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病毒脑炎是神经科主要的急症和危重症之一。脑炎的临床分型是临床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是病毒脑炎主要的确诊实验,包括聚合酶链反应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检测方法。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病毒脑炎有效,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病毒 脑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收集到的病历资料,整理总结出病毒脑炎的有效护理措施。选取2019-2020年我院收治的40例病毒脑炎患者,根据患者最终疗效得出采取一定护理干预措施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概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心理护理 并发症预防 饮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病毒脑炎脑损害患者展开康复治疗,并探讨其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诊治的病毒脑炎脑损害患儿,从中选取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展开比较。结果: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FMA量表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为94.87%(37/39)VS 76.92%(30/39),P<0.05。结论:通过对病毒脑炎脑损害患者实施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肢体痉挛情况,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脑损害 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病毒脑炎患儿临床护理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其临床价值以及有效性。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脑炎患儿,共56例,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期间所有数据进行详细记录,以验证本次实验最后效果。结果:在病毒脑炎临床护理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效果较为理想,各项数据存在较高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P < 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在病毒脑炎患儿护理工作中,临床价值显高,可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短,同时使患儿肺水肿、呼吸道感染、静脉炎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改善,临床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脑炎患儿 早期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腺病毒脑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患儿的1 185份脑脊液标本,针对22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和脑炎常见病原体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收集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 185份脑脊液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242份,阳性检出率为20.4%,其中腺病毒阳性标本23份,阳性检出率为1.9%。23例腺病毒脑炎患儿中,男18例,女5例;发病年龄为(44.8±35.9)个月,范围为2个月19 d至10岁。23例患儿中,发热21例(91.3%),抽搐16例(69.6%),头痛4例(17.4%),呕吐11例(47.8%),意识改变11例(47.8%),情绪改变3例(13.0%)。23例患儿中,8例白细胞计数为(6~<10)×109/L,10例白细胞计数为(10~20)×109/L,且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1例,91.3%);20例(87.0%)患儿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检查示,20例(87.0%)白细胞计数<15×106/L,3例白细胞计数≥15×106/L,最高达500×106/L,19例患儿的蛋白质处于正常范围,15例患儿的葡萄糖处于正常范围,19例患儿的氯化物在正常范围内。16例患儿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8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出现局部脑膜线状强化,1例出现颅内小软化灶,1例出现颅内广泛病变。13例患儿接受脑电图检查,7例呈正常脑电图或边缘状态,4例可见广泛中高幅慢波,1例可见棘波或棘慢波,1例同时具备上述2种改变。23例患儿中,22例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例患儿出现继发性癫痫;另有1例患儿遗留严重大脑功能障碍,出院时无法吸吮,留置胃管,并发继发性癫痫。结论腺病毒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大部分腺病毒脑炎患儿预后较好,但少部分可遗留严重后遗症。

  • 标签: 腺病毒,人 脑炎 脑脊髓液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病毒脑炎诊断中应用脑电图的效果。方法选用计算机随机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78例疑似小儿病毒脑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对其均施行脑电图、磁共振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脑电图诊断价值。结果 (1)经脑电图检查、MRI检查显示,分别有61、29例被诊断为小儿病毒脑炎,一致性检测显示脑电图检查、MRI检查Kappa值分别为0.798、0.402。(2)脑电图检查诊断小儿病毒脑炎敏感度(85.71%)、总准确率(85.90%)明显高于MRI(37.14%、39.74%),P<0.05。结论 在小儿病毒脑炎诊断中应用脑电图具有更高敏感度,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 磁共振 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小儿病毒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组410例患儿同时行EEG和头颅CT检查,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EG检查轻度异常者135例,中度异常者105例,重度异常者65例,正常者109例,总阳性率80.73%。头颅CT检查组异常者37例(9.02%)。结论:小儿病毒脑炎EEG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CSF和头颅CT检查组,EEG在小儿病毒脑炎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电图 小儿病毒性脑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小儿病毒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病毒小儿脑炎患儿进行研究,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病毒小儿脑炎患儿开展循证护理,能有效避免出现并发症,获得家属的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小儿病毒性脑炎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病毒脑炎患儿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病毒脑炎患儿,随机均分为分析组、参照组,分别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二组护理效果。结果:二组患儿护理前运动功能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值>0.05;护理后均有所改善,分析组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值<0.05;分析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儿病毒脑炎后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儿童重症病毒脑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重症病毒脑炎患儿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例,选择常规护理)和观察组(8例,选择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氯化物含量以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病毒脑炎患儿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儿机体康复。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病毒性脑炎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早期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脑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本院接收的80例病毒脑炎患儿,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Fugl-Meyer评分方面,两组护理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早期护理干预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小儿重症病毒脑炎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小儿重症病毒脑炎患儿,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氯化物含量、白细胞计数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小儿重症病毒脑炎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可以获取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 重症病毒性脑炎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重症病毒脑炎用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3月-2022年2月本科接诊重症病毒脑炎患儿(n=6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有34名,前者行康复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从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看,试验组分别是(10.47±1.48)d、(17.69±2.53)d,和对照组(16.68±1.96)d、(23.14±3.17)d相比更短(P<0.05)。从家长满意度上看,试验组97.06%,和对照组76.47%相比更高(P<0.05)。结论:小儿重症病毒脑炎用康复护理,住院时间更短,肢体功能恢复更为迅速,家长满意度也更高。

  • 标签: 康复护理 价值 重症病毒性脑炎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病毒脑炎中应用系统护理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3月~2021年6月,我院小儿病毒脑炎患者131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后满意率、康复情况,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系统护理 小儿病毒性脑炎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脑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病毒脑炎的病人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为100名作为研究样本,并且按照病人和病人家属的意愿将他们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提供常规护理模式和康复护理模式,最后针对他们的临床护理效果,治疗情况,护理满意度等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的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多项指标都占有比较大的优势,从货币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研究组病人占有更大的优势。结论:为小重症病毒脑炎的病人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操作时选择康复护理,能够整体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在缩短,意识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情况下,提高整体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康复护理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小儿重症病毒脑炎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到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小儿重症病毒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对其分组,其中32例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余32例为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研究组均少于参照组 (P<0.05);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 (P<0.05)。结论对小儿重症病毒脑炎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有着及尾鳍确切的作用,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的病情恢复。

  • 标签: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重症病毒脑炎护理中运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病毒脑炎患儿78例作为评估对象,并以组间均衡匹配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常规组与特殊组,每组39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特殊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整体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特殊组的肢体功能、颅脑神经障碍及意识障碍的恢复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病毒脑炎患儿在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能够切实促进其肢体功能、颅脑神经和意识障碍的恢复,有助于疾病康复,是一项值得推广于临床的护理模式。

  • 标签: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康复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磁共振成像(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小儿病毒脑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病毒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常规序列[衰弱反转恢复序列(FLAIR)、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序列(T2WI)及SWI序列扫描检查]。根据MRI影像学表现将患儿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每组患儿均为30例,对比分析三组患儿MRI不同序列出血量、不同MRI分级患儿GCS评分。结果:重度组患儿的出血量最高,与中度组、轻度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的FLAUR序列出血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而轻度组与重度组T1WI、T2WI序列出血量对比也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GCS评分最低,三组患儿的GCS评分对比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SWI序列能够快速的诊断出小儿病毒脑炎患儿病灶出血情况,并能够有效的评估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为后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小儿 核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