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婴幼儿萌出前的乳牙压迫牙龈神经,在此期间会感到很不舒服比如流口水、牙龈肿胀、敏感、烦躁易怒,会将手指放入口中或咬妈妈的乳头等、拒绝进食甚至睡眠问题等。提示着幼小的乳牙正在努力克服牙龈的覆盖,所以在这个时间里,可以供给婴儿一些健脾的中草药磨牙饼干,帮助乳牙萌出的同时,还可以调理脾胃,助其生长发育。

  • 标签: 磨牙饼干 健脾 中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可吸收固定治疗桡骨小头 MassonⅡ 型骨折疗效。方法: 13 例桡骨小头 MassonⅡ型骨折病人采用可吸收固定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肘关节的活动度、肌力、稳定度和疼痛的情况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定疗 效。结果: 本组病人全部得到随访,按照 Broberg 和 Moyyey 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 7 例,良 4 例,可 2 例;无一例出现桡神经损伤。 结论 : 可吸收固定治疗桡骨小头 MassonⅡ型骨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改进最差场景算法,能够提升计划鲁性并且能平衡计划在标称场景下剂量分布质量与计划鲁性。方法对C形靶模型计划优化中,以标称场景优化为主,同时在每次迭代时计算每个体素在9种场景下的剂量值,取其与在标称场景下该体素剂量值的最大差值作为鲁性优化项添加入优化目标函数进行优化。结果在自主开发的鲁性优化计算模块验证,当权重因子probust=0.8时,相比常规优化,临床靶体积的ΔD95%由9.8 Gy减小至7.6 Gy。当probust由1减小到0时,ΔD95%由7.0 Gy增大至9.8 Gy,计划鲁性降低,而标称场景下CTV的D95%、Dmax和危及器官的D5%、Dmax减小,剂量分布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改进最差场景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计划对于射程和摆位不确定性的鲁性,并且该方法中probust可提供给计划制定者用于权衡治疗计划在标称场景的剂量分布质量和计划的鲁性。

  • 标签: 质子调强治疗 鲁棒性优化方法 射程不确定性 摆位不确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分离的纹带状杆菌耐药特点及感染现状。方法 分别留取2020年6-9月住院患者标本及环境采样标本中分离的纹带状杆菌50株和2株,使用MALDI-TOF MS质谱仪进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应用Biotyper 3.0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对患者病例资料整理汇总。结果 52株菌株经质谱仪鉴定均为纹带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iatum)。药敏试验显示,50株纹带状杆菌对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9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为100%。同源性分析表明,老年病科菌株与其他组菌株有明显差异,神经外科呼吸道标本菌株与呼吸机院感采样菌株同源性较高。结论 纹带状杆菌在使用广谱抗生素、介入性治疗、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中存在感染风险,并可导致交叉感染、院内传播。

  • 标签: 纹带棒状杆菌 耐药性 介入性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传统棉球擦洗和刷牙对口腔护理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接收的40例口腔护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棉球擦洗护理,而研究组实施刷牙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P

  • 标签: 刷牙棒 传统棉球擦洗 口腔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临床麻醉中使用光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 方法 :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为选取研究对象的时间,选取来我院进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 66 例,根据掷色子方法分组,各 33 例。对参照组实施普通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对实验组实施光引导气管插管。检验 2 组患者的插管时间、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并发症以及插管成功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2 组数据差异明显(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插管时间优于参照组,差异对比显著( p < 0.05 ); 2 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无明显差异性( p > 0.05 ); 2 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 > 0.05 )。 结 论 : 在基层医院临床麻醉中使用光引导气管插管,具有 操作简 单、血流动力学稳 定、成功率高等 特点,便于在基层医院实施。

  • 标签: 基层医院 临床麻醉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钉 -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 -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Cobb’s角度、受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受伤椎体的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后缘平均高度比值、 Cobb’s角度、疼痛程度比较,术后患者的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优良率为 82.3%( 29/35)。结论: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 -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后路椎弓根钉 -棒内固定系统 胸腰椎爆裂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钉固定融合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s)后翻修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7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9例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58~81岁[(70.7±6.0)岁]。损伤节段:T9 1例,T11 3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L3 2例,L4 1例。翻修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5例感染行感染病灶清除钉固定融合术,9例进行性后凸畸形行截骨矫形钉固定融合术,5例神经功能障碍行椎管减压钉固定融合术。记录翻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感染患者术前、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感染控制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Cobb角变化评估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价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植骨融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6个月[(32.7±8.3)个月]。翻修手术时间为135~320 min[(226.3±75.6)min];术中出血量为350~1 500 ml [(825.5±230.6)ml]。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肺部感染,2例螺钉松动。患者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WBC[(7.3±0.9)×109/L、(6.6±0.7)×109/L]、ESR[(42.5±13.7)mm/h、(26.8±9.5)mm/h]、CRP[(37.3±16.3)mg/L、(17.8±8.6)mg/L]均较术前[(9.2±1.7)×109/L、(88.7±19.2)mm/h、(58.7±22.9)mg/L]下降(P<0.01)。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4.8±1.2)°、(7.3±1.6)°]较术前[(29.3±5.2)°]均明显改善(P<0.05)。2例术前ASIA分级C级和1例ASIA分级D级患者至末次随访均恢复至E级,2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至末次随访恢复至D级。1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提示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腰背部VAS由术前(7.5±0.8)分降至(2.1±0.5)分(P<0.05),ODI由术前(60.7±15.2)%降至(19.9±5.9)%(P<0.05)。结论对于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钉固定融合术结合感染病灶清除、后凸畸形矫正及椎管减压等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率,矫正后凸畸形,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再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股骨头坏死是因为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发生结构性改变,股骨头塌陷,引起患者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普及,髋关节翻修手术逐年增高,而且假体使用有一定的寿命,翻修手术的难度大、并发症多,近年来保髋手术逐渐受到重视,其中钽因其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手术植入可为受损的股骨头提供充分而且稳定的支撑,从而能有效减轻骨组织所承受的应力,达到防止股骨头塌陷,为股骨头骨组织修复提供有利条件的作用,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理想材料。

  • 标签: 多孔钽棒 股骨头坏死 手术
  • 简介:摘要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的共同特点是用具有微动关节或弹性形变的动态对腰椎进行固定,在稳定腰椎的同时可保留椎间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负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技术普及度有限,在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采用改良Delphi法,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专家问卷调查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两轮问卷沟通和一轮圆桌会议,共同讨论并制定了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专家共识。共识从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随访、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对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进行了深入阐述,旨在规范和推进其临床应用,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冰棉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 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 ,各 50 例。对照组 使用摄食—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 在其基础上采用冰棉加电刺激。 1个月疗程后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与营养状态。 结果: 观察组 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营养状况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冰棉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能够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并维持较好的营养状态。

  • 标签: 冰棉棒 电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多重耐药纹带杆菌小鼠肺部感染模型,对感染小鼠肺部病理改变及炎性指标变化进行评价,为更好认识纹带杆菌致病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构建BALB/c小鼠免疫抑制状态,利用超声雾化方法将纹带杆菌混悬液(高浓度组:109 CFU/ml;低浓度组:108 CFU/ml)感染BALB/c小鼠。分别在感染后24、48、72和96 h观察小鼠状态,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菌菌落计数及血清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于感染纹带杆菌后状态变差、体重下降。感染后24和48 h,小鼠肺组织外观呈明显充血、水肿状态;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肺部炎性改变程度随感染时间延长不断加重,感染后96 h小鼠肺间质重度充血,大量炎细胞浸润。与低浓度组小鼠相比,各感染时间点高浓度组小鼠肺组织炎性改变程度更为严重。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感染后24 h开始增高,96 h达到峰值。感染后24 h,肺组织及BALF中纹带杆菌大量增殖,并且高浓度组小鼠BALF中菌落计数明显高于低浓度组[(15.13±0.70)×105 CFU/ml vs (30.83±1.10)×105 CFU/ml, F=1 253.498, P=0.00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各感染时间点血清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高低浓度组实验小鼠TNF-α水平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纹带杆菌BALB/c小鼠肺部感染模型。免疫抑制小鼠在纹带杆菌攻击下呈现典型肺部感染病理表现。临床样本特别是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多重耐药纹带杆菌时应给予更多关注。

  • 标签: 纹带棒杆菌 动物模型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全瓷修复相比金属和烤瓷修复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应用广泛。以等制造和减制造为代表,全瓷固定义齿的传统成型工艺发展较为成熟,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增制造技术的出现正在改变口腔修复领域的传统制造模式,已有很多学者尝试将其用于加工全瓷固定义齿。本文将简要阐述全瓷修复成型工艺的技术现状和增制造技术的原理及优势,着重论述基于口腔修复用陶瓷材料的增制造技术分类及工艺探索的相关进展。

  • 标签: 增材制造 全瓷 口腔固定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引冲洗电凝在创伤性脾破裂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31例采用可吸引冲洗电凝治疗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术中出血100~1 200(551 ± 90)ml,手术时间60~210(113 ± 36)min,术后腹腔引流总量120~650(367 ± 66)ml。行脾破裂电凝止血5例,脾破裂全脾切除25例,合并胰体横断伤行保脾手术1例。患者随访1~6个月,无脾梗死、脾脏感染及门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术及脾切除术中,可吸引冲洗电凝在针对脾脏裂伤及后腹膜的电凝止血治疗中使用便捷、有效,可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风险,安全可行。

  • 标签: 脾破裂 脾切除术 腹腔镜 电凝术 保脾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髂骨钉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治疗50例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置钉及固定方式分为髂骨钉固定组(简称髂骨钉组)和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简称骶髂螺钉组),其中髂骨钉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1.10±14.07)岁(范围,22~7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12例,C1型6例;3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Ⅱ级。骶髂螺钉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0±13.35)岁(范围,16~78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24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20例,C1型8例;4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3例Ⅱ级,1例Ⅲ级。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Majeed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折复位质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骶神经损伤恢复Gibbons分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8个月(范围,12~40个月)。髂骨钉组手术时间(41.40±7.30)min;术中出血(105.00±61.94)ml;术中透视(19.10±7.33)次;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价标准,9例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4.25±8.29)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术后2例恢复为Ⅰ级。骶髂螺钉组手术时间(18.27±5.89)min;术中出血(33.00±17.54)ml;术中透视(14.93±4.49)次;术后15例解剖复位,13例复位满意,2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6.43±7.43)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其中2例术后恢复为Ⅰ级,术前1例Ⅲ级损伤,术后恢复为Ⅱ级。与骶髂螺钉组比较,髂骨钉组手术时间长(t=-12.36,P<0.001)、出血量多(t=-6.04,P<0.001)、透视次数多(t=-2.50,P=0.016),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组与骶髂螺钉组在骨折复位质量(χ2=0.23,P=0.89)、Majeed评分(t=0.97,P=0.34)、Gibbons分级(Z=-0.224,P=0.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组1例发生单侧伤口表浅感染,1例诉钉尾部不适;骶髂螺钉组1例发生S1神经损伤。结论对于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且不适合使用骶髂螺钉固定者,采用后路髂骨钉固定操作简单,术后疗效满意,与使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固定相似。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某燃煤锅炉运行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工程防护分析,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物理因素测量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司炉工输煤皮带巡检时接触煤尘浓度和噪声强度8h等效声级均超标,锅炉放渣时接触矽尘浓度超标。结论 燃煤锅炉运行时产生煤尘、矽尘和噪声是重点控制因素。

  • 标签: 燃煤锅炉 职业病危害 工程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股骨颈骨折术患者在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时采用生物陶瓷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股骨颈骨折术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6/1/1-2019/12/31,随机取 180例,分为使用打压植骨的对照组( n=90)和采用生物陶瓷的观察组( n=90),评价手术效果和 Harris关节评分。结果:采用生物陶瓷的观察组与使用打压植骨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用时( P< 0.05)和术中出血量较少( P< 0.05);治疗前 Harris关节评分基本无差异( P> 0.05),但治疗后的观察组关节评分改善效果更好( P< 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术患者采用生物陶瓷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较好。

  • 标签: 生物陶瓷棒 打压植骨 股骨颈骨折术 股骨头坏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明确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脓液中是否感染状杆菌,并根据结果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指导早期临床抗菌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诊治并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2例,应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脓液中的状杆菌。阳性组患者治疗方法分别为单纯抗生素、抗生素+激素及单纯激素,阴性组患者治疗方法分别为抗生素+激素及单纯激素。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感染状杆菌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抗生素方案包括短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长效抗分枝杆菌三联药物。42例患者,PCR检测脓液明确状杆菌阳性21例,术后复发率23.5%。单纯抗生素组、抗生素+激素组及单纯激素组对感染状杆菌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4,P=0.036)。PCR检测状杆菌阴性21例,术后复发率16.7%,抗生素+激素组及单纯激素组对无细菌感染的GM患者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719)。结论GM患者及早发现状杆菌的感染对临床指导亲脂抗生素的应用有意义。

  • 标签: 肉芽肿性乳腺炎 棒状杆菌 抗生素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护理中应用冰冻棉涂擦刺激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展开对照研究,符合研究内容的患者共计 74 例,将所有患者依照方便抽样法均匀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冰冻棉涂擦刺激法,对比分析实施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由吞咽障碍所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数据对比差异为 P<0.05 ;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为 P<0.05 。 结论: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护理中实施冰冻棉涂擦刺激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降低患者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冰冻棉棒涂擦刺激法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早期护理 实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