宁化县新建黄慎塑像的基座碑上题词称颂黄慎为“一代画圣”,可谓知言。黄慎对此赞词是当之无愧的。

  • 标签: 黄慎 画家 绘画艺术 绘画风格 文化素养
  • 简介:6至10世纪处在中华5000年气候变迁过程中的第三个温暖期,开封的温暖气候从隋唐经五代,一直持续到北宋初年.公元1000年左右,开封气候转寒.与气候的前后变化相伴随,唐宋开封的水、旱、蝗、风沙等自然灾害也不断出现,但这些灾害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温湿的总体气候特征.

  • 标签: 开封 唐宋 宋初 隋唐 五代 北宋
  • 简介:本文通过对安徽省近300年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历史上因气候的不断变化和异常,给安徽地区造成了众多的水旱灾害,其中水灾又多于旱灾,并呈现出增多期与减少期交替向前发展的规律,而在时间上则显示出夏季最为集中、秋季次之的高度季节性特点.经与太阳活动的历史资料相比较,又发现安徽水旱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在太阳活动世纪周期增强期前提下,水旱灾害多发生在太阳活动11年周期的极值附近.

  • 标签: 安徽 气候变迁 水旱灾害 太阳活动
  • 简介:2017年5月初,法国大选成为头条新闻:年仅39岁、仅具一定经济领域执政经验的马克龙入主爱丽舍宫。在能源与生态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巴黎协定》履约遭遇不小阻力的背景下,新任总统对环境气候问题的立场和设想如何?他将给法国环境气候政策带来怎样的变数?法国未来环境气候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构成了本文的核心内容。

  • 标签: 马克龙 环境气候政策 能源生态转型 巴黎协定
  • 简介: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省壶关县东南部,地理位置北纬35°54′-35°56′,东经113°23′-113°38′,海拔最高点石坡乡大虎岭1822米,最低点桥上乡大河村498米.峡谷以壮、奇、险、秀闻名全国。这里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难得的旅游胜地,而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岩浆侵蚀作用沉积下来的地质遗迹,又是难得的科研场所,2005年8月,太行山大峡谷在众多的参评景区中脱颖而出,被国家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 标签: 地质遗迹 大峡谷 太行山 气候 国家地质公园 古代
  • 简介:今年年初,我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作了一个《人是怎么不见了》的报告。其中有一节“教师主体的缺失”,谈了“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指出教改的关键,还在于改变教学的主体的现状。如果教师的素质不高,一切所谓的方法、手段,都将是花里胡哨的摆设。

  • 标签: 教师主体 形象 上海 社会科学 复旦大学 研究院
  • 简介:以夏朝建立为标志的中国古代文明诞生是中国史前人类社会演进史上一个里程碑,其产生原因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研究者提出了大量的理论来解释文明社会起源的动因,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评述了文明起源最为流行的限制理论的成功与不足,复原了夏朝建立前后的气候变化,发现夏朝的建立恰好对应于4.2-4.0kaBP全球降温事件。本文依据文明起源的战争理论,但认为人口增长本身不是触发人口-资源失衡进而引发战争的一个独立变量,引入气候突变作为独立变量,认为人口增长、气候突变、人口迁徙和地理限制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人口-资源失衡,引起人群之间的战争是夏朝建立的主要原因。该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第一个王朝为何诞生于中原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为何诞生于4.0kaBP前后而不是其他时间。

  • 标签: 夏朝 气候突变 人口增长 限制理论 人口-资源失衡
  • 简介:文章解读过去发表的吐蕃文献中之古词语内涵,这些典型语词,《藏汉大辞典》中未被收入,或者,即使辞典收入此语词,也不是吐蕃文献中之古词,二者只是同形字而已,如,《藏汉大辞典》中为"主义",但在吐蕃文献中作"为首者"解。本文所述之某些古词之汉意,有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的古文献中已有定论,只因《吐蕃古藏文辞典》迟迟未能问世,致使研究者没能利用前人成果,造成二次误译,故不揣浅陋,将典型古词语梳理一遍,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吐蕃文献中之古词 异体字 同形字
  • 简介: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古代中国就有了自己的民族宗教。中国社会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独尊儒术思想后,儒家文化便成为中国社会历代王朝的主导思想,儒家文化主要讲“仁”,以“神道设教”,重视祖先崇拜,对宗教“敬鬼神而远之”,采取宽容温和的态度。由于儒学的影响,中国社会历代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包容的态度,各宗教只要拥戴当权者,以宏扬教法中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劝善惩恶为宗教信条,

  • 标签: 文明对话 民族宗教 中国社会 古代中国 历代王朝 儒家文化
  • 简介:本文是解读过去发表的吐蕃文献中之古词语内涵,这些典型语词,《藏汉大辞典》中末被收入,或者,即使辞典收入此语词,也不是吐蕃文献中之古词,二者只是同形字而巳,如,《藏汉大辞典》中为“主义”,但在吐蕃文献中作“为首者”解。本文所述之某些古词之汉意,有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的古文献中已有定论,只因《吐蕃古藏文辞典》迟迟未能问世,致使研究者没能利用前人成果,造成二次误译,故不揣浅陋,将典型古词语梳理一遍,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古藏文 异体字 同形字 疏译
  • 简介:西藏大昭寺史上最大规模金顶维修竣工历时3年,大昭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顶维修工程日前已全部竣工。整个维修工程包括释迦牟尼殿、强巴佛殿、松赞干布殿等5座大殿金顶和部分房檐,总面积达3743平方米。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拉萨大昭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西藏首辆新能源汽车试运行11月11日,西藏首辆新能源汽车"东风御风"投入试运行。该车为17座商务纯电动汽车,座椅舒适,运行平稳。

  • 标签: 拉萨大昭寺 强巴 保障房 维修工程 项目突破 产业联动
  • 简介:要闻第十一世班禅拜见李鹏总理国务院总理李鹏9月30日下午在中南海接受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拜见。十一世班禅向李鹏总理敬献了哈达。李鹏总理拉着十一世班禅的手,高兴地欢迎他到北京参加国庆四十七周年活动。李鹏说:"看到十一世班禅聪明、健康,...

  • 标签: 西藏 日喀则市 医疗机构 金珠股份有限公司 结核病控制 中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