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一种有机溶液电解萃取和检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方法,能将含氧化物、硅酸钙、硅铝酸钙夹杂物从试样中完整无损地提取出来,并直接观察其三维立体形貌。并将夹杂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夹杂物的形貌、类型、尺寸、元素组成及数量分布,对炼钢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钢中夹杂物 有机溶液 电解萃取
  • 简介:在Cr12MoV模具表面进行了激光熔覆试验,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熔覆层深度影响、显微硬度和合金元素分布、表面耐磨性能的变化的趋势,为激光重熔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模具钢 工艺参数 表面改性 光熔覆 组织结构
  • 简介: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高强度、高韧性的难加工材料不断出现。图1所示零件,材料为超高强高韧,孔深与孔径之比约为10:1,内孔为小锥度锥面,孔末端为异型回转曲面,外圆柱面和内孔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零件深孔加工中刀具细而长,刚性差,工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不易保证。

  • 标签: 高强高韧钢 制造技术 异型 深盲孔 材料科学技术 难加工材料
  • 简介:采用直读光谱法,针对海洋结构用中的锆元素进行分析.实验利用标准物质,通过条件实验,建立海洋结构用中锆的工作曲线,确定海洋结构用中残余元素锆的分析方法.通过标准样品的结果验证以及待测试样的光谱分析方法与化学分析方法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方法完全可以满足生产及新产品开发的要求,同时也拓宽了直读光谱仪的分析范围.

  • 标签: 直读光谱法 海洋结构用钢
  • 简介:为了研究弹丸头部形状以及初速对薄靶穿甲机理的影响,本文针对平头和球头弹丸对薄靶的穿甲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基于文献试验数据和材料参数,利用LS-DYNA软件对质量m=38.5g,φ12.7mm的平头和球头弹丸以V0=200~900m/s的初速分别正穿ht=1.6mm和ht=3.2mm厚的靶板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讨论了弹丸头部形状、初速以及靶板厚度对弹丸穿靶机理的影响,并分析了弹靶撞击的结构响应和材料响应,通过研究获得了上述因素弹丸穿靶机理影响的认识。主要结果如图1和图2(局部放大)所示。研究结果表明:

  • 标签: 弹丸 头部形状 薄钢靶 穿甲性能 数值模拟
  • 简介:应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中低合金钢、电工、高锰钢、不锈中锰元素进行测定。采用经验系数法校正元素间的增强-吸收效应和光谱重叠干扰,元素检测限为2.1μg/g,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8。考察了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元素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锰元素
  • 简介:为了研究奥氏体作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第一壁候选结构材料时的蠕变寿命,利用有限元方法和Larson-Miller蠕变寿命外推模型,结合奥氏体的辐照后蠕变断裂实验数据,探讨了热流密度、壁厚和冷却剂入口温度等参数对蠕变寿命的影响,分析比较了AISI316、冷加工AISI316及含Ti冷加工15-15Ti的辐照后蠕变性能。结果表明:奥氏体的辐照后蠕变寿命随热流密度、壁厚和冷却剂入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冷加工处理并没有提升奥氏体的辐照后蠕变寿命,而含Ti冷加工15-15Ti具有较优异的辐照后蠕变性能。

  • 标签: 奥氏体钢 辐照后蠕变 蠕变寿命 CFETR 第一壁
  • 简介:目前,国内没有关于半发热剂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只能根据组分范围分别检测各个组分,不仅耗时而且使用的大量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故研究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快速测定半发热剂中Si,P,S的方法。采用粉末压片制样,研究其制样条件,包括磨样时间、压样时间和压力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其它方法定值提供的检测样品,作为x-射线荧光光谱法内控标准样品,采用经验系数法进行基体校正,通过解谱拟合建立校准曲线,校准曲线建立后仪器建立漂移校正程序。实验结果精密度好,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15%-1.3%。准确度满足生产需求,实验方法可用于快速检测半发热剂化学组分。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快速测定 半钢发热剂 方法研究
  • 简介:针对多种类不锈多元素成分解析问题,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软件UniQuant,采用扩展基本参数法对多元不锈、双相不锈进行光谱干扰校正和基体校正,重新设定和优化多元不锈基体元素的测试条件,计算背景因子、杂质因子、谱线灵敏度系数和光谱重叠系数,测定Si、Mn、S、P、Ni、Cr、Cu、Mo、V、Al、Ti、Nb、Co、Ta、Fe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04%-3.8%,Ca、Zr、W、As、Sb、Sn的相对标准偏差在5.4%-20.3%,未知样品检测值与认定值比对结果相当理想,Ni、Cr的平均偏差小于0.05%,可以用很少标准样品实现各类型不锈多元素成分准确检测,检测范围宽,适用性好。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扩展基本参数法 不锈钢
  • 简介:在国家标准GB/T20126-2006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测定超低碳钢中碳含量稳定性的几点因素。试样表面碳主要是表面化合碳对测定中超低含量碳有较大影响,该部分可通过采用预加热的方式进行消除,同时也讨论了样品制备、坩埚及助熔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严格按照国标GB/T20126-2006所述的预处理方式,可最大程度地减小测定中超低碳含量时的波动性。

  • 标签: 红外吸收光谱法 钢中超低碳$吸附碳 化合碳
  • 简介: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中Al元素光谱干扰的情况,研究了在众多谱线中选出最佳分析谱线的通用方法,铝元素只是作为一个例子。配制一系列单一元素光谱干扰研究实验溶液,并在所选分析谱线波长处逐一扫描。通过谱线叠加情况识别谱线干扰情况,排除元素干扰、基体干扰、试剂干扰等,最终确定最佳分析谱线为394.40nm和309.27nm。实验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3%-13.8%,元素检出限分别为0.0023%(394.40nm)和0.0011%(309.27nm)。各项指标均符合实验要求,可用于铝含量为0.01%-10.0%的钢铁材料测定。

  • 标签: 光谱干扰 谱线叠加 ICP-AES
  • 简介:摘要在地震作用下,火电厂混凝土框架结构会发生变形,影响整体的抗震性能、受力性能。而且,现有的燃煤机组,也无法满足脱硝装置荷载。因此,结合实际对其进行改造和加固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火电厂混凝土框架结构改造及加固设计方案,为日后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火电厂 混凝土框架结构 改造 加固
  • 简介:摘要本文中笔者对混凝土框架的顶层加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分析整个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旨在通过此次分析研究推动框架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

  • 标签: 混凝土框架 顶层加建 结构设计
  • 简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研究了中硼的测定。实验发现,分析线在硼182.64nm处无硼铁基体空白值低于纯试剂(无铁)空白值。样品分析时,应进行无硼铁基空白实验,结果计算只能用此空白值。对普通玻璃烧杯和聚四氟乙烯烧杯的酸溶样品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测定结果和空白值相近且都很低,无硼普通玻璃烧杯也能满足中低含量硼的测定需要。通过对实验与报道结果比较分析表明,硝酸或王水加热溶解样品得到的溶液中硼没有损失,此溶液可测定中酸溶硼;用高氯酸发烟处理后,样品中酸不溶硼可能会溶解,但硼会挥发损失。因此,高氯酸发烟处理不能测定硼。

  • 标签: 空白 损失 ICP-AES
  • 简介:基于A-T模型和动态空穴膨胀模型,建立了不同侵彻模式下计算各种参数的理论公式,对不同速度的长杆弹侵彻半无限混凝土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根据弹体动态强度Yp和靶板静阻力a0的相对大小,可将混凝土侵彻分为Yp≤a0和Yp>a0两大类。当Yp≤a0,且弹体初速度v0大于界面失效速度vid时,弹体以销蚀状态侵彻混凝土。当Yp>a0,且弹体初速v0小于刚体速度vr时,弹体以刚体状态侵彻混凝土;当弹体初速度介于刚体速度vr和流体动力学速度vh之间,即vr≤v0

  • 标签: 长杆弹 半无限混凝土靶 侵彻 理论模型
  • 简介:高速工具为高碳高合金工具,常温下样品酸溶分解较为困难,因此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高速工具中锰、磷、镍、铜、铬、钒的方法,利用微波消解提高溶样的温度和压力,在王水、氢氟酸和硫酸介质中使样品充分消解,再用饱和硼酸溶液络合过量的氢氟酸,基体匹配消除铁基体的影响,ICP—AES法同时测定锰、磷、镍、铜、铬、钒的含量。测定高速工具标准样品,测定值与标样值相吻合,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55%-4.1%。加标回收率在95.6%-114.8%,满足测定要求。

  • 标签: 微波消解 ICP—AES 高速工具钢 基体匹配
  • 简介:轴承用铜复合双金属板样品经硝酸、盐酸溶解后,以铑为内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仪测定试料溶液中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强度,通过内标标准曲线法计算出试料中镧、铈量,轴承用铜复合双金属板1^#、2^#样品的精密度(RSD)为0.98%~1.1%,加标回收率为97.0%~105%,说明方法准确、可靠。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轴承用铜钢复合双金属板
  • 简介: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某地下钢管道-混凝土-围岩结构的抗爆炸冲击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混凝土结构模拟采用Holmquist模型、Malvar模型和RHT模型;对花岗岩结构的模拟则根据实测数据拟合了Holmquist模型参数。理论分析比较了3个模型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工况要求得出结论:1)Holmquist模型和Malvar模型、RHT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混凝土结构在爆炸载荷下的损伤效应,但Holmquist模型更适用于模拟压缩损伤,后两个模型模拟拉伸损伤更为合理;2)须根据实际工况和工程目标对各模型预测的损伤分布结果进行判定、取舍,获得更为准确信息;3)对混凝土材料性质未知或知之甚少的典型工况,可使用多个本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能够快速、全面地把握结构响应特征。

  • 标签: 固体力学 损伤效应 数值模拟 地下结构 本构模型 混凝土
  • 简介:摘要近年来,透水混凝土在我国众多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且表现出了较强的生态环保能力。过去绝大多数城市地表的建造都是以不透水混凝土为主,并且地表之上还有密集的混凝土建筑所覆盖,因此城市的地表上下生态环境连接性不强,而透水混凝土的出现不仅能够满足城市路面交通承载力的需求,同时由于其结构上的多孔蜂窝特点,因此该材料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能够有效的加强城市的地表上下生态环境的联系,降低“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 标签: 透水混凝土 施工工艺 控制措施 研究
  • 简介:对透水混凝土渗透系数测量装置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研究了5~10mm和10~20mm两种不同骨料粒径的透水混凝土试件,在不同成型条件下的渗透系数、有效孔隙率和饱和含水量进行测量。

  • 标签: 透水混凝土 渗透系数 有效孔隙率 静压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