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傣族创世史诗《塔麻捧尚罗》,既融入了天神创世、人类产生、万物起源、日月形成、洪水泛滥等神话内核,也吸纳了口传叙事与佛经文学的诸多要素。通过文本比较,可以探查该史诗的叙事结构和基干情节母题,从而印证这一史诗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是本土神话故事和外来佛经故事结合的产物,也是傣族地区本土宗教与小乘佛教和谐并处的结果。傣族村寨佛寺有大量的创世经本供僧人阅读,或者民间歌本由章哈自己保管和使用。史诗的主要传承人有歌手章哈和僧人康朗,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了史诗的创编、演述和传承。

  • 标签: 创世史诗 《巴塔麻嘎捧尚罗》 文本形态 演述传统 章哈 康朗
  • 简介:仙洞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地当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之东麓,属嫩江西岸支流甘河上源。仙洞在一道高达百余米的花岗岩峭壁上,离平地25米,地表海拔高度为495米,所在山峰的相对高度为120米,洞口略呈三角形,底宽20米,高12米,方向朝南偏西。洞内宽阔宏大,幽暗深遂,南北长120米,东西宽27米,穹顶最高处达20多米,依次可分为前厅、大厅、高厅、后厅四部分。

  • 标签: 嘎仙洞 阿里河镇 拓跋鲜卑 乌洛侯 大兴安岭北段 鄂伦春自治旗
  • 简介:山路弯弯,陡峭险峻,悬崖下是滚滚东流而去的怒江之水,那湍急的江水打着旋儿翻着波浪,一浪盖过一浪地向前汹涌而去。坐在盘山而上的车里从车窗向外望上一眼,无论是陡壁悬崖还是滔滔江水,都让我头晕目旋且心里发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只要身在高处居高临下便心慌意乱,可又按捺不住心头的好奇,忍不住地想要往外去看。

  • 标签: 丁嘎村 热巴舞 虫草 放牧 游记
  • 简介:传人话热巴金立勤热传人、著名藏族舞蹈家欧米加参现在已经退休.正在家里整理自己熟悉的热资料。这是他本人多年的心愿,也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热是藏族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一种艺术性、技巧性、表演性很强的舞蹈。在西藏东部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河谷...

  • 标签: 舞蹈动作 纳西族 米拉日巴 贡嘎雪山 弦子 噶举派
  • 简介:三道玉门锁俊涧,两壁古柏起岚烟:石横羊背拦黑岭,摩天鹰峰愁煞人。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北岔的阿咪卓山与矗立西北的阿咪多藏山遥遥相对,虽不及多藏山圆润伟岸,却也偏峰侧岭,峭壁危崖,灿若锦绣,自有风韵。据《青海省地理》《互助县志》记述,卓山系属祁连山加里东曹褶皱系,在地质上属下古生代基岩等地层,由古老的震旦亚界海相砂质碎屑岩和碳酸盐组成。

  • 标签: 互助土族自治县 青海省 祁连山 碳酸盐 地层 地质
  • 简介:<正>策伦—安奇克·杜尔—尼玛耶夫是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著名学者、文学家和蒙古学家。杜尔—尼玛耶夫生于1929年10月23日,1955年在苏联作家协会下属的高尔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副博士论文题目是“霍次·那木斯来耶夫和扎木苏·图木诺夫创作中的历史题材”。他现在是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所文

  • 标签: 布里亚特 蒙古学 社会科学研究 文学院 自治共和国 西伯利亚分院
  • 简介:西藏妇女历来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和平解放时期"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中凝结了进藏女兵们的奉献和付出,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的巨大财富。在新时期,"卓央宗姐妹"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也感染着西藏的各族人民,成为了新时代西藏的精神标杆。

  • 标签: 卓嘎央宗姐妹 家国情怀 玉麦两姐妹 典型人物报道
  • 简介:莫尔道的得名有段美丽的故事:传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前.曾来此打猎。逐鹿至山顶,只见林海茫茫.云凝峰峦.霞光四射.一派吉祥。大汗此时豪气万千,于是一声巨吼:莫尔道(蒙语:骏马出征)!杀将出去,而后不仅获猎丰富,还统一蒙古各部进而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 标签: 莫尔 海波 成吉思汗 帝国
  • 简介:字水”这个地名对于现代的绵阳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但“字水”在古代绵州,却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景观。古代绵州,原来在涪江东岸沈家坝及东河(涪江绵阳城东一段)河床一带。涪江从青衣坝(今青义坝)流至彰明河坝,经何家濠(今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处,即在绵州城北向西一折为二,一股大约经今平政河一段、西山脚下流至今董家沟、三汇高架桥处入今安昌江河道(今临园路市委党校一段,三汇路高架桥一段地势较为低洼,亦可见到故河道痕迹)。两股江水汇合后绕州城向南流至南山代家湾,再向东绕过南山东头向东南流去。安昌江从西流来,在三汇高架桥处与涪江汇合,芙蓉溪则在今沈家坝向南流入涪江。若遇涨水,登上南山远望即可看到涪江南流至州城之北即折向西成为两股流至今飞来石山下与安昌江汇合成一股,向南再向东兜着绵州城如字形绕个圈,故称“字水”。

  • 标签: 巴字水 绵阳市 古代地理 中国
  • 简介:是美国医学博士。他于1844年来到中国,长期生活在广州。原以行医传教为目的,其后因缘际会,与广州中西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容闳等人的英语老师,广州同文馆首批毕业生的英文教习;是广州格致书院(岭南大学的前身)的创办人。他对教育事业有着巨大的热忱,对广州有着深厚的感情。

  • 标签: 哈巴 美国 广州市 教育事业 英语教习 格致书院
  • 简介:<正>贲瓶的“贲”,作本巴。藏语音译,意为‘瓶’。”因此,这一名词实质上就是指一种瓶。就所见到的贲瓶来说,造型基本一致,有有嘴无嘴之分。除去嘴的部分,全器看去颇似一个小型喇嘛塔:瓶底为塔底,腹部为半圆形覆钵,颈部为塔刹,口部为华盖。《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说:塔瓶“口哆而平,项数折至腹,圆而不甚巨,胫略缩旋开至足,略如平顶之塔形,故号塔瓶也。乾隆始有此制……”可知塔瓶即贲瓶。这种贲瓶大多使用于

  • 标签: 香药 佛像 雍和宫 旅顺博物馆 喇嘛 缩旋
  • 简介:作曲家辛沪光以原始民间音乐为素材,运用单乐章奏鸣曲结构方法,中西融合创作出《达梅林交响诗》。乐曲中具有交响诗独特的叙事性、故事性,表现了内蒙的民族英雄达梅林为了人民的土地、自由和幸福,勇敢地率众起义,向封建势力的代表反动王爷和军阀开展了英勇斗争的动人事迹,以及在他斗争失败,牺性之后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歌颂,充分表达了蒙族人民热爱自由、幸福,反对封建压迫的美好愿望。

  • 标签: 《嘎达梅林交响诗》 蒙古民歌 叙事性
  • 简介:1994年7月2日至27日,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研究所在波恩大学既北莱茵州图书馆举办了蒙古桦树皮文献展览。波恩大学中亚研究所K.夏嘉思(K.Sagaster)教授在展览的解说词中向观众详细介绍了举办展览单位所收藏的来自蒙古的桦树皮文书之来龙去脉及其以后的研究打算。通过他的介绍人们得知,这批桦树皮文献是根据蒙—德合作协议而被运到德国的,并将在德国得到修复和技术处理。在完成这批文献的语文学研究即识读、拉丁文转写、鉴定以及注释以后,它们被将运回蒙古加以保存。德国中亚研究所从1993年开始实施此项目,结果在2000年以学界同仁们满意的形式终于在德国出版了。这是世界蒙古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件重要的学术成

  • 标签: 桦树皮 蒙文文献 文献学研究 蒙古学 科学院 月份名称
  • 简介:老作家巴金是我最敬重的文学大师之一,不仅因他创作了《家》、《春》、《秋》等享誉中外的文学名著,更重要的是他忠诚于人民文学事业。认识老是我一生中很幸运的事。那是在1962年5月,上海市召开第二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我作为军队代表应邀出席。在划分小组时,我被分

  • 标签: 老教编辑
  • 简介:作为古代斯巴达社会组织形式之一的奥见于古风时代斯巴达之重要文献“大瑞特剌”。但相关希腊文传世文献颇为晚出,于其具体情形语焉不详。然而于拉格尼亚地区之铭文材料中颇可见奥一词,抑或其方言表达形式。此种铭文包括嘉许令、球戏铭文及圣法三类,共计19则。上述铭文固然亦多属希腊化时代晚期及其后的时代,但可据以厘清晚出传世文献所记奥情况之时代属性,若与传世文献相参证,对于认识希腊化时代晚期及罗马统治时期奥在斯巴达之历史实情亦颇有助益。

  • 标签: 斯巴达 奥巴 嘉许令 球戏铭文 圣法
  • 简介:《赫铜表》是罗马皇帝提比略统治时期元老院为纪念日耳曼尼库斯所提出的法令草案铭文,是进行罗马帝国初期政治制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自发现之日起,诸多学者对该铭文进行整理与校勘,形成多种版本。国内相关研究未见。本文以拉丁文本为基础进行迄译与注释,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一份较为忠实的中文文本。

  • 标签: 铜表 赫巴 日耳曼尼库斯
  • 简介:应辽宁省蒙古族经济文化促进会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朝阳籍老乡扎拉先生于2000年9月15日、17日在辽宁省阜新市和省城作了两场尹湛纳希学术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尹湛纳希的生平业绩及其在蒙古文学史上的贡献,弘扬了民族文化。在1700名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认为这是一次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

  • 标签: 学术报告 扎拉嘎 辽宁 尹湛纳希 生平业绩 蒙古文学
  • 简介:歌,顾名思义是指地民歌.绵州处于涪江流域,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也正是古代、蜀相互争夺,势力此消彼长的地带.特别是鉴于四川盆地这个较为封闭的环境,歌应是早于湘楚(按:宋玉记有楚都郢传唱"下里巴人"事)在这一带传唱.传唱于绵州一带的民歌实际上已应叫做巴蜀民歌或四川民歌;但绵州曾为巴西郡,所以人们还是习惯称为绵州歌.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一首隋代同名的:

  • 标签: 李白 “下里巴人” 《绵州巴歌》 四川盆地 文字记载 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