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耐药机理。方法 : 利用 excel表格对我院 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各种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用药密度、检测菌分离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 30.12、 29.52、 28.55、 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 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结论: 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应慎重,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耐药机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耐药机理。方法 : 利用 excel表格对我院 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各种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用药密度、检测菌分离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 30.12、 29.52、 28.55、 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 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结论: 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应慎重,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耐药机理
  • 简介:随着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现象越来越来严重,其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耐药机理:①主动外排系统;②外膜通透性的降低,即外膜蛋白OprD2的表达降低或缺失;③金属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④AmpC酶的超水平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产生的。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简介:摘要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威胁,主要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抗菌治疗可选择药物少。目前国际上对CRE治疗的主要药物为多黏菌素、替加环、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磷霉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多黏菌素和替加环对CRE体外敏感性高,不受细菌产生青霉烯酶类型的影响。多黏菌素因为存在异质性耐药,并且剂量与肾毒性呈正相关,临床常选择合适剂量,同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使用。常规剂量替加环在包括血流、肺泡衬液等部位难以达到足够浓度,常需加大剂量并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产金属酶的CRE缺乏有效抗菌活性,可作为非产金属酶CRE感染治疗的重要选择。CRE最常见的定植部位是患者的胃肠道。若患者合并肠道黏膜破坏及免疫功能下降,CRE可由肠道入血引起持续性菌血症。

  • 标签: 肠杆菌科 抗菌药 碳青霉烯类耐药抗生素
  • 简介:目的分析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85例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94例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结果CRPA感染组在神经外科(40.0%)和ICU(22.4%)的占比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16.0%和9.6%);CRPA感染组原发疾病主要为脑外伤(30.6%)和脑血管意外(21.2%),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的11.7%和8.5%;CRPA感染组患者的发热、意识状态改变及严重低蛋白血症占比明显高于CSPA感染组;CRPA感染组39例(45.9%)存在复数菌感染,高于CSPA感染组的23例(24.5%);CRPA感染组抗菌药物治疗有效者38例(44.7%),低于CSPA感染组的74例(78.7%);CRPA感染组病情恶化47例(55.3%),包括死亡14例(16.5%)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的20例(21.3%)和1例(1.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临床感染CRP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先前应用青霉烯类、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鼻饲管和机械通气。结论CRPA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但治疗困难,预后更差,其控制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针对危险因素做好医院感染防控。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70例,将其设定为耐药组,并取同期收治的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88例,将其设定为敏感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相较于敏感组,耐药组的神经外科以及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占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敏感组,耐药组的脑外伤以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更高,且复数均感染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耐药组,敏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病情恶化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先前应用青霉烯类、留置鼻饲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机械通气为导致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并不具备特异临床表现,同时治疗难度大,预后差,临床治疗需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用,并控制好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碳青霉烯类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21株耐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21株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7%、42.9%和78.6%,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达92.9%~100%。21株中检出OXA-23基因阳性17株(80.9%),OXA-51基因阳性15株(71.4N),OXA-58基因阳性2株(9.5%)。12株(57.1%)含OXA-23+OXA-51基因,1株(4.8%)含OXA-23+0XA-51+OXA~58基因。上述菌株中均未检出OXA-24、IMP和VIM耐药基因。结论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青霉烯酶基因型OXA-23和OXA-51携带率高,且以OXA-23+OXA-512种基因型同时存在为主。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我院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06年~2009年全部201份使用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病历,列表对病人的一般情况,细菌学检查,青霉烯类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价。结果青霉烯类抗生素4年内用量虽有起伏,但总量逐年增加,主要是以老年患者的肺部感染使用为主,美罗培南增量明显。结论我院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美罗培南
  • 简介:摘要泰能作为第一个青霉烯类抗生素已广泛用于临床,泰能作为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经典药物,目前临床上对病原不清的重症感染,在使用其他抗生无效果时,可考虑选用泰能,随着其他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发,目前泰能仍然是临床上治疗各种重症感染的“王牌”药物。本文从它的药理特点、不良反应、细菌耐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抗生素 碳青霉烯 泰能 药理作用 耐药性 临床应用
  • 简介:多立培南(doripenem,S-4661)是一种新的青霉烯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美罗培南相似,含有一个1-β-甲基链。其溶液在室温下稳定,5mg/mL多立培南保存在0.9%氯化钠中12h或在5%葡萄糖4h,多立培南浓度仍为初始浓度的90%以上,降解产物和杂质含量低于5%。多立培南已在日本、美国、欧盟被批准上市,适应证有复杂性腹腔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等。

  • 标签: 碳青霉稀类 多立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1月-2022.12月480例采用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对药物品种使用情况、临床用药合理等情况展开研究。结果: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中,美罗培南占比最高,其他药物有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比阿培南、帕尼培南。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合理用药占比22.50%(108/480),主要原因为用法用量及配伍不当、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不合理等,其次包括适应证不合理、品种选择不当、处方权及会诊不规范等。结论: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不合理情况较为常见,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用药管理,确保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抗生素 临床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对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烧伤患者,并分离10株耐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然后分析CR-KP的耐药程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常见的耐药基因,并通过质粒接合试验验证耐药基因的存在,同时分析膜孔OmpK36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0株菌种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PCR的结果显示全部耐药菌携带NDM基因,4株携带KPC基因,此外,仅有少部分的耐药菌携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和AmpC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大部分接合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存在耐药,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提示接合菌的膜孔OmpK36蛋白表达量减少。结论烧伤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质粒介导的NDM基因插入以及膜孔OmpK36蛋白表达量减少。

  • 标签: 烧伤 克雷伯菌,肺炎 抗药性,细菌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对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烧伤患者,并分离10株耐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然后分析CR-KP的耐药程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常见的耐药基因,并通过质粒接合试验验证耐药基因的存在,同时分析膜孔OmpK36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0株菌种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PCR的结果显示全部耐药菌携带NDM基因,4株携带KPC基因,此外,仅有少部分的耐药菌携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和AmpC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大部分接合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存在耐药,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提示接合菌的膜孔OmpK36蛋白表达量减少。结论烧伤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质粒介导的NDM基因插入以及膜孔OmpK36蛋白表达量减少。

  • 标签: 烧伤 克雷伯菌,肺炎 抗药性,细菌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临床分离的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和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国15个省市28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655株,琼脂稀释法测定该菌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羟基氰氯苯腙(CCCP)前后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RTPCR检测外排泵MexAB-OprM和孔蛋白OprD2的表达水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结果收集到的655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为52.5%和59.2%,加入CCCP前后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无明显变化;52.0%(51/9B)美罗培南耐药株MexAB-OprM显著高表达(P〈0.05),43.7%(59/135)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显著低表达(P〈0.05),14.8%(20/135)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表达缺失;SDS-PAGE和Western—blot显示与标准菌株PAO1相比,OprD2表达水平减低菌株ZZ20显影减低,表达缺失菌株BJ1不显影。结论MexAB-OprM表达升高和OprD2表达降低甚至缺失是我国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外排泵 外膜孔蛋白 羟基氰氯苯腙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分别选择替加环素以及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5月~2017年04月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36例)选择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36例)选择替加环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用药总有效率、CRP(C反应蛋白)水平、PCT(降钙素原)水平以及WBC(白细胞计数)水平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用药总有效率(63.89%)对比,观察组(97.22%)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CRP水平、PCT水平以及WBC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医师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选择替加环药物进行治疗,同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比较,在提高用药总有效率、降低CRP水平、PCT水平以及WBC水平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从而促进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替加环素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根据达尔文理论,如果使大量的微生物持续或反复地暴露于抗生,则必然选择出耐药的菌群。随着一种新抗生的投入使用,少则一年即可出现对其耐药的菌株,经过数年的发展,耐药性将会急剧增长,并由此导致抗生作为经验治疗价值的降低。

  • 标签: 抗生素 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靶位改变 青霉素
  • 简介:摘要青霉烯类抗生素属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特点包括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毒性低、不宜耐药等,且在与多种β-内酰胺酶结合时效果较为稳定,因此,临床常用于治疗多种重症感染病症,尤其是对于多重耐药菌群引发的感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目前我国上市的青霉烯类抗生素包括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等。本文阐述了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动力学,并对药效学加以概述分析,目的是为临床抗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感染 药效学 药动力学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及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60例接受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总结限定日剂量数(DDDs)、用药合理性情况。结果青霉烯类抗生素种0.50g规格的美罗培南的总消耗量及DDDs值最高,最低的是1.00g规格的厄他培南;类型选择、用法用量、药物配伍、联合用药、治疗疗程不合理是影响应用合理性的原因。结论青霉烯类抗生素中应用最广的是美罗培南,虽然效果明显,但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

  • 标签: 呼吸内科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探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的药理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取本院应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进行抗感染治疗的肺炎患者各20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应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治疗肺炎具有良好疗效,利于炎症指标的改善,应用较为安全,疗效显著。结论:针对肺炎的治疗,应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均有一定疗效,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配药物应用。

  • 标签: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厄他培南 帕尼培南 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