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期,堪称汇聚了广东千年历史名人精粹的南粤先贤馆开门迎客,黄宪名列首批56位“南粤先贤”中,同时入选的梅州籍名人还有丁日昌、丘逢甲、张弼士。众所周知,黄宪是我国近代卓越的诗人、外交家、教育家、思想家,近百年来学术界对黄宪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形成了颇受关注的“黄学”。近读黄宪的《人境庐诗草》,发现黄宪与潮州也有着颇深的渊源,但较少为人所论及。

  • 标签: 黄遵宪 潮州 《人境庐诗草》 历史名人 丁日昌 丘逢甲
  • 简介:近代以来,在民族苦难的感召下,一批批有志之士从各种思想中寻找“救国救民”之道。自东汉传人并在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佛教,无疑也成为众多志士仁人们寻求的目标,其卓有成就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作为康梁同时代的先进人物,黄宪反其道而行之,在其著作中展现了“排佛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而这一思想又集中在其著作中的两处,一是《日本国志》中的《民俗志四?佛教》;二是五言长诗《锡兰岛卧佛》。由于他并没有明确提出该思想,因此也往往容易被研究者们所忽视。笔者试从上述两处对黄宪的排佛思想作初步探析。

  • 标签: 排佛思想 黄遵宪 爱国主义思想 《日本国志》 救国救民 先进人物
  • 简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各个领域都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一些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所提供的发现、发明与创造,凭借浩如烟海的历代书籍流传后世。到了近现代,则出现了一种新的文献形式──期刊,弥补了书籍编辑出版时间长、信息传播速度慢的缺点。这种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体,是科技进步、生产发展的客观形势所促成的必然产物。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中国出版了境内最早的专业期刊──《吴汇讲》。它比英国1787年出版的世界最早的专业期刊──《库尔提斯植物杂志》,仅晚5年。它比有人认为我国最早的期刊是1833年在广州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以及1897年(清光

  • 标签: 中国 专业性期刊 《吴医汇讲》医学
  • 简介:宪以佛理论世的赠友联语黄宪不但长于写诗,也擅长撰写联语。我曾发表论文《黄宪的对联艺术》,评价了他的精美联语14副(文载《客家研究辑刊)2001年第2期)。这以后,我在翻阅《梅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时,从图版中又发现一副黄宪手书的联语:

  • 标签: 黄遵宪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 对联艺术 发表论文 客家研究
  • 简介:强巴珠的名片上有很多头衔.他是拉萨市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校长.拉萨彩泉福利康复医疗门诊部主任等……那可不是虚名.他要实实在在地工作.为手下百来号残疾职工和孤儿的生活日夜奔波.辛勤操劳.因此.他把自己比喻为一头任劳任怨的“老牛”是很恰当的。

  • 标签: 强巴遵珠 藏靴情结 民族手工业 旅游纪念品 制鞋工艺
  • 简介: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县人。他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从小就深受客家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具有客家人勤奋好学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厚实的客家文化底蕴,对黄宪的一生有着深刻而重大的影响。他少年时就被乡人称为神童,后又中秀才、补廪膳生、考取拔贡生到中举,曾被北洋大臣李鸿章誉为“霸才”;他还具有过人的政治外交才能,曾任驻日公使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公使馆二等参赞、新加坡总领事,以及江宁洋务局总办、

  • 标签: 客家文化 黄遵宪 文化底蕴 外交才能 客家人 李鸿章
  • 简介:一、黄宪的成就在嘉应州的科举史上,黄宪的举人不足为奇。据《梅州进士录》记载,梅州历史上有进士280余名。因进士太多,只有那些一腹三翰林、父子四进士的人士才家喻户晓。黄宪的功名并不高,只是个举人,在那些比比皆是的进士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官位上,黄宪也不算高,光绪二十四年,在戊戌政变前夕,黄宪的官职是湖南长宝盐法道,以三品京堂候补充出使日本国大臣。

  • 标签: 黄遵宪 成才之路 戊戌政变 进士 科举史 嘉应州
  • 简介:宪(1848—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应人(今梅州市),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他出生于一个客家官僚地主家庭.1867年入州学为秀才,1876年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中举。捐知县、道员。自1877年起,他先后任驻日使馆参赞、驻美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在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他以强烈的爱国热情,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华侨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黄遵宪 外交家 琉球 总领事 华人 日本
  • 简介:钩沉并分析随郑和下西洋的医务人员构成,典型剖析陈良绍的资质经历和医学素养;论述郑和下西洋面,临的卫生环境及随船医生们的医疗实践对下西洋的保障作用;介绍随郑和下西洋的医生沿途开展的环境调查、医疗救助及药材采购等医药交流活动。并就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郑和崇拜和神化与中医传播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中医 瘴气 温病 医药神话
  • 简介:(1120-1174),字景岩,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其父洪皓(1088~1155年)字光弼,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建炎三年(1129年),任大金通问使赴金国。金天会八年(1130年)即宋建炎四年,太宗逼他仕刘豫,不从,流放冷山。以后金又屡委官职而不从。其间洪皓多次派人向宋密奏金国政情。

  • 标签: 洪遵 《泉志》 中国 钱币研究 资料价值
  • 简介:宪一生始终怀着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政治理想,他年轻时写的《感怀》诗就直面现实和人生,“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他赞扬古代贤人关心国家、挽救时弊:“卓哉千古贤,独能救时弊,贾生治安策,江统徒戎议。”面对封建专制的黑暗的旧中国,黄宪在他的一生中(含国内与国外),始终在不停地寻求能疗救祖国的药方,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经济、社会发展体制。这就是“不屑以诗人自居”的黄宪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追求。

  • 标签: 黄遵宪 革新思想 政治理想 君主立宪制 工厂建设思想 师范教育
  • 简介:宪(1848—1905),字公度,清末广东嘉应州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诗人。他著名诗句:“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和“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均出自《杂感》。这首诗作于他21岁时,“我手写我口”成为中国“诗界革命”的宣言,比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口号早了30多年。黄宪在青年时期思想已达到如此的高度,他青年时期的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青年时期 黄遵宪 “诗界革命” 中国近代史 《杂感》 嘉应州
  • 简介:中日笔话,又叫笔谈,笔语,是两国文人在言语不通的情境下产生的。中国在东亚有较高的文化地位,“它的文化传播四方,逐渐引发了周围各国的文化。”①周边国家虽言语不同,却使用汉字,这构成笔话的文化背景。中日笔话起源较早,据《莲池笔谭》,19世纪30年代,中国文人朱柳桥与

  • 标签: 黄遵宪 中国 日本 文人笔话 文化交流 汉学
  • 简介: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时代话语,人们有一种错觉:以为“全球化”仅仅是当今世界出现的现象。其实不然。在历史学家看来,“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5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人们以为“全球化”是西方学者的专利,事实上早在清末王韬就已提出

  • 标签: 黄遵宪 诗歌 全球化倾向 天圆地方观念 清朝晚期 留学生涯
  • 简介:“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草完明治维新史,咏到中华以外天。”这是近代诗人黄宪离开日本时,在日本书写《日本国志》和吟咏扶桑风物情怀的写照。

  • 标签: 黄遵宪 中国 日本 文化交流 诗歌创作 国际关系
  • 简介:1996年公布了康有为在近一个世纪前的批注,涉及丘逢甲与黄宪“争雄”、丘逢甲与黄宪、康有为、梁启超的关系以及“诗界革命”等重大问题。丘、黄“争雄”确有其事,但由于当事人恰当的处理和梁启超的斡旋,终使二人成为朋友,并对“诗界革命”队伍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诗界革命” 黄遵宪 丘逢甲 康有为 梁启超 当事人
  • 简介:民国时期,京城二区马市那地方,有个姓张的商人,他的妻子十分漂亮,并且及其守妇道。这妇人整日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专职家庭主妇。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感情十分要好。在马市住了很多年,街坊邻居对他们评价甚高。

  • 标签: 民国时期 家庭主妇 商人
  • 简介:武威简是目前考古发掘所见到的汇集汉代医药方最为集中的一种,共记录了二百三十多个药方,使用了约一百种药物,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的医药学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武威汉代简》一书即是这批汉简整理的结果。经过整理,简文绝大多数通顺可读,文意畅通,

  • 标签: 《武威汉代医简》 考古工作 汉简 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