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对陈寅恪《论〈再生缘〉》的高度评价1957—1967年我在《光明日报》工作期间,郭沫若在报上连续掀起多次学术讨论的热潮,如关于《胡笳十八拍》作者蔡文姬的著作权问题、曹操评价问题、为武则天翻案,以后又有关于《兰亭序》真伪问题的讨论。这

  • 标签: 郭沫若 再生 陈端生 考证 基本认识 余英时
  • 简介:敦煌博物馆现藏有一把尺子.2000年4月出土于敦煌市佛爷庙一新店台墓群一聚族葬2号墓葬中。2002年被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 标签: 敦煌市 西晋 鉴定委员会 博物馆 甘肃省 文物
  • 简介:2003年5月起花了两月时间.赴晋中考研晋商历史,收获颇丰。尤为庆幸的是,发现了孔祥熙早年在阳泉地区从事经商活动的重大史迹。

  • 标签: 孔氏家族 阳泉 再生 经商活动 孔祥熙
  • 简介:随着近些年我国的生态环保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为改善甘南藏族居民的居住环境,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了牧民定居点建设工作,实现统一的规划,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民居生态经验的借鉴就显得比较重要。本文先就甘南藏族传统民居生态特征以及演变加以阐述,然后就甘南藏族传统民居发展的问题以及生态再生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最后就甘南藏族传统民居生态再生设计措施详细探究,希望理论层面的探究能为实际传统民居生态设计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 标签: 甘南藏族 传统民居 生态再生设计
  • 简介:本文从历史语义学的角度,首先考察了“民主”和“民本”在汉语语境中的古典含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格局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上,细致地分析了近代以来“民主”一词如何在西方思想的刺激下.通过传教士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努力,被重新发掘出来,并在重新诠释的过程中,从“民之主”(君主)走向自己的反面“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过程。

  • 标签: 民主 民本翻译
  • 简介:范曾先生为当代中国画坛巨擘,诗词、书法、文章及学问亦颇负盛名。他对自己的评价是: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范曾画传·题辞》)。他也颇受时贤的推崇。季羡林先生说:“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步(不是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一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

  • 标签: 中国画 诗魂 当代中国 大美 季羡林 书骨
  • 简介:19世纪以后,称雄于世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受到以科技力量崛起的西方近代帝罔主义的冲击与侵凌。从此在中西全面接触与争战中节节败退,造成吾族近二百年来的屈辱与自卑。中西文化对峙之中,

  • 标签: 艺术思想 潘天寿 中西文化 19世纪 中华民族 西方近代
  • 简介:<正>一.前言一九六四年秋至一九六五年五月底,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郑韩故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调查和钻探工作。制遗址就是在这次钻探中发现的。该遗址位于“郑韩故城”外廓城(东城)的北部,北距张龙庄约400米,东距故城墙约500米,县城至火车站的公路由西向东穿过遗址中心(图一)。

  • 标签: 郑韩故城 遗址 文物调查 前言 钻探 文物工作
  • 简介:<正>丧葬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古代民族的社会生产力状况、社会形态、婚姻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心理素质等息息相关,也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葬俗,犹如镜鉴,既可直接体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本身的气质,文化状况或地方特色,又曲折地反映了该地区、该民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状况。因此,对它的考察和研究,是了解这个地区或民族的一个重要环节。

  • 标签: 壮族先民 葬俗 丧葬习俗 古代民族 社会形态 宗教信仰
  • 简介:贵州最早的制装饰品出自距今一万二千年至一万五千年前的普定白岩脚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装饰品有1件笄和1件穿孔兽牙.它们是贵州的首次发现,也体现了贵州远古人类最早的爱美意识.从装饰品本体携带的信息,探索其制作技能,反映出当时人类加工技术的复杂和进步,即对不同用途的装饰品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和对同一制品的制作技术逐步改良的处理能力.这既是思维进化指导行为的结果,亦是原始人类迈向更加文明时代的一大进步.

  • 标签: 白岩脚洞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装饰品 骨笄 穿孔兽牙
  • 简介:<正>“土葬”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埋葬方式。虽然各地土葬的仪式各异,但基本观点“入土为安”却是一致的。千百年来,“动祖坟为大逆”的伦理及“开棺问斩”的刑律可谓妇孺皆知.可是,以前在长江口以崇明为代表的诸岛上,却反其道而行之,盛行先“上葬”(或“露葬”),再“启棺拾”的“二次葬”奇俗。崇明岛上的“启棺拾”葬仪奇异,在中国葬俗中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俱其中所留下诸多“谜团”,却令有关学人莫衷一是。今笔者试列三题探析,首析主题是——

  • 标签: 崇明岛 探析 长江口 葬仪 二次葬 唐武德年间
  • 简介:<正>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龟甲契刻符号和笛发表之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今再介绍其中几件,以飨读者。1.龟甲标本M363:13,出土于363号墓。该墓为一次葬与二次葬的合葬墓,在二次葬人之上放置一堆龟甲,共八个个体,均背、腹甲扣合成套放置,龟腹内大多装有数量、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小石子。标本M363:13为其中的一个,此龟呈土黄色,背甲长15.5、宽7—11、高7.1

  • 标签: 贾湖遗址 龟甲 骨笛 出土 二次葬 裴李岗文化
  • 简介:财政是我国为执行各种社会职能,凭借政权力量而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其实质是国家在占有和支配一定份额的社会产品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即体现着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是分配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和扩大以及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特定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分配环节中发挥作用,然而在分配环节中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财政分配,还有价格分配、工资分配、信贷分配、企业财务分配等分配范畴,它们与财政分配一起,形成了整个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体系,在这其中财政分配发挥着总枢纽的作用,在分配环节中居于主导地位。第一,从我国财政分配的数量看,国民收入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通过财政进行的分配。社会总产品创造出来后,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了其价值,它包括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

  • 标签: 财政分配 社会再生产 分配环 价格分配 工资分配 财政收入
  • 简介:历史事件回顾在台儿庄,运河不仅造就了十里港湾不夜城,留下了京杭大运河仅存的古运河段——月河古道,还亲历了一场对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大战一台儿庄大战。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敌我双方血战厮杀,美丽的运河小城横尸遍野,一片狼藉。日军的钢盔堵塞了运河的水流,手榴弹的碎片积存了一寸厚,运河水也为之染红。在李宗仁的带领下,中国歼敌万余人,台儿庄人民取得了胜利,史称台儿庄大捷。

  • 标签: 台儿庄大战 古运河 枣庄 悲凉 京杭大运河 历史事件
  • 简介:明清时期.随着市民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萌芽,思想文化界一度活跃。出了不少离经叛道的文人士子。人称“丰棱棱”的李贽(1527--1602)是其中代表之一。这个“异端”文人,无视世俗非议。招收女弟子。惹得舆论沸沸扬扬。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仅如此,他还在思想界公开为妇女辩护,锋芒直逼那钳制人性的陈腐道学。

  • 标签: 妇女观 李贽 思想文化界 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 明清时期
  • 简介:为寻求一种实际可行、安全可靠的出土象牙、角质文物现场加固保护的方法,通过用几种加固剂在象牙等样品上做渗透加固实验,对比、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固剂,用该加固剂对考古发掘现场的象牙等进行现场临时加固,效果尚可.

  • 标签: 象牙 骨角质 渗透加固 文物保护 金沙遗址
  • 简介:纳林套海汉墓群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纳林套海农场二分厂的东部和东南部,墓群西北距包尔陶勒盖古城约11公里.墓地地处丘状沙漠地带,除墓地保护区外,周围已经开辟为耕地,墓地较周围地区高.

  • 标签: 磴口县 汉墓群 人骨 HAN DYNASTY 墓地
  • 简介:乐群兄赠我一册诗词集,他在书的扉页上亲笔题写:"寒梅剩有铮铮,翰墨长留滴滴香".加上他与我每月在省文史研究馆聚会,使我感到十分亲切,对此书更倍加看重.及至读完全集,对诗人敢于直面人生,触及时弊,忧时忧国,传达老百姓强烈心声的精神,深受感动.乐群兄曾受洗于北京大学,诗作关心民瘼,愤世嫉俗,张扬知识分子的批判品格,具有北大精神与传统.诗人有胆有识,敢于以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去揭露、鞭策社会弊端.……

  • 标签: 刺梨草 剩骨 寒梅剩
  • 简介:本文对丹江库区龙口墓群出土的23例成年人个体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鉴定,结果显示,该墓群中战国时期居民多死于中年期,清代居民多死于壮年期。病理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古代居民口腔疾病中龋齿、牙周病及氟斑牙的发病率较高。

  • 标签: 丹江 库区 龙口墓群 人骨 初步研究
  • 简介:内蒙杭锦旗乌兰陶勒盖汉代墓葬,其骨骼遗存保存较差,尤其是头骨,现就已收集的材料鉴定如下。一、材料根据现有头骨、牙齿及骨盆材料,可确认男性个体5个,女性个体4个。男性5个出自M4、M7、M6、M3及M11。M4个体属于20岁左右。M6个体年龄

  • 标签: 乌兰陶勒盖 汉代墓葬 女性个体 鉴定报告 人骨 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