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模型测量中,采用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2年12月接收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13例,为其提供正畸治疗,并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和常规模型制取,分别获得数字化模型数据和石膏模型数据。对两种方法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数字模型、传统模型TW、T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TD(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上颌与下颌D-RMS均值均在0.2mm范围内。结论:证实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能够获得与传统印模技术相同的模型,且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保证其使用的精度和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模型 扫描技术 口腔正畸 测量效果
  • 简介:   摘要:在口腔疾病治疗的操作中,由于牙内部的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对于进针的深度、方向、角度都有较大偏差,经常出现遗漏,实验对不同牙位的离体牙用双氧水处理后,打开髓室顶,灌入环氧树脂,用酸脱矿后,把牙齿外形态去除,制作出根管形态的铸型模型,该模型可以直接观察牙髓腔和根管形态,掌握牙髓腔的大小、根管的长短和途径等牙内层解剖结构,标本能长期保存,为临床研究根管形态、结构及根管或根尖封闭提供依据。  

  • 标签: 离体牙 牙髓腔 模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271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法筛选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发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风险列线图预后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和准确性进行了内部验证。结果 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CEAP≥4级(OR=5.440,95%CI=2.335 ~12.671)、硬化剂注射治疗(OR= 0.044,95%CI =0.007~0.290)、髂静脉狭窄(OR=110.901,95% CI = 9.558~ 1286.727)、肌间静脉增宽(OR =38.377,95%CI=5.611~ 262.483)、糖尿病(OR=7.129,95%CI =1.661~ 30.596)、交通瓣膜关闭不全(OR=15.761,95%CI=3.514~ 70.684)、髂静脉受压综合征(OR=3.868,95% CI=1.371~ 10.913)是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P < 0.05)。构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约登指数0.684,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72.7%,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符合度。结论 基于CEAP分级、硬化剂注射治疗、髂静脉狭窄、肌间静脉增宽、糖尿病、交通瓣膜关闭不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等建立的预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

  • 标签: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触噪声工人听阈变化规律,建立基于个体的听力损失预警模型,以期精准化和差异化管理接触噪声工人的健康。方法于2019年9月,收集某企业561名接触噪声工人自入职以来所有体检资料,收集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较好耳4 000 Hz平均听阈值和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值指标,利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调整性别和年龄,建立各指标的预警模型,根据ROC曲线面积(AUC)和约登指数筛选敏感指标和预警模型。结果561名接触噪声工人中,有26人出现听力损失(4.6%);敏感指标为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值≥20 dB、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30 dB和较好耳4 000 Hz听阈值≥25 dB,各指标AUC分别为0.602、0.794和0.804,约登指数分别为0.204、0.588和0.608;GEE听力损失预警模型中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20 dB和较好耳4 000 Hz平均听阈值≥25 dB为最优模型,AUC均为0.862。结论个体水平的听力损失预警模型可较为准确评估接触噪声工人个体听力损失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广义估计方程 预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手术室麻醉护士能力素质模型,并根据模型设计相应培训课程,旨在提高手术室麻醉护士护理服务质量。方法2018年8~12月,应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取10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麻醉护士360例,通过查阅文献、横断面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等方法初步构建手术室麻醉护士能力素质调查问卷。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名护理麻醉专家为咨询对象,由专家对问卷结构进行整理及分析,最终形成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手术室麻醉护士能力素质问卷。结果手术室麻醉护士能力素质包括5个一级指标(麻醉处置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教育与指导能力),28个二级指标。权重排名第一的为麻醉处置能力。在能力素质模型理财上,初步制定了手术室麻醉护士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5大培训模块(基础护理课程、麻醉理论知识课程、麻醉操作技能课程、护理人文课程、临床实践课程)。结论手术室麻醉护士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可为麻醉科护士选拔、岗位职责制订、科室绩效管理、课程设置、综合能力评价提供依据,对麻醉科护士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麻醉护士 能力素质 模型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制作宠物骨骼标本模型的方法,以供教育、研究和展示之用。宠物骨骼标本对于解剖学、兽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发出一种简单且成本效益高的制作方法对于这些领域至关重要。我们采用了多种材料和技术,包括3D打印、骨骼标本制备技术以及标本保护方法,最终成功制作出高质量的宠物骨骼标本模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宠物,同时还减少了采集和处理真实骨骼标本所涉及的伦理和法规问题。

  • 标签: 宠物骨骼 标本模型 制作方法
  • 简介:摘 要:对于心脏起搏器的混沌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并通过数据和电路仿真来证明系统的混沌特性。采用非线性反馈控制、有限时间控制和跟踪控制理论,针对三种方法进行理论分析,设计三个控制器对心脏起搏器混沌模型进行控制研究,其结果是,三种控制器均能使系统由混沌到周期,使心跳达到正常。

  • 标签: 心脏起搏器混沌模型 混沌系统控制 数值仿真 电路仿真 Abstra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护理管理者认真分析发生护理纠纷及病人投诉原因,寻求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是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医疗纠纷,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护理流程 护理风险 医疗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内脏脂肪等级的相关指标。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3—9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医院职工(包括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共617例的各项实验室指标以及体成分分析各项指标,按照2∶1的比例将样本分为训练集(411例)和测试集(206例),模型共纳入预测变量110个,使用训练集数据进行随机森林模型构建,测试集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选择最优节点数和决策树数目,对构建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同时选取重要性在前10位的相对重要因子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按内脏脂肪等级,对617名研究对象再次进行分组:内脏脂肪等级正常组和内脏脂肪等级偏高组,进一步分析前10位相对重要因子在组间的差异。结果随机森林模型的最优节点数为39、决策树数目为300。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为83.3%、精确率为73.9%、灵敏度为89.4%、特异度为78.7%,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832~0.931)。模型中前10位相对重要因子依次为:体重指数、性别、年龄、尿酸、红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肽、癌胚抗原、糖化血红蛋白、谷氨酰转肽酶。内脏脂肪等级偏高组的体重指数、年龄、尿酸、红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肽、癌胚抗原、糖化血红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高于内脏脂肪等级正常组(均P<0.05);内脏脂肪等级偏高的发生率男性大于女性(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内脏脂肪等级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表现良好,内脏脂肪与机体肝功能、胰岛功能、免疫功能的改变均有关系。

  • 标签: 内脏脂肪等级 体重指数 随机森林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自身素质也越来越重视,医院采购管理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科学合理的采购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原因导致了当前我国众多大型公立机构存在着大量库存积压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强对于医院内部物资供应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力度来提高其效率并降低成本费用,以达到提升利润空间以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所以,在整个医院采购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医院卫生 采购管理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做好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制度支持和资金支持等,以保证检疫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动物检疫工作现状,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动物检疫 现状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HBM)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调查问卷进行人口学特征、锐器伤知识水平、HBM维度(自觉易感性、严重度、行动利益、行动障碍、自我效能)等相关问题进行调查。通过t检验和F检验分析人口学特征与锐器伤发生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锐器伤知识水平对锐器伤发生的影响。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3份,其中锐器伤发生率为97.7%。锐器伤发生次数与被调查者一般情况无明显相关性。被调查者的锐器伤知识水平普遍不高,锐器伤发生次数不同的被调查者对锐器伤的认知得分不同(P<0.05)。Pearson相关分析:锐器伤知识水平与锐器伤发生次数呈负相关(r=0.497,P

  • 标签:   健康信念模型 消毒供应中心 锐器伤
  • 作者: 苏慧超 张臻 唐晓慧 于金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放射肿瘤学系 放射肿瘤科,马斯特里赫特 6211SV,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研究部,济南 2501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中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模型与患者预后及免疫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255例宫颈癌患者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及相应的临床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提取免疫相关lncRNA,使用Kaplan-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于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以模型评分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两组。使用CIBERSORT、单样本基因富集分析(ssGSEA)等算法评估不同分组间免疫浸润的差异,使用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基因集合变异分析(GSVA)分析探究模型与免疫通路的联系。同时使用肿瘤免疫功能障碍与排斥(TIDE)评分及免疫表观(IPS)评分探索不同分组间免疫治疗应答的差异。结果通过Kaplan-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了免疫相关lncRNA预测模型,生存曲线显示出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模型的1、2、3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796、0.702。低风险组的免疫得分显著高于高风险组(P<0.05)。基于反卷积的免疫算法CIBERSORT结果提示CD8+T细胞、辅助T细胞、B细胞和M0、M1型巨噬细胞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风险组中免疫通路被显著富集。TIDE和IPS评分在不同风险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癌免疫相关lncRNA模型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来预测宫颈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应答率及预后。

  • 标签: 宫颈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预后评价
  • 简介:摘要听觉惊跳反射是机体受到惊吓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保护反射,刺激类型与反应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及刺激与输出反应之间具有短暂的延时性。基于听觉惊跳反射的模型验证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耳鸣模型动物的验证中,此外听觉惊跳反射行为在高级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同样十分广泛,包括情绪、认知功能和不同类型感觉信息的调控等。本文就听觉惊跳反射的定义、参与的神经通路、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骨外固定支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行外固定支架患者(n=300)的资料,以术后病例记录中是否发生针孔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同时采用赋值法构建风险预测等级分级。结果300例骨外固定支架患者中,发生针孔感染者103例(34.33%),未发生感染者197例(65.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OR=4.726(糖尿病、肺部感染之一)、17.053(糖尿病、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之二)]、术后白蛋白水平[OR=0.082(<25 g/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OR=3.715(>90~120 g/L)、9.720(>60~90 g/L)、7.338(30~60 g/L)]、术中出血量[OR=2.196(200~400 ml)、OR=3.256(>400 ml)]及消毒液类别[OR=3.897(氯己定)、3.625(碘伏+氯己定)]是骨外固定支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出模型≥7分为高风险组,5~6分为较高风险组,4分为中风险组,3分为低风险组,0~2分为较低风险组。结论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骨科外固定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为医护人员及时识别外固定感染风险提供参考,尽早预防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骨科 外固定器 针孔感染 等级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垂体瘤手术患者实施FMEA模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垂体瘤手术患者62例,将其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例3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FMEA模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垂体瘤手术患者实施FMEA模型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P

  • 标签: 垂体瘤 手术 FMEA模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1.建立-10℃低温冷冻箱环境下急性大鼠肝脏损伤模型;2.研究冷刺激诱导下急性肝脏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10℃低温环境诱导下的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等指标的变化,观察大鼠肝脏病理的改变,以研究低温环境诱导下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结果:经过2h、4h、6h进行低温暴露后,4h模型组ALT、AST水平对比正常组升高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数据表明,大鼠4h冷暴露后造模成功,且6h冷暴露后大鼠肝功仍能维持一定的损伤的程度。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操作方便,易复制的低温环境诱导下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

  • 标签: 低温环境 急性肝损伤 大鼠模型 机制
  • 简介:摘要:本文综合考察了mRNA疫苗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评估其在未来人类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前景。首先,我们探讨了动物模型在疫苗研发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模拟人类免疫反应和疾病机理方面。其次,详细介绍了mRNA疫苗的工作原理及其相较于传统疫苗的优势,包括更快的开发周期和更高的灵活性。进一步,本文探讨了mRNA疫苗的制备和优化过程,重点关注其在不同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如小鼠、大鼠和灵长类动物。通过分析SARS-CoV-2 mRNA疫苗和其他病原体的动物模型研究案例,我们评估了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效力,以及免疫应答机制。最后,结合实验设计、结果和结论,我们对mRNA疫苗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 标签: mRNA疫苗,动物模型,SARS-CoV-2,免疫原性,疫苗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