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这个关于中国北方某村庄竞争性选举的研究指出了两类矛盾:一类是村民与村干部的矛盾,另一类是村庄精英与寻求权力者的矛盾。村民与老村官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后者的腐败与管理不善,导致了集体财产被严重侵蚀和再分的不公。而村民与新村官的矛盾则在于:后者无法解决老村官遗留下来的问题。这对矛盾不仅引发了民怨,同时也燃起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精英分子之间的矛盾集中在对政治职务的竞争,由此导致了选举中以及之后政治派别和派系的形成,这已成为乡村政治一个显著的特征。对该村治理问题的调查表明:自由选举导致政治权力激进的再分,因满足不了村民对集体财产重新公平分配的深层愿望,而无法令村民满意。

  • 标签: 中国 农村 政治 选举 民主化
  • 简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活动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直是党和国家以及经济学者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大提出的“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注重公平的论断,人们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切好。这一论断第一次清晰地界定了市场与政府的职能,

  • 标签: 初次分配制度 工作效率 政府职能 再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机制
  • 简介: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历史传播进行了考察,对每个时期的特点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认为马克思主义如想在当下日本社会发生作用,再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日本 再分配
  • 简介: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通过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而促进经济增长。我们对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是一种需求导向型的经济增长,由于收入差距过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递减,应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 标签: 收入分配差距 合理 经济增长 对策
  • 简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农民收入分配是关系到农民生存状况和农业存亡、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再分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更加注重公平。”新年伊始,国务院连续5年再发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明确了主题。

  • 标签: 农民收入分配 农业基础建设 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公平 新农村建设 农民生存
  • 简介:公平、效率与发展从来就是纠葛在一起的。一般情况下,公平和效率是讨论得较多的一对关系,发展乃基于公平与效率的组合关系的下一个进程。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自然而然的就是促进了发展。但是,如果把问题分开看,公平可以促进发展,效率也可以促进发展。

  • 标签: 公平与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收入分配 组合关系
  • 简介:牟宗三先生提出的以道德形上学为圆教解决德福一致的命题,不少学者认为这仅是赋予存在以道德意义,主观上的解决等于没有解决。本文完整地分析了道德形上学的各个要素,认为该理论有自身的逻辑推衍,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要,立足于精英式的实践与体证,对圆善问题有着独到的解决方式。

  • 标签: 牟宗三 圆善 道德形上学 两层存有论
  • 简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热点。这项改革与半个世纪之前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二者在改革性质、改革对象、改革目的、改革动力等四方面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基于这些相似性,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以被视为一场新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回顾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能够提炼出我国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基本规律,从而认清当前改革的战略定位、关键对象、成功保证和持续趋势等决定其前景的基本要素。

  • 标签: 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经验 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 前景
  • 简介:康德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分配正义为根本内容。他的"人应从自然状态走入法权状态"的理论,突出了分配的正义,并将其作为持有的正义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他的以权力的分配为中心、以人民对人民的义务为特征的正义理论,是对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洛克、卢梭等人的理论以及新教小宗派思想加以吸收融合后形成的,对当代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 标签: 自然状态 法权状态 分配正义
  • 简介:完善的分配正义应该是充分的分配正义,它包含了以经济标准来进行分配的经济的分配正义和以社会标准来进行分配的社会的分配正义。充分的分配正义包含的两种分配标准及其相应的两种分配正义之间存在着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内在冲突,这种内在冲突不仅进一步证明了完善的分配正义只能是把“做蛋糕”和“分蛋糕”有机结合起来的充分的分配正义,也给充分的分配正义的实现设置了巨大的困难。我们认为,把伦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采用一种建立在“历史原则”之上的动态的“伦理妥协”的方式应该是实现充分的分配正义的有效路径。

  • 标签: 经济的分配正义 社会的分配正义 充分的分配正义 实现
  • 简介: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从观念层面对社会正义进行理论研究对扎实推进社会公正、界定政府职责有极强的价值意义。自由主义正义观从自我所有权出发,将绝对财产权、自由交换描绘为社会公正的理想图景,进而推崇最小化政府角色定位,而平等主义正义观则反对固化自由任意的交换结果,强调人的平等发展图景,寄望于发挥政府调节贫富差距、促进人的公平发展等职能。在二者的理论辩难中,自我所有权是争论的基础和核心议题。从税收的自愿性维度出发,强调结果平等的正义性和政府超越"守夜人"的积极性定位,不仅能从平等主义正义观中推导出,而且能够从自由主义的自我所有权观念推导而来。

  • 标签: 社会正义 自我所有权 财产权 政府功能
  • 简介:西方组织公平领域的主流观点认为要想提高员工的分配公平感,应着力提高分配过程的公平性以及上下级互动的公平性,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本研究发现:在中国组织情境下,较之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人际公平、信息公平),分配制度公平对员工分配公平感的解释力最强;在分配制度不公平的情境下,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才会影响分配公平感,仅仅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 标签: 组织公平 分配公平感 分配制度公平
  • 简介:中国民族群几千年凝聚不散的根本原因,在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是保护民众的生存利益。"以人为本"公平分配是治政的优良传统,公平地占有生产资料才能保证分配公平,分配不公损害国家的稳定和安全。保障粮食充足、物资充足,保障国家安全,普及仁德的教育是分配公平的保障条件。让民众有稳定的"经产",抑富济贫救灾,调剂民用,养孤老贫弱,抚恤烈士,让民众占有生产资料土地,给予百姓生存的环境条件,就能稳固而长治久安。

  • 标签: 爱人 分配 公平 土地 生存
  • 简介:本文从界定举证责任分配出发,探讨了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方关于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同学说的历史生成、哲学基础及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途径;(1)基本理8念转换;(2)相关立法完善;(3)司法制度变革。

  • 标签: 大陆法系 举证责任分配 英美法系 确定性 创造性 民事诉讼
  • 简介:分配正义的旨趣是在社会成员的相互交往中,建立一种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合理配置机制,以实现公平和公正的经济秩序,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实现程序上来看,分配正义主要包括"事前"和"事后"两个维度:在经济活动之前,每个人对资源的使用机会是平等的;在经济活动之后,每个人分享的收益和承担的责任是公平的。然而,现代经济已被金融所统摄,金融颠覆了分配领域中的"责、权、利"配置原则,使分配正义面临新的困境。金融在资源配置上存在"马太效应",难以保证经济活动之初的平等;在经济活动之后,来自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成本的社会共担,存在收益与责任分担的不公平。

  • 标签: 金融化 分配正义 经济哲学追问
  • 简介:按要素分配: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力手段《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年第6期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党的十五大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对于实...

  • 标签: 按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 效率与公平 按劳分配 基本经济制度 对外开放
  • 简介:我国现阶段不具备实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条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互相对立和排斥的两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的必然选择;按要素分配论并不否认剥削,但主张根据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发展给剥削以新的界定;生产要素价值论是这种分配原则的直接理论基础。

  • 标签: 中国 分配制度 劳动价值理论 按劳分配 马克思 生产要素价值论
  • 简介:自然界是一个资源宝库,但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因此,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公正分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分配正义问题。在环境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类借助于"环境正义"这一伦理概念将其追求分配正义的道德价值观念进一步延伸到自然环境领域,并在追求代内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的名义下表达他们的分配正义诉求。

  • 标签: 分配正义 自然资源 代内环境正义 代际环境正义
  • 简介:为探究儿童在不同利益对比情境以及与己利益无关情境中的公平行为,研究呈现了自我任务的劣势博弈、优势博弈、冲突博弈以及第三方任务博弈四种分配情境。自我任务中儿童需要为自己与另一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第三方任务中则需为两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结果发现:(1)劣势博弈中所有年龄组均倾向于选择公平方案,而非劣势方案;(2)优势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优势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3)冲突博弈中,4岁、6岁组选择优势方案的人显著多于劣势方案,而8岁、10岁组均无显著差异;(4)第三方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不公平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4岁-6岁儿童尚未真正获得公平观念,且以获得个人利益为主;而8岁是真正获得公平观念的转折年龄,8-10岁儿童对人对己均坚持公平原则,且表现出利他倾向。

  • 标签: 公平 儿童 自我任务 第三方任务
  • 简介:学习时间分配的研究进行了将近40年,而对儿童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研究也走过了近4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他控步调的学习到后来的自控步调的学习,从关注学习材料的难度这一外部线索到关注学习者内部的活动机制,从讨论学习时间分配活动本身到探讨影响学习时间分配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于学习时间分配发展的研究始终在不断深入。文章从上述视角,对学习时间分配的新近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元记忆 学习时间分配 他控步调的学习 自控步调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