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后金政权建立,太祖努尔哈赤就铸行过老满文“天命汗钱”、汉文“天命通宝”、老满文“聪汗之钱”。顺治帝在位十八年,共铸行了汉文“顺治通宝”光背钱、汉文“顺治通宝”单字记局钱、汉文“顺治通宝”一厘钱、幕汉文“顺治通宝”背满文记局钱、幕汉文“顺治通宝”背单字满汉文记局钱五种版式的制钱。第四种版式后来定型为清代制钱的基本样式,即幕为汉文“顺治通宝”,背为满文“宝泉”、“宝源”局名。这种局名钱的出现标志着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已经设立。故《清史稿·食货志·钱法》说:“世祖定鼎燕京,

  • 标签: 清代 铸币 护工 顺治帝 政权建立 努尔哈赤
  • 简介:西汉时期,诸侯王墓葬针对墓葬封采取了较多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保护墓葬及其他相关目的。因墓葬时代和形制、具体设施和需要等的不同,封的方法和使用的材料等均存在诸多差异,体现出时代、地域及诸侯国之间差别的同时又较多地反映出当时的科学技术、丧葬思想和等级差别,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汉代诸侯王墓葬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演变等相关内容。

  • 标签: 西汉 诸侯王 墓葬 封护
  • 简介: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收藏有《桑园全图》碑刻一块,该碑刻原嵌在南海区西樵镇海舟村河神庙内,毁庙时曾被移作铺路石,故表面曾粘满石灰砂,也受到了一定的磨损。该碑为墨料石质,作长方形,高1.42米,宽0.83米,厚0.07米,右边缘及右下角

  • 标签: 《桑园围全图》 碑刻 马浚泉 邹伯奇 清朝
  • 简介:亦都高昌王世勋碑。现存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文庙)石刻陈列室内,仅存碑首和中段。碑首刻蟠螭,残高1.3米,宽1.8米,厚0.52米;碑身残高1.82米,宽1.73米,厚0.47米。碑正面为汉文,36行,行残存41字;背面为回鹘文。立碑时间为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碑文由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撰文,元代大书法家、礼部尚书康里崾暖奉敕书,翰林学士承旨、奎章阁大学士赵世延篆额。碑文内容是研究回鹘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史料价值 王世 高昌 著名学者 翰林学士 回鹘文
  • 简介:<正>九世纪中叶,居住在漠北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的东突厥东山再起,黠戛斯部落大破回鹘,杀其可汗,迫使回鹘诸部逃散西迁,其中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占据唐贞观14年(公元640年)灭亡的汉族曲氏高昌王国的领地,以高昌(在今吐鲁番县城东南六十余里的哈刺火州)为首府,建立起了高昌回鹘政权.高昌回鹘以哈剌火州和别失八里(又称北庭,在今新疆吉木萨儿境内)为中心,向西发展,至十世纪末期,疆域面积已扩展到东接甘、肃二州,西至葱岭,北界天山,南越戈壁,兼有吐鲁番、塔里木两个盆地,还跨

  • 标签: 高昌王国 亦都护 永昌县 西凉府 吐鲁番盆地 畏兀儿
  • 简介:为评价青铜文物缓蚀剂效率及封剂抗腐蚀能力进行了两项电化学实验。一是利用直流腐蚀的极化电阻法对缓蚀效率评价,二是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法对涂层的抗腐蚀效率评价。实验表明,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优于单一缓蚀剂如AMT、BTA,在模拟中性土壤介质的水溶液中各自缓蚀效率分别为88.7%、94.6%,两者组成复合缓蚀剂后其缓蚀效率高达98.8%,这是发挥其缓蚀剂各组分的协同效应的结果。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附着有封层时复杂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石蜡涂层样品的Nyquist谱图出现扩散过程引起的阻抗特征;聚乙烯醇缩丁醛涂层、ParaloidB72涂层、空白样(缓蚀层BTA)三种样品Nyquist谱图均是由于涂层微孔引起的阻抗特征,在同一浓度下其抗腐蚀性能排序呈依次递减趋势。

  • 标签: 电化学方法 直流腐蚀 Tafel曲线 交流阻抗
  • 简介:交流阻抗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本工作将交流阻抗技术应用于研究铁质文物封剂的性能。为了更好研究封剂的耐蚀性能,运用交流阻抗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用该技术对铁质文物复合封剂与聚氨脂乳液封剂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明,复合封剂的性能优于聚氨酯乳液。实验结果提示,交流阻抗法为文物封剂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 标签: 电化学阻抗谱 文物保护 封护剂
  • 简介:辉县固村战国墓国别问题讨论张新斌固村战国墓①位于河南辉县城东6公里固村东的崖地上。已发掘的1—3号大墓3座并列在150米×135米的长方形土台上,规模最大的2号墓居中,稍小的1号、3号墓西、东相对,在其附近还发掘了附葬的5、6号两座小墓,合在一...

  • 标签: 战国墓 《战国策·秦策》 考古研究所 赵王陵 《史记》 战国时期
  • 简介:安西都府是唐王朝统一西域后在西域建立的最高军政机关。安西都府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建立起,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止,共存在了约170年。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全境、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半部、乌兹别克斯坦大部等地。

  • 标签: 安西 大历元宝 铸币 铜钱 奇台 吉尔吉斯斯坦
  • 简介:<正>关于“龙”,笔者原有三说,首篇考证龙为蚕的变称——上古创建文制时期作为先民的氏族命名,后世子嗣继之为族称,“龙”才开始脱离蚕的提醒而演化为神物——图象或象形的古金文、甲骨文字。

  • 标签: 护柱 角龙 族系 古蜀 夏禹 “龙”字
  • 简介:麦积山石窟第4窟上方有三排和洞窟同时期开凿的巨大桩孔。通过建筑学的分析,认为在最初修整4窟屋顶部分时,用于屋顶面积太大,为了避免在屋顶上遗留太多的施工孔,就在上方开凿了大型孔,然后利用悬吊的方法对屋面部分进行施工。

  • 标签: 麦积山石窟 桩孔 探疑
  • 简介:<正>楚帛书是现已发现最古老的数术书。这种书让现在的人读起来当然莫名其妙,但在古代却是流行读物。它与地下出土的大批日书是同一类。后者虽然现在只有睡虎地秦简《日书》发表,但将来陆续公布,势必会形成一种专题研究。那时我们将会看得很清楚,楚帛书的研究是它的开端。过去我对楚帛书做过一点研究:1980年写成《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85年,下简称《子弹库》),1988年写成《〈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补正》(中国

  • 标签: 帛书 睡虎地秦简 弹库 专题研究 数术 日书
  • 简介:中国有着悠久的陶器制造史。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利用天然物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彩陶是制陶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彩陶文化又是原始农业、畜牧业生活的产物.是原始先民对大自然长期观察的结果。他们把自己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活动逐步反映在陶体上,陶器便有最初的现实需要逐步往精神方面的诉求发展.也就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彩陶。

  • 标签: 陶器 赏析 彩陶文化 生产生活 天然物质 文明发展
  • 简介:十多年前,本人曾写过(下称)一文[1],写那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时在楚文化研究中对楚鬲认识方面的一些混乱现象,试图将江汉地区出土的不同用途、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鬲加以区分,以利于楚器的排比和研究.收入时,有部分文字和插图被删节,因而有读者提出一些不明了的问题.实际上,江汉地区出土的东周鬲不完全都属于楚鬲,下面拟分江汉地区的鬲及楚鬲两个标题,作为的一些说明和补充.

  • 标签: 江汉地区 楚式鬲 炊器 盘龙城遗址 出土文物
  • 简介:“镇墓兽”是楚墓中特有的随葬器物,反映了楚人特殊的葬俗和文化心理。本文探讨了楚“镇墓兽”因时代、地域和墓主人身份差异而存在的演变规律,并依据其器型特征进一步认为楚“镇墓兽”的构型为多层意象的综合体,其功用之一为引魂升天。

  • 标签: 楚式“镇墓兽” 历时性 共时性 功用
  • 简介:为研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排序问题,以江浙地区抬梁和穿斗两种典型的传统民居木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方法采用构件属性改变后对结构整体应变能的单位体积改变率作为构件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6.0)开发了基于生死单元法和改变弹性模量法的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弹性模量法更适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分析。通过对抬梁和穿斗的单榀框架和整体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地震荷载两种工况下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和排序,并提取出了抬梁和穿斗传统木构的关键构件。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传统木构建筑遗产在修缮施工、维护以及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构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传统木构建筑 构件重要性 抬梁式 穿斗式 改变弹性模量法
  • 简介:2015年10月30日,卓资县梨花镇堡村村民耕作时发现一座墓葬,村民及时上报了相关单位,最终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组成调查小组,到卓资县梨花镇刘光窑行政村嗣堡自然村实地调查,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通知进行抢救性发掘。

  • 标签: 乌兰察布市 围堡村 元贞元年 砖室壁画墓
  • 简介:"己酉"天青釉鼎香炉,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钧窑瓷器,一级文物。口径25.5厘米,高42.7厘米。双立耳,圆鼓腹,三兽足。口沿至肩部两侧饰兽形耳,腹部饰四个兽面铺首衔环纹,通体施天青色釉。颈部正面有一长方形题记,上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楷书铭文。1970年出土于呼和浩特市白塔村,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 标签: 香炉 青釉 钧窑 元代 呼和浩特市 元武宗
  • 简介:有人认为,旅游冲击文化。甚至认为,现代旅游“侵蚀”、“污染”传统文化,加速民族文化的消亡。我的看法与之相反,坚信有序的文化旅游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振兴民族经济有推动作用。

  • 标签: 民族村寨 中国 文物保护 民族经济 文化活动场所 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