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SAR影像进行水上桥梁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纹理特征与关联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去噪及增强预处理改善图像质量,并采用阈值分割方法快速提取初始目标;然后使用灰度共生矩阵对目标及其周边背景纹理进行差异对比分析,从而去除虚警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水上桥梁目标。

  • 标签: SAR图像 灰度共生矩阵 纹理特征 桥梁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寄生虫感染肠道检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送检的新鲜粪便标本18630份,采取盐水浮聚法、直接涂片镜检法对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精测,分析其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成人蛲虫感染情况明显少于儿童,钩虫感染情况明显多于儿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蛔虫与其他寄生虫感染无明显差异,且不同性别受检者寄生虫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蛲虫感染率为0.64‰、蛔虫感染率为0.64‰、钩虫感染率为0.86‰、其他感染率为0.43‰,总感染率为2.58‰。结论蛔虫、蛲虫、钩虫是当前主要的寄生虫感染病原体,不同年龄感染寄生虫病原体种类存在差别,因此,临床上应该注意寄生虫检查与预防,尽可能减少寄生虫感染,保证人们的健康。

  • 标签: 寄生虫感染 肠道检测 临床特征
  • 简介:针对CCD光电序列探测图像中的弱小运动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运动星空背景下的基于变换域特征的弱小目标检测算法。在变换域中以星点到参考恒星的变化距离为特征信息,根据恒星和目标的运动特性构建的相似性度量函数进行潜在目标点划分,通过轨迹关联最终完成弱小目标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考虑了恒星、目标和噪声的灰度和运动特性,能有效的实现运动星空背景下的弱小目标检测

  • 标签: 弱小目标检测 距离变换域特征 轨迹关联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早期检测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寻求基于心音特征的早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心音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信号之一,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可能蕴含着心脏瓣膜病的指示特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心音特征进行早期心脏瓣膜病检测的方法,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 标签: 心音特征 早期心脏瓣膜病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早期检测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寻求基于心音特征的早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心音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信号之一,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可能蕴含着心脏瓣膜病的指示特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心音特征进行早期心脏瓣膜病检测的方法,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 标签: 心音特征 早期心脏瓣膜病 检测方法
  • 简介:二维特征点的检测和提取是进行图像配准、目标识别和运动匹配的关键技术.针对不同的后继任务,检测和提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多目标跟踪和识别技术中,图像稳定是必要的处理过程,而如何找到对应的特征点则是其难点所在.本文基于Gabor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散型自适应策略.该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在前后两帧图像中找出可能的对应特征点,以便进行特征点匹配,从而完成图像稳定.实验表明,本文方法检测到的特征点能够确切代表两帧图像间的运动情况,从而为图像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 标签: 二维特征点检测 GABOR小波变换 尺度交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2011年本地流行株VP1基因特征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本地手足口病患者临床标本332份,进行EV71荧光定量RT-PCR鉴定,采用RT-PCR对15株分离到的EV71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序和分析。根据VP1测序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EV71VP1序列进行同源性和亲缘进化分析。结果165份标本鉴定为EV71,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7.5%~99.9%和99.4%~100%。与C4a亚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最高。亲缘进化树显示,本地株全部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结论本地区分离的EV71与近几年国内其他地区EV71分离株亲缘关系很近,有共同进化的趋势,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并存在多个传播链。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基因特征 遗传进化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作为新发传染性疾病病原体,2020年初至今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在 COVID-19的流行病学、诊疗、疗效监测、预后,以及病毒检测方法学、感染和炎症标志物等方面与成人有着异同。本文主要从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特点两个层面着手,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特点,为其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流行特征 核酸 抗体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 pylori)为微需氧的呈螺旋形革兰阴性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因此,H. pylori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备受关注。H. pylori实验室检测主要分为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检测。侵入性技术是通过纤维胃镜采集受检者胃粘膜病变组织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有:H. pylori分离培养、PCR技术、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粘膜组织直接涂片或者采用组织切片染色镜检。非侵入性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血清H. pylori-抗体试验以及H. pylori-抗原检测等。侵入性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实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非侵入性技术显然是无创性或相对简单的方法,虽然其准确性差异较大(取决于所使用的试剂盒),却是对H. pylori感染的实验诊断实用的检测技术。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 侵入性 非侵入性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征及分子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临床诊断新生儿惊厥、因病因不明行高通量测序检测的新生儿,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高通量测序结果,并随访患儿的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33例,男18例,女15例。均以惊厥发作为首发症状,其中单一惊厥发作6例(18.2%),有其他伴随症状27例(81.8%),包括惊厥外神经系统症状18例(54.5%)、呼吸系统症状13例(39.4%)、代谢和内环境紊乱12例(36.4%)、喂养困难6例(18.2%)、多发畸形6例(18.2%)、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异常各2例(6.1%)。26例行医学外显子测序(clinical exome sequencing,CES),7例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通过高通量测序明确诊断13例,阳性率39.4%;CES检测阳性率46.2%(12/26),WES检测阳性率14.3%(1/7)。分子诊断阳性的患儿中,5例为先天遗传代谢病,4例为原发性癫痫。共检出11个致病基因及染色体大片段缺失,其中9个变异未曾报道。结论不明原因新生儿惊厥无临床特异性表现,但以合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症状为主,通过高通量测序,本组病例中39.4%的患儿诊断为先天性遗传病,提示高通量测序对不明原因新生儿惊厥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惊厥性发作 婴儿,新生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表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诊疗决策。方法纳入2015 年11月至2017 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反酸、烧心及食管外症状就诊的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及心理评分资料,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焦虑量表SAS,Zung氏抑郁量表SDS,完成胃食管反流监测及食管高分辨测压。根据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反应,将患者分为RGERD 组及非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NRGERD)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RGERD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RGERD 61例(51.3%),NRGERD组58例(48.7%)。RGERD患者体重指数(BMI)、典型症状(反酸)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P<0.05);但不典型症状(胸骨后不适或胸痛)的比例高于NRGERD组(P<0.05)。RGERD患者酸反流事件及近段反流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但病理性非酸反流事件和基线阻抗值较NRGERD组高(P<0.05)。RGERD 患者在食管高分辨测压基本参数及芝加哥分型的食管动力障碍与NRGER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GERD患者SCL-90评分中躯体化、抑郁、敌对得分显著高于NRGERD组(P值均<0.05),抑郁状态为R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915 (95%CI 1.464~10.466), P=0.007]。结论R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比例更高,病理性非酸反流增多。抑郁状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24 h阻抗-pH监测 食管高分辨率压力测定
  • 简介:传统的遥感图像机场跑道自动目标检测由于仅提取灰度特征常产生过分割现象,本文采用灰度特征和纹理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跑道的检测精度。利用阈值对遥感图像进行初始分割,以定位感兴趣区域(ROI),再利用EM算法估计ROI区域训练样本,引入马尔可夫随机场(MRF)模型,分割机场跑道。实验表明MRF可以很好地描述空间连续性,可以达到精确检测机场跑道的目的。

  • 标签: 灰度特征 纹理特征 阈值分割 EM算法 马尔科夫随机场(MR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乙型流感早期临床特征以及在早期检测识别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至22年2月收治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的500名患者,比较流感患者和非流感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分布状态、临床症状和急诊首次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选取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患者500例,其中甲型流感183例,乙型流感55例。乙流阳性检出率在男性和年龄10岁以下较高,流感患者高热比例(86.00%)高于非流感(85.5%),且甲流患者发热比例(73.84%)高于乙流患者(66.2%)。与非流感患者比较,流感患者出现腹泻的比例高,出现咳嗽、咳痰、畏寒的比例低。结论:高热、干咳、畏寒、腹泻等临床症状与流感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可能给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提供新的线索。

  • 标签: 甲乙型流感 早期临床特征 检测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肺炎球菌疫苗功能性抗体的标准株分子特征分析,为肺炎球菌疫苗的临床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对24株检测肺炎球菌疫苗功能性抗体的标准株的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等方法,对相关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24株菌株的基因序列与肺炎链球菌模式株NCTC 7465的16S rRNA基因序列(LN831051)的相似性在98.35%~99.86%之间,碱基的差异在2~23 bp;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4株标准菌株的ST型各不相同;PFGE分析结果表明24株标准菌株100~1 000 Kb大小的DNA片段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各血清群/型的菌株各具其特征性的条带(12~15个片段)。结论本研究发现检测肺炎球菌疫苗功能性抗体的标准株的ST型和PFGE图型均不相同,具有代表性,为肺炎球菌功能性抗体检测用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炎球菌疫苗 功能抗体检测 标准菌株 分子分型
  • 简介:目的了解2008~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部求询者危险行为特征和人口学信息、HIV感染状况,为今后更好的开展VCT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0年期间,能够自愿接受调查的VCT求询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3年间共有585位求询者接受了调查,其中男性514名,占87.86%(514/585),女性71名,占12.14%(71/585);年龄以20~40岁为主,共501人,占85.64%(501/585);大专以上学历者居多,占71.11%(416/585);因性行为而来求询的人数占85.81%(502/585),其中发生非婚异性性行为者占48.55%(284/585),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SM)占35.56(208/585)。在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求询者中,31.34%(89/284)不使用安全套,MSM中有16.83%(35/208)的人发生过无保护性肛交。共有569位求询者接受了检测,HIV抗体阳性率为2.28%(13/569)。结论男性青年及有非婚性行为史者是今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今后在加大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的同时,要倡导正确的防艾生活方式。

  • 标签: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危险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成人住院肺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基因特征。方法采集2021年9~12月安徽蚌埠某医院住院肺炎患者咽拭子,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14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巢式PCR法扩增HRV阳性样本的VP4/VP2编码区基因,扩增产物测序。使用MEGA7.0软件构建HRV-VP4/VP2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共采集住院肺炎患者咽拭子146份,其中检出阳性样本52份,检出率为35.62%(52/146),HRV、腺病毒、冠状病毒OC43和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位居前四位。HRV共检出23例,占检出病毒样本的44.23%(23/52),其中HRV混合感染有9例(39.13%,9/23);结合临床数据分析,HRV混合感染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辅助通气比例以及不良预后比例均高于单一感染组(P<0.05)。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本研究的HRV感染主要以A组与B组为主。结论HRV是2021年安徽蚌埠秋冬季成人肺炎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中HRV-A与HRV-B为优势株。HR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易出现在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临床治疗中更需要辅助通气,易出现不良预后。

  • 标签: 肺炎 鼻病毒 系统进化树 混合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实验室检测方法和临床特征,实现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快速鉴别和诊断。方法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长沙市第一医院2021年12月16日至2022年1月5日境外输入的80例核酸检测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和突变基因检测,同时做全基因组测序验证,并收集其中鉴定为Omicron突变类型的22份样本患者的临床特征数据。结果荧光PCR法检出Omicron变异株的特异度达100%(58/58),阳性预测值达100%(21/21),敏感度为95.5%(21/22),阴性预测值为98.3%(58/59)。测序验证发现Omicron变异株病毒基因组约存在45~50个核苷酸突变位点,S基因上约存在25~30个氨基酸突变位点。临床资料显示临床分型以轻型(59.1%,13/22)为主,无重型和危重型,临床分型与年龄呈正相关(ρ=0.698,P<0.001),临床分型与基础疾病呈正相关(ρ=0.636,P<0.001)。结论Omicron感染者临床分型以轻型为主,年龄和基础疾病与临床分型呈正相关,早期可有AST/ALT升高。通过荧光PCR检测技术可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快速筛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肺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原位肺腺癌患者和120例微浸润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120例,年龄25~79岁。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CR,ARMS-PCR)方法检测以上组织中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回顾性研究。采用χ2检验。结果受检的174例标本中,EGFR基因的总突变率为58.6%(102/174),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分别占4.9%(5/102)、27.5%(28/102)、3.0%(3/102)、64.7%(66/102)。EGFR基因突变率的特点为:女性患者(64.2%,77/120)高于男性患者(46.3%,25/54)(P=0.027);无吸烟史患者(64.7%,77/119)高于有吸烟史患者(45.5%,25/55)(P=0.017);微浸润肺腺癌患者(65.0%,78/120)高于原位肺腺癌患者(44.4%,24/54)(P=0.011);纯磨玻璃病灶(59.8%,67/112)和混杂磨玻璃病灶(63.5%,33/52)高于实性病灶(20.0%,2/10)(P=0.035);肿物长径≥1 cm的(76.9%,60/78)明显高于肿物长径<1 cm的(43.8%,42/96)(P=0.001);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804)。结论在早期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常见于女性、无吸烟史、微浸润肺腺癌、磨玻璃病灶、肿物长径≥1 cm的患者,以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为主。EGFR基因突变在早期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标签: 早期肺腺癌 EGFR 突变 AMRS
  • 简介:为掌握北京地区血液检测阳性无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和招募工作,建立无偿献血者队伍,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笔者对北京市区2007年1月1日~6月30目的无偿献血者进行ALT、HBsAg、抗-HIV、抗-HCV、抗-TP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分布特征 无偿献血者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