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每年的7-8月份,天气炎热,水温升高,塘中水草、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增多,鱼类摄食旺盛,活动量大,代谢加快,是鱼类快速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是各种致病菌的高发期,水质易变坏,是各种养殖鱼类易染病、易浮头,管理更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时期。因此,要使养鱼获得高产、稳产,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抓好投喂、防病和管理等项技术工作。

  • 标签: 夏季高温季节 技术 养鱼 养殖鱼类 水温升高 底栖动物
  • 简介:2001年和2012年分别用不同浓度2.4-D+Frankia悬液灌注小麦、水稻、玉米、黄秋葵和小决明等植物根系,结果这些植物根系都产生了不同数量的结瘤,其中小决明和黄秋葵结瘤率最高,其值分别为80.0%和42.8%;小决明根瘤固氮酶活性和游离Frankia固氮活力也明显提高,分别相当于沙棘根蘖苗根的71.79%和70.51%,这可能与小决明属于豆科植物以及根瘤内已有内共生的Frankia有关。相差12年的两次试验结果表明,Frankia是一种耐储、广普型,2.4-D是一种有效的诱导Frankia和宿主共生结瘤信息化物——结瘤因子。人工培养的Frankia可以提高植物自身固氮能力。

  • 标签: 沙棘 FRANKIA菌 储藏 草本植物 2.4-D 结瘤
  • 简介:以尖椒、生姜为主要原料,经乳酸发酵后与蜂蜜等调配成为功能性饮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尖椒汁(质量分数80.0%)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3%,白砂糖添加量3.0%,食盐添加量1.5%,发酵温度25℃,发酵周期8d。生姜汁(质量分数80.0%)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白砂糖添加量4.0%,食盐添加量0.8%,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12d。乳酸发酵尖椒、生姜蜜汁饮料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尖椒发酵液9.0g,生姜发酵液8.0g,蜂蜜5.0g,白砂糖3.0g,柠檬酸0.08g,稳定剂(海藻酸钠与CMC-Na质量比为1∶1)添加量0.15%。

  • 标签: 尖椒 生姜 蜂蜜 发酵
  • 简介:采用超声提取山楂粗黄酮,并测定了山楂粗黄酮对DPPH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和β-胡萝卜素的漂白能力,结果表明,山楂粗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其抗氧化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选取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米曲霉等5种菌种对山楂粗黄酮进行体外抑试验,结果表明,山楂粗黄酮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霉菌则效果不明显。山楂粗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质量浓度分别为3.125,1.5625,3.125mg/mL,最低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25,3.125,6.25mg/mL。因此,山楂粗黄酮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抑添加剂使用。

  • 标签: 粗黄酮 山楂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 简介:探讨用不同有效活数、纤维酶活含量的发酵菌种对蚕沙发酵腐熟及其中常见家蚕病原微生物灭活作用,研究蚕沙含水率对蚕沙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每100kg蚕沙中有效数总量不低于500亿个,纤维素酶活总量不低于2500ug的发酵菌种,并且对蚕沙堆放盖膜处理,保证蚕沙的含水率不低于60%,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蚕沙迅速升温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以上且持续7d以上,15d内蚕沙充分发酵腐烂降解,有效缩短堆肥时间。腐熟后的蚕沙全N为2.83%、全P20,为1.83%、全K20为4.4%、有机质含量67.88%,碳含量为26.25%,碳氮比(C/N)9.27,均能达到堆肥配比的要求,不需添加任何配料可直接回田使用,达到对蚕沙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 标签: 酵素菌技术 蚕沙 病原微生物 碳氮比(C N)
  • 简介:在阐述应用于果蔬生物防治的拮抗酵母的特点与种类的基础上.综述了酵母对果蔬病害的拮抗机理与提高拮抗酵母生物防治效果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抑菌剂商业化应用的局限性与拮抗酵母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果蔬 病害 生物防治 拮抗酵母菌
  • 简介:采用平板稀释法,用MRS和M17培养基从鸡的新鲜粪便中分离出7株,进一步初筛得到3株对普通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且他们的菌落是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根据这些特征初步将其定为乳酸。观察发现其中编号为1,5,7的LB平板上的圆形滤纸片周围有抑圈,初步筛选出1,5,7号,保留有抑活性的1号,5号,7号菌株。各的抑圈直径分别为:1号:11mm;5号:13mm;7号:10mm。进一步用弱毒型大肠杆菌作为实验复筛得到对弱毒型大肠杆菌抑圈直径最大的菌株为5号菌株。糖发酵实验,吲哚实验,伏—普实验,甲基红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为乳酸,显微镜下观察有杆状和链球状两种菌株。乳酸产生益菌素对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的抑制作用为近年来新发现,所以尤其受关注。

  • 标签: 乳酸菌 大肠杆菌 抑制 分离 筛选
  • 简介:为选择合适的抑菌剂和适宜的浓度来防治不同地区的烟草青枯病,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新型抑菌剂K系(K1、K2、K3)对我国46个不同地区烟草青枯的抑制率,同时比较了K系抑菌剂与农用链霉素的抑效果。结果表明:1)100mg/LK1对印江等27个县市,100mg/LK2对遵义县等30个县市,50mg/LK3对莒县等25个县市,254.5mg/L农用链霉素对保山等28个县市青枯的抑制率达100%。2)50mg/LK1对金沙等15个县市,50mg/LK2对仁怀等21个县市,50mg/LK3对江口等23个县市的青枯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浓度农用链霉素;100mg/LK1对洋溪乡等,100mg/LK2对江口等青枯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浓度农用链霉素。

  • 标签: 抑菌剂 K系 青枯菌
  • 简介:以抑活性生物测定结果为指导,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从采自广西土壤的1株放线茵菌株GXWl发酵液中分离到1种未见文献报道具有抑活性的蛋白,经质谱鉴定并与NcBInr蛋白数据库比对,认为其应为磷酸盐结合蛋白前体(phosphate—bindingproteinprecursor,pre—PBP),分子质量为39.18ku。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GXWl归入链霉菌属,并鉴定为锈赤蜡黄链霉菌Streptomycesrubiginosohelvolus。

  • 标签: GXW1菌株 抗菌蛋白 磷酸盐结合蛋白前体 锈赤蜡黄链霉菌
  • 简介:为确定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白腐Phlebialindtneri降解有机氯类农药氯丹中的作用,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以胡椒基丁醚和1-氨基苯并三唑作为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剂,分析了不同浓度抑制剂对氯丹的降解、代谢产物的生成以及中间代谢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浓度(1.0mmol/L)胡椒基丁醚或1-氨基苯并三唑处理15d后氯丹的降解率均下降了约60%,且其代谢产物中除七氯和二氯代六氯的检出量显著增加外,其余环氧化及羟基化代谢产物均未检出;此外,添加高浓度的抑制剂可导致白腐茵降解中间代谢产物七氯及二氯代六氯的降解率下降90%以上,氧化氯丹的降解率下降70%以上,但不影响环氧七氯的降解。表明细胞色素P450可能是氯丹降解的主要酶系,其参与催化了氯丹的初始羟基化和水解、七氯和二氯代六氯的环氧化及氧化氯丹的水解等多个反应过程。

  • 标签: 白腐菌 氯丹 微生物降解 细胞色素P450 抑制剂 胡椒基丁醚
  • 简介:为评估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对咯腈的抗性风险,就室内经紫外照射获得抗药突变体的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茵分生孢子的紫外照射亚致死时间为90~120S;经亚致死时间紫外照射后,4个亲本菌株中有2个菌株共产生了6个抗咯腈的突变体,其EC,。值是亲本菌株的310倍以上,抗性突变频率为3.13×10^-7;经紫外照射诱变获得的所有抗性突变体在茵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茵核能力及其在番茄果实上的致病性方面均比其亲本菌株明显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所得抗咯茵腈突变体对氟啶胺、啶茵嗯唑、啶酰茵胺和嘧霉胺无交互抗性。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茵腈的抗药性风险较低。

  • 标签: 番茄灰霉病菌 咯菌腈 抗性诱变 抗性突变体 抗药性风险
  • 简介:通过构建鲁氏耶尔森氏(Yersiniaruckeri)感染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病理模型,设立阴性对照组(不攻不给药)及阳性对照组(攻不给药),比较研究了高(50mg.kg-1)、中(20mg.kg-1)、低(5mg.kg-1)氟苯尼考剂量治疗组和氯霉素(10mg.kg-1)对照组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效学。连续给药3天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和50%,表明病理模型构建成功;而氟苯尼考低、中、高剂量组和治疗对照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0%、0%、0%、10%。愈后各实验组鱼血液中均无细菌感染;除阴性对照组外,鱼肝、肾组织中均可分离到鲁氏,但不致鱼死亡。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感染鲁氏耶尔森氏的西伯利亚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药效优于氯霉素,可用于治疗鱼类细菌性疾病。

  • 标签: 氟苯尼考 鲁氏耶尔森氏菌 西伯利亚鲟 体内药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