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旨在分析鉴定中国人群HLA—B位点一个新等位基因。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技术检测到一个与HLA—B35:03:01相关的未知基因,应用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并分析该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心等位基因的序列差异。结果表明,先证者HLA-B位点有1个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所有已知基因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35:03:01相比,第3外显子387位碱基由C→G,并导致相应的105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由CCC变为CCG,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仍为苯丙氨酸。结论:被测样本含有HLA-B新等位基因,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HLA-B35:03:07。

  • 标签: DNA测序 新等位基因 HLA—B*35:03:0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友病B合并凝血因子FⅨ抑制物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2月8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病史进行收集,并且进行凝血功能常规检查,以及血浆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等实验室检查,结合基因测序结果进行诊断。患儿接受泼尼松(15 mg/d)联合环孢素(50 mg/次×2次/d),以及泼尼松(15 mg/d)联合雷帕霉素(1.5 mg/d)方案治疗。并且根据患儿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疗效。随访截至2019年9月30日。回顾性分析本例患儿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经过及疗效。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例患儿为男性,8岁。因"反复出现关节疼痛、肿胀7年"于2018年2月8日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2010年5月,患儿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重型血友病B,予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重组人FⅨ治疗。2012年3、4月测定FⅨ抑制物滴度分别为3.2、6.2 BU/mL。自2014年6月起,患儿关节频繁出血,疼痛程度显著加重。②患儿入院后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165.4 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3.4 s,凝血酶时间(TT)为16.6 s,纤维蛋白原(FIB)为3.48 g/L,FⅨ∶C为0.5%,FⅧ∶C为20%。APTT纠正试验结果显示,立即及2 h后APTT分别为152.7与129.6 s。抗磷脂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狼疮抗凝物检查结果呈阴性。FⅨ抑制物滴度>10 BU/mL。FⅨ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FⅨ基因2号外显子c.7993C>T(p.Arg29X)杂合突变。③该患儿被诊断为重型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选择泼尼松联合环孢素方案对本例患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患儿未获得改善。随后治疗方案改为泼尼松联合雷帕霉素。治疗6个月后,复查患儿FⅨ抑制物滴度下降幅度不明显,但是患儿出血频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9个月后,复查患儿FⅨ抑制物滴度降至初诊时的50%,患儿未再发生出血症状。患儿疗效达部分缓解(PR)。截至随访结束,患儿未发生关节肿胀、疼痛,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及学习。结论重症血友病B患儿若多次输注FⅨ后出血频率增加,对常规剂量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时,需警惕FⅨ抑制物产生可能,应及时测定FⅨ抑制物滴度。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少见,疗效差且易出现不良反应,正确诊断与适当治疗对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结论仅限于对单一病例的临床分析,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验证。

  • 标签: 血友病B 凝血因子抑制物 因子Ⅸ 出血 诊断 药物疗法
  • 简介:Objective:Fusogenicendogenousretroviralsyncytin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formationofsyncytiotrophoblastsinhumanplacenta.Apartfromitsexpressioninplacenta,brainandtestis,syncytinhasalsobeenfoundinmanycancers.Althoughsyncytinhasbeenproposedtoserveasapositiveprognosticmarkerinsomecancers,theunderlyingmechanismisunclear.Theaimofthisstudyistoevaluatetheeffectsofsyncytinexpressionontheinvasivephenotypeofmelanomacells.Methods:Theeukaryoticexpressionplasmidforsyncytin-EGFPwasconstructedandtransfectedintoB16F10melanomacells.TheeffectofsyncytinontheinvasionpotentialoftumorcellswasevaluatedinB16F10sublinecellsthatstablyexpressedsyncytin-EGFPfusionproteinorEGFPalone.Results:TheB16F10sublinesthatstablyexpressedsyncytin-EGFPorEGFPalonewereestablishedrespectivelyandconfirmedbyimmunofluorescentandimmunoblottingassay.SyncytinexpressioninB16F10cellswasassociatedwithdecreasedcell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invasion.Multinucleatedgiantcellsthatcontainedasmanyasfivenucleiwereinducedinsyncytin-expressingcells.Inaddition,syncytinexpressiondidnotalterthesensitivityofB16F10cellstotrichosanthin,atoxinthatdamagessyncytiotrophoblastsmoreefficientlythanothertissues.Conclusions:Theseresultssuggestthatsyncytinexpressioninsomecancersmayconfinetheirinvasionpotentialandthusserveasapositiveprognosticfactor.更多还原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黑色素瘤 细胞核 侵袭 抑制作用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溶质转运家族35E1(SLC35E1)和SLC35E2B蛋白在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4—2018年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确诊为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石蜡包埋皮损组织,其中多菌型麻风患者1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9例,皮肤结核7例,硬红斑5例,同时收集10例健康人石蜡包埋皮损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SLC35E1、SLC35E2B在上述皮损及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68、S100与SLC35E1、SLC35E2B蛋白在皮损组织中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不表达SLC35E1、SLC35E2B,但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皮肤结核及硬红斑患者皮损真皮中二者的表达显著增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多菌型麻风组、非结核分枝杆菌组、皮肤结核组、硬红斑组皮损组织SLC35E1表达水平(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43 ± 0.010、0.278 ± 0.015、0.171 ± 0.010、0.200 ± 0.015,SLC35E2B为0.169 ± 0.004、0.229 ± 0.088、0.103 ± 0.016、0.118 ± 0.021,均较正常对照组(均为0)显著升高(P < 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皮肤结核皮损SLC35E1、SLC35E2B与CD68表达重叠。结论SLC35E1、SLC35E2B在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皮损中表达显著增高。

  • 标签: 分枝杆菌属 结核 麻风 非结核分枝杆菌 溶质转运蛋白35E1 溶质转运蛋白35E2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正常后前表面曲率半径之比(B/F ratio)对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IOL)度数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IOL植入术且角膜B/F ratio(0.78<B/F ratio<0.85)正常的所有白内障患者63例(63眼),分析患者术前Pentacam HR眼前段分析仪测量结果、OA2000生物测量仪检查结果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主觉验光结果等临床资料。采用预测误差[PE,PE=术后主觉验光等效球镜度(SE)-预计术后SE]、平均预测误差(ME)、绝对预测误差(APE,APE=|PE|)、平均绝对误差(MAE)、绝对误差中位数(Med AE)及APE≤0.5 D总占比、APE≤1.0 D总占比分析IOL计算度数的准确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E与B/F ratio的相关性,建立PE与B/F ratio线性回归方程并优化预计术后SE。采用Wilcoxon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优化前后IOL计算度数准确性的变化。结果:术后ME为(-0.09±0.41)D,MAE为(0.31±0.29) D,Med AE为0.24 D,APE≤0.5 D总占比79%,APE≤1.0 D总占比95%。B/F ratio与PE呈负相关(r=-0.27,P=0.035),B/F ratio与PE线性回归方程为:PE=-10.838×B/F ratio+8.8148(R=0.36)。优化后ME为(0±0.38)D,MAE为(0.31±0.23)D,APE≤0.5 D总占比83%,APE≤1.0 D总占比98%。优化后ME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5,P<0.001)。优化前后MAE、APE≤0.5 D总占比及APE≤1.0 D总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角膜正常B/F ratio白内障患者,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IOL,B/F ratio越大,PE越向近视漂移;反之,向远视漂移。通过B/F ratio与PE的回归公式优化预计术后SE可以提高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IOL度数的准确性。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 角膜后前表面曲率半径之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常角膜白内障患者角膜后前表面曲率半径之比(B/F Ratio)、中央角膜厚度(CCT)对模拟角膜屈光力(SimK)和全角膜屈光力(TCRP)一致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正常角膜白内障患者202例的临床资料及术前Pentacam HR眼前段分析仪测量结果,包括瞳孔中央4 mm区域内的角膜SimK、TCRP、B/F Ratio、CCT及SimK和TCRP差异△Km(△Km=SimK-TCRP)。若患者为单眼手术,则取手术眼的检查结果用于统计;若患者为双眼手术,则通过抛投硬币的方法,随机选择1眼的检查结果用于统计。对Pentacam HR眼前段分析仪测量结果中SimK和TCRP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CT、B/F Ratio与△Km相关性,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结果:202例患者角膜SimK、TCRP、△Km、B/F Ratio、CCT分别为(44.45±1.51)D、(44.34±1.59)D、(0.11±0.30)D、(82.04±1.52)%、(537±30)μm。△Km为0 D占比12.4%,SimK与T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01)。B/F Ratio、CCT与△Km呈负相关(r=-0.22,P<0.001;r=-0.17,P=0.014);B/F Ratio、CCT与△Km多重线性回归方程为:△Km=6.882-6.549×B/F Ratio-0.003×CCT(R2=0.13;F=14.90,P<0.001)。结论:SimK和TCRP之间存在差异,该差异与B/F Ratio、CCT呈负相关。过小的B/F Ratio、CCT会使SimK高于TCRP,从而引起△Km远视漂移。

  • 标签: 角膜 全角膜屈光力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后前表面曲率半径比值
  • 简介:调查recombinantcalreticulin(rCRT)的目的调停了antitumor免疫者反应。方法房间增长被MTT方法决定,apoptosis被DNA破碎和CRT表示评估,房间本地化是由西方的弄污,QT-RT-PCR和immunofluorescence的assayed试金。老鼠黑瘤房间线B16-F1与polyamine类似物后房被对待导致apoptosis并且与rCRT孵化了得到在膜,然后房间上涂的rCRT作为房间抗原习惯于有免疫力的BALB/c老鼠。使免疫的动物被实时B16-F1房间然后肿瘤产生比率重新质问,lactate脱氢酶版本试金被用来评估调停rCRT的免疫的antitumor效果。没有CRT的再分配,结果后房在房间以内导致了B16-F1房间的apoptosis。当与rCRT涂的B16-F1细胞被用作房间抗原接种动物时,老鼠在在vivo禁止相应肿瘤细胞的增长获得了能力。与积极控制组,作比较从那些的splenocytes接种老鼠对B16-F1房间明确地在他们的cytolytic效果上有明显的改进。在房间表面上涂的结论rCRT能提高apoptotic肿瘤的immunogenicity在老鼠的房间和调停的有效反肿瘤immunoresponse。

  • 标签: CALRETICULIN 肿瘤免疫 黑瘤 老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4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7例PMBL患者[男10例,女17例,中位年龄31(19~57)岁]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密度、坏死及钙化情况、周围及远处侵犯情况等。通过阈值自动分割法计算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和糖酵解总量(TLG)。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SUVmax、MTV、TLG与最大长径、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病灶表现为前纵隔肿块,其中25例肿块在前纵隔内跨区生长;24例患者病灶边缘不光整,呈分叶状;18例患者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灶;15例患者病灶包绕大血管生长;12例气管受压变窄;3例肿瘤侵犯肺组织;1例肿瘤累及腹腔淋巴结和骨髓;所有患者脾脏均未见肿大。27例患者病灶最大长径、SUVmax、MTV、TLG分别为(11.6±3.7) cm、21.07(15.78,25.09)、190.43(130.14,350.75) cm3、2 165.54(1 465.86,4 185.21) g。SUVmax与病灶最大长径无相关性(rs=-0.305,P=0.122),MTV、TLG均与最大长径呈正相关(rs=0.741、0.532,均P<0.05)。最大长径、MTV、TLG均与分期呈正相关(rs=0.394、0.413、0.422,均P<0.05),而SUVmax与Ann Arbor分期无相关性(rs=0.031,P>0.05)。结论PMBL 18F-FDG PET/CT显像多表现为前纵隔大肿块,18F-FDG摄取较高,病灶内坏死多见,腹腔淋巴结、脾脏及骨髓侵犯少见;病灶MTV、TLG与Ann Arbor分期呈正相关。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纵隔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光动力疗法(PDT)对黑素瘤细胞B16-F10的迁移与侵袭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体外传代培养,当细胞融合度≥80%时,孵育光敏剂,给予1mmol/L 5-氨基酮戊酸(5-ALA),之后进行红光(635 nm)照射实验,依据照射红光能量分为对照组(0 J)、观察1组(2.4 J)与观察2组(4.8 J)。对三组进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蛋白印迹检测。比较三组照射后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量以及相关蛋白[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达量。结果: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表示,观察1组及观察2组的B16-F10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及Ki-67、VEGF、MMP9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2组上述指标均低于观察1组(P<0.05)。结论:PDT可抑制黑素瘤细胞B16-F10的迁移及侵袭,临床可考虑采用该方式来提高黑色素瘤治疗效果。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黑色素瘤细胞 迁移 侵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莪术醇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B16-F10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B16-F10细胞状态的影响;通过流式FITC-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通过间接荧光标记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通过罗丹明123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莪术醇处理B16-F10细胞24、48、72h,均可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的抑制细胞增殖;显微镜观察到莪术醇可以引起细胞形态变圆,漂浮等细胞死亡现象。12.5、25、50、100μg/ml莪术醇作用48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5±3.4)%、(35.1±2.8)%、(45.9±4.1)%、(60.5±1.9)%,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百分率分别为(6.9±1.8)%、(12.4±2.1)%、(20.9±3.1)%、(29.1±3.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百分比分别为(40±1.1)%、(33.7±4.2)%、(27.3±2.5)%、(17.9±2.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莪术醇可以抑制B16-F10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细胞内活性氧组分的产生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有关。

  • 标签: 莪术醇 小鼠皮肤黑色素瘤 凋亡 活性氧组分
  • 简介:本研究比较AD5/F35腺病毒载体对不同来源的血液系统恶性细胞系感染效率的差异和细胞毒性反应.用AD5/F35-EGFP以不同MOI(感染复数)感染不同来源的血液恶性细胞系并用AD5-EGFP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阳性细胞比例,进行荧光显微镜照相并用MTT法检测病毒对感染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对于髓系来源的细胞在MOI为30时,AD5/F35载体的感染效率大于99%,AD5载体在MOI为1000时感染效率为26.4%;对于B系来源的细胞在MOI为1000时,AD5/F35载体感染效率为11.7%,AD5载体为5.7%;AD5/F35和AD5载体都不能有效地感染T系来源细胞,在MOI达到1000也未检测到荧光阳性细胞.在MOI为1000的情况下AD5/F35载体对感染靶细胞也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AD5/F35载体对不同来源的血液恶性细胞的感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髓系来源细胞感染能力强,对B系来源细胞有一定感染能力,而且对感染靶细胞毒性小.AD5/F35载体优于常用的5型腺病毒载体,在以髓系细胞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AD5/F35型腺病毒载体 AD5型腺病毒载体 感染效率 细胞毒作用 造血系统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2009-4~2010-9对我院35例术前已排除恶性病变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行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0-20min,无副反应发生,住院1-3d。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治愈率94.3%(33/35),好转5.70%(2/35)。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操作简单、疗效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避免了子宫切除、安全、经济。

  • 标签: 子宫出血 B超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研究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凝血系统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了siRNA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PAR1的内源表达的影响,然后在PAR1受siRNA干扰的情况下检测B16F10细胞在体内外迁移能力,其结果与未受siRNA干扰的试验结果相对照,来确定PAR1在B16F10瘤细胞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结果:75nmol/L的siRNA干扰48h后可明显抑制B16F10中PAR1的表达,其转录水平抑制率是60%,蛋白水平的抑制率为85%;体外迁移实验表明,PAR1表达量减少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1);动物实验表明,干扰B16F10细胞中的PAR1后,肿瘤细胞经血管迁移能力减弱,在肺部形成的转移瘤数目减少(P<0.01).结论:PAR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作用.开发PAR1封闭剂有望抑制肿瘤转移,可作为研制抗肿瘤转移药物的新靶点.

  • 标签: 蛋白酶活化受体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 RNA干扰 实验性肺转移模型
  • 简介:4月初参加了“西湖论坛电商好项目”的评委工作,这次活动不啻于医药互联网创业项目的一次小型巡礼。令我稍感意外的是,十几家参赛项目中有近一半是以零售药店为业务或服务对象的B端电商,如药药好、51健康、终端联盟、药便宜、药易购、沃奇医药商城、医诺方舟等。顿时恍觉医药电商的风向有变,B2B这次站在了风口。

  • 标签: 服务对象 零售药店 互联网 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参数对化疗中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1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疗3~4周期后(中期)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其中男性60例、女性52例,年龄16~79(49.5±16.6)岁。以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40%为阈值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病灶的SUVmax、全身所有病灶总的代谢肿瘤体积(TMTV)、总的糖酵解总量(TTLG),在CT图像上测量6个靶病灶的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SP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各代谢参数和解剖测量参数预测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12例DLBCL患者中,在随访期间25例(22.3%)出现疾病进展、14例(12.5%)死亡。18F-FDG PET/CT参数SUVmax、TMTV、TTLG和SPD预测DLBCL患者PFS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5、6.40 cm3、9.30 g和3.53 cm2,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2、0.652、0.680、0.728(95%CI:0.596~0.829、0.518~0.787、0.549~0.811、0.619~0.837,均P<0.05);预测OS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75、17.80 cm3、19.05 g和5.67 cm2,AUC分别为0.727、0.686、0.727、0.757(95%CI:0.578~0.877、0.512~0.861、0.559~0.896、0.622~0.891,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评分、Deauville评分以及SUVmax、TMTV、TTLG、SPD均是DLBCL患者PFS期(χ2=5.152~22.998,均P<0.05)和OS期的影响因素(χ2=4.735~19.687,均P<0.05);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是OS期的影响因素(χ2=4.154,P<0.05),但不是PFS期的影响因素(χ2=2.223,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ECOG评分、TTLG是影响DLBCL患者PF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31、0.262、0.281,95%CI:0.145~0.753、0.113~0.605、0.119~0.666,均P<0.01);LDH水平、SPD是影响DLBCL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0.594、1.922,95%CI:0.360~0.979、1.123~3.290,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参数SUVmax、TMTV、TTLG、SPD对化疗中期DLBCL患者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药物疗法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全角膜屈光力(TCRP)的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力计算公式计算异常角膜后前曲率半径比(B/F)值的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力的精确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51例(51眼)。高B/F值组:B/F值≥85%,24例(24眼),B/F值为(86.2±0.5)%;低B/F值组:B/F值≤78%,27例(27眼),B/F值为(76.6±0.6)%。使用TCRP Method计算,角膜屈光力采用Pentacam测量的以瞳孔为中心,中央3 mm范围的区域性的TCRP,采用IOLMaster 500测量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logMAR)、电脑验光检查。所有患者、高B/F值组、低B/F值组这3组,组内TCRP Method、Higis、Hoffer Q、SRK/T、HolladyⅠ公式的绝对预测误差(APE)总体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Friedman检验法。各组中TCRP Method的APE分别与Haigis、Hoffer-Q、SRK-T、Holladay-Ⅰ进行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UCVA:高B/F值组为0.19±0.09,低B/F值组为0.19±0.0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7,P=0.435)。术后3个月采用TCRP Method计算的平均绝对误差(MAE):高B/F值组为(0.38±0.16)D,低B/F值组为(0.42±0.19)D。所有术眼术后3个月按照TCRP Method、Higis、Hoffer Q、SRK/T、HolladyⅠ公式计算的MAE分别为(0.40±0.17)D、(0.64±0.25)D、(0.73±0.27)D、(0.98±0.32)D、(0.84±0.25)D,5种公式的APE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23)。进一步将TCRP Method的APE与Haigis、Hoffer Q、SRK/T、HolladayⅠ公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7、3.53、4.01、3.75,均P<0.05)。高B/F值组和低B/F值组:5种公式的APE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13.21,均P<0.05)。结论:对于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使用常规公式计算IOL屈光力的精确性较差,使用基于TCRP的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精确性高,术后视力佳。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屈光力计算 角膜后前曲率半径比
  • 简介:沉寂巳久的京东医药城日前重新开张,域名为“yao.jd.com”的京东医药城挂名上药云健康旗舰店,首页打出醒目的“B2B全新上线”字样,并按地区分类,与医药B2B电商的网站式样类似。2015年5月联姻上海医药后,两者达成处方药电商销售的独家合作,并分享处方药电商的数据与资源。业内猜测,京东仍将采取B2C模式,待政策放开后销售处方药,主打B2B模式却是意料之外。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医药C牌照(营运B2C业务的牌照)井喷,B2C已成为红海。

  • 标签: 医药 处方药 地区分类 业内人士 销售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患儿iTR35调节性T细胞改变及其在BCP-ALL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断并住院治疗的BCP-ALL初诊患儿为BCP-ALL组,并分为高危、中危和标危;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FOXP3-IL-10-TGF-β-IL-12p35+IL-27EBI3+(iTR35)、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比例及IL-12p35、IL-27EBI3、pSTAT1、pSTAT4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IL-12Rβ2、gp130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IL-35、IL-10水平。比较BCP-ALL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BCP-ALL组48例(男29例),年龄2.3~11.0岁,平均5.2岁;高危11例,中危21例,标危16例。对照组32例(男21例),年龄2.6~10.8岁,平均5.1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BCP-ALL组外周血iTR35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胞内IL-12p35、IL-27EBI3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3BCP-ALL组Treg细胞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I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血浆IL-35水平及CD4+T细胞IL-12Rβ2、gp130、pSTAT1、pSTAT4表达均上调(P〈0.001),且血浆IL-35水平与iTR35细胞比例及其IL-12p35、IL-27EBI3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5)。4BCP-ALL组高、中危患儿血浆IL-35水平和iTR35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标危患儿(P分别为〈0.001和0.002),高危和中危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R35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BCP-ALL患儿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 iTR35 IL-35 IL-12p35 IL-27EB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