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17岁的夏同学性格内向、孤僻,初二时喜欢地理老师,但因为老师已婚,又觉得喜欢老师是不对的,怕老师看出自己的想法,不敢与老师对视,逐渐发展到对所有人的目光都不敢对视,不敢出现在公共场合,在公共场所就会脸红、心慌、胸闷、手心出汗等,就诊时已不能正常上学,视为社交恐惧症。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心理疾病 社交恐惧症 公共场合 公共场所 老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生物反馈治疗在精神科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所接诊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观察分析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没有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生物反馈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反馈 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取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依据是否予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与实验组(n=20例),实验组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儿不接受任何干预,实验组接受20次生物反馈干预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结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多动症患儿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多动症存在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多动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仪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 56例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患者在接受了治疗前后肛管静息压等多种指标变化的状况,并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 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经治疗,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分别下降到(54.6±7.8) mmHg、( 46.4±0.7) mL、( 110.2±16.5) mL、( 201.7±13.8) 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能够体现出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治疗结束的情况来说,对患者进行了 2个月的随访后发现其痊愈率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2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与结束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结束后,患者需加强排便锻炼,以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功能性便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本院收治的20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使用舍曲林100mg/d、阿普唑仑0.4mg,睡前服用,连续四周。治疗组再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min。连续两周。结果两组患者HAMA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有效率分别为100%、90%。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广泛性焦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老年焦虑症患者,治疗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的焦虑评分、精神因子分以及躯体因子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远期结局良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生物反馈 老年焦虑症 效果观察
  • 简介: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美国,每年有大约79.5万新发或再发脑卒中患者[1],平均每40秒就有一个人发病[2]。脑卒中常常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足下垂、痉挛、平衡功能障碍等,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是每一个医学工作者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目前治疗卒中后患者存在的不同功能障碍有手法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等多种训练手段。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生物反馈技术 平衡功能障碍 肌电 肢体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反馈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以病人为中心,达到患者安全、满意为目标的反馈管理方法,比较手术室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并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目标反馈管理后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监控、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环境管理等质量均明显比目标反馈管理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反馈管理后医生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比管理前增加,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反馈管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管理方法。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目标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失眠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各个维度与总分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各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总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治疗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失眠 脑电生物反馈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密性措施在献血后反馈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对献血者进行血液,检测结果反馈的工作中,采用针对检测结果区别处理;运用开放式对话,确认献血者身份;注意对话环境;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保密意识等保密性措施,保护献血者隐私。结果近20年来未发生因隐私泄露引发的纠纷。结论采取有效措施与方法,建立系统的隐私保护程序,可以有效地保护献血者隐私,这对稳定献血者队伍,促进血站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偿献血 保密 隐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向反馈护理方式在肝硬化患者负性心理方面的应用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1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双向反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抑郁和焦虑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29(27.62)例患者出现抑郁心理,对照组48(45.71)例患者出现抑郁心理;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33(31.43)例患者出现焦虑心理,对照组51(48.57)例患者出现焦虑心理,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采用双向反馈护理方式进行负性心理干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抑郁与焦虑心理,有助于病情康复。

  • 标签: 肝硬化 负性心理 双向反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在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完善提供反馈信息。方法采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对厦门某三甲医院的急诊抢救室护理实习生进行出科考核,并对考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生认为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在考核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理论知识、基本临床技能、沟通交流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帮助同学发现自身的不足等方面有很大帮助。总体上,护生认为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方式非常合理的为59.1%,比较合理的为40.9%。结论床边综合能力考核能够客观评价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得到广大护理实习生的认可。

  • 标签: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护理实习生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脑电生物反馈仪测试及其儿童多动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搜集的111例临床疑似多动症患儿的一般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生物反馈仪测试方法测定多动症儿童分型(其中有43例确诊为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所有患儿均经过脑电生物反馈加以治疗。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多动症患儿的综合注意力商数、反应控制商数。结果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之前,综合注意力商数为(63.05±12.44),治疗2个疗程后,综合注意力商数为(102.93±7.05),治疗4个疗程后,综合注意力商数为(108.86±8.65),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治疗前后的综合注意力商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次后,43例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的好转率为65.12%(28/43),治疗40次后,43例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的好转率为88.37%(38/43),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仪测试能够准确测量多动症患儿,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提高多动症患儿的注意力。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仪测试 儿童多动症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越发凸显,现有空气净化器大多净化模式单一,不能较好测量空气数据,对数据利用较差,使用体验差;且高端空气净化器成本较高。所以本文讨论了一种在现有净化器基础上的,能够改善用户体验,提高监测准确度,实现全自动运行的空气净化系统。

  • 标签: 多元线性回归 偏差修正 自反馈 智能 净化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生物反馈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5例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OAB患儿临床资料,对治疗有效组195例和无效组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包括患儿年龄、性别、电刺激电流最大值、治疗频率、联合药物(奥昔布宁)、合并尿失禁情况等。结果有效组平均年龄(7.3±1.4)岁,无效组平均年龄(7.1±1.9)岁。有效组电刺激电流最大值(19.0±3.2)mA,无效组电刺激电流最大值(17.7±3.8)mA。有效组治疗频率为1~2次/天者135例,0.5~1次/天者135例,〈0.5次/天者4例;无效组治疗频率为1~2次/天者无一例,0.5~1次/天者3例,〈0.5次/天者7例。有效组使用药物及伴有尿失禁的患儿分别为115例、51例;无效组使用药物及伴有尿失禁的患儿分别为1例、2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治疗频率、联合药物奥昔布宁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P〈0.01),而年龄、性别、电刺激电流最大值、合并尿失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治疗频率[比值比OddsRatio(OR)=0.016,P〈0.01]和联合药物奥昔布宁(OR=0.029,P〈0.05)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治疗频率和联合药物奥昔布宁是影响OAB儿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通过相对增加治疗频率及联合使用奥昔布宁治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生物反馈 LOGISTIC模型 儿童
  • 简介:提高钻井工程中的钻井效率,必须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综合运用钻井技术来确保钻井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提高效率不是提高速度,提高效率是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在保证质量基础上的提高效率。本文对提高钻井效率的综合技术运用、提高钻井效率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核时(21:00-23:00)电子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86例,使用随机对照方法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穴位放血"法在不同时间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21:00-23:00之间选取0.5h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随机选取0.5h进行治疗。2组治疗仪均来自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失眠治疗仪ES-100H型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频率主谱范围1.8-2.28kHz,电刺激小脑顶核,将2个电极置于耳后乳突处,治疗强度:耐受量,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2周。对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1:00-23:00(亥时)运用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核时 脑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