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PBL教学法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职业学校护理实验教学中该措施应用成效。方法: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3月、2021年6月,参考对象来自某职中院校,具体构成为:护理专业学生,在行分组处理后,组别名称为:对照组、观察组,选用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法,全部学生人数为88;在护理实验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用于对照组(n=44名),PBL教学法用于观察组(n=44名),就2组学生最终成效(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比较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职中护理专业学生有统计学差异,且PBL教学法数据(92.34±1.58、91.65±1.87)相较传统教学法数据(80.23±2.06、81.15±2.01)高,观察组优势显著,P<0.05。结论:职中护理专业学生中,在个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有效提升方面,取PBL教学模式联合应用,效果确切,可大力推行。

  • 标签: 护理实验教学 PBL教学法 职业学校学生 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促进人文护理教学,对民办高职护理在校生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护理教育改革提供方向。[方法]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CAI)对2020级护理在校生98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在校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53.67±19.38)分,低于国内为常模(P

  • 标签: 护理 人文关怀 高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职业学校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间的关系,以及抑郁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量表对贵州某职业学校的1 000名学生进行问卷筛选性调查,共筛查出具有自我伤害行为的333名学生。再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对具有自我伤害行为的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5.0、Mplus 8.1进行数据分析,并用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1)负性生活事件、抑郁、反刍思维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得分分别为67.00(54.00,79.00)分、47.00(39.00,53.50)分、64.00(54.00,76.00)分和7.00(2.00,10.00)分;(2)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r=0.29,P<0.01)、反刍思维(r=0.40,P<0.01)和自我伤害行为(r=0.18,P<0.01)均呈正相关;(3)抑郁在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我伤害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7,占总间接效应38.89%;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我伤害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6,占总间接效应33.33%;抑郁和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我伤害行为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5,占总间接效应27.78%。结论负性生活事件既可以通过抑郁、反刍思维间接作用于学生的自我伤害行为,也可以通过抑郁—反刍思维链式中介间接作用。

  • 标签: 负性生活事件 职业学校学生 自我伤害行为 抑郁 反刍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危险性行为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9~11月份,利用电子问卷对济南、广州和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收集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发生情况等信息,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个城市共调查了6 492名中职学生,平均年龄为(16.35±1.20)岁,男生占44.3%(2877/6492);总体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0.1%(3902/6492),报告性行为发生率为6.8%(438/6492),报告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48.6%(213/438)曾有过两名或两名以上性伴20.3%(89/438)报告发生过临时/被迫性行为;10.5%(681/6492)学生曾尝试使用社交软件/网站/在线游戏等网络途径寻找性伴;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5.8岁,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75.8%(332/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一年级、喜欢同性、接受"一夜情"或上网"约炮"、性需求强烈、曾在网络上浏览过色情信息、喜欢使用网络或手机软件与人交流是曾尝试使用网络途径寻找性伴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次调查的6 492名中职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男女生认知存在差异;有一定比例学生已尝试使用网络途径寻找性伴,提示中职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同时注重提高学生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预防网约性行为可能带来的HIV感染风险。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网络交友 知晓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康复治疗学专业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竞相开设的热门专业。目前国内备案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160所,其中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包含独立学院)分别占73.75%和26.25%。院校类别主要集中在西医类院校(占40.6%)、中医类院校(占18.1%)和综合类院校(占31.3%),东西部区域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随着备案院校数目不断增长,学科培养模式差异、院校类型构成差异、教学质量差异、专业/行业标准差异和康复教育资源分布差异等问题日渐凸显。通过厘定康复治疗学概念内涵及外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学学科专业培养模式、明确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加强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康复治疗学专业标准、改善康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将更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的良性发展。

  • 标签: 康复治疗学 本科教育 现状 专业建设
  • 简介:职业病简单的来说就是劳动者在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相关疾病。职业病通常集中在一些工作性质比较特殊的人群当中,例如:煤炭工人、有色金属加工工人、化工工人、建筑行业施工人员、机械加工工作人员、高低温作业人员、医疗人员等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职学校主要以培养技能型社会人才为教学目标,因此,要想让毕业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中职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助产专业导乐师为例,当前我国导乐师的行业需求缺口较大,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性作用,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助产专业导乐师的特点入手,给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化工等一些行业中,因工作性质原因,经常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若未积极施行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则可对人员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因此应加强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以保障员工安全。但同时,对于采样人员而言,因需至现场进行有毒有害物质取样,也面临着职业危害,需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同时经由采样程序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达到确保采集样本有效性的同时,提高采样人员防护能力,维护其心身健康。

  • 标签: 职业卫生采样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方法及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方法: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分析研究,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策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案。结果: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能力,应从医院环境、思想意识、规章制度、情绪状态和技能水平等方面优化。在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应采用清洗污染皮肤、伤口包扎、报告上级和接种疫苗等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自身的伤害,为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良好保障。结论:通过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力度,完善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有助于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确保医院日常工作的平稳有序运行。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联系及现状。方法:使用职业压力测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及职业倦怠量表对本院的100位产科护士进行测试。结果:产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呈相关,职业压力的有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正相关,情绪劳动与职业卷但正相关;产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的平均分数在中等水平,职业压力较大的是时间安排和工作量两方面,自然表现决策是情绪劳动中得分最高的项目,职业倦怠呈中度。结论:产科护士职业压力,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三者关系密切。

  • 标签: 产科护士 职业压力 情绪劳动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职业病防治中实施职业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6月,选取340例在某职业健康体检单位做职业健康体检的岗前员工,其主要从事于噪音、粉尘作业等工种。首先调研岗前员工对职业危害及所从事工种的了解情况。随后对比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前后的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结果 岗前员工对职业危害及所从事工种的了解程度较低。实施教育后员工职业病知识及卫生法规知识了解程度优于教育前,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职业健康教育 职业病防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男护士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男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电子问卷收集系统以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10月选取济宁市4所综合医院的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应激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4份,有效回收率为95.19%。结果514名男护士的工作应激量表总分为157.50(144.00,171.00)分,工作倦怠量表总分为(29.07±17.36)分。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倦怠量表中的情绪耗竭可解释男护士职业应激总变异的23.8%(P<0.05)。结论男护士的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具有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男护士在职业发展中产生的职业应激,从管理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协助男护士应对挫折与困难,降低职业应激水平。

  • 标签: 护士,男 职业应激 职业倦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医疗护士人员职业心理健康对其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护士共50名作为主要研究观察对象设置为研究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其他不同类型工作人员50名设置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目前全国各地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简明健康状态测量及质量指数表对两组护士进行总体心理健康状态及日常生活条件质量进行综合测定。结果:观察组的强迫、敏感、抑郁、精神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独立性与社会功能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较护理工作人员的生活心理健康状态更差,生活服务质量更低,应给予护士更有针对性的生活心理状态综合优化干预与护士生活服务质量心理干预,提升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综合干预。

  • 标签: 护士 职业心理 生活质量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职业健康监护系统是职业健康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了解职业健康监护的必要性和使用职业健康系统管理的意义。实施职业健康监护势在必行,使用职业健康监护系统能有效提高监护效率,有效避免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

  • 标签: 健康监护 健康管理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山市艾滋病职业暴露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本科室登记的艾滋病职业暴露资料,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66名艾滋病职业暴露者,男性31例,女性35例,来自中山市19家医院与13家公安局;5年以下工作年限[50.0%(33/66)]、工作岗位为护士[43.9%(29/66)]的人员是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最集中人群;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居前3位的科室为外科[22.7%(15/66)]、办案现场[18.2%(12/66)]、内科[12.1%(8/66)],常见的发生地点是普通病房;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居前3位的暴露时机为采血/注射穿刺时[16.67%(11/66)]、抓捕犯人时[16.67%(11/66)]、手术操作/缝合时[16.67%(11/66)];锐器伤[56.1%(37/66)]是导致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因素;30.3%(20/66)的人员未参加职业安全培训,59.1%(39/66)的人员在接触暴露源时未佩戴手套;暴露源严重程度不明的为47例,职业接触的污染物来源以血液最多;经科学处理,没有人员发生艾滋病暴露后感染。结论根据艾滋病职业暴露监测分析结果,对高风险科室/病房、办案民警、操作环节、操作流程重点培训和指导,加强防护。

  • 标签: 艾滋病 职业暴露 特殊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妇产科护士职业紧张、工作投入及职业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关系。方法:使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使用工作投入量表、职业紧张量表、职业生命质量量表及一般资料量表进行调查。对象:7所医院的122名妇产科护士。结果:职业任务得分:2.16±0.59,个人紧张反应得分:2.39±0.68,工作投入得分:3.71±0.56,个体应对资源得分:3.10±0.62,由此可以了解妇产科的职业紧张与工作投入对职业生命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妇产科护士职业紧张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工作投入中等,职业生命质量中等偏上,降低妇产科护士职业紧张和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有助于提高其职业生命质量。

  • 标签: 妇产科 职业紧张 工作投入 职业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