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妈祖信仰兴起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屿,并在沿海各省流传,尤其是长江口以南各地,妈祖逐渐成为信奉最普遍的航海守护神,也是沿海居民主要祭祀的神灵之一。妈祖信仰作为通俗道教的一类,它在台湾的传播是大陆与台湾宗教信仰交融的一种体现,台湾妈祖信仰是大陆宗教信仰的移植。早期沿海人民迁徙台湾,首先需要在惊涛骇浪中漂泊,许多奉持妈祖神像来台,

  • 标签: 妈祖信仰 台湾 早期 宗教信仰 莆田县 福建省
  • 简介:惠安县位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惠安与妈祖信仰的诞生地——莆田在地理上非常接近,惠安县的妈祖信仰开始时间较早,且信徒众多。崇武是惠安县的一个小镇。早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在泉州设立永宁卫,下辖五个所,崇武即是其中之一。正如时人李毓茂所言:“武城虽小,乃泉、惠藩屏奥区。”

  • 标签: 妈祖信仰 惠安县 泉州湾 湄洲湾 祖籍地 诞生地
  • 简介:众所周知,妈祖信仰源于民间,初期仅在闽、粤一带流传,是专司海上安全的女神。经过宋、元、明、清诸代王朝的20余次褒封,而成为中国官方、民间共同祭祀的诸神之一。自宋宣和五年赐“顺济庙额”始,标志妈祖信仰开始得到官方认可。至明末,已经加封至“青贤普化感应碧霞元君”,其爵位由夫人爵上升到天妃爵,身份日尊。清代更是继承历代对妈祖褒封的传统,且远远超过以往,至同治年间褒封时,已经是“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一‘嘉佑’二字”,总计达18次之多,封号达64字之多,还有4次赐匾。由此就可以折射出清廷对妈祖信仰在台的传播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 标签: 妈祖信仰 清代 中国 台湾省 历史背景
  • 简介:台湾的祭祀圈(信仰圈)理论,为研究汉人民间信仰提供了一个具有参照性的体系架构。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具有完全民间性的特征,这与湄洲岛的妈祖信仰不同。湄洲岛的妈祖信仰空间由本岛十四间妈祖宫与祖庙组成,其祭祀组织可划分为以祖庙为中心的地方性信仰组织与全球性信仰组织。前者具有民间性特征,祖庙作为全岛祭祀中心,与各社区有着紧密的互动联系,中心与地域相叠合;后者则因国家政治、地方形象塑造和旅游经济等外力的介入,形成官方与民间并行的权力结构,本岛社区在祖庙管理中被边缘化,信仰中心浮动于地域之外。

  • 标签: 信仰中心 湄洲岛 妈祖 信仰空间
  • 简介:本文以1992年在福建长乐樟港镇仙岐村发现的显应宫遗址与包括妈祖、郑和等塑像在内的数十尊泥塑为线索,并从人类学的角度深入探讨郑和信仰的由来,形成和扩散的背景及其与妈祖信仰的关系。文章分析妈祖信仰在明代兴盛的表现形式和郑和本人对海神的极度崇拜,并从郑和下西洋前后华侨华人向东南亚等地区的迁徙与定居,论证迄今为止仍在东南亚各国人民中长盛不衰的郑和信仰妈祖信仰之间的渊源关系。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妈祖信仰 长乐 福建 文章分析 华侨华人
  • 简介: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之封,是妈祖信仰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学界也基本认定妈祖显圣救助赴高丽使团路允迪一行这一事件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以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为第一手资料,证明《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所记的妈祖在海上显圣护佑北宋使团这件事是不可信的,这应该是妈祖信仰者的附会。

  • 标签: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妈祖信仰
  • 简介:位于水西门升州路488号的清代天后宫经过重修,近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继下关天妃宫修复后南京市恢复的又一处纪念妈祖的庙宇。这两处妈祖庙-南-北,相互呼应,显示出妈祖文化对南京这座城市有着深远的影响。南京史学界一直认为南京妈祖建筑共有六处,它们分别是下关天妃宫、水西门内天后宫、莫愁路天妃宫、龙江宝船厂娘娘宫、上新河北岸天妃宫、大胜关天妃宫。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南京还有一座最早建于元代的妈祖庙。加上这座鲜为人知的妈祖庙,南京共有七座妈祖庙。现将南京妈祖庙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妈祖文化 南京市 妈祖庙 对外开放 天后宫 天妃
  • 简介:妈祖信俗也称为娘妈信俗、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圣母信俗、湄洲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妈祖信俗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

  • 标签: 民俗文化 妈祖宫庙 民间习俗 大爱精神 活动场所 祭祀仪式
  • 简介:2009年4月16日南京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南京下关区成立。有关负责人表示,成立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既是为了推动、引导南京妈祖文化民俗活动的开展,又利于加强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和合作。

  • 标签: 文化交流 妈祖文化 南京 协会 东南亚地区 民俗活动
  • 简介:妈祖确有其人,她的名字叫林默娘,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人。生于北宋时期一户渔民家庭,是一个普通民间少女。据传,林默娘与一般凡人不同,在大海上打渔劳作,能预知海上风险,能观天象。她还懂医术,平时还为渔民看病送药,遇着贫困无依无靠和身患残疾的人给予救济。因此,深受当地乡民的爱戴和尊敬。一次默娘同老父亲及其兄长出海打渔,因风浪太大,渔船颠簸。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精神支柱 妈祖 北宋时期 渔民 湄洲岛
  • 简介:梅山鼎诚村,位于晋江东溪的上游,村内依山傍水建有一座妈祖宫。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2004年重修。妈祖宫正面,有四根辉绿岩大青石龙柱,前檐右侧的大梁下,悬有一口大铜钟;左侧则是一座石柱亭台。宫门上刻有“慈航古地”和“妈祖宫”等字样。宫门正前方,是一片平整的石材和水泥埕,埕边设有围栏,围栏之下,便是滔滔东溪之水。

  • 标签: 妈祖庙 江东 号子 纤夫 占地面积 围栏
  • 简介:本文结合唐朝的政治、社会背景和族群关系,分析了唐代开始兴起的僧伽信仰的特点,僧伽的神迹、密法之宗教含义,在中原密教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僧伽信仰与粟特文化的关系。僧伽崇拜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粟特佛教文化在唐及东北亚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事例。在传播途径上,僧伽的法术、医术和咒语是争取广大信徒信赖的重要方法。上层皇室、官僚、高僧的引导起了重大作用。僧伽的灵异故事在各阶层信众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僧伽的崇奉都跟王朝命运、利益集团或个人安危直接相关。僧伽信仰不仅影响汉人,也影响胡汉混合的安史集团。安史之乱后,虽然唐朝出现普遍排斥、仇视粟特人的浪潮,但无论是唐中央政府,还是其他许多地区,都仍然信奉僧伽。僧伽信仰在传布过程中,彻底本土化,粟特胡的身份逐渐淡化以至被遗忘。

  • 标签: 僧伽 密教 粟特 十一面观音 族群关系 法藏
  • 简介:灶神是民生宗教的神灵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员,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关系至为密切.本文综合运用敦煌占卜文献和具注历,结合传统典籍、农书、类书和睡虎地秦简中的资料,对这一信仰进行了考辨.

  • 标签: 敦煌 灶神
  • 简介: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从印度接受观音菩萨信仰与多罗菩萨信仰。藏传佛教的观音始终保持为男相菩萨,而多罗菩萨通过起源故事的再建构,发展为与观音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慈悲女神——度母,而进入汉地的多罗信仰逐步被汉地唐宋以后兴起的强大的女性观音信仰系统所吸纳和取代。汉地的观音信仰与藏区的观音叠加度母的信仰尽管在现今表现出许多差异,但是究其源头则有重要的关联,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和宗教故事的梳理,厘清汉藏观音信仰与度母信仰的源头关联与其后的不同流变。

  • 标签: 藏汉观音信仰 度母信仰 多罗菩萨
  • 简介:岁月如歌人生六十正青春,千山踏遍见精神.常有佳作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东海钓鲸乘风去,南山采药携酒行.夜阑听雨传佳话,纤笔一枝走雷霆.

  • 标签: 傅炯业 生平 文学创作 生活感悟 艺术风格
  • 简介:1961年在安徽大地上涌现出一个新生事物——“责任田”。由于它切合实际,顺乎民心,因而迅速在全省推开,当年就开花结果,有效地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被群众称之为“救命田”。但是,好景不长,次年就被强令取消。现在看来,“责任田”的曲折历程,正好反映了农村工作中力图摆脱“左”的束缚与指导思想上“左”的倾向日益严重的复杂矛盾。众所周知,“责任田”是冲破“左”的禁锢的产

  • 标签: 农村工作 农村经济 曾希圣 中央工作会议 农业生产 南新庄
  • 简介:南朝(刘)宋时(约438)闽中就有书肆萌芽,但由于时代久远,已无法可考建本出现的具体时间,一般认为建本的历史从唐末五代(915前后)闽中刻书起至清王朝覆亡(1911),共千载。其间,历经唐代书肆荟萃、五代刻书崛起、两宋兴盛、元代的持续发展、明代再攀高峰、清代衰而复盛的过程,福建书业一直是全国中心之一。现将建本千载历史的发展轨迹考略于次。

  • 标签: 建本 发展轨迹 中国 福建 版本研究 刻书业
  • 简介:双凤“维新遗址”考古显示,太仓文化的源头已经前伸至4500年前。当今郑和航海文化在太仓,已被视为太仓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为与郑和航海关系密切的妈祖文化在太仓,至今尚未被认识到同样是太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浏河天妃宫为核心代表的太仓妈祖文化,应该而且无疑是太仓市文化建设中当之无愧的“重头戏”。如何认识并演好这部大戏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 标签: 妈祖文化 太仓市 遗址 天妃 郑和航海 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