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血液的检测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问题,为此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影响检验因素的众多结果中,首要的就是有个好的检验标本,检验标本的质量对于检验分析尤为重要,但目前检验全面质量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对于检验标本的质量管理,对于标本收集过程涉及人员较多,环节多而复杂。本文从这方面进行检验标本的质量管理分析,总结其影响因素以便为以后的工作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血液标本 误差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如果试验涉及两个试验因素,当各因素在试验中同时实施且所处的地位基本平等,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一级交互作用,且需要加以考察时,所采用的一种试验设计类型就是两因素析因设计。若观察指标只有一个且是定量的,相应的资料类型即为两因素设计一元定量资料,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两因素设计一元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处理该资料。本期讲座,我们向读者介绍两因素析因设计一元定量资料方差分析时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

  • 标签: 析因设计 定量资料 检验效能 样本含量 方差分析 交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医学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仍不理想,实际检验结果中常出现一些本该避免的误差,给临床诊断和患者的康复制造了困难。本文从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出发,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有效减少检验误差的对策,以期提高实验室检测的质量及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医学检验误差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临床检验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检验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判断。本文从血液检验、生化检验、方法学等方面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实验室 管理 检验结果 误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用射波刀呼吸追踪系统治疗的肿瘤在实际过程中的误差值,指导精确放疗靶区外放。方法回顾分析过去一年中的呼吸追踪方式治疗的病例得出的误差值与球方小车模型得出的误差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对6个方向上的误差值比较。结果在病例呼吸模型六个方向上的左右平移TET(+)/RIG(-)、上下平移ANT(+)/POS(-)、头脚平移NIF(+)/SUP(-)、滚动角度R(+)/L(-)、浮昂角度Head-up(+)/Head-up(-)、旋转角度CW(+)/CCW(-)最大值分别为2.4mm、1.7mm、2.0mm、2.4°、2.3°、2.2°,最小值分别为-2.8mm、-2.3mm、-1.8mm、-2.1°、-2.0°、-1.6°。球方模型所得数据的误差值六个方向上平移平均参量误差为0.721mm,滚动角度平均误差0.211°、浮昂角度平均误差为0.223°、旋转平均参量误差为0.332°。结论了解呼吸运动对肿瘤移动度的影响范围能更加精确指导放疗靶区内界的勾画。

  • 标签: 射波刀 呼吸追踪 误差 影响因素 靶位置精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固定方法,比较利用真空垫与不用真空垫时0位源皮距的改变情况。方法利用真空垫为胸腹肿瘤患者进行模拟定位,并将50例胸腹部肿瘤病人进行背后野,背侧野治疗时,利用真空垫与否的源皮距(SSD)的误差比较。结果利用真空垫对胸腹部肿瘤患者的体位固定具有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同时真空垫本身对患者后背具有桥梁支撑作用。结论真空垫固定体位是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简便易行,作用良好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新护士在临床中测量血压的质量。方法25名新护士在l周内随机挑选5例新人院患者进行上臂血压测量,护士长从各自病区推荐2名工作8年以上的主管护师作为血压测量评估员,病区新护士在每次测量血压时,评估员以观察员身份记录新护士测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但不做点评和反馈,新护士完成血压测量后,取下袖带,2min后,再由评估员用同一台血压计复测患者在相同体位同一部位血压。比较1周内新护士和评估员为125例新人院患者血压测量的结果。结果新护士测量血压的操作方法存在输气球冲气不够、放气太快、未嘱患者安静休息等不规范问题;25名新护士与评估员之间总体测量结果、中青年患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70例老年患者中高血压的检出率,新护士和评估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护士在临床中血压测量的方法和对老年患者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存在问题,应加强对新护士血压测量规范化的培训与考核。

  • 标签: 新护士 血压测量 质量评估 基础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误差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通过研究资料,结合使用仪器经验,对血细胞计数仪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误差表现多样化,在不同情况下应使用相应办法解决。结论血细胞计数仪发生计数误差的因素有很多,应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解决方法,在确定结果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 标签: 血细胞计数仪 计数误差 原因 对策
  • 简介: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配准误差研究鼻咽癌治疗次间摆位误差变化和治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影响。方法2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4岁。对其进行放射治疗,每周1次治疗前摆位CBCT扫描,在X射线容积成像(XVI)系统中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X、Y、Z轴平移和绕各轴旋转误差。与误差限值(平移方向〈2mm,旋转方向〈2°)对比,任意一个方向大于阈值,通过六维遥控床进行自动的摆位误差校正。误差调整后再次扫描并配准获取调整后的误差。分析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变化的趋势。同时根据工作人员分组(4组)统计摆位校正的频率,分析治疗人员的主观因素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在20例的第1周至第6周的数据中,Y轴和Z轴平移摆位误差及Y轴旋转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对4组工作人员摆位校正频率统计对比,第1组为45.61%,第3组为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4组差别不大(58.82%vs50.00%)。结论基于CBCT校正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的进行,有一定的减小。而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减少这一影响。

  • 标签: 鼻咽癌 次间摆位 摆位误差 主观因素
  • 简介:本期讲座中,我们将向读者介绍单组设计、配对设计、交叉设计定量与定性资料差异性检验时的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一、单组设计定量与定性资料差异性检验时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单组设计是指对来自某个总体的一个随机样本在一个特定条件下观测其定量或定性指标的取值。

  • 标签: 差异性检验 配对设计 样本含量 检验效能 定性资料 交叉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误差。方法诊断分析1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这135例中,有60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75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这75例中有20例有轻度的肠上皮化生,从而可以看出我院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约为44%。结论我们应尽量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误差,从而能更准确地诊断萎缩性胃炎。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诊断 病理诊断 误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道癌放疗中使用头颈肩膜固定的患者中,比较选取不同位置的CT定位点,对上、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比较采用头颈肩膜固定的食道癌患者选取肩胸部或者下颌部CT定位点所致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材料与方法选取上中下段食道癌患者段各40例,等分成A、B两组,均使用Q-Fix头颈肩膜固定,在大孔径CT定位时分别选取不同参考点定位位置(A组参考点选取在肩胸部靠近靶区的位置,B组选在下颌部的位置,两侧均平体中线),按5mm层厚扫描后传至计划系统。在加速器第一次上治疗时,激光灯对齐参考点后按计划的移床信息移动治疗床到治疗野中心,使用EPID验证系统拍摄正侧位验证片,以第一次摆位拍摄的验证片为准,与CT模拟数字重建的DRR图像进行比对,比较两组食道癌患者在X轴(左右方向)、Y轴(进出方向)、Z轴(升降方向)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对于上段食道癌患者两组P值>0.05,均无显著性差异;中段食管癌患者只有X轴方向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0.427±0.063)cm,B组为(0.267±0.021)cm;下段食管癌患者三个方向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是(0.645±0.086)cm,(0.276±0.052)cm,(0.334±0.080)cm;B组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401±0.050)cm,(0.185±0.027)cm,(0.144±0.039)cm。结论对于中下段食道癌患者而言,在头颈肩面膜上选取以下颌部为参考点进行的摆位比以肩胸部作为参考点的摆位准确性更高。

  • 标签: 头颈肩膜 食道癌 摆位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