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冠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冠脉慢血流现象逐渐被人所了解及重视,但目前人们仍然对其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及预后缺乏明确的认识。此文对冠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冠脉慢血流现象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etionCRBSI)是一种并发症,其中在许多并发症中是非常常见的,这种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住院费用不断积累增加,同时病死率也会上升。通常患此病的患者年龄普遍较高,病情比较危险,还伴随着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ICU入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静脉输注含糖及胃肠外营养液体,使用抗菌药物均为CRBSI的危险因素;但是要想减少CRBSI病情发生的概率,可以选择正确的置管部位、导管材质、结构;另外,还有许多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减少CRBSI,比如置管前后加强卫生的依从性,为患者提供一个无菌的环境,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全面的消毒清洁,具有熟悉的操作技术以及选择正确和快速的对患者进行敷料的更换都是有效减少CRBSI的措施;现阶段,依旧有部分医务人员缺少预防控制CRBSI的知识,因此,有关部门和意愿应该对医务人员的知识通过教育培训来保证每项措施准确无误,确保最大程度上能够控制CRBSI的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多囊肾患者肾脏血流状况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6 年 01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30 例多囊肾患者与健康体检的 30 例正常人,对比两组患者的 血流峰值、血流谷值、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 结果: 囊肿增大可减慢血流速度,促使 RI 值持续性上升,具有正相关连带性。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血流变化操作便捷、精确性高、用时短、无创,可重复性检查,可精确肾血液动力学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多囊肾 肾脏流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6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常规二维超声诊断的基础上,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分析图像特点。结果本研究中总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89%(68/74),其中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0.00%(8/10),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3.75%(60/64)。甲状腺腺瘤的超声诊断符合率95.83%,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超声诊断符合率94.74%,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诊断符合率92.86%,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80.00%。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80.00%,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100.00%。结论应用二维声像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病变的形态、边界和内部回声类型、血流特点及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超声诊断 肿瘤
  • 简介:选择Navier-Stokes方程作为颅内动脉瘤三维重建模型的不可压缩血液流动的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的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模型进行非牛顿(non-Newtonianfluid)模型的非定常流的数值模拟。计算3个心跳脉动周期的数值,认为第三个心跳脉动周期为稳定周期并选择第三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稳定周期内不同时刻血液动力学特性参数分布情况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成、生长和破裂的影响。并将此结果与牛顿(Newtonianfluid)血液模型的流线、壁面剪切力、壁面压力分布特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非牛顿流体血液模型比牛顿血液模型更有可信度,比较符合真实血液的流动特性,在血液流动的心跳脉动周期内,非牛顿流体的(速度、压力、壁面剪切力等)分布更加平滑。过高的壁面剪切力会直接造成动脉瘤区域处破裂,过低的壁面剪切力会使血液的营养成为和代谢物遗留在血管区域导致血液粥样化的形成。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计算流体力学 非牛顿血液模型 数值模拟 心跳脉动周期 壁面剪切力
  • 简介:摘要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对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 , 对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验对诊断细菌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253例行降钙素原检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PCT检验及血培养检验,PCT检验方法为半定量免疫色谱法,血培养检测主要引用全自动鉴定仪,对比检测结果。结果PCT检验阳性率为62.85%,高于血培养38.34(P<0.05);PCT检验血流感染阳性率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83%、94.55%。结论血清PCT检测血流感染阳性率较高,可用于常规实验检测。

  • 标签: 细菌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检验
  • 简介:摘要: 近年来 , 国际医学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 前景越来越好。静脉输液在各项医疗中被广泛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是抢救及监护重症病人的常用技术 , 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亦会增加 , 如何保护中心静脉导管不被破坏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导管维护对减少与防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际医学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前景越来越好。静脉输液在各项医疗中被广泛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是抢救及监护重症病人的常用技术,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亦会增加,如何保护中心静脉导管不被破坏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导管维护对减少与防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总结 1例输液港置管 8月后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应用导管抗生素锁技术联合全身抗感染治疗后 ,患者输液港成功保留 ,并得以长期使用案例。并对该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分享抗生素锁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输液港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抗生素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该院自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50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该院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正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100例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以及下肢动脉内径、血流速度。结果实验组的下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84%、32%、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下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下肢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的下肢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患者病情的评估、判定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价值评定。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到我院收治的疑似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124例进行研究,对术前三种影像学诊断准确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灵敏度89.80%,特异度88.00%,准确率88.71%;增强CT检查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灵敏度93.88%,特异度94.67%,准确率94.35%;肝癌门静脉癌栓灵敏度97.96%,特异度98.67%,准确率98.39%。结论在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技术可有效提高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癌门静脉癌栓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增强CT检查 常规超声检查 价值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采用两种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操作过程中实施Pringle入肝血流阻断;研究组操作过程中实施改良区域性半肝阻断。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1例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5例;手术总有效率达到94.4%,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操作过程中实施改良区域性半肝阻断,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使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 改良区域性半肝阻断 Pringle 入肝血流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0%(18/20),对照组的满意率为70%(14/20),观察组的满意率比对照组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5%(1/20),观察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留置导管时间为(73.48±6.42)天,对照组的留置导管时间为(51.40±5.70)天,观察组的留置导管时间比对照组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使留置导管时间延长,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效果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冠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本院接收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1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以TIMI血流分级法评价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依据校正TIMI帧数将冠脉慢血流患者划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两组观察对象的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血脂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FMD和NMD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即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 标签: 血管内皮功能 冠脉慢血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培养阳性结果在新生儿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医学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2019年9月就诊患儿的血培养标本118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分析样品,区分出118例患儿血培养标本中的致病菌以及污染菌。结果在我院随机抽取出的118例患儿血培养样品中,格兰阳性球菌83例(70.7%)、革兰阴性杆菌34例(28.4%)以及白色念珠菌1例(0.9%)是本次研究细菌的主要类型,经过实验后,基本上可以将血流感染判断为53例(44.8%)、污染菌65例(55.2%),其中污染菌以血浆凝固酶隐形葡萄球菌为主要细菌类型;对比之后发现致病菌与污染菌中检测出MRSA、MRCNS和产ESBLs细菌的概率是相同的,两者的耐药谱也是基本相似;至于报警时间,污染菌的报警时间明显要长于致病菌的阳性报警时间。结论通过我院对患儿血样标本中报警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报警阳性中的污染率较高,致病率次之,致使报警阳性污染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存在,鉴于此,医师必须将实验室结果与临床资料结合考量,保证污染菌与致病菌的区分准确性,从而充分发挥血培养的真正作用。

  • 标签: 新生儿血流感染 血培养标本 致病菌 污染菌 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