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的两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技术组(A组)和平面外技术组(B组)。记录两组总穿刺时间,穿刺尝试次数,第一次成功率,第一次成功者穿刺时间,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与A组相比穿刺时间(172±2)svs.(168±3)s和穿刺次数2(1,2)vs.1(1,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A组相比,第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76%vs.60%),第一次成功穿刺时间短于A组(94±1)svs.(106±2)s,穿透法例数多于A组(40%vs.20%),动脉周围血肿发生率多于A组(20%vs.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平面外桡动脉置管技术与平面内技术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所需操作时间更短,但穿透法发生率增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单馈点背腔环形缝隙天线阵中,对单环进行了研究复现,并对双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以此分析环数的增加对天线功率和增益的影响,并验证了分析多环的一种简便算法。在数学建模部分,应用矩量法计算出了口径场分布和方向图,并推导出了增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超声引导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置术的优越与实用。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使用平面内超声引导技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使用平面外超声引导技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Ⅲ组使用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的技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Ⅲ组穿刺点个数、试探次数、成功刺入颈内静脉时间、总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小于Ⅰ组和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的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应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成功率高、试探次数低、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是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最佳策略。

  • 标签: 平面内 平面外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患者术前第三腰椎平面骨骼肌指数(L3 skeletal muscle index, LSMI)与术前外周血炎因子等指标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基于术前腹部CT影像学数据,将第三腰椎平面骨骼肌面积(cm2)除以身高的平方(m2),得到归一化的LSMI(cm2/m2)。采用Person相关分析分析胃癌患者术前LSMI与术前外周血炎因子等指标的相关。结果研究共纳入胃癌患者132例,其中病理分期Ⅰ期患者39例,Ⅱ期患者36例,Ⅲ期患者57例。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胃癌患者LSMI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P<0.01)、血红蛋白(P<0.01)及前白蛋白(P<0.01)呈正相关,与白细胞介素6(P=0.027)和C反应蛋白(P=0.014)呈负相关。结论LSMI可作为胃癌患者营养状况评定指标,而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在胃癌患者中肌减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胃癌 肌减少症 营养指标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患者术前第三腰椎平面骨骼肌指数(L3 skeletal muscle index, LSMI)与术前外周血炎因子等指标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基于术前腹部CT影像学数据,将第三腰椎平面骨骼肌面积(cm2)除以身高的平方(m2),得到归一化的LSMI(cm2/m2)。采用Person相关分析分析胃癌患者术前LSMI与术前外周血炎因子等指标的相关。结果研究共纳入胃癌患者132例,其中病理分期Ⅰ期患者39例,Ⅱ期患者36例,Ⅲ期患者57例。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胃癌患者LSMI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P<0.01)、血红蛋白(P<0.01)及前白蛋白(P<0.01)呈正相关,与白细胞介素6(P=0.027)和C反应蛋白(P=0.014)呈负相关。结论LSMI可作为胃癌患者营养状况评定指标,而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在胃癌患者中肌减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胃癌 肌减少症 营养指标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方法2009年3月-2011年10月,共31例鼻腔、口咽、舌根三重平面狭窄的重度OSAHS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气管切开,采用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和同期下鼻腔扩容及舌根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术后≥12月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回访复查。结果31例患者手术顺利,6例(19.3%)术后出现不适感;其中术后5d内出现鼻腔返流3例(9.6%),经口咽雾化治疗使咽部组织水肿消除后症状消除;出现味觉减退1(3.2%)例;在随访时仍有轻微咽干、咽异物感2例(6.4%),患者均可忍受无需处理。鼻阻均消失,20例无或轻度鼾声,无明显呼吸暂停,白天无嗜睡等;8例有中度鼾声及白天轻度嗜睡;3例和术前相比无任何变化;无讲话欠清晰、无吞咽费力、无死亡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平均回访14.6月,BMI、AHI、最低SaO2和平均SaO2比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治愈9(29.0%)例,显效13(42.0%)例,有效6(19.4%)例,无效3(9.7%)例,总有效率为90.3%(28/31)。结论对于三重平面阻塞重度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前气管切开,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和同期下鼻腔扩容及舌根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同期手术 射频消融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 简介:下颌平面角作为代表垂直骨面型的重要指标,在错畸形的分析、诊断、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128名恒牙初期儿童X线头影测量,以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交角为因变量,作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下颌平面角在三类错畸形中无显著差异。下颌平面角与Y轴角、N-S-Ar、S-Ar-Go、Ar-Go-Gn、Ar-Gn、前面高/后面高呈正相关关系,与后面高及SNB呈负相关关系。提示下颌平面角与生长发育方向、生长型、下颌骨形态位置关系密切。在分析时应注意前颅底平面斜度对其的影响。

  • 标签: 下颌平面角 X线头影测量分析 垂直骨面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置管中在B超引导下平面内技术与平面外技术联合运用的效果。方法此次74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科收治的需要置管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在将B超引导下平面内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中,研究组则应用平面内技术联合平面外技术,将应用两种方式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总成功率、穿刺时间以及出现误穿动脉、血肿情况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应用B超引导的平面内技术联合平面外技术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一种技术,能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 标签: B超引导 平面内技术 平面外技术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对真菌鼻窦炎患者采用螺旋CT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真菌鼻窦炎患者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采用螺旋CT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诊断,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真菌鼻窦炎患者病变以单窦腔为主,主要位于单侧上颌窦,且窦腔内呈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并伴随点状、斑状、条状钙化等.结论采用螺旋CT和多平面重建(MPR)诊断技术对真菌鼻窦炎的临床意义重大.关键词螺旋CT;真菌鼻窦炎;多平面重建术;诊断SpiralCTand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techniqueinthediagnosisoffungalsinusitis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andanalyzetheusingspiralCTinpatientswithfungalsinusitisand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technologyapplicationvalue.SelectionmethodsfromJanuary2012toOctober2014were40patientswithfungalsinusitisastheresearchobject,andUSESthespiralcomputedtomoGgraphy(CT)and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techniquefordiagnosisandevaluateitsclinicalvalue.Resultsoffungalsinusitisinpatientswithpathologicalchangesisgivenprioritytowithsinglesinuscavity,mainlyintheunilateralmaxillarysinus,andsinuscavitybeenunevensofttissuedensitywithwithdot,calciGfiedpoKrepyhywroitridcs,strip,etc.ConclusionspiralCTand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offungalsinusitisclinicaldiagnosisisofgreatsignificance.SpiralCT;Fungalsinusitis.Multiplanarrevascularization;Thediagnosis中图分类号R4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3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重度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采取多平面分期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加以探讨。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重度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5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所选病人全部接受多平面分期手术治疗,评价手术治疗之前和手术治疗之后6个月与12个月的多导睡眠图监测和嗜睡量表评分情况。结果:50例病人接受多平面分期手术治疗之后没有产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之后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以及嗜睡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最低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高于手术之前,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对于重度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采取多平面分期手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平面分期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肺孤立结节(SPN)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2024年1月期间我院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肺孤立结节检查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入院检测顺序进行数字编号,然后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组情况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轴面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常规轴位图像定位;观察组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进行分析:穿刺定位时,对观察组患者的容积数据进行轴、矢、冠三方位重建,指导穿刺进针轨迹。对比两组患者病灶显示清晰度、调整进针方向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病灶显示清晰度高于对照组(P<0.05),调整进针方向次数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64 CT多平面重组技术可提升病灶清晰度,指导穿刺进针操作,避免机体重要脏器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肺孤立性结节 穿刺活检 多平面重组技术 轴面扫描图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合并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开胸手术中及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 40例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及全麻组,神经阻滞组在全麻之前于相应的手术部位行前锯肌平面及竖脊肌平面阻滞,药物为 0.25%罗哌卡因 30毫升行前锯肌平面阻滞, 0.25%罗哌卡因 20毫升行竖脊肌平面阻滞,两组病人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拔出气管导管后病人深呼吸及咳嗽时切口的疼痛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术中镇痛药使用减少,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后深呼吸及咳嗽切口轻度疼痛。结论,前锯肌平面合并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为胸科手术提供确实的术中及术后镇痛,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各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标签: B超引导 平面阻滞 胸科手术
  • 简介:摘要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而民族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民族的审美观可以说是千差万别,而这种审美观的体现,大多都会表现在对于建筑或者装饰品的设计上。平面设计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方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这便需要我们在平面设计时考虑更多的文化价值的因素。

  • 标签: 文化价值 平面设计 体现形式
  • 简介:摘要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出行的方式更加便捷,使得城镇交通系统的建设逐步完善,公路、铁路、桥梁等工程数量与规模逐年上涨。为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性与使用质量,在建设复杂、大型桥梁工程的过程中,承建单位会往往选择布设不同精度等级的控制网,对桥梁中抽线、基线以及放样位置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当前阶段建设控制网的原则与主要技术类型出发,对控制网精度的主要测量方式与适用范围进行系统的探析。

  • 标签: 精度测量 上部结构 桥梁长度
  • 简介:文章结合重庆璧山县人民医院项目实例,简要介绍了其医疗综合楼各层平面功能的布置方式,并阐述了集中布置在服务功能和绿化功能上的优点。

  • 标签: 医疗综合楼 平面功能 布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