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汤宝鹏 张澍 黄德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起搏电生理科 新疆心电生理与心脏重塑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4,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本文评述了无导线起搏器在治疗心动过缓的研发历史及思路、适应证探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研发 适应证 问题 未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暴露癫痫患者血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取高暴露区癫痫大发作患者12例,观察其发作特征,检测其血,并与13例非高暴露区癫痫大发作患者和12例非高暴露区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高暴露组血为1437.46±635.71μg/ml。非高暴露组为853.43±327.86μg/ml,正常对照组为838.55±332.46μg/ml。高暴露组血水平高于非高暴露组,也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高暴露组血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暴露组癫痫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合并发作新类型率分别为2.4±1.2次/月,5.6±2.1m和75.0%,非高暴露组分别为1.1±0.8次/月,3.1±1.5m和30.8%,高暴露组高于非高暴露组(P<0.01或P<0.05),高暴露组脑电图阳性率为91.7%,非高暴露组为6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暴露癫痫患者其血水平高,癫痫临床症状重,高暴露或血增高对癫痫患者的病情可能有影响。

  • 标签: 癫痫 高铝暴露 血铝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迟发右心室导线穿孔的安全必要性。方法查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导线拔除数据库,收集所有因迟发导线穿孔行杂交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植入装置类型、植入装置时间、穿孔发现时间、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转归等,并回顾这些患者的手术记录及术中录像、照片资料,总结术中发现。结果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1 124例患者于我中心行导线拔除治疗,其中导线穿孔患者29例,8例迟发导线穿孔患者应用杂交技术治疗。8例患者中男5例,年龄(61.8±8.6)岁,除颤导线2例,起搏导线6例。杂交技术为外科开胸(1例常规正中开胸,1例胸骨下段切口,6例左前外侧小切口)加经静脉拔除导线。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未穿出心包的导线光滑,无纤维组织粘连,穿出心包的导线头端多与组织有一定程度粘连。术后住院时间为(9.88±3.18)d。术后随访(42.6±19.3)个月,未再有穿孔或导线功能异常复发。结论杂交技术是治疗迟发心脏导线穿孔的有效方法,尤适用于导线穿出心包外的患者。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导线穿孔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心脏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而无导线起搏器是心脏起搏史上里程碑式的变革和进步,从电子元器件、植入术式、并发症以及术后管理等都迥异于传统起搏疗法,其临床推广、普及过程中在各方面已积累了很多经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共同倡导并组织撰写了本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与推广该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让此项技术更加安全、有序地在国内开展。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心动过缓 无导线起搏 起搏器 指南
  • 简介:摘要房室同步无导线起搏器是心脏起搏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可以进行心房心室的顺序性起搏。本例患者因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于右心室间隔部植入房室同步无导线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参数良好稳定,同时较好地实现了房室同步的起搏。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动过缓 无导线起搏器
  • 简介:在水中含量的测定中,是以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为主要的测量方法。此法中,在pH值为6.70—7.00的范围内,在聚乙二醇辛基苯醚(OP)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与铬天青S生成蓝色四元混合胶束(络合物)。在实际操作中,比色管中的残留,水样与试剂反应生产络合物后至比色时的时间长短,反应液的pH值范围等都对结果有比较大的影响。

  • 标签: 清洗 反应时间 pH值范围
  • 简介:被认为对人有害已有好几年了,但现在看来是一种误解。这一误解起源于对阿兹海默病(因德国医生Alzheimer首先描述而得名,有译作早老性痴呆症,但不甚确切)病源的探索。1978年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个医学研究组的研究报告指出,死于此病的患者脑组织中的含量高于正常人,因此宣称他们找到了阿兹海默病的病因,那就是在脑细胞中的异常沉积。这一发现使医学界震动而广为宣传。信息传来,一时间一些人纷纷把家里的铝锅、炊具、高饭盒甚至脸盆都扔了,换上了不锈钢的、铁的、搪瓷的。其实是本世纪才用电解法生产发展起来的轻金属,在问世前与广为民用后比较,阿兹海默病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升高,说明与此病无关。以后魁

  • 标签: 医学研究 早老性痴呆症 加拿大魁北克 发病率 脑组织 异常沉积
  • 简介:近些年来,老年痴呆症发病率不断增多,使我们再次意识到元素对健康的威胁。元素摄入污染的预防成为我们的健康话题。

  • 标签: 铝危害 老年痴呆症 铝元素 发病率 健康
  • 简介: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对人体并没有什么有益作用。人体缺乏时,不会给人体带来什么损害,相反,它在人体中含量较多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导致人体中毒。由于生活中广泛使用铝制品,盐净化水,从而使人体中的含量较高,本文针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作了深入分析。

  • 标签: 人体健康 毒性效应 微量元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无导线起搏器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目前临床应用经验、循证证据、指南更新等方面的进展,结合《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特撰写此操作流程及规范,就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进行推荐,以期进一步促进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我国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操作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用魔术带固定监护仪导线的新方法,及监护仪导线固定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对患者的抢救效果影响。方法采用魔术带固定床边心电监护仪导线,使监护仪的三根导线分类收纳。结果用魔术带固定监护仪导线不仅整洁美观,更减少了由于患者压迫导线而引起的不适,降低了由于导线散落地面而造成牵扯或被脚踩的几率。同时,极大的方便了护士操作。结论魔术带牢固且拆卸方便。此方法简单易行且节省开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魔术带 监护仪 导线 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FINELINETMIIEZ主动螺旋起搏导线的应用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1-2019.6收治的80例符合永久起搏器植入标准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FINELINETMIIEZ主动固定螺旋起搏导线植入)与对照组(常规主动螺旋电极导线植入)各4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析应用后临床效果。结果在总体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完成电极固定的时间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在三尖瓣返流量、起搏电极的电阻、阈值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而在R波高度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INELINETMIIEZ主动螺旋电极导线间隔部起搏可减少手术时间及三尖瓣返流,电阻相对较低,阈值相对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 标签: 固定螺旋主动起搏导线 应用 体会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3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中护理配合的要点。做好充分术前护理,术中做好物品药品、耗材急救准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中严密心电监护,预防可能的风险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

  • 标签: 无导线起搏器 术中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海藻酸抗溃疡作用,为海藻酸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胺所致的豚鼠溃疡模型;大白鼠幽门结扎溃疡模型及利血平所致大白鼠溃疡模型对海藻酸及海藻酸和甲氰咪呱(2∶1)合剂的抗溃疡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体外胃酶活性的抑制实验,研究了海藻酸抗胃酶活性的作用。结果:海藻酸对上述溃疡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并具有抑制胃酶活性的作用,与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呱合用抗溃疡活性更高。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海藻酸具有抗溃疡活性。

  • 标签: 海藻酸铝 胃酶活性 溃疡
  • 简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进行的监测显示,中国居民日常膳食中含量较高,已成为威胁健康的隐患,而儿童摄人的危害更大。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人体每公斤体重每天允许摄人量不能超过1毫克。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项调查,我国居民平均每天摄人量为34毫克,这对成人可以承受,对儿童来说已经超过承受能力,因此对儿童健康危害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健康危害 铝元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儿童 世界卫生组织 中国居民
  • 简介:至200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0%,联合国已正式将我国列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老年痴呆症将成为21世纪最流行的疾病之一。老年性痴呆(AD)是因脑器质性病变、或大脑萎缩而造成的以智能衰退为主的慢性病变综合征。主要有两种类型:血管性痴呆和阿尔采末痴呆(以前称阿茨哈默痴呆)(SDAT)。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相关性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