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流感染是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诊断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初始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与临床检验密切相关。为了规范血流感染的临床检验路径,实现早期诊断、个体化精准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相关领域专家起草了《血流感染临床检验路径专家共识》,从基于风险评估的诊断流程、临床标本采集、检验技术评价、报告出具及结果解读等方面,提出相关推荐意见,为临床医师、检验医师、技术人员及卫生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流感染 临床检验 抗微生物药物 路径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房颤患者脑血流与正常体检者间存在明显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心电图提示房颤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同期正常体检患者结果对比,并将期分为房颤组与对照组,其中包括两组患者MCA、ACA、PCA、BA、VA的血管频谱形态特点及其Vs、Vd、Vm、PI值等参数。结果 房颤组70例患者中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异常者为68例,对照组中异常者为3例,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颅多普勒超声 房颤 脑血管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密集采血流程对溶血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I期临床试验中心入组参加生物等效性试验的100名受试者进行研究,根据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静脉采血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采血流程,评估采血流程对样本溶血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采血标本的溶血率明显降低。结论:改进后的静脉采血流程明显的改善了标本的溶血情况,增加标本检测的准确性。

  • 标签: 密集采血流程 溶血率 优化
  • 简介:摘要:导管留置在ICU患者救治中较为常见,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控制和治疗患者的病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导管留置可能会导致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出现,对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患者的痛苦。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几点预防及护理对策,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管护理管理的水平。

  • 标签: ICU 导管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偏瘫患者应用血流限制训练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与总结,旨在为偏瘫患者进行该训练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 标签: 血流限制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胎儿脐静脉内径、血流量的方法,建立正常胎儿脐静脉内径、血流量和标化血流率的参考值范围以及脐静脉内径和血流量的Z-评分。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株洲市妇幼保健院的907例正常胎儿(20~39周),收集游离段(FUV)及腹腔段(IUV)脐静脉内径(Duv)、血流量(Quv)及标化血流率(nQ=Quv/估测胎儿体重),计算不同节段脐静脉Duv、Quv和nQ的均值以及90%可信区间,并对比不同节段脐静脉的参数。最后以孕周(GA)为自变量建立Duv和Quv的Z-评分。结果成功获得858例(94.6%)正常胎儿脐静脉Duv、Quv和nQ的均值以及90%可信区间。FUV和IUV的Duv和Quv随孕周增长而增加,以Quadratic曲线和Linear线性拟合度最高(r=0.951、0.941、0.986、0.982,均P<0.001)。而nQ与GA呈双相模式,以Quadratic曲线拟合度最高(r=0.610、0.611,均P<0.001)。Duv-FUV>Duv-IUV(P<0.001),nQ-FUV>nQ-IUV(P=0.001),而Quv-FUV与Quv-I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成功建立Duv和Quv的Z-评分模型,所有Z-评分呈高斯分布。结论脐静脉参数正常范围和Z-评分的建立有利于完善胎盘循环的评估,为不良妊娠的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选用FUV或IUV评估胎盘循环可依据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情况而定。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脐静脉 胎盘灌注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血流灌注(CBP)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连续就诊的IMH患者60例60只眼(IMH组)以及健康志愿者60名6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IMH组60只眼中,裂孔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8、15、29只眼。两组受检者年龄、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7、0.157、0.542,P>0.05)。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受检眼黄斑区不同区域平均脉络膜厚度(AMCT)和CB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的分区方法将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在内环区和外环区分别有2条放射线将其各自分为4个区,包括内环上方(IS)、内环下方(II)、内环鼻侧(IN)、内环颞侧(IT)、外环上方(OS)、外环下方(OI)、外环鼻侧(ON)、外环颞侧(OT);共计9个区域。观察不同区域AMCT、CBP分布特点。AMCT与CB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MCT、CBP与IMH分期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受检眼比较,IMH组患眼黄斑各区域AMCT均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4.641、2.888、3.390、3.575、4.870、4.077、4.946、4.578,P<0.05)。IMH组患眼OS、OT区域CB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4、4.51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T区域AMCT与CBP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AMCT与IMH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5、0.374、0.289、0.379、0.441、0.392、0.303、0.341、0.292,P<0.05)。IN、OI、OT区域CBP与IMH分期无明显相关性(r=-0.138、-0.016、-0.221,P>0.05);其余区域CBP与IMH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r=-0.560、-0.390、-0.819、-0.692、-0.329、-0.587,P<0.05)。结论与正常者比较,IMH患眼黄斑区各区域脉络膜厚度显著变薄;局部区域存在脉络膜低灌注。其局部区域AMCT与CBP呈显著正相关;IMH分期越高,各区域AMCT有增厚趋势,多数区域CBP有减少现象。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脉络膜厚度
  • 简介:摘要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作为围手术期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内在机制,其监测对于围手术期神经功能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超声标记的近红外光谱技术临床应用的广泛开展,CA监测在围手术期脆弱脑功能患者的识别与围手术期脑功能保护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价值。文章就近年来围手术期CA功能监测进展进行综述,对术中麻醉管理决策具有指导意义,从而为降低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供支撑。

  • 标签: 脑血流自动调节 围手术期 监测技术 脑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伴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血流变检测指标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全血切变率和血液黏度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栓性疾病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压积全部为正相关,与血沉为负相关,与血浆黏度无相关性。结论:血流变检测为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一定程度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流变检测 血栓性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护理信息化的输血流程环节控制。方法:选取扬中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月完成信息化输血流程管理的1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扬中市人民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5月完成常规输血流程管理的1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输血流程缺陷发生情况、输血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输血流程缺陷发生情况,观察组较低,(P

  • 标签: 护理信息化 输血流程 环节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RI)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血流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卒中中心连续收治的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卒中患者,利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及4D flow MRI技术对其梗死区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及狭窄近端血流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狭窄程度与前向血流的定量关系;对软脑膜侧支进行评分(总分0~3分),联合磁共振灌注成像比较不同侧支状态下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脑组织灌注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33例,平均年龄56岁,男性21例(63.6%)。不同狭窄程度(<30%、30%~49%、50%~69%和≥70%)下大脑中动脉血流率分别为(3.56±1.08)、(2.96±0.94)、(3.72±0.60)、(2.50±1.03)ml/s,各组间大脑中动脉病变近端血流率存在显著差异,狭窄程度≥70%时血流率下降最显著(F=4.34,P=0.008);狭窄近端前向血流与灌注的关系提示大脑中动脉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脑组织灌注的关系在不同侧支状态存在差异。当远端侧支较差时(侧支评分0~2分),狭窄近端残余血流绝对值及相对值与远端脑组织灌注参数相对达峰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76、-0.61,均P<0.05)。结论4D flow MRI技术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定量评估,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灌注的关系受侧支状态的影响。

  • 标签: 卒中,缺血性 大脑中动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子宫肌瘤血流中采用腔内及腹部超声的结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40名进行分析,研究主题为不同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明确研究对象后,对所有的患者采用腔内和腹部超声诊断,统计诊断结果并加以分析。结果:经腹部超声诊断后,能够获得清晰的图像,但如果患者的瘤体较小,图像显示就会困难。阴道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在小肌瘤的诊断中准确性较高。结论:在诊断子宫肌瘤血流的过程中,无论是腔内超声诊断,还是腹部超声诊断均具有明显的特点,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结合应用,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 标签: 子宫肌瘤 血流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察横向骨搬移过程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该技术在横向骨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7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选用超微血流成像模式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和Wagner分级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手术同侧与对侧均探及新生血管。末次随访时新生侧支数量为7.0(3.5, 9.0)支,与术前的1.0(0, 1.5)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5.65±4.36)相比,术后1周(9.70±10.88)和术后1个月(9.22±5.46)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Wagner分级(1级4例,2级11例,3级2例)较术前(2级1例,3级2例,4级14例)、术后1周(2级1例,3级5例,1级11例)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而行截肢,1例因足趾发黑而行截趾。结论超微血流成像技术监测客观反映了横向搬移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变化情况,为病情的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确定了骨搬移过程中影像学的监测价值。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糖尿病足 血管造影术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 血管指数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是一种非染料的、无创的新型眼底成像技术,安全、迅速且清晰,是目前眼科检查中发展最迅速的检查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中的微血管病变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而且可以量化血流灌注,这在眼科临床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OCTA已广泛应用于眼科各个领域,现对OCTA在眼科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病 眼前节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构建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通路中心移除TCC的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用于模型建立)和验证集(用于模型验证)。参照2019年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CRBSI诊断标准,将训练集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分析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的比值比(OR)值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验证该模型的评估能力。结果共纳入254例HD患者。训练集179例,男女比例为1.36∶1,年龄(55.81±15.95)岁,中位透析龄18(8,27)个月,中位TCC留置时间15(5,24)个月,确诊CRBSI的HD患者有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2.711,95% CI 1.174~6.258,P=0.019)、3个月内导管相关感染史(OR=3.674,95% CI 1.541~8.760,P=0.003)、1个月内护理干预≥4次(OR=3.128,95%CI 1.343~7.283,P=0.008)和中心静脉病变(OR=2.572,95%CI 1.130~5.854,P=0.024)是HD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变量的OR值取整转化为风险模型的赋分值,在训练集中将各个因素对应的分值相加得到风险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0.683~0.839),最大约登指数为0.461,此时对应的截断值为6分,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56.1%;在验证集中验证该模型,AUC为0.794(0.674~0.914),截断值为6分时,敏感度为61.6%,特异度为82.5%。结论合并糖尿病、3个月内导管相关感染史、1个月内护理干预≥4次和中心静脉病变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CRBSI预测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为HD患者发生CRBSI的防治提供指导。

  • 标签: 肾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四维血流MRI(4D flow MRI)是一种结合时间分辨和3个方向流速编码的相位对比MRI,可在合理的扫描时间内定量获取扫描范围内任意节点、断面或整个区域的血流数据并实现动态可视化。目前主要应用于心脏、大动脉等部位的血流评估,在静脉系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旨在综述4D flow MRI静脉成像方法及其在静脉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四维血流成像 血流动力学 静脉
  • 简介:摘要血液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检查之一,是诊断血流感染、菌血症的金标准。专家组对血液培养技术辅助血流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共识性观点。共识包括术语、适应证、标本采集与运送、分析中检测、分析中问题处理、分析后相关工作和结果解释、分析后会诊和诊断标准7个部分,近百条建议。希望能为临床诊断和处置、实验室工作提供合理、实用的帮助。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血液培养 菌血症 适应证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