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3
/ 3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分析

刘群英

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医院 湖南 永州 425700

[摘要]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方法: 利用excel表格对我院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各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用药密度、检测菌分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30.12、29.52、28.55、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应慎重,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耐药机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enicillium carbon alkene antibiotic drug resistance situation and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4, using excel spreadsheet to integrated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during various carbon penicillium alkene antibiotics usage, the density of medication, bacteria s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during 2010 ~ 2014, and our general intensive care unit carbon penicillium alkene antibiotic drug density were 32.7, 30.12, 29.52, 28.55, 29.52, declining trend year by year. The annual detection rate of change is small,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cidenc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fermentation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n carbon penicillium alkene antibiotic resistant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e. coli), sewer e.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with resistance reduction medicine density changed little. Conclusion: penicillium carbon alkene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should be careful,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ity of drug use.

[Key words] penicillium carbon alkene of antibiotics, drug resistance, resistance mechanism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耐受性好、抗菌谱广、毒性低、抗菌活性强等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重症细菌感染、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多重耐菌株感染的首选药物。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量也不断上升[1]。临床上以抗菌谱超广且耐酶性良好的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使用得最多,为进一步探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和耐药机理,本研究对我院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这两种药物的应用情况和耐药状况进行分析,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信息库调取综合重症监护室2010~2014年期间各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住院患者人数及天数,检测菌是分离率排前五位的革兰氏阴性菌。在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患者人数及床位数较稳定,具有一定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以年度为单位,使用excel表格,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用药密度、菌株的分离率、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用药密度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30.12、29.52、28.55、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

2.2 检测菌年度分离情况

本次研究的检测菌由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组成,共451株。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数据见表1。

表1 各年度检测菌分离情况(n)

细菌种类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合计

铜绿假单胞菌

30

35

30

27

25

147

鲍曼不动杆菌

10

11

13

15

17

66

大肠埃希菌

20

18

18

17

17

90

阴沟肠杆菌

12

10

11

10

10

53

肺炎克雷伯菌

18

20

17

21

19

95

合计

90

94

89

90

88

451

2.3 检测菌耐药情况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数据见表2。

表2 各年度检测菌耐药率统计表(%)

细菌种类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大肠埃希菌

4.3

0

6.1

0

6.1

6.1

5.7

5.7

5.4

5.1

阴沟肠杆菌

9.1

9.1

0

9.8

9.8

9.8

17.7

8.8

13.1

8.4

肺炎克雷伯君

6.1

6.2

4.8

9.2

11.5

5.7

10.2

4.8

9.5

5.1

鲍曼不动杆菌

19.8

10.1

24.8

16.4

28.4

24.8

33.0

26.5

33.6

27.0

铜绿假单胞菌

26.4

13.7

34.1

18.0

32.2

13.3

24.4

11.8

23.7

10.9

3.讨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抗菌药物中抗菌作用最强、抗菌谱最广的抗生素。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大了对医院抗生素使用的管控力度,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细菌的耐药性情况仍不容乐观。因此,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和耐药机理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有:①产生碳青霉烯酶:细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为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酶是一种-内酰胺酶,能够水解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等具有碳青霉烯类结构的抗生素,从而达到耐药的目的,截止目前为止,已发现70多种碳青霉烯酶[2]。②药物主动外排泵的过度表达:细菌细胞膜上存在一类蛋白质与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有关,这个转运系统能将抗菌药物及其代谢物质排出细菌外,这一机制的存在使得细菌能够抵抗抗菌药物,提高细菌的耐药水平[3]。③细菌生物膜系统:细菌生物膜是细菌适应环境的需要而形成的膜状物,在生物膜系统形成后,细菌的抗药性有效提高。在生物膜系统形成过程中,细菌会分泌脂多糖,这种物质的产生起到一定屏障作用,降低抗生素的渗透性,从而提高耐药性。④PBPs改变:PBPs是一组位于细菌细胞内膜上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抑制黏肽合成酶,阻碍转肽反应进行,破坏细胞壁生成,致使细菌死亡。如果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PBPs基因发生改变,则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细菌结合能力降低,产生相应耐药性[4]。⑤外膜孔蛋白减少:细菌外膜上存在外膜孔蛋白,能够携带大分子物质通过,如果外膜孔蛋白发生缺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入细菌的量会发生减少,从而产生耐药性[5]

在本研究中,随着各年度用药密度的减少,分离菌株数虽未增加,但也未发生减少,且各个年度检出率的变化较小,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缓慢逐年增加趋势,这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属于高耐药性药物有关,还与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有关。从耐药情况上看,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影响较大,而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率变化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内酰胺酶感染的有效治疗物质,虽然具有耐受性强、抗菌谱广、毒性低、抗菌活性强等优点,但应当只在患者感染情况严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避免细菌耐受性增强。在选择抗生素的使用时,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避免交叉耐药,保证合理用药,有效遏制耐药菌的传播,降低细菌的耐药率。

【参考文献】

[1] 俞刚,张肖,沈静,等.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KPC和NDM-1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01):38-41.

[2] 曾章锐,邵海枫.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05):536-541.

[3] 周娇娇,朱惠莉.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21(05):446-450.

[4] 万琼,陈芸.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状况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06):20-22.

[5] 张德林,李忠廉,张西波.替加环素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疗效比较[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5,14(02):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