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30多年前,罗目这地名在我心中,是同农民、知青以及离家远行等连在一起的。其实它离省城贵阳并不远,从油榨街出去,经龙洞堡往龙里猫场方向走十来里就到了。但对当时还在城里小学读书、生活范围不外乎以大十字为圆心、以黔灵公园为半径的我来说,这段路程仿佛间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 标签: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重走罗吏目》
  • 简介:西汉“都”之称,沿用了先前的旧名;它是郡府掾、史等属的泛指或统称。当时郡府在行政运作过程中,太守属下不同职别的都,其使命与职责不同。其中有的负责文牍公文的起草、签署等日常事务;有的则被派遣巡行处置一些其他重大政务,包括巡行廉察、考核属县长吏,案狱覆、逐捕逃犯,催督租赋、拘校财物,行塞边郡、检查戍务,迎送宾客和上级官员等,涉及范围较广。西汉的“都”与“督邮”,虽然皆为郡府属,但它们不可等同,二者不仅起、止时间有异,百余年中长期并存,而且其身份及执事部门、治所和职责也有区别。

  • 标签: 西汉 郡府属吏 都吏 督邮
  • 简介:员,在古代社会名称很多,也简称。但就职务而言,主要指古代政府机构中办理文书之类事务的公务人员,甚至包括一部分低级职官。员的数量远大于官员,并且起着'官民交接之枢纽'的作用,为封建官僚政治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古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和政治群体。

  • 标签: 吏员 古代社会 公务人员 令史 政府机构 封建官僚
  • 简介:明代员参充制度,主要有佥充、罚充和求充三种。所谓参充制度,主要指员选拔制度。明朝初期,朱元璋吸取元亡教训,积极整顿吏治,严格员选拔,实行佥充制度,规定:“凡佥充役,例于农民身家无过、

  • 标签: 吏员 明代 选拔制度 明朝初期 整顿吏治 朱元璋
  • 简介:嘉禾民田家莉中有很多数值错误。嘉禾四年、五年间田家蓟的错误率有很大下降。校核人员的减少和署名次序的变化与错误率的下降存在关联。田家莉中存在多收租税和少收租税的错误简例。通过对租税交纳的国家标准、租税交纳错误筒例的件数、具体数额等的统计分析得知,租税交纳倾向於对诸、诸卒、士和复民等身份特殊人员有利。田家莉中的租税交纳,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身份性和等级性。租税交纳上的身份性差别和等级性差别,反映出孙吴存在从诸、诸卒、士、复民到普通田家的、从高到低的身份等级体系。

  • 标签: 嘉禾吏民田家荆 数值错误 校核署名 租税交纳 孙吴 身份等级体系
  • 简介:宋无是元初值得注意的诗人.邓光荐称为"逸士",冯子振命曰"韵人",赵孟頫许以"通",但宋无的面目并不清晰.本文拟对宋无的生平行踪、代父东征、不就荐举、北上大都等问题作一初步考辨,并分析其思想发展脉络,以期对元诗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诗人 考略 元代 发展脉络
  • 简介:清代地方役的行政权力来自于地方政府经济控制和行政权威的弱化,国家对地方役管理的失控已不可避免。现实行政的需要(包括官僚结构安排的不合理)把地方役推向了权力的前台,回报的低微和身份的不被认可激发了其生存本能和对生存价值的追求,而地方官员执政素质的普遍低劣则提供给其施展抱负的空间与机会。役在制造社会冲突的同时,也起到了调和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作用,役行政游走于“正式活动”与“非正式活动”之间,与清代地方衙门组织的“去刚性化”形态一起维持着地方政制的运作。

  • 标签: 清代 地方吏役 官僚政治
  • 简介:《世说新语.雅量》“褚公於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条云:“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文中的“送故吏”旧有二解,一是“故吏”送褚公,一是褚公送“故吏”。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送故”条引此,将“送故吏”解为“送故”之;高敏《魏晋南朝“送故”制度考略》也据之证明晋时县令离任,有故吏相送之制。朱铸禹在《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中则认为是褚公送“故吏”,

  • 标签: 《世说新语》 札记 《世说新语汇校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 魏晋南朝
  • 简介:省郡指边郡的放弃,意味着行政体系在空间上的收缩;徙民则是指农耕居民向内地迁移,意味着农耕区的内缩;徙则体现了行政机构的撤销,意味着行政建制的部分省弃,与省郡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但是有程度上的区别.一般来说,前者可以涵盖后两者,省郡的同时亦是徙民;但是后两者不等于前者,徙民并不代表省郡.笔者还指出东汉初年的省郡和徙民并非消极退让之举,而是保民安边之策,并为西北边防形势的好转创造了条件.

  • 标签: 边郡省并 徙吏民 东汉初年 行政体系
  • 简介:《中原文物》2007年第5期刊载《有关〈三年大将弩机考〉的灋丘问题》一文,对吴镇烽、师小群先生《三年大将弩机考》文中所持“灋丘”即“废丘”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并认为法丘是人名,可能是齐人法章的后裔。我们从音韵学、文献学、先秦工官制度等几个角度分析,认为其提出的理由是不充分的,不足以推翻吴、师两位先生的推测。

  • 标签: 三年大将吏弩机 灋丘 废丘 铭文
  • 简介:对于走马楼吴简的研究统计,可以反映出孙吴时期长沙郡民有将两姓合并表示婚姻的取名风俗.这种风俗一方面透视出土著民与移民之间的联姻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江南农业开发过程中土著民与移民之间的融合特征.

  • 标签: 吴简 两姓合并 长沙郡
  • 简介:秦俑一号坑新出土一件高级军俑(俗称"将军俑"),发现该俑彩绘病害复杂。彩绘脱落严重、泥土附着物面积过大、部分彩绘层已剥离陶俑本体并附着于背部土层上、土层厚重且严重开裂、移位,必须进行保护修复。针对这种复杂的彩绘病害情况,先期进行彩绘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局部回贴试验。在小面积彩绘回贴技术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准确定位将残存于土块上的彩绘花纹图案回贴于原位,进行大面积彩绘回贴保护,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可为以后出土的陶质彩绘文物回贴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秦俑 彩绘 回贴技术
  • 简介:唐寅虽一直享有才子之名,但他因出身于“屠酤”之家,又受到科举弊案的牵连,失去了仕进之路,不得不从事生.先是到宁王朱宸濠府上做门客,不过时间较短,其后长期以出售书画为生.唐寅由于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对下层文士生活状况的了解,十分重视文人治生,认为文人读书不如先生.他认为出售书画是一种可行的生之道,应依靠自己的才能进行生,反对赚昧心钱.

  • 标签: 唐寅 治生 起因 途径 观念
  • 简介:王敛福是清朝乾隆时期治理颍州的名宦,两度知颍,他对颍地风俗的引导、民生环境的改善以及文教事业的推动,均做出了历史性的努力和贡献,较大程度地提升了颍州人文生态环境的品质和社会历史地位.王敛福不仅被颍州百姓祀为名宦,而且也是颍州官员中良善为的典范之一.

  • 标签: 王敛福 颍州 名宦 良善为治
  • 简介:<正>贾谊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曾提出过不少进步的政治主张。但他阐述古史,往往考核不精,真伪莫辨。这在他的政论集《新书》中可以举出多例。《修政语(上)》这篇论说文中,贾谊搜罗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古帝王的许多语录。但这些语录,既不见于先秦典籍,也不为司马迁的《史记》所引用。显然,它是出于秦汉间人的伪托,或者竟是贾谊自己的虚构。

  • 标签: 西汉初期 古史 政治主张 先秦典籍 司马迁 政治家
  • 简介:采访者:本来我们是准备做一个中国“文革”漫画史的研究,我们收了五六千幅的“文革”漫画,包括“文革”前期的刘少奇、邓小平,刘少奇访问印度尼西亚等等,以及批林批孔和粉碎四人帮的一批漫画,还有反映当时“文革”运动的一些漫画,我们想做一个中国“文革”漫画史。但是光从画的角度来说还不够,我们还打算找一些当时的人和事来反映当时的美术活动。对于老三届这一代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个成长史。在那样一个非常时期,你怎么会走上美术这条道路的?

  • 标签: “文革” 画家 一个中国 美术活动 漫画史 印度尼西亚
  • 简介:刘帅已去世十七年,我常怀念他。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期间,从1966—1968年为刘帅会诊两次,然后作保健医师一年零五个月。那时正是“文革”的动乱年代,我和刘帅、夫人汪荣华,以及他们的孩子朝夕相处,亲如一家。那是个特殊的年代,所以我

  • 标签: 刘伯承 北京医院 眼病 人格精神
  • 简介:明代农官制创始于永乐初年,经宣德至成化间添革往复,由江南一隅推广至全国大部,并基本完善了司府州县各级农官建置。正嘉以降,江南农官不断遭到裁省,权力收缩、下移,由官到。终明之世,江南农官先后经历了三次职能转变:宣德二年初次复设后,在永乐以来单纯的提督农田水利基础上,统摄粮长、职兼催粮;宣德六年开始全面负责秋粮的催征解运,但仍保有治农本职;成化九年再次复设后,又基本恢复到永乐旧制。明人对江南农官的存在价值与实际效果的认识有很大差异。总体看来,农官在"财赋尽出于水利"的江南地区看似不可或缺,但事实上并未发挥应有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沦为病农、逋赋的负面因素。

  • 标签: 明代 江南 治农官
  • 简介:秦桂林郡新探陆士斌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岭南后,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桂林都治所在何处?传统说法在布山(今贵港市)。古书无明确记载。秦朝桂林郡,管辖今桂林地区中南部、柳州地区大部、梧州地区西北部、玉林地区北部、河...

  • 标签: 桂林 象州县 广西 柳州地区 出土文物 民族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