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在品管活动对提高手术标本规范的效果。方法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对品管实施前、后标本量的规范进行比较。结果提高了手术标本管理的规范( P<0.05),提升了小组成员沟通与协调、活动积极性及品管方法应用能力 (P<0.05)。结论 基于 JCI标准下的品管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标本管理的规范

  • 标签: [ ] 品管圈 手术标本 规范率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在品管活动对提高手术标本规范的效果。方法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对品管实施前、后标本量的规范进行比较。结果提高了手术标本管理的规范( P<0.05),提升了小组成员沟通与协调、活动积极性及品管方法应用能力 (P<0.05)。结论 基于 JCI标准下的品管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标本管理的规范

  • 标签: [ ] 品管圈 手术标本 规范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活动提高手术间物品管规范。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6月组开展品管活动,分析实施品管活动对手术间物品归位、术中手术间整洁等的作用。结果有形成果手术间物品管理不规范的次数由47次降至23次,目标达标114%,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患者满意度提高。方法员在QCC手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品管活动可提高手术间物品管规范,提高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值得在手术室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间物品 管理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提高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方法:运用QCC模式,拟定活动计划书,调查目前本院手术安全核查的规范。结果:提高三方共同进行核查规范,对核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也得到了提升,建立并完善各种相关监督制度。结论:改善前与改善后目标达成达到了103.83%,进步幅度为11.02%,全员的无形成果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PDCA循环 手术安全核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引入品管活动(QCC)对降低标本缺陷的管理机制。方法:成立品管,运用品管手法查找手术室病理标本留置不规范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并进行QCC管理。其中A阶段(2022.01-2022.08,未开展QCC活动);B阶段(2022.09-2023.05,开展QCC活动),比较不同阶段管理效果。结果:B阶段下标本缺陷为8%,A阶段为18%;B阶段下护理质量水平及医生满意度均高于A阶段(P<0.05)。结论:手术室病理标本手术患者的安全与诊疗息息相关,相关管理工作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品管活动开展后有利于优化手术病理标本留置流程,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为手术成功保驾护航,也可提高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病理标本 品管圈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提高血标本合格中采取品管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数据计算涉及的资料为2016年4月—2018年8月期间收入的100例血标本,实施品管管理,作为实验组;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入的100例血标本,不实施品管管理,作为参照组,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血标本检验合格、检验质量评分。结果参照组血标本检验合格88.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检验合格98.00%,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计算研究意义;实验组血标本检验质量评分(89.21±3.54)分高于参照组检验质量评分(78.51±5.65)分,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计算研究意义。结论准确且及时报告的前提是正确采集标本,以便于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 标签: 品管圈 血标本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品管活动对手术标本准确提升的效果。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 1-12 日手术标本运送情况作为对照组,将 2018 年 2 月以后的任意两周手术标本运送情况作为实验组 [1]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实验组采用品管管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标本运送准确。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标本运送准确为 71.33% ,经过品管管理的实验组为 97.71% ,差异由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在管理可以提高手术标本运送准确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手术病理标本管理工作实施品管管理后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8月开始至2017年9月间开展手术标本品管管理方案,并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的手术室工作进行回顾性记录。评价管理前后的手术标本应用质量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品管管理后,我院中标本混乱、放置序号混乱、数量缺少的情况较质量管理前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应用于手术标本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管理质量,减少在标本应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对于提高标本管理的效率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标本管理 影响研究 管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活动在降低采集血液标本的溶血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小组,运用品管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成果发表共11个步骤进行。结果经过5个月品管小组活动,使血液标本溶血率由改善前的6.25%降到0。改善前、后比较,经统计学计算有显著差异性(p<0.01)。使患者满意度由改善前的95%提高到97%。护士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大大提高。提高了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及主动服务意识;熟练掌握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提高专业操作水平;采血操作规范达100%。住院患者血标本不合格为0。患者对护士的采血操作技术满意度达99%。结论品管活动对降低采集血液标本溶血有显著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标本 溶血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手术病理标本送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差错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手术室于2018年3月正式实施QCC,同时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手术病理标本3 013例和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手术病理标本3 219例。比较实施前后手术病理标本的送检情况、缺陷情况,同时比较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QCC实施后,标本送检时间低于实施前,标本过期、标本保存不当、标本资料不全或不符、无病理检查申请单、病理名称不符等标本缺陷情况发生均低于实施前,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工作积极性、责任与荣誉、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7,P=0.00)。结论实施QCC能够完善手术病理标本的流程管理及质量管理质量,降低标本缺陷发生,提高标本送检合格,节约检查成本,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病理标本 差错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品管提高手术器械闭环电子追溯规范,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3月1日—31日共31天,查检装配手术器械14857份作为手术器械闭环式管理模式前的对照组,选取我院2023年6月1日—30日共30天,查检装配手术器械12677份作为手术器械闭环式管理模式前的观察组。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修订实施标准、优化组合、修订清单、固定标识、全面推广等五项措施,对策实施顺序分为三步进行:修订标识牌制作标准,全面更新器械标识,增添固定卡扣。分别统计品管活动实施前后手术器械闭环电子追溯的状况及成员评分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器械闭环式管理后,手术器械电子追溯规范率由活动前39.17%提高到91.22%、成员无形效果评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术器械闭环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电子追溯规范,确保手术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运输、储存、及时供应等消毒供应全过程达致可追溯。并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加强科室间的协作、提升团队精神、快速适应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强化“患者安全”服务理念,加强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的成效。

  • 标签: 学科建设,品管圈,闭环管理,电子追溯,消毒供应
  • 简介:摘要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患者大小便标本的低送检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大小便标本的送检可能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判断,还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因而,提高患者大小便的送检对于消化内科的诊疗、护理工作意义重大。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者 大小便 送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活动在提高标本合格中的作用。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遵循品管活动步骤,分析我科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调查品管活动期2014年7~9月份我科总标本量1447例,不合格例数69例(4.77%),其中,标本留取错误24例(1.66%),标本量不足18例(1.24%),血标本凝集18例(1.24%)标签粘贴错误5例(0.35%),未及时送检4例(0.28%)。品管活动后2014年10~12月份标本总量1889例,不合格例数35例(1.85%),其中,标本留取错误11例(0.58%),标本量不足9例(0.48%),血标本凝集10例(0.53%),标签粘贴错误2例(0.11%),未及时送检3例(0.16%)。品管活动前后标本不合格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实施品管活动,遵循PDCA循环方法,能提高标本合格,同时加强科室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提高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员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实现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品管圈 标本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QCC)活动在提高患者痰标本留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小组形式成立品管,选定活动主题,制定品管活动计划,进行鱼骨图分析、柏拉图分析、问卷调查、及对策分析与实施、效果验证活动,对比分析品管活动前后患者痰标本留取的变化。结果实施品管活动后,患者痰标本留取从47.5%提高至92.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进行品管管理手法,可缩短标本留取时间,提高标本送检合格阳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痰标本 送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品管标本运送应用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签字的具体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运送的标本3000例,其中2021年1月至3月为对照组,2021年4月至6月为实验组,每组1500例。全部采用相同的标本运送方法,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控制方法,对于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品管活动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标本签字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1500例标本中,签字人数453例,未签字人数1047例,总签字为30.20%。实验组1500例标本中,签字人数1445例,未签字人数55例,总签字为96.33%。实验组标本签字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标准运送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品管,可以全面提高签字效率,纠正标本运送中的未签字问题,实现整体标本签字的有效提升,据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标本运送 应用 品管圈 签字率 提高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在提高患者痰标本留取中采取品管活动后,分析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方法:摘选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的住院患者为范例,全部采集痰液标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加以分组,每组均80例。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行传统留存流程(实施前),2023年5月至2023年9月行品管活动(实施后)。记录并比较组间的痰标本留取。结果:改善后的数据84.4%高于目标值76.4%,达到改善的预期目的。结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痰液标本的留取,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类型,为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痰标本留取率 应用价值