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植物种子油含有多种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种子贮藏化舍物。种子油既是人类食品,又是重要工业原料。代谢物组学发展加深了对种子油生物合成途径全景式认识,应用基因工程改良种子油品质和价值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分析了种子油及脂肪酸合成调控机制复杂性,论述了转基因提高种子油及高营养品质脂肪酸含量和培育能大量合成积累工业用脂肪酸油料作物技术策略、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 标签: 种子油 脂肪酸 代谢调控 基因工程
  • 简介:目的:研究多肽JFT合成工艺。方法:本实验采用固相合成法(spps),以Fmoc-氨基酸为原料,TBTU/HoBt/DIEA混合试剂缩合。用三氟乙酸\苯甲硫醚\巯基乙醇\苯酚\水脱保护,将多肽从MBHA树脂上切割下来。结果:粗肽收率为62%,经RP-HPLC纯化,即可获得纯度在98%以上目标肽。经MALDI—MS质谱分析其分子量理论值一致。结论:此工艺操作简单,便于推广,适合大规模生产。

  • 标签: 固相合成多肽 Fmoc-氨基酸 Rink—Amide—MBHA树脂 分离纯化
  • 简介: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各个领域技术飞速发展,食品色素生物合成技术在不断进步中。利用生物技术合成方式生产色素,不但能够缩短生产周期,还能够提高色素产量和品质。所以食品色素生物合成研究逐渐得到人们关注。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微生物发酵、微藻类养殖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对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天然色素展开论述,深入分析了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天然色素研究进展状况,希望能够对食品色素生物合成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食品色素 生物合成 微生物 组织培养 微藻
  • 简介:蛇毒是一类组成复杂生物毒素,不仅作为蛇捕食和防御武器,还在促凝、抗凝、镇痛、戒毒、抗肿瘤等医药领域中得以使用,同时蛇毒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良好模型。作者针对蛇毒组成多样性、蛇毒合成生物学机制以及蛇毒生物演化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蛇毒 合成机制 蛇毒演化
  • 简介:对于β-榄香烯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中药温莪术根茎中抗癌成分,利用它已经生产出新型抗癌产品,并且得到有效推广和使用.β-榄香烯作为一种有机成分,以其自身独有的药理成分,在治疗肺癌、消化道肿瘤、脑癌以及其它浅表性肿瘤上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在临床上也取得了不错成果.β-榄香烯自身抗癌性很强,能很好杀死肿瘤细胞或者有效抑制肿瘤再生长.β-榄香烯具有抗癌性强特点,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简单,副作用较少,安全高效,并且无毒,对人体肝肾功能几乎没有任何损害,对人体骨髓也没有抑制作用,对其他身体机能也没有损伤,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给癌症患者治愈带来了福音.

  • 标签: Β-榄香烯 合成 抗癌性 临床应用
  • 简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已经应用于研究椎间盘生物力学行为、生物化学变化和生物学改变。为了探讨生骨蛋白-1(OsteogenicProtein-1,OP-1)在椎间盘合成代谢和抗分解代谢中作用,美国Rush大学生化系ChubinskayaS等人用椎间注射方法制作了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并用生物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开展了研究工作。该实验共用了34只大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核浆(nucleuspulposus,NP)盐注射加压组、两组OP-1注射组:COP-1组(椎间盘注射OP-1后持续加压)和ROP-1组(OP-1注射后停止加压)。

  • 标签: 椎间盘 分解作用 挤压性 慢性 生物化学变化 动物模型
  • 简介:小麦纹枯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主要土传病害。培育、推广抗纹枯病小麦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方法。普通小麦中抗源匮乏,严重制约抗纹枯病小麦育种进展。为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纹枯病新抗源,本试验通过人工接种、抗病鉴定方法,在江苏省和北京市两地,对来源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102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系,进行4年纹枯病抗性多环境鉴定。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品系间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存在差异,在其中进行小麦纹枯病抗源筛选是有效普通小麦品种扬麦158、扬麦12相比,这102份人工合成小麦大部分对纹枯病抗性表现抗或中抗水平,其中一些品系在多年多点鉴定中表现稳定抗性,如ZC93、ZC111、ZC112、ZC123、ZC172、ZC206和ZC221表现为抗病水平,病情指数低于目前最好普通小麦抗源,可作为抗纹枯病小麦育种新抗源。

  • 标签: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小麦纹枯病 抗性 病情指数
  • 简介: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phosphatesynthase,SPS)是高等植物体内控制蔗糖合成关键酶之一,它主要通过异构调节和磷酸化修饰在酶水平调节蔗糖合成。本文简要介绍SPS家族成员、SPS蛋白上3个磷酸化位点,以及SPS生物学功能、SPS磷酸蔗糖磷酸酶关系等。

  • 标签: 蔗糖磷酸合成酶 磷酸化位点 14—3—3蛋白 磷酸蔗糖磷酸酶
  • 简介:植物凋落物是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主要生命物质和能量来源,其类型、组成以及物理化学等性质直接决定了土壤有机质品质。对植物凋落物类型、品质、物理性质、层效应和激发效应以及根际碳淀积土壤有机质分解关系进行了总结,可为研究植物凋落物对土壤有机质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指出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研究。

  • 标签: 植物凋落物 土壤有机质分解 层效应 激发效应 根际碳淀积
  • 简介:比较了不同偶合方法及裂解条件对ω-芋螺毒素及其衍生物线性肽合成效率影响。结果表明,Boc/Bzl策略、Fmoc/But策略、手工及仪器对总偶合率影响较小,但裂解条件及保护策略对肽-树脂裂解影响很大,氟化氢体系裂解Boc/Bzl法合成树脂副产物较多,且主链易发生断裂,以低高法裂解效率最高。三氟乙酸体系裂解Fmoc法合成树脂效率高,主要副产物是含Trt基线性肽,增加1,2-二巯基乙醇可提高肽纯度。

  • 标签: ω-芋螺毒素 线性肽 合成
  • 简介:阿维菌素(avermectin)是由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is)产生一种具有杀虫活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农业和畜牧业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有关除虫链霉菌基因组序列分析、阿维菌素生物合成以及阿维菌素育种和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 标签: 除虫链霉菌 阿维菌素 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 简介:铁硫簇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最古老生命物质之一。铁硫簇基本结构单元有[2Fe-2S]、[3Fe-4S]、[4Fe-4S]TZ[8Fe-7S]等几种形式,不同结构铁硫簇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参与电子传递、底物结合激活、铁/硫存储、基因表达调控、酶活调控等。铁硫簇既可在生物体内合成,也可在体外进行人工组装。铁硫簇生物合成主要和NIF、ISC、SUF这三个系统有关。研究已确定了参与铁硫簇合成关键蛋白,但对它们分子水平上机制及如何进行相互作用在体内外合成铁硫簇认识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铁硫簇 铁氧还蛋白 生物合成 支架蛋白 分子伴侣
  • 简介: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植物中萜类化合物有2条合成途径,即甲羟戊酸途径和甲基赤藓糖醇磷酸途径。这2条途径中都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生成、结构和功能各异酶。植物萜类化合物不仅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商业价值,被广泛用于工业、医药卫生等领域。

  • 标签: 萜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 甲羟戊酸途径 甲基赤藓糖醇磷酸途径
  • 简介:根据GenBank报道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氨基酸序列和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设计,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得到适合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目的TIMP-2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到质粒pPIC9中,构建了pPIC9-T2表达载体,PCR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得到了正确TIMP-2基因序列.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抑制剂 人工合成 克隆 GENBANK 毕赤酵母
  • 简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2个异黄酮含量显著差异大豆品种鲁黑豆2号(LHD2)和南汇早黑豆(NHZ)在子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变化以及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模式变化,试图分析异黄酮积累各基因表达量变化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大豆子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而不同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趋势不同,CHS7、CHS8、CHR、CHI1A和IFS2表达趋势异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而IFS1和CHI1B1表达趋势异黄酮积累模式相反。IFR表达模式在2个大豆品种中存在相反趋势,在LHD2中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反,而在NHZ中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同。结果还表明,同一基因家族中不同基因在子粒发育过程中表达量也存在差异。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中CHS7和CHS8以及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家族CHI1A表达水平相对其他成员较高,异黄酮合酶基因家族中IFS2表达量显著高于IFS1表达量,预示这些基因家族在大豆子粒异黄酮积累过程中存在功能分化。此外,各基因表达模式异黄酮积累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表达模式异黄酮积累相关性在2个品种中也不尽相同。LHD2中CHS7、CHS8和IFS2在子粒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变化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CHI1B1基因表达量变化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在NHZ中,IFR在子粒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变化多个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这预示了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差异潜在遗传基础。各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在2个品种中,苯丙氨酸水解酶PAL14CL,4CLCHS2以及CHS1IFS2基因表达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控异黄酮合成积累。这些结果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奠定了基�

  • 标签: 大豆 异黄酮 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Fonsecaeamonophora黑素理化性质及其合成途径。方法通过化学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等明确F.monophora黑素理化性质;通过比对F.monophora菌株在基础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L-DOPAPDA培养基)和含黑素抑制剂培养基(DOPA黑素抑制剂培养基、DHN黑素抑制剂培养基)菌落生长情况,采用BioTek酶标仪EON定量分析其黑素合成,以明确F.monophora黑素合成途径。结果F.monophora黑素合成L-DOPA黑素理化性质相似;菌株在含L-DOPA培养基较PDA培养基产生更多黑素,且在含DOPA黑素抑制剂叠氮化钠及DHN黑素抑制剂苯肽、三环唑培养基中其黑素合成均明显降低。结论F.monophora黑素主要为LDOPA黑素,可能共同存在DOPA黑素和DHN黑素合成途径。

  • 标签: Fonsecaea monophora 黑素 理化性质 合成途径
  • 简介:一支由法国原子能及可替代能源署(CEA)领导、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参与研究国际团队通力合作,揭示了趋磁细菌体内一种名为MamP蛋白质主导合成磁小体机制及其结构特征。该研究使得人们对”生物矿化”有了进一步理解,同时也为生物纳米磁体在医学和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机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自然》杂志网站上。

  • 标签: 纳米磁体 细菌合成 《自然》 机制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科学家
  • 简介:大麻THCA合成酶基因CsTHCA在调控大麻THC含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RT-PCR方法从大麻中克隆了CsTHCA,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638bp,共编码545个氨基酸。通过pSKint中间载体,构建CsTHCARNA干扰植物转化载体并转化大麻茎尖,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分析大麻中THCA合成酶基因表达并结合薄层色谱法和SPE-HPLC法发现,转基因植株中基因表达量降低且THC含量降低,这表明CsTHCA通过某种机理正调控THC含量。

  • 标签: 大麻 CsTHCA RNA干扰 遗传转化
  • 简介:目的:从海洋来源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多株具有鼠李糖脂合成能力菌株。方法:以9株分离自不同海洋环境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考察并比较其发酵合成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产量和产物成分差异,扩增并比对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结果:9株菌发酵产物均具有表面活性,其中菌株1A01151发酵液表面活性最强,表面张力值可降低至28mN/m;9株菌基因组中均含有鼠李糖脂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rhlAB和rhlC,都具有合成单、双鼠李糖脂能力;菌株1A01151和1A00364发酵产量最高(2.69g/L),产物经LC-MS/MS检测,所合成鼠李糖脂同系物组分不同,双糖双脂含量最高(1A01151:75.96%;1A00364:61.01%)。结论:海洋来源铜绿假单胞菌是具有鼠李糖脂高产潜力菌株,可用于合成性能不同、组成多样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 标签: 鼠李糖脂 生物表面活性剂 铜绿假单胞菌 双糖双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