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脊髓损伤 微阵列芯片 基因 表达
  • 简介:<正>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是由于4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缺失所引起的一种较为罕见的染色体病,因此也称为4p-综合征。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具有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肌张力减退、癫痫、先心病、骨骼畸形等各种异常。新生儿发病率为1/50000[1],男女患者比例1∶2,国内罕见报道。本中心在对一例可疑染色体异常的患儿进行

  • 标签: 比较基因组杂交 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 微阵列 染色体异常 文献复习
  • 简介: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开诊运行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作为北京市政府的惠民工程,经过几年的建设,于1月28日开诊试运行。院区位于昌平回龙观镇回南北路,总建筑面积达70000m2。院区内建有一座4层的门急诊楼、11层的病房楼和独立的感染疾病楼以及教学楼,设置病床500张,

  • 标签: 北京积水潭医院 感染疾病 试运行 北京市 门急诊 病房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车祸现场医护安全施救方法,提高院前抢救效率及成功率。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参与516次车祸现场对576人伤员进行安全施救总结,从现场环境及伤情两方面进行评估及处理。结果除了8人因伤势严重现场及途中死亡外,其他都安全送回医院进一步治疗,没有发生二次伤害。结论只有对车祸现场进行环境安全评估,对伤员做出快捷、简便的评估及救治,从而达到迅速安全转运伤员,为下一步救治创造条件。

  • 标签: 车祸外伤 院前急救 评估 初级创伤救治
  • 简介: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染色体遗传学畸变的特点。方法将32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为HBV(+)/AFB,(+)10例;B组为HBV(+)/AFB1(-)10例;C组为HBV(-)/AFB1(+)6例;D组为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分析其22对染色体DNA拷贝数的变化。结果32例HCC样本中,共发现573个染色体畸变区段(chromosomalaberrations,CNAs)。其中1q、4p、5p、6p、7p、8q、10p、17q、20p、20q和X主要表现为扩增区段;1p、2q、4q、8p、9p、10q、11q、13q、14q、16p、16q、17p、19p、19q、21q、22q和Y主要表现为缺失区段。同时,共检测出25个染色体发生高频畸变的区段(recurrentlyalteredregions,RARs),其中lq21.1-q44、5p13.2-p15.3、6p12.1-p25.2、7q11.2-q35、8q11.2-q24.3、17q12-q25.2、18q12.3-q22.3和x为高频率扩增区段,而lp31.1-p36.2、2q23.2-q37.2、4q12-q35.2、6q14.1-q26、8p12-p23.2、9p21.1-p24.2、10q21.3-q26.2、13q12.1-q21.1、14q21.3-q32.2、16p12.1-p13.2、16q12.1-q24.1、17p12-p1313、19p13.1-p13.3、19q13.2-q13.4、21q21.3-q22.2、22q11.2-q13.2和Y染色体为高频缺失区段。8p12-p23.2缺失的发生率在进展期HCC(TNM分期为Ⅲ~Ⅳ期)中明显高于早期HCC(TNM分期为I~Ⅱ期)(仁0.038)。4q12-q35.2、13q12.1-q21.1的缺失及7q21.1-q35的扩增发生率在A组中最高。Cox模型分析结果示:在单因素分析中AFP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BCLC分期、侵袭与转移的发生、8p12-p23.2的缺失以及19p13.1-p13.3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中AFP水平、TNM分期以及8p12-p23.2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

  • 标签: 肝肿瘤 乙肝病毒 黄曲霉毒素B1 染色体 Array CGH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某厂油泥砂焚烧处理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企业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对策。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采用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方面还不够完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湖沼地区钉螺在不同灭螺药物加黑膜覆盖与常规喷洒灭螺等不同方法下的灭螺效果。方法试验区被分成8个单元,分别采用单黑膜覆盖、黑膜覆盖分别加碳酸氢胺、氯硝柳胺、四聚乙醛颗粒、四聚乙醛悬浮剂,氯硝柳胺常规喷洒,四聚乙醛颗粒撒播和无任何措施的空白对照进行试验。试验分别在第3d、7d、15d和30d,用水养法和敲击法鉴别各试验单元采集的钉螺死亡情况、以观察其灭螺效果。结果试验第30天,各试验单元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单纯黑膜覆盖13.91%、黑膜覆盖加碳酸氢胺14.81%、黑膜覆盖加氯硝柳胺42.37%、黑膜覆盖加四聚乙醛颗粒19.41%、黑膜覆盖加四聚乙醛悬浮剂56.64%、氯硝柳胺常规喷洒27.97%、四聚乙醛颗粒撒播5.71%,空白对照单元5.17%。结论黑膜覆盖加四聚乙醛悬浮剂效果最好,单纯黑膜钉螺死亡率也高于自然钉螺死亡率,说明黑膜覆盖法有较好的灭螺效果,特别是黑膜覆盖加四聚乙醛悬浮剂组合灭螺方法,在特殊环境灭螺时有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阳新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类型以湖沼型为主,兼有山丘型[1]。本研究黑膜覆盖加碳酸氢胺、四聚乙醛悬浮剂和颗粒剂、氯硝柳胺等药品进行灭螺效果试验观察[2],旨在探索适合湖沼地区的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成本的灭螺方法,在保证灭螺效果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安全。现将我们于2012年10~11月,在阳新县富河有螺河滩进行的'黑膜覆盖法'灭螺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地区黑 法灭 湖沼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现场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12年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高的13名医生的心肺复苏病例168份,其中复苏成功组人数为81例,复苏无效组人数为87例。分析患者因素以及现场第一目击人参与救治程度对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上表现的特点几近相同(P>0.05),都是以偏态形式出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及以上,平均发病年龄为77岁。在发病年龄上,女性要偏高于男性。②心电图表现为无脉搏心电活动(PEA)患者在成功复苏组的比例为45.2%,明显要高于复苏无效组(17.3%,P<0.05)。③在复苏成功组中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没有意识,反复呼叫得不到回应之后平均10.4min发出呼救信号,呼救所用时间明显要低于复苏无效组(平均为22.6min,P<0.05)。④在现场对复苏成功组进行CPR的占5.1%,复苏无效组仅为2.33%(P>0.5)。⑤从接到急救指令到达到事发现场施救的时间分别在7min左右(7.35min,7.86min,P>0.05)。结论现场第一目击人施救意识和能力低下,普及第一目击人的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现场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护士专科护理的培训方法,让其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保障护理安全及质量。方法对新护士进行专科理论及技能集中培训后,着重加强对现场管理的督导,包括晨间查房的重点病人关注点的理论提问、现场检查新护士的专科操作及应急技能等,及时发现问题并予纠正。结果通过规范集中培训及现场管理督导后,新护士的专科理论及操作考试合格率、护理质量合格率、病人满意率均得到提高,与既往方式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O.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耐缺氧抗疲劳的作用。方法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采用服药前(对照组)后(实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运动结束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BLA)和尿素氮(BUN)的含量。结果海拔3700m负荷运动,实验组较对照组SOD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MDA、BLA、BUN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西地那非可增强高原运动机体抗氧化的能力,加速乳酸清除,具有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当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认知现状,探讨对其进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实施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40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有关现场急救知识的问卷调查,对数据用Excel和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合格率低,仅为11.3%,技能自评与测评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P<0.01),学过现场急救知识与未学过现场急救知识者,知识得分有明显差异,但总体水平不高。对现场急救知识的学习需求率高(95.8%);90.4%的大学生希望在校接受现场急救知识培训,80.8%的大学生支持小班授课。结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建议将急救知识与技能纳入大学生课程体系,以提升这一群体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其社区急救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我国公众参与社区院前急救的意识和急救服务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现场急救 培训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一起农村突发特大群体性食物中毒的现场急救进行了分析研究。患者人数为374人,接受现场救治101人,动用120救护车15车次,公安车辆、乡卫生巡回车等10次,历时7个小时,全部将中毒患者安全送达相关医院。其中现场救治过程及转运过程中无任何差错事故发生。

  • 标签: 群体性食物中毒 现场救治
  • 简介:卫生部2006年6月颁布的《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程序》以及配套的《健康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卫生条件审核规范》,自施行以来对规范报部审批的消毒产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者通过收集本省及部分省消毒产品卫生条件现场审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建议,并为修订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卫生条件审核规范》提供依据。

  • 标签: 报部消毒产品 现场审核 存在问题 体会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