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经济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可以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实践维度和总体性维度这四个基本维度来把握经济的历史感。而西方经济坚持个人主义、形而上学和自然主义的态度,追求超历史的经济,因此历史感缺失是西方经济的典型特征。马克主义政治经济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历史感,这使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成为与时俱进、充满生命力的经济

  • 标签: 历史感 客观历史过程 实践
  • 简介:本文梳理了从19世纪至今的马克主义美学发展历程,厘清了马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论述,以及马克主义谱系中各位思想家对经济基础与作为上层建筑的美学之间关系的不同观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 简介: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6期,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自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有关马克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1.本刊欢迎针对马克主义哲学各个领域中具有时代性、前沿性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具有独立学术见解的稿件。本刊现设有"马克主义哲学经

  • 标签: 学术见解 学术信息 引文注释 来稿情况 特约稿件 作者简介
  • 简介:作为当代国外马克主义理论图谱中相对特定的板块,美国马克主义的理论构造与思想开拓,大致是在政治哲学的路向上实现的。而近些年的理论活动更是表明,美国马克主义趋向政治哲学的姿态表现得越来越强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从具体理论流派来看,分析的马克主义、生态马克主义以及新黑格尔主义马克主义,无不在政治哲学的界面上开创出了学术研究的新景观。

  • 标签: 美国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5期,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自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有关马克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

  • 标签: 学术信息 引文注释 特约稿件 来稿情况 作者简介 德麟
  • 简介:西方马克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借鉴这一理论资源,不仅要对其理论的独特风貌作整体把握,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理论进行典型研究。对于马克主义民族理论体系而言,这一理论资源证明了马克主义民族观的实践性与开放性,而对于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而言,它也提供了新的有益成果与积极启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
  • 简介:《导言》作为马克《政治经济批判》巨著的'总的导言',对政治经济对象、结构和方法第一次作了系统阐释,是马克经济思想历史发展重要转折的标志。《导言》阐释的'物质生产'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马克政治经济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对政治经济对象理解的根本观点;《导言》厘清了生产一般和生产特殊的关系,确定了《政治经济批判》中'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的思想;《导言》阐明李嘉图之后的政治经济著述、特别是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原理》提出的非社会的、非历史的观点,已经成为'多少有意识的目的'了。《导言》从政治经济对象内在要素及其关系上阐明,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和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由此构成的'总体'关系,揭示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对象 社会性 历史性
  • 简介:作为应对马克主义理论危机的产物,阿尔都塞与后马克主义共享着相同的时代背景,虽然二者的总体规划不尽相同,但在各自的主题化论述中却有着共同的关注点,我们将在意识形态与霸权、多元决定与政治自主性以及相遇与链接的对比研究中呈现后马克主义中的阿尔都塞因素,呈现阿尔都塞的理论因素如何影响了后马克主义的理论建构,从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阐述阿尔都塞对当代激进政治理论话语的建构意义。

  • 标签: 后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 同一性 差异
  • 简介:概括和凝练马克主义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基本特征的凝练要立足马克主义的本质和功能,依据经典作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论述,借鉴学界的研究成果,并适当考虑当今时代的条件和教育对象的可接受程度。马克主义的重要特征有若干,其中最直接体现马克主义本质的特征是本质特征或基本特征。马克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而这四个方面又集中体现于马克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基本特征 内在统一
  • 简介:马克主义和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崛起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同时也对中国崛起中遭遇的矛盾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面对中国继续崛起所面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等结构性矛盾,新自由主义开出了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化的药方,而马克主义政治经济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良好引导。马克主义以及马克主义政治经济所含的一系列特点,使其成为分析中国崛起的良好理论框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新自由主义 中国崛起 社会主义
  • 简介:如果说肇始自一个世纪以前的那场声势浩大的“现象学运动”已经风光不再的话,那么这与其说是一个时代或原理之终结的标志,不如说是作为一种“方法”或让·瓦尔所说的“现象学风格”的哲学遗产的确立。作为一种追求纯粹原初性和确定性基础的思想努力,它早已悄悄地以各种不同的、乃至矛盾的要素和方式构成或激发了20世纪哲学的主要内涵(无论是现象的,还是“反”现象的)。

  • 标签: 现象学运动 马克思主义 激进化 对话 20世纪 确定性
  • 简介:以'马克主义与人类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世界马克主义大会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的400多名马克主义研究者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受邀参加,受邀前来的世界知名学者有40多位,包括埃及经济家萨米尔·阿明、耶鲁大学教授约翰·罗默等。在两天会期里,有7位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举办了8场分论坛和3个专场对话,140多位国内外马克主义研究者在论坛发言。

  • 标签: 世界马克思主义 大会召开 马克思主义大会
  • 简介:马克主义传入英国首先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享誉世界的英国马克主义史学学派。英国马克主义史学在底层历史观下将英国近代历史与革命诠释为英国自由时代的开始,把宗教纳入英国人对自由追求的范畴来讨论。于是,宗教斗争成了近代英国人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最生动表现。这种认识前提为英国马克主义的宗教研究提供了广袤的领地。在对宗教的重新检审下,英国马克主义将宗教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个体的宗教意识及其社会意义上,既给予宗教意识相对独立性,又将其与社会现实连接起来。英国马克主义这种开放式的宗教研究角度不仅让他们在宗教研究领域硕果累累,而且将新教主义马克主义进行了融合,树立了一种马克主义宗教研究的成功典范。

  • 标签: 英国马克思主义 新教主义 平等理念 社会意义 底层历史观
  • 简介:10月24~25日在韩国庆尚大学举行,由韩国庆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南京大学马克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中国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南京大学,以及韩国中央大学、仁荷大学、朝鲜大学、东亚大学、蔚山科学大学和庆尚大学的30余位马克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学者就马克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理论研究、马克主义与资本主义批判以及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走向、马克主义与东亚文化的结合、现代性与马克主义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研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简介:批判理论是西方马克主义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在2014年出版的批判理论著作中,既有从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上对西方主流理论提出批评,并尝试为社会政治理论建立新的哲学基础,也有对批判理论自身核心概念的重新阐述;既有对传统批判理论家论著的梳理,也有对新时期全球化条件下现实问题的论述。从其发展趋势来看,晚近批判理论一方面借助女性主义等认同/差异学说来对当前社会进行“解释一诊断”,另一方面也在提出一种情境主义的普遍主义,以实现“解放一乌托邦”的美好意愿。

  • 标签: 批判理论 差异 认同 普遍主义
  • 简介:李达是马克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先行者和杰出代表,他不仅系统阐述了马克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而且全面论述了我国法律的基本规定性,还深刻阐发了我国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马克主义法学中国化作出了突出贡献。李达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法学研究的理论分析基点,注重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研究法学问题,具有献身中国马克主义法学研究的大无畏精神,这些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法学 中国化
  • 简介:意识形态是竖立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并对该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的观念上层建筑。这是马克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原理的最基本观点。由于社会科学不同的层次性,既不能把社会科学的学术理论问题同政治割裂开来,也不能将两者混同起来。基于对马克主义意识形态原理的研究,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必须正确地把握马克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搞好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捍卫我们的意识形态阵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政治 学术 主阵地
  • 简介: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恩格斯生前《资本论》的传播史和影响吏,指出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资本论》传播到全世界,成为世界文献;马克主义的影响史实际上是《资本论》1867年发表之后寸真正开始的;马克主义是一个体系,《资本论》对马克主义作了科学论证。文章接着论述了资产阶级对《资本论》的四种主要攻击形式:(1)攻击马克主义理论体系本身;(2)把马克的哲学和黑格尔的哲学等量齐观;(3)把现象作为本质来阐述;(4)格斯被说成简化者,贬低他对《资本论》所作的贡献。文章对这些攻击形式作了批驳,最后指出马克主义经济家的任务是创造性地利用马克恩格斯的经济说。

  • 标签: MEGA《资本论》 编辑史 影响史 攻击
  • 简介:马克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出版,使我们得以观瞻马克在1857—1883年为《资本论》撰写的全部手稿,从而为研究《资本论》的创作过程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使手稿与《资本论》的关系逐渐明朗化。同时,'《资本论》研究中的马克恩格斯问题'也开始以新的文献资料为基础而呈现研究方式的日趋科学化。MEGA2的出版,意味着关于马克经济手稿与《资本论》关系问题的研究将有一个新的开始。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MEGA2 《资本论》
  • 简介:在回到政治经济批判的前提下,针对马克主义和各类艺术运动对资本主义和艺术的关系问题,本文就两个基本立场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所有批判的前提是批判商品的审美拜物教,而不是批判艺术的审美拜物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拜物教 政治经济学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