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35例,经过精心的心理护理、出血护理、药物护理等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皮肤粘膜出血点和瘀斑明显减轻或消退,鼻腔、牙龈出血消失,血小板有明显上升,平均住院时间为(12.5±2.9)d。结论加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二尖瓣置换术后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做血浆置换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二尖瓣置换术后TTP患者4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所获得护理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对TTP患者在血浆置换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的干预方法,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4年 4月 -2017年 4月接诊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配合本研究,随机分组,各自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紫癜消失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 77.50%( P<0.05);研究组紫癜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取中医治疗不仅能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缩短紫癜消失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紫癜 中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88例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效果;自发性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紫癜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儿IGA、IGG水平;家长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组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组自发性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紫癜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IGA、IGG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综合护理组IGA、IG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综合护理可有效加速症状消失,改善病情,提高免疫功能和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方式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对照组患儿不采取任何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满意度为92.0%,对照组患儿为68.0%,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使患儿的痛苦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措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法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的18例患者为实验组,对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血小板计数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过程中,为其实施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展为慢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0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治愈组58例和慢性组49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愈组和慢性组在发病年龄、病程、血型、家族过敏史、血清IgE水平升高、病毒抗体是否阳性、病初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治疗时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上升时间及恢复至正常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程长、发病年龄大、PAIgG、PAIgM同时升高、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长、ORh(D)+血型相对于ARh(D)+和BRh(D)+血型是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展为慢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这些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乃至早治疗十分重要。应重视PAIg检测。治疗后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时给予适当处理,以改善疾病的预后。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危险因素 小儿
  • 简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结合临床从“热、瘀、虚”3个方面着手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探讨及辨证论治。翟文生教授认为热邪是诱发和加重ITP的始发因素,瘀血贯穿于ITP的始末,虚是ITP的根本原因,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治疗上应虚实并重,祛邪为标,治病求本,同时灵活运用中药的药性,辨证施治,经笔者多年临床观察,疗效确切。

  • 标签: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 辨证论治 儿童
  • 简介: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以广泛的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1。临床并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入中医“血证”“虚劳”“发癍”等范畴,现代中医将本病命名为“紫癜病”。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 紫癜病 经验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BALB/C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模型,研究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探讨细胞免疫CD4+、CD8+、CD4+/CD8+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阐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引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方法将8周龄的BALB/C小鼠80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8只,对照组32只。在0、1、2三天,实验组经鼻接种肺炎支原体菌液三次;对照组经鼻滴入等量肺炎支原体培养基。接种后观察小鼠的活动情况、饮食情况、体型、毛发、呼吸道分泌物及呼吸情况等。分别在第4、8、12、16、20、24、28、32天处死。摘眼球取血,分别行血小板计数、用ELISA检测sIL-2R、用流式细胞仪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取肺组织作匀浆培养作病原学检测。结果接种动物全部存活无死亡,实验组的细胞因子sIL-2R、CD8+明显比对照组升高,CD4+、CD4+/CD8+比对照组低,实验组血小板的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建立BALB/c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肺外器官损害,细胞免疫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细胞免疫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 BALB/C 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模型,研究 sIL-2R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阐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引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方法:将 8 周龄的 BALB/C 小鼠 80 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48 只,对照组 32 只。在 0 、 1 、 2 三天,实验组经鼻接种肺炎支原体菌液三次;对照组经鼻滴入等量肺炎支原体培养基。分别在第 4 、 8 、 12 、 16 、 20 、 24 、 28 、 32 天处死。摘眼球取血,分别行血小板计数、用 ELISA 检测 sIL-2R 。取肺组织作匀浆培养作病原学检测。结果:接种动物全部存活无死亡,实验组动物肺部病理切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理损害表现,对照组肺组织病理切片无明显病理损害表现。试验组的细胞因子 sIL-2R 明显比对照组升高,试验组血小板的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成功建立BALB / c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肺外器官损害, sIL-2R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且 sIL-2R 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了病情的轻重。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仪器法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减少的检验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343例血小板检验的患者血液作为本次检验的标本,采用仪器法进行血小板的计数,并用手工计数法对血小板数量进行复检,并分析仪器法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原因和对策。结果仪器法检验血小板值<100×109/L的有297例,比手工计数血小板值<100×109/L减少了46例,当仪器检验血小板出现报警符号时,要采用草酸铵法进行复检,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血涂片染色进行检验观察。结论血小板计数的精确对疾病的确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血小板减少样本的检验时,需要将仪器法和手工计数结合起来计算。

  • 标签: 仪器法 血小板计数 检验
  • 简介:摘要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抗凝剂,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临床有报道称EDTA可诱导血小板PLT聚集,使PLT的计数假性减低,即临床所诊断的EDTA依赖假性减少症(EDTA-PTCP),严重影响PLT计数的准确。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病例在平时检验工作中时有碰到,如果检验工作者镜检意识淡薄,或是由于经验不足,此种PLT假性减低很容易被认为PLT减少症,造成临床的误诊,给患者诊断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捷、高效、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因为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和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经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临床也经常反映的问题,因此会影响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断。

  • 标签: 血小板 抗凝剂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符合标准的持续、慢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予扶正解毒方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中药模拟剂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血小板计数、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出血评分量表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每组共完成14例。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4.3%,包括完全反应率42.9%、有效率21.4%,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中R、K、Angle、MA、LY30、CI数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对MA值进行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主证、次证的积分变化,患儿紫斑出血、神疲乏力、气短、口干、便溏、自汗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出血评分量表,治疗组总改善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安全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有效,且安全高。

  • 标签: 扶正解毒方 儿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成人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安全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15.79%)对照组(18.4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人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症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效果良好,血小板升高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风险极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国际血液血标准委员会(ICSH)于1993年提出把EDTA-k2作为血细胞分析的最佳抗凝剂。但是EDTA-k2作为抗凝剂有时会引起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在血球分析仪检测时发生假性减少,即EDTA依赖血小板减少症。有极少一部分患者血小板是正常的,所以了解血小板的假性减低至关重要。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抗体 直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