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部植骨固定术治疗腰椎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2月~2005年8月应用部植骨固定术治疗腰椎部裂患者26例,经椎板AO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部裂7例,椎弓根螺钉合并椎板钩固定19例,部裂处均取髂骨植骨。术后3~6个月复查。术前及复查时采用VAS评分进行临床功能评价,摄腰椎双斜位和动力位X线片观察部愈合情况和椎间活动度变化。结果术前和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25±1.24、2.14±1.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活动度分别为8.3°±2.4°、8.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斜位X线片示部已经无透亮线。结论部植骨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部裂所致腰痛的一种合理、简单、安全的术式。

  • 标签: 腰椎 脊椎前移 骨移植 内固定器
  • 简介:为了解贺州市石林风景区环境地表γ射线辐射水平,我们于2003年2月对新开发的贺州石林风景区进行了γ射线监测,结果表明,石林风景区环境地表γ射线辐射水平在国家标准限值内,为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对公众不致产生辐射影响。

  • 标签: 石林风景区 Γ射线 贺州市 卫生评价 2003年2月 辐射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了解石林县2014-2018年五种性病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逐年导出数据,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采用发病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研究及分析。结果石林县2014-2018年共报告5种STDs750例,年均发病率60.03/105;病种以梅毒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报告STDs总数的78.67%,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病、生殖器疱疹,分别占9.87%、7.06%、2.67%、1.73%;总报告病例数中,男女性别比为0.85:1,除淋病男性高于女性外,其余4个病种均是男性低于女性;年龄集中分布20-49岁,占比59.2%,5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比36.53%;民族以汉族为主,占比76.4%;职业以农民报告最多,占比82.0%;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比37.20%;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比71.07%;地区分布以鹿阜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比54.93%。结论 2014-2018年报告5种STDs病例总体发病趋势呈递减态势,但除梅毒外,其余4个病种均呈递增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病例发病比重较大;防控形势仍不乐观,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重点疾病分类干预及管理,防治结合,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

  • 标签: 性病(STDs) 流行特征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青少年腰椎部裂运用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术患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纳入128例青少年腰椎部裂患者,均行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分析总结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适应性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轴线翻身并做好术前心理安慰等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持伤口敷料干净、覆盖创面,避免伤口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预防尿路感染;积极督促病人进行术后康复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5~20天出院,随访1~6个月,长期随访患者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术后出院时NRS评分为(0.7±0.4)分,JOA评分为(21.51±2.4)分,护理满意度为95.6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JOA改善率分别为72.30%,83.60%,91.40%,疗效显著。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是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腰椎峡部裂 修复 内固定 运动节段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青少年腰椎部裂运用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术患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纳入 128例青少年腰椎部裂患者,均行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分析总结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适应性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轴线翻身并做好术前心理安慰等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持伤口敷料干净、覆盖创面,避免伤口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预防尿路感染;积极督促病人进行术后康复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5~20天出院,随访1~6个月,长期随访患者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术后出院时 NRS评分为( 0.7 ±0.4 )分,JOA评分为(21.51 ±2.4 )分,护理满意度为95.60%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JOA改善率分别为72.30% , 83.60% , 91.40%,疗效显著。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是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腰椎峡部裂 修复 内固定 运动节段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背景:部裂是青少年腰痛的常见原因,也是造成后期腰椎滑脱的危险因素.目的:研究部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部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部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部裂的患者128例,均为单节段双侧部裂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部裂节段分布,疼痛程度,下肢根性症状.术前根据CT横扫将部裂分为Ⅰ型线型,Ⅱ型中间型;Ⅲ型硬化型.术后使用CT矢状位重建判断愈合情况,连续性的骨痂形成为部愈合的标准,记录愈合时间.愈合取出内固定后测量运动节段的活动度.分析手术并发症.结果:128例患者中97例获得随访,随访患者平均年龄(23.0±4.5)岁(17~36岁),均为男性.腰5部裂81例,腰4部裂13例,腰3部裂3例.术后6个月愈合41侧,双侧愈合17例;术后9个月愈合94侧,双侧愈合34例;术后12个月愈合159侧,双侧愈合72例,CT分型Ⅰ型患者均愈合.术后1年愈合率为81.9%.术后24个月愈合率92.3%,其中15侧未愈合.双侧未愈合6例,均为CT分类中的Ⅲ型.腰痛VAS评分由术前(7.2±2.1)分减轻为末次随访时的(1.3±0.4)分(P<0.05).腰椎JOA评分自术前的(21.0±3.2)恢复到末次随访时的(27.6±1.0)(P<0.05).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25例,运动节段平均活动度5.0°±2.7°.术后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损伤,无术后感染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结论:部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部裂的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 标签: 腰椎峡部裂 修复 内固定 运动节段
  • 简介: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部植骨术治疗腰椎部不连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8例腰椎部不连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部植骨固定治疗,并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VAS评分分别为6.20±1.26和1.93±0.81,JOA评分分别为20.06±1.16、27.89±0.66,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X线片示部裂植骨均骨性愈合,优6例,良2例。结论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部植骨术治疗腰椎部不连是单节段固定,对腰椎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干扰及手术创伤均较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术式。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内固定器 植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和宫腔操作的增加,子宫部妊娠也逐年增加。临床上因误诊行宫腔操作导致阴道大出血,严重者切除子宫。随着临床医生对子宫部妊娠的警惕和B超检查的应用,子宫部妊娠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本次研究研究对近10年间15例子宫部妊娠作了回顾性分析。

  • 标签: 子宫峡部妊娠 临床观察 宫腔操作 阴道大出血 剖宫产率 切除子宫
  • 简介:中国重庆三中心医院建于1928年,历经79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三库区23个区、县1600万人口的易疗保健任务,年门诊量107万人次,年出院病人3.3万人。

  • 标签: 医院 中国 三级甲等 出院病人 保健 科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石林县2018-2020年传染病的报告情况,研究我县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更为合理依据。方法:运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对石林地区传染病流行特点开展描述性流行病学。结果: 2018-2020年石林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339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317例,死亡30例,丙类传染病5022例,无死亡病例,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结论:石林县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提高民众健康防病意识,加强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构筑免疫屏障,才能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趋势 发病率 石林县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石林县2013-202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石林县2013-2022年丙型肝炎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趋势。结果  石林县2013-2022年共报告丙肝病例582例,年平均发病率23.43/10万;男女性别比0.99:1,女性多于男性;辖区7个街道(镇、乡)均有病例报告,以石林街道较多,占53.09%(309/582);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占29.21%(170/582)。结论 石林县2013-2022年丙肝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石林街道、鹿阜街道是重点地区;农民、青壮年是重点人群。今后应重点关注该区域内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丙肝疫情发病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干预策略,全力降低该地区的丙肝发病水平。

  • 标签: []  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部不连及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诊断,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法。结论前路椎体间植骨术、后路植骨融合术等治疗方法对于腰椎部不连及腰椎滑脱症德治愈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腰椎峡部不连 腰椎滑脱症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掌握石林彝族自治县学生常见病的检出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22年石林县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和《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分析常见病检出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2022年石林彝族自治县学生常见病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近视(50.63%)、乳牙踽齿(29.77%)、血压偏高(24.77%)、恒牙踽齿(23.19 %)、肥胖(12.10%)、生长迟缓(0.79%)、脊柱侧弯(0.79%)。女生近视率(53.33%)高于男生(48.08%),男女生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5.452,P<0.05)。女生乳牙踽齿率(32.75%)和恒牙踽齿率(26.94%)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4.238,P<0.05;χ =4.569,P<0.05)。小学生肥胖率(15.65%)和血压偏高率(30.69%)均高于其他学段的学生。姿势不良率0.79%,脊柱侧弯率0.79%。结论 石林彝族自治县学生常见病以近视和龋齿检出率最高,超重、血压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卫健部门、教体部门和家庭3方需相互协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学生 常见病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甲状腺部结节的超声特征鉴别其良恶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且有病灶位于部的196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根据手术石蜡病理将结节分为良恶性2组,对2组结节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回顾分析同期于本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且位于甲状腺侧叶的239个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比较分析部与侧叶甲状腺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的差异。验证2种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对甲状腺部结节的诊断效能。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患者年龄及结节大小有无显著差异;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及患者性别有无显著差异;用χ2检验,必要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部与侧叶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有无显著差异。结果低回声、实性结构、边缘不光整、微钙化、周围型血供、低血供等超声特征为甲状腺部结节恶性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部恶性甲状腺结节比侧叶恶性甲状腺结节更易表现为纵横比≤1、甲状腺外侵犯、与包膜接触面积>25%、周围型血供、低血供(P均<0.05),且更易发生颈部中央组淋巴转移(P=0.041)。本组4A、4B类甲状腺部结节的实际恶性率皆明显高于2种TI-RADS的推荐恶性率。结论纵横比>1并非鉴别甲状腺部结节良恶性的良好超声指标,周围型血供、低血供等非灰阶超声特征可协助部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与侧叶结节不同,当甲状腺部结节为低回声时,就应提高警惕;当对部结节进行风险分层时,应适当升级。

  • 标签: 甲状腺峡部 甲状腺结节 超声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部前壁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子宫部前壁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均有剖宫产史,经阴道彩超检查孕囊位于子宫瘢痕处,43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42例术后在彩超监视下行清宫术,其中1例介入栓塞治疗后,孕囊自行排出,未行清宫术;6例在彩超监视下行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2例甲氨蝶呤药物化疗后再行清宫术;1例行剖腹探查术+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子宫瘢痕处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1例证实子宫瘢痕处妊娠凋亡后直接行清宫术。结论剖宫产史及阴道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检查,对子宫部前壁疤痕处妊娠诊断有较高价值,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药物化学治疗后在彩超引导下行清宫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 妊娠
  • 简介:腰椎部是指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及相应部位的椎板,是神经弓最薄弱之处,如果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alunit,FSU)之间无移位,则关节突间部的缺损称为部裂;部裂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双侧部裂可能产生患椎及以上脊柱的向前滑移,即为部裂性椎体滑脱(isthmicspondylolisthesis,ISS),一般呈低度且无神经症状.目前对成人腰椎ISS的相关进展很少提及[1],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成人 腰椎峡部裂椎体滑脱 病因 发病机制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of the isthmus,PTCI)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目前对其诊治尚无统一的观点。我们检索了近5年国内外文献,对PTCI的流行病学及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PTCI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峡部 甲状腺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