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古代丝织品是否含有丝胶,不仅对丝织品保存状况有一定影响,而且是丝织品文物保护处理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研究红外光谱作为有效的研究不同丝胶含量丝织品老化的一种检测分析手段的适用性,工作应用红外光谱分析对不同丝胶含量的人工老化蚕丝纤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丝胶含量样品的红外谱图,一些特征峰的峰形、峰位、峰高均有明显差异,并且经不同老化方式老化的蚕丝蛋白的红外光谱图也有各自的特征,1445cm^-1/1625cm^-1比值可用于区分不同丝胶含量的样品。

  • 标签: 红外光谱 丝胶 老化
  • 简介: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遵循库贝尔卡·芒克(KubelkaMunk)方程式,现已广泛应用于纸张、金属、陶瓷、织物等的直接分析,也适用于文物的无损分析研究,此方法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虽刚刚起步,但前景广阔.

  • 标签: 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FORS) 传感器 文物 无损分析 鉴定
  • 简介:6月刊的专题故事选择了美国摄影师梅瑞德斯·翰彻森的一组摄像项目,VisionnotVictim,一群刚果、约旦两地难民营的女孩在镜头前演练她们未来的职业愿景和人生,我们将这个摄影项目的名字翻译成“梦想不落难”。

  • 标签: 光谱 摄影师 not 摄像
  • 简介: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向日本的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举国欢腾、世界震撼,全世界炎黄子孙热血沸腾,场景感人至深。

  • 标签: 原子弹 毛泽东 人类历史 核试验场 西部地区 罗布泊
  • 简介:为分析判断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对宁夏博物馆藏5件齐家文化玉器进行无损检测分析。结果表明,5件玉器所含元素及相对含量与和田玉相似。再借助齐家文化历史史料的有关信息,可推断为和田玉成分;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测得5件样品的拉曼光谱图,通过与和田玉样品拉曼光谱图比对,最强及次强特征峰位整体与之相似。可以明显看到透闪石矿物的特征峰,两种检测分析结果相互验证。研究结果为探索齐家文化玉器的玉质和玉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准确的数据支撑。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 齐家文化 无损分析
  • 简介:本研究使用显微拉曼光谱对17件哥伦比亚大学藏的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0世纪有确切年代的古埃及手稿上的黑色颜料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黑色颜料的拉曼谱线随手稿年代的不同而规律变化着.这一发现可以为古代手稿的年代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无损分析手段.

  • 标签: 显微拉曼光谱 古埃及 手稿 哥伦比亚大学 无损分析 公元前
  • 简介:1945年8月6日.由陆军中校蒂贝茨驾驶的B-29“盖伊”号从提尼安岛的美军基地出发.向广岛投掷了代号为“小男孩”的铀装药原子弹,造成广岛居民15万的伤亡和86%的建筑被毁。1945年8月9日上午9时许,由陆军少校斯通尼驾驶的B-29“博克之车”在长崎投掷了代号为“胖子”的钚装药原子弹,长崎居民伤亡8万左右,%60的建筑被毁。

  • 标签: 原子弹 珍珠港事件 美国 B-29 美军基地 装药
  • 简介:纸张的老化程度一直是纸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研究方面,以往多采用目测和经验来推断纸张的老化程度。纸张物理强度、聚合度等能表征老化状态的理化性能测试由于需要大量的样品而无法用于文物检测。近年来随着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原位、无损、微区的分析方法,拉曼光谱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纸质文物的相关分析研究中,为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拉曼光谱在纸张老化、碳黑颜料以及其他颜料上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归纳。随着拉曼光谱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与其他分析技术、化学计量学等的结合,未来将在纸质文物研究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 标签: 拉曼光谱 纸质文物 老化 碳黑颜料
  • 简介:为保护好馆藏或出土青铜文物,必须检查并去除青铜器的'粉状锈'。'粉状锈'主要由氯铜矿和副氯铜矿组成,此两种物质的红外光谱特征明显,因此,可以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透射法进行鉴别。与传统红外光谱压片法相比,这种透射红外光谱无需压片、快速、灵敏、消耗样品量少。本研究以江苏扬州曹庄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项目中的青铜文物为例,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透射法对其青铜锈蚀进行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简单、高效和准确地鉴别'粉状锈'。

  • 标签: 粉状锈 氯铜矿 青铜锈蚀 显微红外 萧后礼冠
  • 简介:<正>金银滩是青海省海晏县境内一个美丽的地方,现在成了旅游热门地,除了它的自然风景之外,最吸引人的还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中国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我曾在这里工作多年,并亲身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制造工作,这是我一生的自豪。

  • 标签: 金银滩 研制基地 海晏县 基地建设 国防科委 就这样
  • 简介:为了克服传统的有损文物分析技术对文物造成的破坏,研制出一种简易光导纤维反射光谱仪。建立了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技术对颜料分析鉴定的基本方法,提供了一种简捷的文物颜料无损分析鉴定的新技术。通过对西安、重庆等地彩绘文物颜料成分的鉴定,表明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在文物颜料鉴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颜料 鉴定 文物 光导纤维 光谱分析
  • 简介:1960年底,美国中央情报局号称完成了意义最为重大的一项使命:终于确认了中国核计划的存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政府的最高决策班子,在上世纪60年代相当多的时间里,就如何对中国核计划作出反应,以及用军事或外交手段来遏制中国的核计划;中国核计划对东南亚和世界局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谋求苏联合作对付中国的核计划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和辩论。使用武力打击中国核计划的方案,不仅被提出,甚至已经有了雏形。

  • 标签: 美国中央情报局 遏制中国 原子弹 内幕 阴谋 核计划
  • 简介:目前,艺术品鉴定需要引入更多的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尤其是无损检测方法。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imaging,HSI)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将传统图像及光谱技术相结合,不易受检测对象和环境的限制,能实现高效、无损检测。对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是其中关键性的步骤。

  • 标签: 成像技术 艺术品 光谱 鉴定 20世纪80年代 无损检测
  • 简介:光纤反射光谱是一种完全无损的颜料鉴别方法,适合用于精美珍贵的彩绘文物颜料工艺研究。光纤反射光谱在国际文物研究领域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方法,而国内由于缺乏反射光谱数据库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颜料颗粒度和产地对反射光谱的影响,对蓝色系、绿色系、红色系和黄色系颜料的反射光谱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用于故宫博物院建筑彩画和书画文物的颜料分析中,证明光纤反射光谱确实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颜料分析方法。

  • 标签: 光纤反射光谱 无损分析 彩绘文物
  • 简介:摘要:印章是中国传统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所用印泥的无损检测和对比研究,能为书画的鉴定和考证提供有益的信息。但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传统检测方法存在定量精度不高、不便检测大幅书画等不足。而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新型分析技术,具有测试方便、安全无损、信息丰富、定量准确等独特优势。为了验证该技术用于书画印泥分析和鉴定的可行性,采用14种不同颜色、不同时期的印泥和5种纸、绢等用于盖印的载体进行测试、建模和验证。实验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实现印泥的准确识别,还可用于年代判断和颜色辨别。适当的差谱处理,可在有效排除纸、绢等载体信号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印泥光谱精度。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鉴定 书画 印泥
  • 简介:针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起甲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本实验采取了近红外高光谱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高光谱技术由于其非接触、光谱信息丰富能够无损地应用于壁画的病害检测上。首先通过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不同起甲病害程度下的壁画高光谱图像,提取出壁画从未发生起甲到碎片脱落的病害周期内各个阶段对应的光谱信息,从而建立起甲病害光谱数据库;然后分别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主成分分析与支持向量机、主成分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三种评估模型对此光谱数据库进行训练,并且通过平均误差、决定系数的大小决定评估模型的优劣。实验结果显示PLSR取得了较好的评估结果,同时利用PLSR评估模型中的加权回归系数得到光谱中的重要波段;之后运用PLSR评估模型对未标注风险情况的壁画进行逐像素点的病害风险评估,获得壁画的起甲风险评估图。实验结果显示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技术能够对敦煌壁画起甲病害进行风险评估。

  • 标签: 高光谱技术 敦煌莫高窟 壁画 评估 起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