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临床常见甲性疾病的皮肤镜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行皮肤镜检查的4种常见甲皮损皮肤镜图像特征。结果共纳入266例甲性皮损,其中甲黑素瘤64例(24.1%),甲母痣52例(19.5%),甲下出血89例(33.5%),甲真菌病61例(22.9%)。甲黑素瘤及甲母痣多发于指甲,甲黑素瘤发生于拇指甲的比例高(62.8%),甲母痣则更多发生于2 ~ 5指甲(73.9%);甲下出血及甲真菌病多发于趾甲,其中甲下出血51例(57.3%),甲真菌病46例(75.4%)。甲黑素瘤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49例,76.8%),其余3组疾病则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甲黑素瘤皮肤镜表现主要为纵向规则条带(35例,54.7%)或不规则条带(25例,39.0%),87.5%的病例色素带宽度大于3 mm,36例(56.3%)Hutchinson征阳性,15例(23.4%)破溃,颜色以黑褐色为主;甲母痣表现为单一规则色素带结构(52例,100%),36例(69.2%)色素带宽度小于3 mm,26例(50%)Hutchinson征阳性,无破溃病例;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斑疹(74例,83.1%),85例(95.5%)见暗红色或黑色出血小球结构;甲性甲真菌病表现为黑褐色纵向不规则条带(54例,88.5%)。结论皮肤镜下,甲黑素瘤可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条带宽幅大于3 mm,甲母痣多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污斑,甲真菌病可表现为纵行不规则条带。皮肤镜可用于鉴别甲性皮损,为甲黑素瘤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指(趾)甲疾病 痣和黑素瘤 甲癣 皮肤镜检查 甲下血肿 纵向黑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药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骨科药膏封包局部按疗程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好转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示:两组患者相比较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及好转速度比对照组快,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疗效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骨科药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明显,能明显减轻患者踝关节疼痛症状,提高踝关节好转速度,促进踝关节功能康复,减少踝关节长期慢性疼痛不适症状。

  • 标签: 骨科黑药膏 急性踝关节扭伤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毛囊营养液对白发转的促进效果。方法:应用回顾性勘验调查法,对我院2020年3月收治的29名青少年白发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调研分析,在使用精方健发毛囊营养液在4个月、6个月、8个月予以治疗,就治疗后对患者的白发转促进效果进度对比分析。结果:4个月、6个月、8个月治疗后的白发转效果为65.52%(19/29),68.97%(20/29),72.41%(21/29),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毛囊营养液 白发转黑 促进效果
  • 简介:摘要:社会发展至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被草草对待,那就是属于睡眠的时间。睡眠对于人的健康、工作及生活状态都至关重要。

  • 标签: 健普森睡颜舒 植物饮品 睡眠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区不同特征人群健康素养的状况以及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评价我区卫生相关政策及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效果,为我区制定健康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施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采用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APP对开区15-69岁的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19年全区居民总健康素养水平为18.5 %。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 26.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20.9 %,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 17.2%。2019年全区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40.2%,科学健康观素养36.8%,,健康信息素养26.6 %,基本医疗素养22.5%,慢性病防治素养20.2 %,传染病防治素养14.6 %。结论:我区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人群仍是青少年、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工人和农民,并要加大慢性病防治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 标签: 健康教育 健康素养 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凉山彝族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模式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9月我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70例彝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凉山彝族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透析效果,护理效率更加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凉山州彝族 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夏河、碌曲县鼠疫主要宿主动物耶尔菌感染状况,为探索该疫源地鼠疫流行状态提供依据。方法2014 - 2018年,现场采集20世纪50 - 60年代鼠疫活跃疫源地甘肃夏河、碌曲县鼠疫主要宿主动物肠回盲部及内容物、咽拭子(或舌根部)、血液样本,分别进行耶尔菌分离、毒力测定及鼠疫耶尔菌F1抗体检测。结果958份回盲部及内容物样本检出24株耶尔菌,检菌率为2.51%,分别为1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菌(Yersinia enterocolitia,Y.e)、1株克氏耶尔菌(Yersinia kristensenii,Y.k)、2株弗氏/中间耶尔菌(Yersinia frederiksenii/intermedia,Y.f/i)、6株中间耶尔菌(Yersinia intermedia,Y.i)、1株奥氏耶尔菌(Yersinia aldouae,Y.a)、1株Yersinia massiliensis(Y.m)。958份咽拭子(或舌根部)样本检出19株耶尔菌,检菌率为1.98%,分别为8株Y.e、1株假结核耶尔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Y.p)、4株Y.k、1株Y.f/i、4株Y.i、1株Yersinia ruckeri(Y.r)。检出的21株Y.e均没有致病性,毒力型别有ail-ystA-ystB+yadA-virF-rfbc-、ail-ystA-ystB-yadA-virF-rfbc-两种,分别占9.52%(2/21)、90.48%(19/21)。1 079份血清样本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夏河、碌曲县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咽部及肠道内广泛存在耶尔菌群,检出的Y.e均为非致病性菌株。本次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疫源地鼠疫耶尔菌在宿主动物和其生存环境中如何保存提供了线索。

  • 标签: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 致病性耶尔森菌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综合治疗决策中,沃肿瘤解决方案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2017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本院在院胃癌患者,在胃癌综合治疗决策中,接受多学科会诊(MDT)的21例患者调研数据录入对照组,接受沃肿瘤解决方案系统(WfO)的21例患者调研数据录入干预组,分析疗效与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污染物暴露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诱导儿童哮喘的加重,大气碳(black carbon,BC)是东北地区典型的污染物,目前东北地区尚无大气BC暴露与儿童哮喘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该研究探讨每日儿童哮喘发病(门急诊患者)人数与大气BC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来自沈阳市各医疗机构2019年1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门急诊就诊的主要诊断包含"哮喘"的患儿52 653人次,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确定每日儿童哮喘发病(门急诊患者)人数与大气BC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沈阳市儿童哮喘门急诊入院总人数为52 653人次,BC平均浓度为2.58 mg/m3。其中BC变化(2.00~10.03 mg/m3)(RR=1.17,95%CI:1.07~1.28)和NO2变化(0~88 μg/m3)(RR=1.21,95%CI:1.06~1.39)对儿童哮喘门急诊人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染物浓度升高后累积10 d内对儿童哮喘影响,其中最大的是BC浓度变化对男性儿童哮喘的影响(RR=1.60,95%CI:1.23~2.08)。结论BC浓度与男性儿童哮喘的门急诊就诊人数呈正相关,且BC对儿童哮喘的累积作用大于其他污染物。

  • 标签: 儿童 哮喘 大气污染 黑碳 时间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石法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采用改良石法治疗20例伴有末节基底撕脱骨折的陈旧性锤状指患者,手术切开显露远节指骨撕脱骨块,在远侧指骨间关节(DIPJ)屈曲位时向中节指骨头背侧插入阻挡针,直视下复位撕脱骨块,然后用另一根克氏针将DIPJ固定于轻度背伸位,将阻挡钉远端弯曲成弓状固定于关节固定针远端,使骨折块压紧于远节指骨基底部。术后拍摄X线片或CT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定期随访,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价术后患指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2~6个月,平均4.5个月,20例骨折均愈合,无针道感染、皮肤坏死、指甲畸形及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按Dargan功能评价优15例,良4例,可1例。结论改良石法是治疗撕脱骨折的陈旧性骨性锤状指较为理想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 标签: 锤状指 骨折固定术 石黑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棘皮病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特征,探讨皮肤镜和RCM对棘皮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棘皮病患者63例,选取5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采用皮肤镜及RCM检查每例患者的颈部和腋下2处皮损。对3例患者在观察部位取材并进行常规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皮肤镜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乳头瘤样增生,119处(94.4%)可见胖手指结构,120处(95.2%)可见沟壑结构。RCM检查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基底层色素增加、乳头环下延扭曲及沟壑结构,87处(69.0%)皮损在乳头环内可见中高折光颗粒结构。结论棘皮病有典型的皮肤镜及RCM特征,可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黑棘皮症 皮肤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Leber先天性矇(LCA)致病基因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基因检测确诊的LCA患者6例及其家系成员18名纳入研究。患者分别来自6个无血缘关系家系。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包含463个致病基因的遗传眼病捕获芯片进行靶向捕获富集高通量测序,对TULP1、RPGRIP1、GUCY2D基因致病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相关数据库和PubMed文献检索基因变异的致病性,通过蛋白质预测软件阐释其功能。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33岁。眼球震颤、指压眼征、畏光、夜盲5例;视网膜电图呈熄灭或近熄灭型3例;视网膜病变4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家系1、2、5患者分别存在TULP1基因c.1318C> T (p.R440X)、c.1142T>G (p.V381G)复合杂合突变,c.1318C> T (p.R440X)纯合变异以及c.1153G> A (p.G385R)、c.1561C> T (p.P521S)复合杂合变异;家系3、6患者分别存在RPGRIP1基因c.391delG (p.V131Sfs*39)、c.1468-2A> G (splicing)和c.715delA (p.K239Sfs*36)、c.1765C> T (p.Q589X)复合杂合变异;家系4患者存在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 (p.R1060Rfs*11)纯合变异。父母均为相应杂合变异携带者。TULP1基因c.1142T> G (p.V381G)、RPGRIP1基因c.391delG (p.V131Sfs*39)、c.715delA (p.K239Sfs*36)及c.1765C> T (p.Q589X)和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 (p.R1060Rfs*11)变异为致病性新变异。TULP1基因产物蛋白381氨基酸位点在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蛋白质预测软件预测该变异为有害变异。RPGRIP1基因c.391delG、c.715delA及c.1765C> T变异和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变异可导致各自的产物蛋白提前终止翻译,为致病性变异。结论TULP1、RPGRIP1、GUCY2D基因的相关致病性变异分别导致了本研究6个家系不同患者罹患LCA 15型、LCA 6型或LCA 1型。

  • 标签: Leber先天性黑朦 基因 突变 TULP1基因 RPGRIP1基因 GUCY2D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克维吾尔族心房颤动(AF)患者中血脂水平,探讨AF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克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91例维吾尔族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血脂指标。根据是否患有AF将所有患者分为AF组(369例)和窦性心律组(4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血脂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水平和AF的关系。结果较窦性心律组,AF组患者的年龄大(56.3岁比54.5岁),高血压患病率高(39.0%比29.6%),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固醇(OR=6.646,95%CI:2.956~14.943)和高血压(OR=1.934,95%CI:1.263~2.964)是AF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在克维吾尔族人群中,血清总胆固醇可能是AF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心房颤动 血脂异常 血清总胆固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红河2010-2020年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利用中国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收集2010-2020年的麻疹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红河2010-2020年麻疹确诊病例195例,无死亡病例。2010-2020年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各年发病率在0.04/10万-1.51/10万之间,10-12月为发病高峰。年均发病率前五位县市绿春县1.79/10万、河口县0.76/10万、屏边县0.68/10万、金平县0.68/10万、蒙自市0.61/10万。人群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报告107例(占54.87%)。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了53.85%(105例)和26.67%(52例)。结论:红河2010年-2020年麻疹发病呈现“M”型分布,边境县市或人口流动县市发病率较高,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需要继续开展麻疹监测工作,加强重点人群MCV的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保护易感人群。 [关键词]:麻疹;流行特征;免疫史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sles in Honghe Prefecture from 2010 to 2020 Luo Chanqing 1, 2 Ni Li 2 (correspondent author)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32 Honghe Prefectur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onghe , Yunnan 661100)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四类主要慢性病死亡趋势变化情况,为全区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提供意见。方法:收集2012-2018年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趋势变化采用t检验 (α=0.05),率的检验采用X2检验。结果: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从615.51/10万上升为703.52/10万,APC为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死亡率由2012年517.03/10万上升为517.11/10万,APC为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主要慢性病 死亡率 年度变化百分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菌(简称鼠疫菌)病原学特征。方法以青藏高原1954-2016年不同地区及宿主、媒介体内分离的1 378株鼠疫菌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常规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表型特征、质粒谱、基因组分型等研究,并对青藏高原鼠疫菌病原学、地理分布等特征进行探讨。结果青藏高原鼠疫菌含6个生化型,分别为青藏高原型、祁连山型、冈底斯山型、昆仑山A型、昆仑山B型、川青高原型。本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型菌株不仅分布在藏北高原,在藏南地区也有分布,且冈底斯山型在藏南地区也有分布。79.97%(1 102/1 378)的鼠疫菌有4个毒力因子(荚膜抗原、鼠疫菌素、毒力抗原、色素沉着因子)。青藏高原鼠疫菌株携带有12种质粒,组成17种质粒谱,具有分类属性的最大质粒共有3种,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分布区。鼠疫菌差异片段(DFR)分型的研究表明,1 378株菌中5、8、14、19、32和44型为主要基因组型,主要基因组型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被试菌株均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主要宿主、传播媒介及鼠疫生态地理景观的多态性可能导致了鼠疫菌生化性状、质粒谱、基因组型等多样性。

  • 标签: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 病原学 鼠疫自然疫源地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分析伊犁新华医院检验科临床凝血试验结果的质量。方法 研究对象71份为临床凝血质控样本,开展凝血试验检测的方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结果 分析检测结果,发现总体检测正确率为93.63%、其中单项检测的正确率由低到高如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国家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结论 要想保证临床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率,要在试验开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操作,并且重视设备的检测与定期维护,对试剂进行优化,以此提高凝血试验结果检测的准确性,保证其质量,有效保证医院检验科的发展。

  • 标签: 凝血试验结果 医院检验科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宜凉山的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及管理模式,以期提高凉山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治及存活率。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来自凉山各县市在西昌市人民医院出生的1937名新生儿利用心脏听诊、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筛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方法进行筛查、诊断。结果:34名新生儿确诊为先心病,先心病检出率为1.755%。先心病构成类型前三位依次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结论:凉山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为1.7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建立适宜凉山的筛查管理模式,对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有助于尽早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及时采取有效管理和治疗措施,提高先心病的存活率,可以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疾病 筛查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