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近代上海等地租界相比,近代鼓浪屿租界公用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华洋分离、管办分离的基本格局。在自来水、电力及通信行业,租界当局凭借其政治特权,以“市场”换取“公用”,从而吸引华商资本进入,推动公用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鼓浪屿工部局也对公用事业的门槛和经营进行监管,由此形成了公用民营的基本态势。以此而言,近代鼓浪屿租界甚至近代厦门城市化的历程,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监管与近代华商资本扩张的互动过程。

  • 标签: 公用事业 民营企业 华商资本 鼓浪屿租界
  • 简介:芜湖中国银行建筑是安徽近代为数不多的商业办公建筑和极少数由中国现代建筑师设计的建筑,其建筑师为柳士英,该建筑在芜湖城市建筑遗产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近代芜湖中国银行建筑风格分析,探讨本土建筑师的建筑理想、设计理念,试图勾勒中西方文化交融背景下安徽近代银行建筑的特征及其从中折射出的社会文化背景。

  • 标签: 近代 芜湖 中国银行 柳士英 社会文化
  • 简介:阶层分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结果之一,因此从阶层的角度去研究近代城市发展是城市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亦包括对“中间阶层”的认识。“中间阶层”是西方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后引入国内史学界成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种路径。然而因为问题意识多为后设,往往缺乏对中间阶层相关背景的认知,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因此对比中西方关于城市中间阶层理论的发展,进一步理解中间阶层的内涵及外延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中间阶层 近代城市 西方
  • 简介:近代中国的教会大学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有效地参与、推进了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与社会文化转型。研究各教会大学的同质与差别,既可深化以内部视角研究中国教会大学的多元面向,更能推动以在地性的视角考察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能动关系。有鉴于此,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Institute)与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于2017年9月27、

  • 标签: 教会大学 圣约翰大学 私立大学 个案研究
  • 简介:一般认为近代福州商会成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或1906年,但笔者在梳理相关史料时发现,事实上福州商会在1904年5月即已成立,并参与了1905年全国抵制美货运动。

  • 标签: 近代 福州商会 成立时间
  • 简介:近代天津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娼妓业的“繁荣”。贫困是妓女从业的最主要原因。民间借贷资金成为支撑妓女从业与维持生计的重要来源,同时,窑主和债主也想方设法利用债务阻止妓女从良。娼妓的债务问题导致了恶劣的社会后果,债务问题成为妓女救济的最大障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政府和社会数次发起废娼运动,政府采取救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从债务问题入手力图废娼。但是,民间的习惯势力和政府的救济能力导致政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天津政府在治理妓女问题上的失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近代政府在城市管理中所面临的困境。

  • 标签: 娼妓业 民间借贷 废娼运动
  • 简介:章太炎《儒术真论》将真儒术的本质界定为“以天为不明及无鬼神”。这一诠释在理论与方法上是一个自洽的体系,并且以西方传入中国的近代科学为知识基础。章氏一方面从墨家批儒记录中落实界定真儒术的文献依据,对儒墨之差异提出了独到的分析,他试图走出一条迥异于孙诂让“本说经家法,笺释诸子”的路子,强调治子乃“寻求义理”的“主观之学”,从而为国学旁采远西新学打开了空间。而另一方面,《儒术真论》的两篇解说性附文《视天论》和《菌说》,经受斯宾塞进化学说、《谈天》等西学影响,采纳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新的宇宙、世界支配及运行原理,并将之作为诠释真儒术的知识支撑。章太炎儒术新诠,无论从科学革命导致“范式转换”的普遍视角来审视,还是察之以中国传统学术的自我调适以及西学东渐从明末到清末的复杂历史轨迹,都折射出近代中国学术嬗变的某些动态图景。

  • 标签: 章太炎 儒墨差异 治子之学 牛顿定律 西学东渐
  • 简介:帝国晚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精英阶层虽然一直在变化,但弹性的社会结构没有改变。19世纪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进程,加速了中国精英的变化,也导致社会结构的改变。商业重要性的日益增长导致“绅商”混合精英的出现,地方军事化导致军事精英的崛起,专业化的发展促进功能性精英影响力的提升,精英地方自治权力的增长推动地方精英活动公共领域的出现,地方场域的差异导致精英阶层的分裂。在精英组织和政治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国家权力和精英权力的竞争性扩张加剧了精英与国家之间的冲突。灵活依赖各种资源、构建人际关系网络、通过文化霸权进行支配等精英行为模式,贯穿帝国晚期和民国精英转型的历史过程。

  • 标签: 近代中国 精英群体 国家权力
  • 简介:近代武汉是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渡性社会,它同时存在着多种社会经济形态,如外国资本、官办资本及民营资本。这三种资本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彼此之间也相互联系和影响,加上它们又各自受到内外历史背景的影响,从而形成三种资本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对武汉近代工业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近代工业技术的发展。

  • 标签: 近代工业 工业技术 武汉 发祥地 社会经济形态 半封建半殖民地
  • 简介:近代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文明,因而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从文明范式的角度来认识近代英国文明转型与公司制度创新,还是一个新课题。“文明范式”最初是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学者理解和把握世界政治现实的分析框架。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说:“人们所认同并为之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正是信念与家庭、血缘与信仰。

  • 标签: 制度创新 文明转型 英国 近代 公司 文明范式
  • 简介:随着西方“五大洲”学说的广泛传播,地跨欧亚的土耳其成为中国知识人想象亚欧与定位自我的灵活资源。晚清国人不仅从地理常识、地缘政治、西化改革角度判定土耳其为欧洲国家,也在洲际意识日益强化的时代背景下,将同处弱势地位、政教风俗相似的土耳其纳入亚洲舞台。一战之后,在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新土耳其革命和改革取得成功、中国反帝运动蓬勃发展、中日关系渐趋紧张等因素综合促动下,国内各政治势力和知识界偏向于将“亦欧亦亚”的土耳其明确归入亚洲,并赋予其复兴亚洲、抗衡西方的领袖国身份。此种建构与想象因评判标准的不同、观察视角的差别,以及与实际情况的背离,不时呈现某些逻辑困境和现实矛盾,反衬出“欧洲说”仍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知识精英 土耳其 洲属认知 反帝
  • 简介:近代中国新城市的崛起、西方文明的涌入和中国现代化的逐步发展使中国城市及其市民生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作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杨柳青年画将近代天津城区的变迁、租界的形成及城市中出现的新事物都呈现其中。这类年画不仅成为近代天津乃至中国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而且传达了社会风俗的变迁及文化思潮的发展动向。

  • 标签: 近代天津 杨柳青年画 社会风俗 城市变迁
  • 简介:近代福州救火会的发展,体现了政府职能扩张与社会组织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一面。福州的救火会孕育于社区传统,在20世纪上半期迅速崛起,成为覆盖全城、统合不同阶层的社会网络,最终形成以消防为中心并兼及多种职能的公共事业综合体。救火会的发展,弥补了政府在公共事业方面的缺位,政府借此实现了公共职能的扩张;救火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稳定的发展,成为近代福州市政进步的支柱性力量。这一个案展现了一条在政府支持下、源于草根社会的"自下而上"的市政成长之路。

  • 标签: 福州 救火会 “草根”市政 城市转型
  • 简介: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及近代中国教育、近代中国印刷出版和近代中国西医学发展等多个方面。文章选择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从事西学科技翻译活动的一个方面,重点考察英、美来华传教士进行的西学科技书籍翻译,分析西方传教士在华进行的西学科技翻译,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翻译和翻译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近代科学体系建立和发展,中国近代化探索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传教士 近代中国 科技翻译 翻译教育
  • 简介:天津博物馆收藏的"新建养病院碑"记录了近代天津西式医疗机构—"总督医院"(俗称马大夫医院)的建设过程。作为重要的物证和史料,该碑虽然简单记载了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根济在天津行医和参与建立"总督医院"的事迹,但是碑文主要内容却是歌颂李鸿章在医院建设过程中的作用。马根济与该院关系到底如何?本文将结合天津博物馆藏有关文物和文献资料,探究以马根济为代表的伦敦会医学传教士是如何通过影响李鸿章等中国社会上层人物,促进天津西式医疗机构建设的起步和不断发展的。

  • 标签: 马根济 新建养病院碑 总督医院 马大夫医院
  • 简介:近代上海处于早期工业化阶段,新的都市家庭脱离了传统的农业社会,从而引发了家庭结构的变化。整体而言,近代上海家庭尤其是职员、专业人士等中产家庭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小家庭趋势。在这过程中,渐渐趋向原子化的小家庭从庞杂的社会中退却,家庭成员对情感和亲情日益关注。家庭生活不可避免地处于生活的中心位置。这种小家庭模式放在彼时的全球视野中看也是新鲜事物,反映了近代上海与世界的大融合。上海小家庭所承载的"现代生活"超越了地域和民族限制,是一种更为广阔和普遍的经历。

  • 标签: 小家庭 上海现代性 家庭史 家庭合理化
  • 简介:伴随着1949年政治层面的天翻地覆,历史学亦发生了“破旧立新”的剧烈变化。中国科学院近代史所接续延安史学之脉络,其于1950年率先创建,即有从人脉关系上切断与“旧史学”界的联系、着重培养新生力量、树立马克思主义史学正统之用意。但实际上,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间,近代史所逐渐引入的“旧史家”亦不在少数,且在近代史资料整理编纂中发挥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为近代史所的早期发展贡献颇多。近代史所中,“新”“旧”学人并存,其中的“旧史家”群体,正为当代史学史提供了一个颇为难得的研究样本。从中科院近代史所的“旧史家”在“十七年”中的实际境遇可以看到,这些“旧史家”大多出于民族主义情感对新政权有较多认同,且力图融入新时代。但他们既需面对新、旧时代中自身处境的落差,还需承受思想意识中“新”与“旧”的糾结缠斗,有时亦不免感到进退失据,无所适从。整体来说,他们均经历了一番并不轻松的心路历程。

  • 标签: 旧史家 中科院近代史所 新时代
  • 简介: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歌"自20世纪30年代首次被翻译为汉文之后,至今已有多种汉译本。文章就"情歌"原文版本、汉译史、原文语言特色和翻译中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情歌"汉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情歌"的汉译者在对原文版本的认识和选择、"情歌"原文的语言特色以及在汉语中应当以何种形式来传达原文的独特风格等等问题上仍欠缺细致的考量。

  • 标签: 仓央嘉措 “情歌” 藏汉诗歌翻译
  • 简介:受传统性别分工的影响,男性一直是家庭经济生活的主要承担者。而近代青岛的男性自杀人数整体上不断增多,其中生计困难是男性自杀的首要因素。从物价水平、男性收入等方面来看,在传统性别分工的建构下,男性作为养家糊口的主要力量,维持家庭生活的能力逐渐降低,经济压力不断增大,导致男性自杀率不断上升,从中可见社会变迁与男性自杀现象的关系。

  • 标签: 男性自杀 近代青岛 社会分工
  • 简介:2018年4月27日至29日,由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天津市历史学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协办的“近代天津与中国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本次会议得到了史学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收到论文近80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9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天津的经济、政治、环境、文化与教育、日常生活与城乡社会以及民间文献研究等主题展开深入广泛的研讨.

  • 标签: 天津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转型 学术研讨会 近代史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