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透光负切术术中下肢曲张静脉的最佳切残留率及其对术后微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460例(460条下肢),随机均分为经皮透光负切术切残留率60%组(A组)、50%组(B组)、40%组(C组)、30%组(D组),每组均为115例患者(115条下肢)。于术中计算四组皮下创面率,并于术后5天、20天、120天及360天时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下肢皮肤瘀血率、皮肤坏死率、疼痛率、麻木率、皮肤感染率、皮肤色素减退率及浅静脉曲张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术后5天:皮肤瘀血率、疼痛率、麻木率及皮肤坏死率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和D组(P<0.05),皮肤感染率四组均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天:皮肤色素减退率A组均较其余各组低(P<0.05);术后120天:疼痛率、麻木率A、B两组均较C、D两组稍低(P<0.05);术后360天:A组6例出现浅静脉曲张复发,其余各组均未发生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经皮透光负切术术中切残留率为50%时可较好达到治疗目的和微创要求。

  • 标签: 下肢 静脉 残留率 微创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 压力止血器较好的 减压方式,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 10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 术后的 患者用两种方法减压将其随机分成 A和 B组, A组压迫止血 4h, B组压迫 7h,观察 其 止血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 A组明显优于 B组。 结论 A组术后半小时 松半圈,术后一小时再松半圈,后每小时松一圈,至 4小时 松完 ,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减少了 并发症。

  • 标签: 减压时间 减少术后并发症 旋压式压力止血器
  • 简介:目的:比较气囊止血器和止血器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止血器组和气囊止血器组,每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以及压迫后发生局部的并发症。结果:止血器组止血成功率高于气囊止血器组,且止血时间更短(P〈0.05)。此外,与气囊止血器组相比,血肿和淤青在止血器组中的发生率较低(P〈0.05),但是皮损以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桡动脉穿刺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而言,止血器的止血效果可能优于气囊止血器。

  • 标签: 桡动脉止血器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方肌对前臂旋转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至2020年我们手术治疗的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做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B组做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的同时加做腕部前方肌支配神经切断转位尺神经手术。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前臂前、后角度,中立位时前、后最大静止肌力及上肢功能(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hand,DASH)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前臂前、后角度及后肌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肌力及DAS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均大于术后。两组间比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前臂前、后角度、后肌力及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前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大于B组。结论前方肌能增加前臂前的力量,但对前臂旋转角度及上肢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前臂 肌力 旋前方肌 旋转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共治疗后外型踝关节骨折43例,其中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29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除保守治疗2例关节僵硬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后外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均可尝试进行手法整复,但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否则需手术治疗。合理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 标签: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予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且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择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43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给予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即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24例为优,所占比例为55.8%,12例为良,所占比例为27.9%,6例为中,所占比例为14.0%,1例为差,所占比例为2.3%,优良率为83.7%(36/43)。结论在临床上,对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手术方式加以治疗,疗效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对手术治疗老年人采用加压复位后全螺纹螺钉固定,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后外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对29例老年后外型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采用钩状钢板、内踝采用张力带固定、下胫腓关节分.同时观察一些并发症的情况.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个月。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结果,按Olerud和Molangder的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优22例.良5例,可2例.总优良率93.1%。结论此种内固定方法对老年后外型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47例,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其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对患者手术结局展开评价。结果对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方式后,全部患者手术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8±0.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低为9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三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0.4)年。依据相关踝-后足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后踝-后足功能恢复情况做出评断,发现评断结果显示为优、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19例、23例、5例,优良率为89.36%。结论对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骨折块类型及形态、患者骨折位置变化程度及患者软组织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内固定方式及手术操作路径。

  • 标签: 内固定 旋后外旋型 Ⅳ度踝关节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手法复位保守治疗后外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的31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部分患者由于合并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精神类疾病或周围血管病变的缘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和临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观察疗效。其中,后外型I度骨折4例,后外型Ⅱ度骨折7例,后外型Ⅲ度骨折2例,后外型IV度骨折18例。对随访患者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分,按具体得分将疗效分级为优(90~100分),良(75~89分),一般(50~74分),差(<50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13~20个月),后外型I度优为100%;II度优为85.7%,良为14.3%;Ⅲ度优为100%;IV度优为72.2%,良为16.7%;一般为1.1%。结论采用保守方法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大部分后外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结果比较满意。

  • 标签: 保守治疗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后外型Ⅳ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3例后外型Ⅳ度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4例,女19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47.8岁,并进行随访、评估及分析。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体系(AOFAS)对疼痛、功能、形态进行评分。结果33例均获随访,时间7-52个月,平均27个月。完全负重时间8-16周,平均13.9周。AOFAS评分66-100分,平均89.3分,优(90-100分)24例,良(80-〈90分)6例,中(70-〈80分)2例,差(〈70分)1例,优良率90.9%。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及骨质条件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Ⅳ型的踝关节骨折,能够达到踝关节的解剖复位,最大程度的恢复踝关节功能。钢板及螺钉均可用于固定后踝,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旋后外旋 踝关节 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股骨近端抗髓内钉(PFNA)术后使用密闭式负引流系统引流治疗ITFs的效果具有临床不确定性,此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旨在研究应用PFNA固定治疗ITFs术后防止负引流系统是否对患者有益。方法对60例符合纳入标准应用PFNA固定治疗的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决定是否在术后安放负引流装置。在术后第4、10、90天测量视觉模拟量表(VAS),对镇痛药用量、大腿肿胀宽度、伤口状况和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评估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总失血量和输血量。结果引流组的总失血量(579.1±236.71 mL)大于非引流组的总失血量(427.8±239.77 mL;P=0.01);引流组的输血量(443.33±176.30 mL)大于非引流组的输血量(307.83±155.42 mL;P=0.01);与非引流组(1.7±0.72)相比,引流组术后4 d的VAS评分更高(2.3±0.6,P=0.02)。两组在镇痛药用量、大腿肿胀、伤口感染和血肿、住院时间或在转诊后各时间点并发症总例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TFs行PFNA治疗的患者中,引流组的输血需要量和总失血量均高于非引流组;此外引流装置可能对术后伤口状况没有短期益处。

  • 标签: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引流
  • 简介:每个人头顶上都有儿,有人长一个,有人长两个,甚至有人有三个儿。于是,民间流传说“一个儿拗,两个儿横,三个儿打架不要命”。进而有人以此为根据,推断出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果真是这样的吗?这种理论对吗?

  • 标签: 性格 脾气 毛涡 胚胎
  • 简介:摘要云南楚雄金沙江流域坝区、半山区彝族集居区(永仁、武定、禄劝)家族序谱较为完整,就有谱可凭的历年在校彝族生进行发类型调查,其中男1853人,女1549人,颅顶六分法(附示意图),在自然光下能逐一废其轮廓图中,代表分析其发类型。男女顺率均高于反旋,居中类型率低高,男女发类型无明显性差异(P<0.05)。女性居中颁布率略高于男性,经u检查,男女居中颁布率高显著性差异(P<0.01),逆顺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率(逆顺、顺顺)与回、汉族无明显差异。多出现率高于汉族(彝36.65%,汉26.91%)。就位置前0.21%,后4.02%,有民族差异。单出现率男87.23%,女94.4%,女性高于男性,与回汉相比,彝族单恨生率91.20%<回93.20%<汉96.15%,无显著差异,高于汉4.15%,高于回2.05%,有差异性,具有本民族的特征。

  • 标签: 发族 彝族发旋 回族发旋 汉族发旋 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后外型三踝骨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分析资料为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本医院纳入及开展手术治疗的30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患者,对30例患者开展对应手术治疗,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的术后骨折恢复优良合计值是76.67%,术后并发症合计值是6.67%。结论对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患者开展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旋前 后外旋型 三踝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Ⅳ度前外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当中选出7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复位和固定,记录患者骨骼愈合时间、手术效果、切口Ⅰ期愈合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等。结果本次研究中,71例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7.18%(69/71),骨骼愈合时间为(83.72±7.03)d,完全负重行走时间为(96.46±11.56)d,切口Ⅰ期愈合时间为(42.27±6.71)d。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前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骨骼能够恢复正常功能,对生活和工作不会造成影响。

  • 标签: Ⅳ度踝关节骨折 旋前外旋型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我科自2008年3月—2014年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切系统联合负引流冲洗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共134例,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标准:有明确的脓肿形成,脓肿直径≥3cm,无手术禁忌证;病例排除标准:脓肿直径〈3cm或脓肿破溃致窦道形成者。共入组134例,其中左乳脓肿76例。

  • 标签: 哺乳期乳腺脓肿 麦默通旋切系统 冲洗术 窦道形成 病例排除标准 负压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式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术后不同压迫止血压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经我院老年科行冠脉介入术后应用式桡动脉止血器的68例患者以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压迫2h解压一次,共3次,对照组压迫6h解压,观察两组的一次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成功止血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舒适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心病 经桡动脉径路 冠脉介入术 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 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