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癌症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并且加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负担,分析牡丹江市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为牡丹江市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收集牡丹江市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按照性别、年龄分层,分别计算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粗率、中标率、世标率、0~74岁累计率等,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计算。结果 2017年牡丹江市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08.48/10万,中标率为179.41/10万,世标率为178.65/10万,0~74岁累积率为19.61%。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28.53/10万,高于女性的288.90/10万。发病顺位前五位分别为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甲状腺癌。2017年牡丹江市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95.75/10万,中标率为108.30/10万,世标率为110.19/10万,0~74岁累计率为12.13%。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43.32/10万,高于女性的149.31/10万。死亡顺位前五位的分别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结论 肺癌、肝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是牡丹江市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癌症,应作为重点防治癌种,牡丹江市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需要提早防范。
简介:目的了解牡丹江市所属32个社区卫生机构护理人员组织承诺现状。方法用组织承诺量表对158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对组织承诺现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承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随学历的增高而增高,而机会承诺随学历的增高而降低;理想承诺随职称的升高而增高,感情承诺高级职称显著高于初级和中级,而初级和中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岁的社区护理人员机会承诺、感情承诺、经济承诺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感情承诺〈30岁组高于30~40岁组,经济承诺30~40岁组高于〈30岁组;正式在编护士的感情承诺、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均高于合同护士。结论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承诺处于较高水平,组织承诺的现状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着一定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牡丹江市青年人夜磨牙的状况及危害,以此来确认青年人夜磨牙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以及进一步普及夜磨牙危害相关知识。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牡丹江市60名青年人为检查对象,由检查者检查人群夜磨牙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青年人对夜磨牙危害的了解。结果 60例患者就诊原因中,打扰同住者休息占比最高,高达56.7%,其他占比最低,仅占8.3%。60例患者夜磨牙与职业关系中,学生占比最高,高达70.0%,牙医占比最低,仅占5.0%;60例患者夜磨牙加重情况中,考试前后占比最高,高达40.0%,喝咖啡占比最低,仅占5.0%。结论:通过调查牡丹江市青年人夜磨牙的状况及危害,可以普及夜磨牙的知识和所造成的危害,使夜磨牙这种症状得到重视,从而营造牡丹江市健康的青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进一步促进青年人口腔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为中国口腔事业做出贡献。
简介: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几年来食源性疾病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全市1982~2003年各县(市)、区食物中毒统计报袁及个案调查资料、肠道传染病疫情统计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十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75起,中毒人数1735例,死亡6例;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中毒食品以动物性为主,微生物污染仍然是影响我市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控制细菌性污染仍然是目前解决食品污染问题的主要内容。中毒发生场所仍然以集体食堂为主。结论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牡丹江市早餐中细菌及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种类。方法参照《2013年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工作手册》的方法,使用2013年采集的全市25份早餐,进行菌落总数、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结果25份早餐样品中菌落总数超标样品19份,12份早餐中大肠埃希氏菌超标,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未检出。结论牡丹江市早餐中细菌污染率相对较高,建议加强市场卫生的监控力度,增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关键词致病菌;食品污染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痤疮对大学生患者心理的影响,呼吁社会、学校、家庭对患有痤疮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方法 对牡丹江各大院校 356名大学生患者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对其中大学生痤疮患者心理状态采用 Cardiff痤疮心理评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痤疮会给大学生患者带来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轻者产生焦虑,不自信等不良心理,严重者甚至可能影响到正常生活,学习恋爱,社交及就业;结论 不同等级的痤疮会给大学生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以及心理问题,重度痤疮对心理的影响更为严重,使大学生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家长,学校及社会应予以关注,对大学生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及心理干预,引导大学生患者减轻或消除因痤疮带来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