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从我院护理人员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为主要样本进行分析,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选取40名护士,对纳入的护理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是否发生过针刺伤,并统计针刺伤发生的具体情况,对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知,本研究纳入的40名护理人员中,有39名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97.5%)。其中有一半护理人员在进行注射器(抽血用)、处理注射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意外针刺伤,同时大部分护理人员认可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缺乏细心且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是导致意外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导致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缺乏集中的注意力,且工作不够自信,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等。所以在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意外针刺伤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针刺伤是当今医护人员工作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威胁着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给暴露者带来了很大精神压力,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医护工作者。本文将从针刺伤的定义着手,探析针刺后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危害,并分析其主要发生原因,找到防护措施,为降低医护人员职业伤害贡献一定力量。

  • 标签: 护理 意外针刺伤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具体原因,对应的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归纳总结医院出现意外针刺伤护理工作人员20例的资料,针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针刺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意外针刺发生原因包含缺乏重视、护理人员临床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不足、工作环境因素、患者治疗配合度低等。结论:医院当中的护理人员比较容易出现意外针刺伤,需要主动积极分析原因,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便减少意外针刺伤出现率,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安全性。

  • 标签: 护理人员 意外 针刺伤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12个病区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2021年内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具体情况、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结果 100名护理人员中,发生意外针刺伤的有25名(25%),其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防护意识差、违反操作规程等)导致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由于环境原因导致的针刺伤发生率为20%,发生2次以上针刺伤的11名(43.75%)。结论 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接触锐器时间长、自我防护意识差、违反操作规程、缺乏相关防护知识等原因,导致意外针刺伤发生概率较高,医院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措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发生率,进而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性。

  • 标签: 针刺伤 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护士的操作种类不断增多,护理的难度和深度也随之提高。有创性的护理操作方式在临床中占大多数的,这就导致了大量的血源性感染,比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血液疾病。在医务工作者的工作中,针刺同样是最常见的职业性损伤,而一旦被注射的针扎破,就会使细菌侵入医务工作者的身体。据最新数据显示,超过80%的医务工作者曾经被针扎过,而80%至90%的医务工作者都是因为尖锐的武器所致。加强医务工作者自身防护的认识和加强医疗机构的标准化管理是当务之急。

  • 标签: 意外针刺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 摘要:临床护理人员受自身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自身的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自身的工作环境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其中意外针刺伤就是一大重要因素,极易导致护理人员感染疾病的剂量增加,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做好相关方面原因的探究并加强预防。基于此,文章对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相关工作的进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护理人员 意外针刺伤 发生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效果。方法:将研究时间设定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将研究对象选定为30名儿科护理人员,对其实施问卷调查,统计发生意外针刺伤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在30名护理人员中,有26名护理人员发生过意外针刺伤。操作不规范、操作不规范、护理对象不合作、环境干扰是主要原因。结论:需要对上述原因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保护。

  • 标签: 儿科 护理人员 意外针刺伤 原因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