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突变整合于宿主细胞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6型的E6E7致癌基因,探索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新方法。方法以SiHa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设计靶向其内整合的HPV16 E6E7基因的小引导RNA(small guide RNA,sgRNA),将其克隆入CRISPR/Cas9质粒,并应用其将E6E7基因敲除,随后应用错位酶切法和克隆测序检测突变效果,并用细胞迁移与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力。结果设计的sgRNA被克隆入CRISPR/Cas9质粒,经测序克隆正确。该质粒转染SiHa细胞后,可以引发靶点DNA的突变,致使E6E7基因密码子改变,无法正确表达。E6E7突变后SiHa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下降(t检验,pCas9组与psgE6-1-1-Cas9组相比,P=0.0006; pCas9组与psgE7-1-2-Cas9组相比,P=0.0007),促进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表达恢复,细胞的恶性度降低。

  • 标签: CRISPR/Cas9 HPV E6 HPV E7 宫颈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HPV16 E6E7特异性免疫反应与临床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5年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明确诊断的72例宫颈鳞癌初治患者,并同期入组75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经抗原重叠肽E6E7刺激的T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宫颈鳞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频率和强度表达差异;Spearman法检验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和T细胞亚群相关性;log-rank法和Cox模型用于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宫颈鳞癌组HPV16 E6E7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频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51.39%∶29.33%,P=0.006和45.83%∶25.33%,P=0.009),同时免疫反应强度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0.00 SFC/106∶10.76 SFC/106,P<0.001和16.17 SFC/106∶10.72 SFC/106,P=0.017)。宫颈鳞癌组HPV16 E6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强度和外周血CD4+/CD8+呈正相关(r=0.279,P=0.018);HPV16 E7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和外周血NK细胞占比和反应强度呈正相关(r=0.274,P=0.02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治疗模式(放疗与放化疗HR=2.918,95%CI为1.454~5.854,P=0.003)和E6特异性免疫应答(应答与无应答HR=0.491,95%CI为0.243~0.990,P=0.047)是影响患者预后因素。E6特异性免疫应答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无应答组(64%∶41%,P=0.041)。结论HPV16 E6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强度与CD4+/CD8+呈正相关,无应答与单纯放疗导致宫颈鳞癌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T细胞免疫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肿瘤/同步放化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 E6/E7基因稳定表达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KC),为研究HPV16 E6/E7诱导的细胞永生化及恶性转化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两步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人包皮角质形成细胞(HFK),利用慢病毒感染技术对细胞稳定转染HPV16 E6/E7基因,连续培养30代以上,筛选出永生化KC,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传代2次的原代HFK;②实验组:传代2次的原代HFK感染LV5-HPV16 E6/E7,感染细胞记录为A0代,感染后以传代次数记录(A1、A2……);③阳性对照组:HPV16阳性宫颈癌细胞SiH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印迹实验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HPV16 E6/E7 mRNA、蛋白及CK14蛋白的表达,CCK-8及Transwell Inser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裸鼠致瘤实验检测实验组A30、阳性对照组SiHa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成功分离原代HFK。LV5-HPV16 E6/E7重组质粒感染原代HFK后,空白对照组细胞无荧光表达,连续传代后出现衰老表现,实验组A30细胞体积、形态较原代HFK无明显变化,且荧光表达率为10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1、A10、A20、A30细胞HPV16 E6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7.12、8.07、6.53、5.66;P值分别< 0.001、< 0.001、= 0.001、= 0.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1、A10、A20、A30细胞HPV16 E7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3.20、4.29、3.75、4.22;P值分别为0.024、0.008、0.013、0.014)。空白对照组未见HPV16 E6/E7蛋白的表达,而A30及SiHa细胞可见HPV16 E6/E7蛋白的表达。CCK-8实验显示,实验组A10、A20、A30细胞增殖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t值分别为6.49、7.55、9.43;P值分别为0.003、0.002、0.001),而A1的增殖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2.40,P = 0.074)。Transwell Insert侵袭实验显示,A30不能穿过基底膜,SiHa细胞可穿过基底膜被染成蓝色。裸鼠接种A30细胞2个月后无肉眼可见肿瘤,组织学亦显示无肿瘤形成,裸鼠接种SiHa细胞后可于皮下形成肿瘤。结论通过采用慢病毒技术转染HPV16 E6/E7基因成功建立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可作为HPV相关研究中的理想细胞模型。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 角蛋白细胞 慢病毒感染 细胞系,转化 HPV16 E6/E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异常的绝经女性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02例TCT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年龄(56.05±8.46)岁,年龄范围为45~74岁。所有患者进行HPV E6/E7 mRNA、HR-HPV检测及病理检查。结果502例患者的病理结果中,正常及炎症10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20例,宫颈癌16例。HPV E6/E7 mRNA和HR-HPV在不同病理类型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在正常及炎症、LSIL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SIL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诊断为LSIL及以下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53.1%+39.2%)低于HR-HPV(95.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SIL及以上病理结果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100%+98.1%)高于HR-HPV(100%+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在LSIL及以下与HSIL及以上比较,HPV E6/E7 mRNA的阳性表达率前者低于后者,HR-HPV检测的阳性率前者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V E6/E7 mRNA在病理诊断为HSIL及以上病变的特异度[55.4%(92/166)]、阳性预测值[80.9%(330/408)]、阴性预测值[97.9%(92/94)]均高于HR-HPV[22.3%(37/166)、71.4%(322/408)、72.5%(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98.2%(330/336)]低于HR-HPV[98.8%(332/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与宫颈病变病理诊断高低有相关性,联合TCT检测在绝经后女性宫颈病变筛查中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绝经女性 宫颈筛查
  •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是影响全球女性健康的第4大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女性第6位高发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是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的。近年来,随着对HPV致癌的分子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PV E6和(或)E7E6/E7)基因的激活与子宫颈病变的发生、维持及进展有密切关系,故其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治疗性疫苗、基因编辑治疗、免疫治疗和植物药治疗几个方面综述目前靶向HPV E6/E7基因的治疗在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希望为临床治疗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原位杂交技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组织病理诊断为CIN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例共261例,其中CIN1级60例、CIN2级41例、CIN3级51例、鳞癌72例和形态学正常的宫颈对照组织37例(HPV阴性10例、阳性27例)。将所有病理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分别进行HE染色、HPV E6/E7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及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完成染色判读,并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及阳性模式。结果HPV mRNA原位杂交在CIN1级中主要表现为鳞状上皮基底至中层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BME)及伴表层细胞内弥散整个核的片状染色(supD),即≤BME+supD模式;在CIN2级中主要表现为基底直至中层之上但未达上皮全层的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模式(>BME)和部分伴supD染色的模式,即>BME+SupD模式;CIN3级主要表现为>BME模式,且点状染色分布于上皮全层。在CIN1级、2级和3级中,上述3种染色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mRNA原位杂交技术有助于CIN的准确诊断与分级,且有着比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更佳的特异性。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原位杂交 E6/E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nRNP E1对HPV16早期基因E2、E6表达的调控及宫颈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实验方法,对HPV16阳性人宫颈鳞癌SiHa细胞株采用hnRNP E1cDNA质粒上调hnRNP E1表达,于上调前、后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HPV16 E2、E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应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采用SPSS 22.0和Graphpad Prism 7.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随着转染时间的增加(24、48、72 h),hnRNP E1过表达组的SiHa细胞活性及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数逐渐减少(P<0.05),而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G2/M期细胞比例及增殖指数降低(P<0.05),晚期凋亡率和细胞总凋亡率逐渐增加(P<0.05)。hnRNP E1过表达组HPV16 E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和空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PV16 E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SiHa细胞增殖指数下降,而总凋亡率有增加趋势。3组间HPV16 E2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HPV16 E2蛋白未被检测到。结论hnRNP E1可抑制HPV16 E6的转录和翻译,进而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使凋亡,hnRNP E1可作为抑制宫颈癌变的潜在靶标。但本研究未发现hnRNP E1与HPV16 E2在SiHa细胞中的关系。

  • 标签: 宫颈癌 核内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早期基因E2和E6与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E2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课题组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自然人群宫颈病变队列",以2014年69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正常宫颈(NC)女性、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以及同期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病例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57名研究对象,NC、CINⅠ、CIN Ⅱ/Ⅲ、SCC组分别为67名(26.07%)、69例(26.85%)、68例(26.46%)、53例(20.62%)。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卫生习惯及宫颈病变相关信息,并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活检组织,检测HPV16的感染、hnRNP E2、HPV16 E2和E6的蛋白表达水平。根据NC组的hnRNP E2、HPV16 E2、E6蛋白表达量及E2/E6比值的M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低表达组/比值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16早期基因E2和E6、hnRNP E2与宫颈癌变的关联,并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评价其交互作用。结果NC、CIN Ⅰ、CIN Ⅱ/Ⅲ、SCC组的年龄分别为(47.00±9.07)、(47.64±7.35)、(46.37±8.67)和(51.26±8.03)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PV16 E2低表达、E6高表达及E2/E6低比值可导致CIN Ⅱ/Ⅲ[OR(95%CI)值分别为11.11(1.63~75.56)、8.00(1.28~50.04)、9.75(1.22~77.72)]和SCC[OR(95%CI)值分别为14.22(2.11~95.88)、10.33(1.67~64.00)、12.38(1.56~97.91)]的患病风险增加;hnRNP E2低表达可导致CIN Ⅱ/Ⅲ、SCC风险增加[OR(95%CI)值为3.35(1.39~8.10)、5.53(1.54~19.88)]。GMDR模型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nRNP E2低表达、HPV16 E2低表达、HPV16 E6高表达在CIN Ⅱ/Ⅲ和SCC组均存在交互作用(P值均<0.05)。结论HPV16早期基因的异常表达和hnRNP E2低表达均可能增加宫颈癌变的发病风险,且在宫颈癌变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 子宫肿瘤 核糖核蛋白类,核不均一 交互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HR-HPV E6/E7)mRNA对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312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为ASCUS的人群,所有ASCUS人群均行阴道镜活检和病理学检查,行HPV16或18(HPV16/18)、HR-HPV DNA和HPV E6/E7 mRNA检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HPV E6/E7 mRNA、HR-HPV DNA、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转诊率及其95% CI。结果312例ASCUS人群的年龄为(52.6±7.3)岁。病理学诊断为正常的290例人群中,HPV E6/E7 mR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64例(22.1%),HR-HPV D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86(29.7%),HPV16/18检测阳性例数为19(6.6%);病理诊断为CIN 2(3例)和CIN 3级(6例)患者中,HPV E6/E7 mRNA和HR-HPV DNA检测的阳性例数均为3和6例。以CIN2+作为疾病终点指标时,HPV E6/E7 mRNA分流ASCUS人群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转诊率分别为100% (95% CI: 72.3~100.0)、77.8% (95% CI: 72.8~82.1)、13.0%(95% CI: 7.2~22.3)、100%(95% CI: 98.4~100.0)、24.7%。与HPV E6/E7 mRNA相比,HR-HPV DNA分流效果的灵敏度与HPV E6/E7 mRNA一致,但特异度低[70.2%(95% CI: 64.8~75.1)],转诊率较高(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16/18检测的特异度较高(93.4%,95% CI: 90.0~95.7),但灵敏度低(30.0%,95% CI:10.8~60.3)。HPV E6/E7 mRNA检测在≥45岁年龄组和<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灵敏度均为100%,在≥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特异度为79.0%(95% CI: 73.7~83.5),比<45岁年龄组的特异度(68.3%,95% CI: 53.0~80.4)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对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优于HR-HPV DNA和HPV16/18,其用于ASCUS人群的分流管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同时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

  • 标签: 子宫颈肿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 E6和E7信使RNA 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HR-HPV E6/E7)mRNA对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312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为ASCUS的人群,所有ASCUS人群均行阴道镜活检和病理学检查,行HPV16或18(HPV16/18)、HR-HPV DNA和HPV E6/E7 mRNA检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HPV E6/E7 mRNA、HR-HPV DNA、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转诊率及其95% CI。结果312例ASCUS人群的年龄为(52.6±7.3)岁。病理学诊断为正常的290例人群中,HPV E6/E7 mR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64例(22.1%),HR-HPV D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86(29.7%),HPV16/18检测阳性例数为19(6.6%);病理诊断为CIN 2(3例)和CIN 3级(6例)患者中,HPV E6/E7 mRNA和HR-HPV DNA检测的阳性例数均为3和6例。以CIN2+作为疾病终点指标时,HPV E6/E7 mRNA分流ASCUS人群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转诊率分别为100% (95% CI: 72.3~100.0)、77.8% (95% CI: 72.8~82.1)、13.0%(95% CI: 7.2~22.3)、100%(95% CI: 98.4~100.0)、24.7%。与HPV E6/E7 mRNA相比,HR-HPV DNA分流效果的灵敏度与HPV E6/E7 mRNA一致,但特异度低[70.2%(95% CI: 64.8~75.1)],转诊率较高(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16/18检测的特异度较高(93.4%,95% CI: 90.0~95.7),但灵敏度低(30.0%,95% CI:10.8~60.3)。HPV E6/E7 mRNA检测在≥45岁年龄组和<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灵敏度均为100%,在≥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特异度为79.0%(95% CI: 73.7~83.5),比<45岁年龄组的特异度(68.3%,95% CI: 53.0~80.4)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对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优于HR-HPV DNA和HPV16/18,其用于ASCUS人群的分流管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同时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

  • 标签: 子宫颈肿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 E6和E7信使RNA 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分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特殊染色法(FRD)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与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在萧山医院行宫颈癌筛查的734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FRD、HPV E6/E7 mRNA和TCT检测。以阴道镜取样活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以上检测手段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734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中,病理活组织检查阳性率为9.81%(72例);FRD阳性率为11.99%(88例),HPV E6/E7 mRNA阳性率为12.53%(92例),TCT阳性率为14.44%(106例),符合率分别为93.46%、92.37%和89.92%,FRD、HPV E6/E7 mRNA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664和0.616,TCT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529。FRD、HPV E6/E7 mRNA和TCT的灵敏度分别为77.78%、75.00%和72.22%,且3种方法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为95.83%,优于单独检查。结论FRD在宫颈癌筛查方面具有与TCT、HPVE6/E7 mRNA相仿的效能,且与TCT、HPV E6/E7 mRNA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灵敏度,加之具有快捷和成本低的特点,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宫颈肿瘤 宫颈特殊染色法 E6/E7 mRNA 液基薄层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 联合诊断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探针131I-ch4E5的制备方法及其对荷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Iodogen法用131I标记抗CD80的人-鼠嵌合抗体ch4E5,采用放射性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1)体外实验:在含细胞数为1×108、1×109、1×1010、5×1010、1×1011个/L的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的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31I-ch4E5溶液,同时设置非特异结合对照管,测量每管沉淀的放射性计数,计算Raji细胞与131I-ch4E5的特异性结合率。(2)体内实验:3只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7.4 MBq的131I-ch4E5,72 h后处死,分别取肿瘤、血等14种脏器或组织,分别计算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将15只荷瘤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31I-ch4E5(131I-ch4E5组)、未标记的ch4E5(ch4E5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3组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情况,给药后第15天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之后处死荷瘤裸鼠取肿瘤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做组织病理学检查。2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31I-ch4E5的标记率为(84.2±2.4)%、放射化学纯度为(97.1±1.1)%。(1)体外实验:131I-ch4E5与Raji细胞的结合率随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升高,最大结合率为(38.2± 2.3)%。(2)体内实验:131I-ch4E5在荷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体内的分布具有靶向性,肿瘤与肌肉的T/NT最大为7.30;与ch4E5组、对照组比较,131I-ch4E5组肿瘤生长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9、6.516,均P<0.05);给药后第15天,131I-ch4E5组肿瘤抑制率为71.7%、ch4E5组为43.4%。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同样显示131I-ch4E5的治疗效果更明显。结论自制分子探针131I-ch4E5的标记率及放射化学纯度高,且对荷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131I-ch4E5在放射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分子探针 碘放射性同位素 ch4E5 淋巴瘤,B细胞 放射免疫疗法 荷瘤裸鼠
  • 作者: 常铸 梅志雄 方毅敏 王姣 黄明柳 赖小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08期
  • 机构: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核病研究所,海洋微生物功能分子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技术中心,510530 广州,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岭南院区妇产科,510095 广州,广州市胸科医院,国家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4-羟基-3-甲基-2-烯基焦磷酸(HMBPP)和多肽E7对结核患者胸水及脐带血中γδ T细胞分泌白介素6(IL-6)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收集自广州市胸科医院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标本18例,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正常健康产妇脐带血标本17例。使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出结核性胸水和脐带血中的γδ T细胞与CD277+CD14+单核-巨噬细胞混合培养,分别用HMBPP或E7刺激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IL-6的γδ T细胞百分率及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CD277+CD14+单核-巨噬细胞百分率;利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IL-6、PD-L1的mRNA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含量;用PD-L1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PD-L1的表达以检测PD-L1是否参与分泌IL-6;在分选于结核性胸水和脐带血的共培养细胞中,HMBPP或E7刺激后上述指标在每一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差异,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结核性胸水和脐带血中,给予HMBPP或E7刺激24 h之后,与对照组相比IL-6+γδ+ T细胞占比显著升高,给予HMBPP或E7刺激12 h之后γδ T细胞中IL-6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以及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显著上调;在分选于脐带血的共培养细胞中,给予HMBPP或E7刺激,CD277+CD14+单核-巨噬细胞中PD-L1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3.70±0.33)vs(4.20±0.34)vs 1.00];在沉默PD-L1的表达后,γδ T细胞中IL-6的表达显著降低[(0.53±0.03)vs(0.55±0.01) vs 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MBPP和多肽E7能够促进CD277+CD14+单核-巨噬细胞PD-L1表达上调,后者参与刺激与其共培养的γδ T细胞分泌更多的IL-6,这为γδ T细胞的抗结核免疫机制的研究以及结核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γδ T细胞 CD277+CD14+单核-巨噬细胞 白介素-6 程序性死亡配体1
  • 简介:摘要焦孔素E蛋白与肿瘤关系密切。焦孔素E通过基因甲基化、基因突变或其他方式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焦孔素E介导的焦亡参与多种肿瘤的药物治疗过程,为肿瘤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焦孔素E将为肿瘤的认识、诊治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

  • 标签: 细胞焦亡 肿瘤 焦孔素E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国马源P[12]型轮状病毒GST-VP8*-HorseP[12]E403蛋白与寡糖、唾液受体的结合特征,进而为轮状病毒的跨种传播及受体间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纯化中国马源P[12]型轮状病毒GST-VP8*-Horse P[12]E403蛋白,并利用唾液及寡糖结合实验分析该基因型的受体结合特征。结果马源GST-VP8*-Horse P[12]E403蛋白与黏蛋白核心mucin core 2糖结合良好,与A、B、Lewis型等寡糖及唾液中的HBGAs均不结合。结论VP8*-Horse P[12]E403蛋白的潜在受体可能是黏蛋白核心2,未与人唾液发生结合。

  • 标签: 轮状病毒 VP8*蛋白 寡糖 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E康复护理模式对COP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疲乏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的11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试验组(57例)。排除失访和资料收集不完整的患者后,最后对照组纳入患者48例,试验组纳入患者51例。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试验组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采用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FACIT-F)评估两组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周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干预前、出院后12周两组患者的疲乏情况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5E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但不能改善患者的疲乏症状,将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长时间研究以探讨5E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疲乏症状的影响。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5E康复护理模式 肺康复 自我管理 疲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63例和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30名为研究对象,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健康儿童的尿白三烯E4(LTE4)水平,并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病情、病原体和有无过敏史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尿LTE4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尿LTE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t=20.400,P<0.001)。0~3岁组的尿LTE4水平显著高于4~6岁组及7~14岁组患儿(P均<0.05),且尿LTE4水平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87,P<0.001)。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尿LTE4水平显著高于急性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患儿(P均<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患儿的尿LTE4水平显著高于细菌感染患儿(P均<0.05)。合并过敏史的患儿LTE4水平明显高于无过敏史的患儿(P<0.05)。结论CysLTs参与了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过程,尿LTE4水平与发病年龄、病情严重度、病原体和过敏史有关。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儿童 白三烯E4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急性脑外伤患者心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急诊脑外伤患者289例,最终入选219例及与相匹配的对照组220例,入院1 h及住院72 h行心电图,测算P波离散度(Pd)、校正后QT (QTc)、校正后QT离散度(QTcd )、校正后Tp-e间期(Tp-ec )、校正后Tp-e间期离散度(Tp-ecd )及Tp-e/QT比值,分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脑外伤组第1天和对照组、第1天和第3天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外伤组心电图指标与病情轻重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脑外伤组患者第3天QTc、Tp-ec和Tp-e/QT较对照组及第1天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格拉斯哥(GCS)评分中重度脑损伤患者Tp-ec、Tp-e/QT较评分为轻度者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48±16.58 )vs(130.14±11.86 ),P=0.006 ;(0.29±0.04)vs (0.23±0.03 ),P=0.030]。住院期间出现MACE组患者Tp-ec、Tp-e/QT较无MACE组增大[(149.76±12.52 )vs(128.84±12.47 ),P <0.001 ;(0.30±0.04 )vs (0.21±0.03),P <0.001]。结论急性脑外伤患者Tp-e和Tp-e/QT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一定条件下可作为短期预后的评价和预测指标。

  • 标签: 急性脑外伤 心电图 Tp-e间期 Tp-e/QT比值 预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